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說再次偉大?】
寫作真的是件殘忍的事情啊
真的
不知道為何昨天又有人跟我聊到「創作顛峰」的話題,一時有感🤣🤣
對啊,儘管我目前自己好像還有些很薄弱的信心
但是
那也僅止於如此短暫的此時此刻而已
還是覺得很可能我某天一覺醒來就江郎才盡了
到底還能撐多久呢?
怕.jpg
‧
這裡貼一下今年三月印刻雜誌封面專輯
我與駱以軍老師的長對談
真的是長對談
名副其實,非常長
有1.5萬字左右
我找了其中大概最輕鬆有趣的一回合貼在這裡
提到有次2006年
機緣巧合,駱以軍開車載我從南投回台北
路上塞車
所以我們就尷尬又歡快又激情(?)地在車上「共處」數小時的事情
(剛寫完時,我曾開玩笑地想把這次對談命名為「讓小說再次偉大」🤣🤣🤣)
‧
然後週六晚上8點有個中國的直播活動
(應該是類似podcast)
如圖
有興趣聽我聊一下生物龐克的朋友們可以自己掃QR扣
────
駱以軍:
我記得十幾年前(搞不好十七、八年前),有一次我去南投一個文學營演講,你也去了,我回程台北時,你搭我便車。如今回想,我那時也才不到四十歲,所以你也不到三十歲?更早些時我就認定,你們那一輩的頂尖天才,一個童偉格、一個你、一個甘耀明。這和後來的文學地位無關,我就是只讀到你們二十多歲時第一本小說時的,一種同為練武者,對這年輕作者,他初展露的某些極特殊的眼球轉速,或濾光的方式,或奇怪為何他為特別定格某一幅畫面。
這是我作為武痴內心真的驚嘆。當時你搭我的車,年輕的你非常害羞沉默。其實我好像後來變成一個哈啦大叔,但那時碰到純質的小說天才,我會有一種怕碰碎玻璃器皿的笨拙。天知道那次台中到台北的高速公路大塞車,我們的車好像緩慢在車陣困了五個小時嗎?天啊那對我是和一個劍氣在身的下一代頂尖小說家,我們在封閉車內共處五小時!
我連年輕跟同輩哥們在PUB喝酒亂屁小說、電影,也沒那麼長時間。而且那時我(愁苦於自己那麼窮,然後妻小,一籌莫展),你(愁苦於家人還不接受你放棄醫學系,改要寫小說),我們都並沒那麼多的人世閱歷,哪怕如今如果這樣場景我們還可說些自己遇上的倒楣事,但那時我超焦慮。
我後來才認識童偉格,啊啊那更是你發動漫天唬爛忍術,他都可以一句話不說就只傻笑的悶葫蘆。
不過那一次困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拯救了我焦慮的那五小時,我問起你「最喜歡的世界小說家」。
說真話,我覺得我自己那樣真的很幼稚,但我記得我年輕初遇黃錦樹、董啟章、童偉格時,都會很白痴問這問題,甚至會問「你心目中的第一到第五名」?真的很白痴,但如今想來真美好。因為這些人也會出現同樣崇敬、嚴格內心排名的表情,真的認真和我說起來。卡夫卡、波赫士、馬奎斯、杜斯妥也夫斯基、納博科夫、大江,這些人一定跑不掉的。偉格很意外對我提到巴加斯.略薩,錦樹則對我展開那時我根本不認識的奈波爾。
這幾年,有次我遇見黃崇凱,我和他說到波拉尼奧,簡直像在說喬丹那樣的迷醉。
我記得你對我說起符傲思的《魔法師》,然後我們也歡快激情的說著艾瑞斯‧梅鐸的《大海,大海》。
天啊,那可是那時我內心的兩大天書!極品!啟發之理想大小說的某種「城堡設計圖」啊!我沒有和任何人提過(後來才有在文章中提過)。
對我而言,我們兩個像是對了「通關密碼」,為何那其中的設計、展開、愛之瘋狂、高藝術修養之人,但卻搞了個莎士比亞《暴風雨》的現代演劇。我們講得超嗨,完全忘了之前的拘謹、張力。就像兩個天才棋手在大聊哪一年世界西洋棋大賽,哪一局經典然後白方哪一手下錯,黑方在哪一手如何做局,那真是聊的暢意、兩眼發光。
當然之後,我們其實隔幾年遇見,某些對談活動,某些和其他創作者的咖啡屋聚會。但好像不再能復返,那樣我們相較都年輕,然後像高手拿劍晃幾下探對方內力的傻瓜行為。
但我心中留了個念想,想有機會再聽你說說。
‧
伊格言:
你提到多年前這件事(準確地說是二○○六年十二月;因為我清楚記得前晚天氣極冷,我在南投文藝營住宿處小房間電視上看到陳菊以極小票數差首次擊敗黃俊英當選高雄市長。換言之,那時《噬夢人》也還在我腦子裡還沒被寫出來呢),我讀得熱淚盈眶。
是啊,如你所言,那多麼「傻瓜行為」,純淨而真誠無比──並無特別私交,但同樣懷抱著對小說這藝術行當的虔誠之心的兩個瘋魔者(是啊,不瘋魔,不成活)的彼此試探,擺好了架式過招;然而同時又信服於對方的虔誠與深情,心知肚明因而有種知音的相濡以沫。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刻。而確實也正如你所說──那樣的時刻如何可能?連你(以軍老師!)和你的同輩們聊小說,也不太可能一聊五小時啊。黑暗的北上高速公路上黑暗的車裡,有時車行順暢,路燈的橘色燈光霧氣般間歇性侵入車內;有時路面擁堵成為大型停車場,舉目所及所有車輛方盒子共同陷落於一個被按下了暫停鍵的虛擬夢境中。
而後我們竟然就這樣聊小說聊了五個小時!誇張點說,出之以〈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主角葉月春奈之語:一切豈非近乎神蹟?
所以「上帝」是什麼?「神」是什麼?我們何德何能,何其幸且不幸,與那樣既徒勞無功又煙花般燦爛的命運相遇?
我想到的是,在無神論者佛洛依德那裡,那是人類用以抵禦恐懼的心靈幻覺(《圖騰與禁忌》、《一種幻覺的未來》);在另一位無神論者馬克思那裡,那是統治階級用以麻痺人民的鴉片。而如今重新思索這不可思議的提問,如果一如馬克思與佛洛依德所說,「神」純粹是人類心靈的創造物,那麼我會問的是:在何種時刻,在「智人」此一物種的心靈中,恐懼誕生了,神也因此而誕生了?
尼安德塔人的心中有神嗎?黑猩猩們的心中有神嗎?虎鯨、狗或貓的心中有牠們自己的神嗎?
我必得如此提問,因為我無法無視於數世紀以來人類的智識進展與文明跳躍。那是達爾文的凝視,《盲眼鐘錶匠》的洞見,丹尼爾‧丹內特等一眾心智哲學家手術刀般鋒利的思索,凱文‧凱利的的空照視野,甚至再加上伊隆‧馬斯克等夢想家的狂想與實踐。
法國作家韋勒貝克在《誰殺了韋勒貝克》中虛構了一幅藝術家傑德‧馬丹的成名畫作,題為「比爾蓋茲和賈伯斯討論電腦資訊的未來」(韋勒貝克的描述是,畫幅中,北加州燦爛的夕照下,正向生命終點快速趨近的賈伯斯眼中燃燒著深沉的火焰,「不只是預言者、先知的火焰,也是儒勒‧凡爾納筆下描述的發明者的火焰」)──
而在我們這個時代,毫無疑問我們該凝視的是「伊隆‧馬斯克與哥德爾虛擬視訊會議」或「凱文‧凱利、理查‧道金斯與教宗聖方濟各針鋒相對」。
我懷疑,在小說的世界裡,「神」與「鬼」或許都是命運的代稱(幾年前我寫過一篇談及普利摩‧李維的小文章,題為「鬼是命運的隱喻」)。
《魔法師》的作者符傲思並未迴避此一大題,在序言中,他明白表示,《魔法師》最初的原名叫「上帝遊戲」。是,我個人以為,符傲思在討論的確實就是「命運」;而小說主角于爾夫的遭遇無非是一部微縮膠卷化的個人心靈史──必須說明的是,此處的「個人心靈史」並不僅是小說情節中的角色個人心靈,而毋寧隱喻著整部人類文明之智識啟蒙流變的歷史。
在我看來,符傲思與《大海,大海》的艾瑞絲‧梅鐸(Iris Murdoch)、《基地三部曲》的艾西莫夫,以及韋勒貝克等人是同一類小說家
(當然了,或許可以再加上《三體》、《阿特拉斯聳聳肩》),他們思索的是整個文明過去的脈絡與未來的去向。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個人哲學三問,在此或已化為烈焰煙塵中的「文明三問」:「文明是什麼?文明從哪裡來?人類文明終將往何處去?」。我以為,這或許就是最「大」的小說了。
小說還能有多「大」?是以,就此一角度而言,或許我可暫且心虛地回答你半開玩笑的提問──你提到,你很想聽我唬爛看看「愛的量子力學論」。
當然了,我沒有直接回答的能力,但或許恰恰有一趣事可供參照:在《噬夢人》的幾十則註解中,有一則我簡稱為「方程式測定儀」的註解──我假想未來有位名叫森山和正的日本教授發現了關於「愛」或「靈魂」的物理學證據。
事實上,此刻,二〇二一年科學家們所掌握的弦論已然推測,我們身處其間的世界並非僅只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四維時空,而是另有七個細小的維度踡曲於其中;是以,宇宙並非四維時空,而是以共十一維的形式存在。而小說中森山和正教授的理論則論證了,類似「靈魂」、「意識」、「生命」與「愛」,甚至「詛咒」這樣我們此刻以數學或物理無法證實的「東西」,都實存於那感官不可見的七個細小維度中。
《噬夢人》成書於二○一○年;而其後數年,英國大導諾蘭就釋出了他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在電影中拋出類似設想:「愛」就在第五維度裡。我有時演講時提到此事,不無得意,開玩笑地說我與諾蘭大約是英雄所見略同吧(笑)。
當然了,這在《噬夢人》中僅是一支線,而在《星際效應》中則得到了完整的發展。諾蘭無疑是個自造迷宮的高手,《星際效應》中迷宮仍在,但明顯不如《全面啟動》(*Inception*)與其後疫情下的《天能》(*Tenet*)般錯綜迂迴,取而代之的則是巨大的、寬闊的,宇宙尺度的深情。我在想,這個小巧合或許也代表了我對此類「大小說」的個人偏執。小說此一藝術形式,究竟可能「宏偉」至何種程度?
我對此事好奇無比。而這點,又直接連上了我個人對藝術的另一理解或執念──小說,或謂藝術,是否有可能更有效、更毫無閃躲地回應當代人類的議題?如何「讓小說再次偉大」?
作為一位虔誠的文字手工藝人,我猜想,這或許就是我們所在的這個行當為文明做出一些無可取代的創新的機會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本書特色: 中國和歐洲強權勢均力敵的狀態為何被打破, 就此進入武力上的「大分流時代」? 挑戰傳統軍事史觀 引發學界熱議論戰 漢學大師歐陽泰 改寫中西軍事革新史的關鍵之作 「中國發明了...
鴉片的發明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聞> 全球宅經濟升溫,為何中國遊戲正在 「跳過」台灣市場?
中國遊戲產業的求生欲相當強大,過去幾年中國以外的營收比重持續上升。
《原神》、《黑悟空》、《戴森球計畫》有人玩過嗎 ? 我只有看過《黑悟空》釋出的遊戲畫面。
然後,台灣的「博弈」和「成人遊戲」反而因此賺大錢 ?
------------------------------------
2020年大量的中國遊戲跳過台灣,直接進入韓國和日本,乃至於全球市場。這些中國遊戲直接省略在台灣市場測試的時間,自然就讓許多靠代理遊戲為生的中小型營運廠商面對很大的挑戰。
中國遊戲在韓日或全球市場上取得非常亮眼成績,這在幾年前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其中理由有三:
首先,隨著雲端伺服器和網路速度等連網技術提升,除了極少數重視FPS(每秒幀數)的格鬥遊戲外,絕大多數遊戲都可以連線到海外伺服器 ,沒有必要在台灣設立分公司或代理,直接由原廠營運便可,再加上台灣許多玩家直接使用VPN跳板原伺服器,更使得代理需求減少。
第二,中國遊戲的品質已逐漸抵達世界3A等級 。近來多款中國開發出品的遊戲如《原神》、《黑悟空》、《戴森球計畫》等都在全球市場獲得亮眼成績或關注,並奪得多項國際大獎。
另一方面,中國境內對於遊戲的控管益發嚴格,除了內容方面的審核,還有讓未成年遊戲者消費與體驗受到管制的「網路遊戲實名制」,當局更稱手機遊戲是「精神鴉片、電子毒品」,意欲出手打擊遊戲產業;最近騰訊更導入人臉識別,加強禁止兒童在深夜進行遊戲的力道,大大壓縮遊戲發展空間,這都使得中國遊戲廠商把「出海歐美主流市場」視為最主要目標。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兩岸政治關係緊張,這幾年來關於遊戲動漫界的「乳滑事件」(辱華之諧音)層出不窮。
這也解釋了為何國內目前非屬代理、而有穩定營運的題材,大多集中於「博弈」和「成人遊戲」,因為這兩塊都是中國至少在表面上,較難以下手的領域。此一趨勢,或許在未來幾年內益發明顯。
鴉片的發明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微風正飄過輕搖長裙~~光陰帶走了癡迷時辰~~相相抱緊~~完全地接近]賣洗衣液都賣到蝕4000萬,咩玩法?新股嘅嘢。梗係上市好美好,兩三次業績就現型。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8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TLDR:呢篇保證全無重點,東拉西扯,十分符合我作風。
1. 照計講大陸公司最好。古語有云:America. They want someone to love, but they want someone to hate. They want it easy(*),實情呢,你將佢代入英國(年年射失十二碼都有屌靶,吾友話齋,白人一樣插到九彩),中國,香港,都得。全世界都係TVB文化,呢個忠嘅,呢個奸嘅,而本人就最撚高貴最撚聖潔。
2. 雖然我一般唔玩呢啲,但,為咗拯救下收視,都要隨下俗。刁,杜琪峰都要拍《孤男寡女》啦,佐治古尼都要拍Ocean’s 唔知幾多啦,Beyond都要扮阿拉伯佬啦(而家就畀人話cultural appropriation了),你覺得我叻過黃家駒咩!
3. 話說呢,包裝都係好重要,股票都係。近年嘅有RobinHood打著紅旗反紅旗,根本啲股東全部係華爾街基金,但就扮到反華爾街。遠少少嘅,「上海和黃」(**),復星國際,好嘢,諗到呢個包裝真係好嘢。之後仲有「地產界UBER」WeWork(即係,寫字樓劏房),「美版拼多多」WISH(輸到我趴街,好彩只係買少少),甚至「印度支付寶」Paytm(仲有印度劉德華),「東南亞騰訊」SEA等等。
4. 至於非金融嘅,好成功嘅例子,搵日再講,當然係科大將自己包裝為「三大」(當然係科大發明,唔通係港大?定浸大?)。史上最成功嘅,當然係奧地利,令大家以為莫扎特係奧地利人,而希特拉係德國人。第二成功嘅,就係「愛情傻戀啦啦啦」嘅肥妹李美林,變咗亞洲性感天后Coco Lee。
5. OK,介紹返,今日嘅主角,藍月亮。號稱,「中國P&G」,結果就變咗「中國A&F」,或者「中國P&K」。都話,中國嘅嘢,地大勿搏,繁華娼盛。可惜呃GL(費事hate speech)話「十萬萬同胞一人買一支洗頭水都發」嘅故事,玩咗百幾年(since鴉片戰爭),已經爛晒。
6. 我呢,就真係唔係好明,做乜解賣洗衣液洗手液都可以蝕錢,公司當然有解,但算吧啦。
7. 而我亦都認真唔係好明,做乜賣洗衣液洗手液都咁有季節性,真心想知。19年上半年27億生意2億利潤,下半年43億生意9億利潤。20年上半年24億生意3億利潤,下半年46億生意10億利潤。
8. Anyway,公司上市都未夠一年,股價就當然係哈哈哈。記得嗰時都有小友問,我都叫唔好買,好簡單,太貴。貴可以更貴,但個出錯空間細好多咯,咁你整啲咁嘅數,咪出事。況且,新股嘅嘢,向來都唔多可靠。
9. 正題都講完,繼續廢話時間。公司總部黃埔區(唔係上海黃浦,更唔係紅磡,但,其實紅磡黃埔係named after黃埔船塢,which is in turn named after廣洲黃埔!),細個返廣州都去過。不過最記得唔係黃埔軍校,而係……黃埔炒蛋(有人以為係黃布炒蛋,表錯情了)。記得就十分好味,但唔知係細個啲嘢好食啲丫,定只係見識少,定只係回憶嘅味道。
10. 呀仲有,標題嘅呢首,應該四十歲嘅無人不識,李克勤嘅《藍月亮》。很紅的說,好似當年佢做港姐表演嘉賓都係唱呢首(應該就係搞上咗盧淑儀嗰屆)。其實我原本仲有篇《酒紅色的心》講上市公司偷咗客啲紅酒。兩首歌有乜關係?安全地帶嘛。
11. 又,唔識日文,但我個人覺得《藍月亮》係廣東話版好過日文版的。填詞啲節契幾好。理論上,你填衞斯理《紅月亮》都得的,但就係《藍月亮》順口啲。(正如大家都一定聽我講過,《遙遠的她》就梗係要「血癌已帶走她」先浪漫,變成「肺癌」甚至「乳癌」就冇咁浪漫,當年我教書可以上堂同學生講呢啲,而家實畀投訴死)
12. 填詞嘅,係向雪懷。「向雪懷」當然係筆名,而「向雪懷」對「葉念琛」,正如「辛棄疾」對「霍去病」。講乜?「向雪懷」個初戀女友叫阿雪!話畀屋企人迫佢嫁咗去美國。於是就有呢個名!係咪好痴線呢。葉念琛都係咁上下故事。
13. 最後一講,關於「藍月亮」,唔知向雪懷只係貪意境同啱音,定都有知道「藍月亮」在英文係rare event咁解,黑天鵝嘅friend
14. 但成件事最痴線係,你估我由邊度知道呢樣嘢?係黑社會大佬訪問!(https://bityl.co/7x4c)。呀鬼添所講的!once in a blue moon,真係幾咁有文化!條友讀左個澳洲MBA添呀,側聞平時就睇下Economist 咁。你話讀書幾咁緊要!
(*)”I, Tonya"(冰之驕女),Margot Robbie嘛,好睇。The haters always say ‘Tonya, tell the truth.’ But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truth, I mean, it’s bullshit! Everyone has their own truth & life just does whatever the fuck it wants.”。 不過套戲其中一個好有趣嘅位係,你去邊度搵個可以跳凌空轉體三周半嘅人出嚟演?奧運金牌運動員喎。女主角固然唔得,替身都搵唔到,史上都係得幾丁友做到,但全部唔肯演。最後,當然係電腦搞掂。
(**)In case有人未聽過,我又回帶講一次。當年復星上市,我都有抽,仲有幾手,但係用條女嘅戶口抽。後來分咗手,就被收歸國有,應該對方諗住當係掟煲費咁。然後有一排我係不停咁睇住個股價的,心諗如果升咗幾百倍就同佢死過。幸好冇呢件事。固然由08低位到而家,復星都升咗10倍,但我唔係低位買嘛,係上市抽,冇乜升好多,咪當……掟煲費咯。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8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鴉片的發明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本書特色:
中國和歐洲強權勢均力敵的狀態為何被打破,
就此進入武力上的「大分流時代」?
挑戰傳統軍事史觀 引發學界熱議論戰
漢學大師歐陽泰 改寫中西軍事革新史的關鍵之作
「中國發明了火藥、槍砲與炸彈,但何以西方人會在十九世紀超越、擊敗並且羞辱了中國?」——賈德‧戴蒙,《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作者
——軍事科技史上最令人費解的歷史謎團——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卻是由西方人主宰近代世界版圖?
漢學家歐陽泰以火器發展切入,重新剖析東西方軍事科技史的變革,破解近代西方崛起、東方衰落的真正關鍵。
十世紀時,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並應用在軍事用途上,幾百年後,火藥科技才逐漸西傳;但到了十九世紀,中國卻在鴉片戰爭中遭逢英國痛擊。
為何曾是世界第一個火藥帝國的中國失去了領先優勢,而過去無足輕重的西方國家卻成為宰制世界的強權?
十六世紀以降,西歐各國躍居全球強權的角色,但中國卻開始一路落後。長久以來,史家往往主張火器幫助歐洲人建立了全球霸權;不過,中國人不僅在九世紀時就率先發明了火器,直到十八世紀初期仍然持續進行火藥科技的創新——這段火藥科技發展史遠比原先許多人認定的還要更長。
但中國在近代何以變得如此積弱不振?主因之一即為從一七六○年代乾隆朝開始,中國開啟了將近一世紀的承平盛世,「天朝無戰事」造成了火藥科技發展的停滯落後。
在此之前,中國與歐洲同樣深具軍事創新能力,雙方武力的「均勢狀態」卻在鴉片戰爭正式宣告終結,軍事上的「大分流時代」就此降臨。然而,長久以來史家為何又對勢力此消彼長的原因爭論不休?本書透過比較東西方軍事史的研究,不僅要探詢「何以中國會走上不同於西方的道路?」更要叩問「西方為何能取而代之成為近代世界的霸主?」歐陽泰以火藥戰事貫穿全書,打破傳統軍事史研究的地理邊界,還原東西方火器發展的面貌,翻轉了史學界對於軍事革新的傳統論述。
作者介紹:歐陽泰 Tonio Andrade
西方漢學界的著名學者,近十年最重要的全球史學者之一。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師承西方漢學巨擘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十六到十七世紀歐洲史專家帕克(Geoffrey Parker)。曾任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東亞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殖民主義比較研究及中國史與全球史。著有《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How Taiwan Became Chinese)、《決戰熱蘭遮》(Lost Colony)等。
新書《火藥時代》寫作時間原本在《決戰熱蘭遮》之前,以「西方為何能取得現代世界的主導權?中國為何衰落?」為題,探討東西方在軍事發展上的分野與西方為何能產生軍事優勢。描述鄭成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戰的《決戰熱蘭遮》,提供了十七世紀歐洲經歷軍事革命時,雙方實力尚在均勢的最佳證明。《火藥時代》則給予更寬廣的視野,把此問題延伸到「為何西方的軍事優勢產生於工業革命之後?」透過論述西元九一○年至一九○○年東西兩方的軍事科技演變,解答歐洲能撼動近代世界版圖的原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YBdaZAaV3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