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果家族親戚多,今天又有人生日了!Joyeux anniversaire Madame Dominique 🍰 ~,法果母后誕辰,連皇太后、太皇太后都從巴黎下來慶祝了,想像如果ㄧ個一個都幫她們畫完肖像畫,可能可以在這裏辦畫展,練就出魯本斯的功力了😅(誤)。
鎮裡吉爾麵包師做的剛出爐新鮮的黑森林櫻桃白巧克力蛋糕🎂超美味😋,但找不到蠟燭(法國商家賣生日蛋糕不像台灣那麼貼心會附贈),天才的法國人們竟然找到白蠟燭來代替Orz,於是版主就😊順情講了一下東方愛「9」這數字,但又不愛過「九」字尾,遘陽九的生日禁忌(馬蛋今年69歲),大家「喔😯~!」聽得一愣一愣。
雖然都住在巴黎,但平常少有機會見到太皇太后,她生於1929年跟奧黛莉赫本、賈姬同年,年輕歲月隨夫家在非洲加彭渡過,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退休後才搬回法國。聽她講青春年華記憶常有法版撒哈拉沙漠三毛之感,已經93歲了,身材還保持的非常纖瘦,小腿細得跟少女一樣還穿Skinny ,神態打扮有香奈兒晚年模樣,人文史地談話內容字字珠璣、和靄親切又不像一般巴黎貴婦人話中總是帶刺刻薄尖酸,可以跟她聊天聊得很開心😄。
生日宴完,太皇太后回她鄉間府邸前在車窗說:「旅行很好👍,有空記得要常旅遊~!」
好的,我會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This is 林布蘭」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繪畫,是自然的子孫,並與上帝相關。」──林布蘭‧凡‧萊茵 林布蘭,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的主要人物,他的畫運用強烈對比的光影,營造出戲劇效果,為傳統肖像畫注入更深刻的情感表現。 ...
魯本斯肖像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旅行的真諦
#學習嬰兒感受世界
回想起剛開始回台灣時,其實前幾個月很痛苦,覺得不自由、台灣沒有新鮮感等等,當時好友高高和我說「你必須把每天過的和旅行一樣啊!」當時我嘟著嘴說「啊我明明就在台灣,怎麼像旅行?」嘴硬的說,但其實內心有一點點感覺被燃起了,「像旅行一樣生活.....是什麼呢?」
後來我把這個問題拋在一旁了,我只是好好過生活,好好感受一切的發生,好好學習體驗新事物,於是我漸漸又感到熱血和快樂。
最近不小心迷上了飛鏢,昨天特地去迪卡儂買了飛鏢,想到之後在家就能隨時進入飛鏢的世界就覺得興奮無比!
然後我突然又想起這個問題「像旅行一樣生活....是什麼呢?」我總算能夠好好回答了,那就是「新的體驗」。
旅行不只是身體的移動,你的感官有新的體驗、想法有新的轉變,這都是一種旅行,因為旅行的本質就是———「被新的事物所感動。」
我們旅行、出國,被不同文化吸引、因為不同語言膚色而驚奇、被富麗堂皇的清真寺所驚艷,這些都逃不開「被新的事物感動」吧?
反之,若你今天在異國生活久了,那座富麗堂皇的清真寺在你家隔壁、膚色文化語言不同成了日常,那麼不再被感動的你還會覺得在旅行嗎?
昨天演講時有學生問我「你從台灣回來後因為疫情不能再去旅行了,怎麼辦?」
旅行不只是身體的移動啊!當我因為上個月去大魯閣而第一次玩飛鏢,我發現了飛鏢這個新世界,這就是感官體驗的旅行,這和我看見一座精美的清真寺、看見穆斯林虔誠的禮拜,都是我從感受過的新世界啊!
兩年前我在埃及學潛水,當我在海面下時,我內心滿滿感動,因為我發現了一個新世界,這是可以展開旅行的新地方,就和我買了個飛鏢,可以展開飛鏢之旅一樣。
如果要更精確的說,我會覺得就是要像「嬰兒」一樣的活著。如果你家裡有嬰兒你就會發現,嬰兒不管到哪裡都用圓滾滾的大眼睛睜著四周,有時候你明明覺得那兒沒什麼特別,但他們可以這樣盯著很久。為什麼呢?因為對嬰兒來說,世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是奇妙的、特別的、新穎的。嬰兒對世界沒有框架也沒有偏見,因此什麼都願意去嘗試去發現!
而長大了的我們,因為忙錄和壓力,不再對事物產生好奇和驚嘆,彷彿世界已經不好玩了,於是開始尋找更大更深的刺激,像是必須出國等等........但其實不是啊!心境和嬰兒一樣開放和敏銳時,什麼都能很有趣!
後來在迪卡儂裡,我被長得漂亮的望遠鏡吸引了,我拿起它往眼睛靠,看到八倍焦距的世界,我偷偷盯著一個帥帥的店員看了很久,我發現當我在望遠鏡的世界裡,覺得這世界什麼都有趣了起來!不再是一望無際,卻更能享受黑色圓框框內的一切細節,觀看方式的不同,讓我又找到一個想要探索的新世界——八倍焦距的望遠鏡!興奮極了!
旅行不只是身體上的移動,更是感官上的啟發、思想上的轉變,一切新的體驗,就是旅行的真諦。
期許自己像嬰兒一樣的活著!什麼都是新的,每個角落都有奇妙之處,沒有框架的讓眼光寬廣的多了,能這樣活著,多好多好!
就算在台灣,我們還是無時無刻都在旅行。😉
——————————————————
✌️ 以 下 是 柔 安 提 供 的 服 務 ✌️
——————————————————
📕#我沒錢所以邊畫畫邊旅行📒
📍博客來:https://is.gd/212XX4
📍金石堂:https://pse.is/NUCEU
📍誠品:https://tinyurl.com/vtmjtdv
🧿 演 講 或 分 享 會 🧿
~校園場兩小時4000元~
~企業或組織請私訊詢價~
🧸 肖 像 畫 隨 時 來 🎎
一人一張350;兩人一張600
💈插 畫 / 設 計 接 案💈
#請看Behance作品集 #私訊討論詢價
https://www.behance.net/illustrator_traveler
🧬我的唉居IG有更多日常🧬 @roann_chen
魯本斯肖像畫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隱藏玄機】
不少名畫令人着迷之處,在於藏在畫中的細節與玄機,正如以上作品《使節》,看似只是兩個男人的肖像畫,但細心一看,地板上中央突然斜放的是甚麼?沒錯,那是一個骷髏頭骨。大家現在能夠認出,主要是因為作品在大家的電腦或手機屏幕前縮小了。如走在2米高的原作前,很難認出那是一個人頭骨,觀賞者一般需要走到原作旁邊望過去(從右邊往左向下望,或從左邊往右邊向上望),變形的骷髏頭骨才會清楚展現眼前。這種「變形透視」(anamorphic perspective)繪畫方法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發明,說明畫家對人類視覺已有高水準的把握。這幅作品的畫家小漢斯.霍爾拜因借此表現出他高超的繪畫技術。
畫中站着兩位男人,左邊是衣着華貴的法國駐倫敦的外交使節Jean de Dinteville,另一邊是衣着簡樸,曾任主教的學者兼法國外交官Georges de Selve。1533年,兩人在倫敦相遇,促成此畫。畫面內容十分豐富,多年來都吸引學者發表各種不同的解讀。最常聽到的說法是,二人代表兩種不同的世界觀:一種是華麗世俗的,另一種則有宗教意義的,而兩位學識淵博之人合起來,交織成對世界與宇宙的認知。畫中層架,上層放有天球儀、圓柱形日晷、四分儀等;而下面則擺放了地球儀、數學書、魯特琴和一本寫着宗教讚美詩歌的樂譜。可見物件反映出這兩人涵蓋幾何、算術、天文、音樂等知識。
然而,在智慧洋溢的氣氛下,為什麼會在畫面下方畫一個骷髏頭骨?學者對此有不同解讀。其中一種較簡單的說法是,骷髏頭骨寄託了Jean de Dinteville的座右銘「Memento mori」(拉丁語片語,意思為「勿忘你終有一死」)。
即使如此,為什麼畫家不正經畫個人頭骨,要用變形的方式畫呢?這個處理手法可說語重深長。當我們從正面看這幅作品,注視當中的人和物件的細節時,就好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金錢、權力、學識等等,沒有留意死亡一直隱藏其中。只有當我們移動到畫的旁邊,視線看不清其他東西時,「死亡」反而清楚透現出來。
這幅畫還有很多寓意可以解讀,不妨瀏覽這幅作品的藏館──英國國家畫廊,將畫作放大,細心觀賞。
https://www.nationalgallery.org.uk/paintings/hans-holbein-the-younger-the-ambassadors
作品資料:
1533年 德國 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使節》(The Ambassadors)
油畫 橡木板
縱207cm,橫209.5cm
英國國家畫廊藏
#有人物 #在山水裏看花鳥 #用筆記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歷史 #宗教 #歐洲 #骷髏骨 #知識 #文藝復興 #apaintingaday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hkig #artist #museum #nature #skull #religion #knowledge #renaissance
魯本斯肖像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This is 林布蘭」介紹
訪問編輯:莊琬華
內容簡介:
「繪畫,是自然的子孫,並與上帝相關。」──林布蘭‧凡‧萊茵
林布蘭,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的主要人物,他的畫運用強烈對比的光影,營造出戲劇效果,為傳統肖像畫注入更深刻的情感表現。
成名甚早的林布蘭,卻揮霍無度,潦倒半生。然而,命運的試煉,未曾打擊他對繪畫的執著,當時創作主流還是以聖經故事與神話為主,但在他筆下,人物栩栩如生,喜怒哀樂自然流露;而他肖像畫,更是奠定西方繪畫史上人物畫法的重要成就。
林布蘭一生大起大落,戲劇化的曲折教人心驚。但他作品所傳達出的內在生命視野,卻敘述著完全不同的故事,見證一名急躁、心靈手巧的早熟年輕人如何蛻變成深思熟慮、有洞察力和思想縝密的男人。
相較於林布蘭逼真寫實的畫法,本書插畫尼克‧希金斯則大膽採用較粗糙的筆觸、豐富的色彩來反映林布蘭的不羈,反差效果更彰顯林布蘭的獨特!
作者介紹:喬蕊拉‧安德魯斯(Jorella Andrews)
喬蕊拉‧安德魯斯是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視覺文化系的資深講師。著作有:《這是塞尚》(This is Cézanne )、《秀吧!:影像哲學》(Showing Off !:A Philosophy of Image)等書,是專業的藝術家和藝術理論家,她對哲學、感知和藝術實踐之間的關係很感興趣。

魯本斯肖像畫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阿雅姐姐煩惱著要送甚麼生日禮物給朋友,卻因為阿典誤打誤撞的提議,讓阿雅姐姐突然有了靈感,決定繪製一幅朋友的肖像畫,送給他留念。
17世紀的法蘭德斯巴洛克畫家-范戴克,13、14歲的時候,就成為了魯本斯工作坊的第一助手,而比魯本斯小22歲的他,似乎一生都在與他的老師競賽,一心想超越魯本斯,然而,雖然他無法突破老師的成就,但由於對於被畫者的特性掌握,有著相當高的敏銳度,反而讓他表現了一種永恆的格調,反應出他內在的憂鬱,除了優雅的形象及纖細之感,也帶有幾分典雅、細巧、嚴謹的味道,也因此創作了許多出色的肖像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