《許給台灣一個文學夢》
今年一月初在真理大學麻豆校區,台灣文學資料館創辦人、台灣文學學者張良澤遭到校方不友善的對待,也引發社會的關注後,日前台灣文學界也在台中中央書局展開倡議「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討論。
這項倡議,無非是強化場館既有的典藏、保存、推廣、教育功能外,再從軟體以及硬體面進行擴充。除了增加讓作家駐村功能的構想外,或是結合當地既有的文學或文化風俗,作為普羅大眾踏入文學世界的重要機遇,又或許可以如學者張良澤所述的日本山梨縣山中湖村,由三島由紀夫文學館、德富蘇峰館等所組成的文學森林公園,結合山中湖村附近觀光功能,進而吸引民眾前往,連帶擴大推廣、教育功能。
台南,從明鄭時代的文人沈光文,到日治時代鹽分地帶文學,這些是台灣文學在台南重要的歷史軌跡。近年我們台南也陸續出現楊逵文學紀念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南寧文學家、葉老文學花園、台灣詩路、國立台灣文學館、鹽分地帶文化館-香雨書院、柏楊文物館等文學空間,而且台南在地也有很多以台語文出版的研究與刊物,民間社團與市政府都無不很積極推動台灣文學的相關事務。
所以,宜瑾認為台南古都絕對擁有足夠的文化底蘊能量,並結合府城既有的人文風情,來推廣咱的台灣文學,也非常支持未來台灣文學國家園區設置在台南,因為就如作家葉石濤所說,我們台南「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最後也來介紹國立台灣文學館最近的展覽:
《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 常設展》
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60&request_locale=tw
《樂寓毫端:臺灣文學的毛筆時代捐贈展》
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64&request_locale=tw
《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10582&request_locale=tw
鹽分地帶 文化館 香 雨 書院 在 台南學甲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學甲在地人 84歲李伯元畫家
二十五週年館慶邀請展 - 「流動的饗宴」李伯元個展
2019. 11/ 9(六) – 12/ 28(六)
開幕式:2019.11/9(六) 下午15:00
展地 : 名冠藝術館 新竹縣竹東鎮忠孝街95號
展出作品線上預覽 https://flic.kr/s/aHsmJ31BD9
**********************************************************
.
李伯元生於1936年,1961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後任教於台灣各中學。其間,並繼續作畫及學習書法,至今未斷。1988年教職退休後,為使自己的藝術理念、創作視野更為開闊成熟,遂先前往紐約,轉至巴黎居住二十餘年後,現在定居台灣。
年輕時,受西方文明影響,偏愛陽剛壯闊、淋漓奔放的作品。及至中年,方大為醒悟西方之不足而另頭尋找,慢慢地傾倒於內斂含蓄的東方文明:如中國書法、東方繪畫、及佛學等,其中受佛學思想的影響尤其深遠。
影響所及,他的作品在內涵表達上,流露著東方的韻味。但在外表形式的表現,仍保持著西方的放任不拘。
這次展出的畫作是他一生的心血累積之作,皆出自於憑空想像。沒有寫生的對象,也沒有預設的主題。所有構圖、用色,均是隨性之所至,偶發而起,更非一蹴而成。有些作品,甚至放了十幾年後才完成的。總之,他的畫是慢慢改出來的。
除了繪畫,他在文學、音樂的素養也極為深厚。所以他的作品散發著濃厚的哲思。他個性的質樸拙趣,也從畫面中飄散出來。如果「感動」是種能量,它會飄散、感染直接泌入人心,這是欣賞他的畫作時最深的體會。
策展人 – 蔡月燕
.
.
*******************************************************
重要展覽
2009《李伯元書畫》,香雨書院,鹽分地帶文化館,台南,台灣
2001《李伯元個展》,台南,台灣
1995《雙人聯展》,13號空間/13區劇院,巴黎,法國
1990《第五屆國際亞洲美展》,吉隆坡,馬來西亞
1989《第四屆國際亞洲美展》,大都會美術館,漢城,南韓
1988《第三屆國際亞洲美展》,福岡市立美術館,福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