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了一個很特別的做夢!
我夢到我在一個半廢墟的學校裡面,外面有很多鬼怪妖魔,看到人就會吃人吸血啃肉。
我遇到一個阿姨來到我的秘密基地求救,她哭著說她的孩子都被鬼怪吃掉了,我開了基地的門,收留了她。
但她每次安靜下來就會哭,一直喊著孩子名字。
但這高頻的哭聲則會引起鬼怪的注意,我的藏身基地也被找到,就在我安撫阿姨情緒時,基地整個屋頂被鬼怪掀開摧毀。
我抓著她拔腿就逃,往城市巷弄裡逃竄。
但說也奇怪,妖魔鬼怪似乎看不到我,也聞不到我,更感覺不到我。
但那個阿姨就很慘,鬼怪始終追著她跑,彷彿我是透明人一樣,但為了保護那個阿姨,我一直拉著她狂奔,儘管鬼怪看不見我。
最後我們逃到一個廢墟醫院裏的最底層地下室,我跟她說:「不要慌,一切都會沒事的,保持妳的呼吸,慢慢的調整呼吸...」
就在我安撫她的當下,我突然驚覺我不被妖魔看見的原因,就是我每天念的經裡面有摩利支天經!!!
「我弟子謝立聖,知彼摩利支天名,故無人能見我,無人能捉我,不為人欺誑我,不為人縛我,不被人債其財務,不為怨家能得我便。」
接著聽到鬼怪慢慢靠近醫院地下室的聲響,我安撫阿姨跟她說起十二緣起的咒與白話意思,告訴她摩利支天經的優勢,能讓她也不被鬼怪跟看見,我靠著記憶把經文一句一句的帶她念...
但她太驚恐了,念沒兩句就一直尖叫
我請他放輕鬆,告訴她我們還有時間,還能嘗試祈請護法保護,但她就是歇斯底里的狂奔,一邊喊著孩子名字,她最後倒在電梯門口,我追過去,擋在她面前。
鬼怪也從對面的走廊盡頭出現,慢慢逼近,我開始跟她解讀萬法唯心造的原理,跟她說那些鬼怪也可能是我們心念所造,而我們的輪迴也是心念與業力所推動,而我們慣性的專注投入這遊戲罷了。
她的吼叫慢慢變小聲,最後問我:「所以...都是我想的?」
我說:「是的,你可以借鏡他脫北者(解脫者)的智慧力量和慈悲,來看待一切,包括吃了你兒女的這個鬼怪!你們之間沒有二元對立的差別,其實一切都在你的意識裡,包括我!」
這時鬼怪像是被挑動什麼敏感神經一樣,開始換鬼怪歇斯底里的咆哮嘶吼,跟魔物獵人裡面的金獅子一樣發動狂暴模式。
我繼續念摩利支天咒,一句一句帶著她念,她終於肯跟著念,突然漆黑的地下室,被一道金光閃瞎,我懷疑有獵人偷放閃光彈連發!
但閃光過後,鬼怪定格了,全身僵硬,龐大的身軀慢慢變成灰白色,最後阿姨跟我慢慢靠近白化的鬼怪,突然一陣微風吹來,白化的鬼怪變成粉塵化開,散落在風裡飄走。
但阿姨的兩個孩子完好無缺的躺在地上,被粉塵覆蓋,阿姨飛奔過去,抱住孩子痛哭,而孩子也慢慢甦醒,兩個都安然無恙。
突然間,眼前又被閃了閃光彈,我眼前只剩下一片空白,完全看不到東西。
「欸,誰啦?沒怪了還一直閃?」我大喊。
「我是每天你祈請的那位,無人能見無人能捉。」
「咦?摩利支天嗎?」瞬間跪下去,哎呀,剛剛好沒禮貌。
「這次測試算是過關,你在緊急時刻沒忘記,也帶著慈悲心救一個陌生人,引導她面對恐懼與祈請,記住以後時時刻刻都要如此,讓一切成為反射動作,尤其中陰身時(死亡後八小時)的考驗會比剛剛更混亂更驚恐複雜!」
「啊!?所以剛剛是VR虛擬實境考試嗎?那剛剛的阿姨和鬼怪...」
突然間我知道了,這夢也是我內心的反射與害怕,所以造了一個練習的夢境,一切都在我內心裡,一切都是我的顯卡與記憶體和cpu在運轉。
我就自然醒了,時間剛好停在9:24。(我的生日)
我就跑去換供茶,上香,看看手機...結果看到今天是韋馱菩薩聖誕,馬上來念祈請文做早課。
呼,這夢真的好寫實,也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練習吧?我猜...
--
以上是我起床後馬上打字寫給包子的對話內容,記錄了這個特別有趣的夢。
也想起月稱菩薩曾說過:「愚者作惡下地獄,愚者行善上天堂,智者超越善惡得解脫。」
就像玩線上遊戲一樣,玩家技術不好或違反規則則會被懲罰掉裝或扣錢,玩家守法又按照規則走則會得到獎賞或解開任務享受報酬,但不論是懲罰還是獎賞,只要你還執著在遊戲裡,那就會在遊戲裡不斷輪迴鬼打牆。
但聰明的人設有停損點,只要發現這遊戲不是我一生該追求的唯一目標,那我就會當作消遣偶爾玩玩打發時間,不過度沉迷,甚至知道自己有可能會沉迷,那一開始就不玩不載不碰不儲值。
曾經有個朋友的朋友入迷線上遊戲,花了自己的全部壓歲錢就算了,開始偷刷爸媽的信用卡,用家裡電話去儲值付款,最後總共在遊戲裡面花了快80多萬,家人氣到把他送去親戚家住,他卻開始偷親戚的錢,還帶著親戚小孩一起玩一起刷...
最後親戚把他送回來說沒辦法帶,太誇張了。
也許這就是巨輪迴中的微輪迴吧?
最後要介紹這張圖,去年原本要畫韋馱菩薩,畫成鋼彈的形式,後來作罷改成帥哥版。
但今年就覺得,如果韋馱菩薩有一台超帥的巨型鋼彈機器人能駕駛,超帥的啊!
如果實體化擺在寺廟門口,我看佛學夏令營根本不用招生就自己會爆滿每個梯次。
所以就花了一點時間設計,畫好這尊室建陀號Skanda-01,靠這支巨型帶電降魔杵應該可以更高效的斬斷大家的煩惱與恐懼。
今年就送這尊巨神兵器給為韋馱菩薩,萬法唯心造,那這尊巨神兵器我就用最虔敬的心恭送給室建陀菩薩,希望您最後成為賢劫千佛最後一尊佛時,這巨型神兵也能一直進化,一直守護著佛法僧到您成佛為止,等您成佛,到時候我應該就要畫巨型如來航母給您祝賀!
最後想看摩利支天經全文的人,我放在留言連結裡。
最後還是祝福韋馱菩薩,室建陀菩薩生日大開心,大願能全部完成,我能幫上微薄之力我一定全力幫忙。
謝謝您,謝謝。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Yu Yo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普巴金剛為金剛薩埵的忿怒相(又稱為嘎瑪黑嚕嘎),具有五方佛智慧體性,為五輪中事業輪(密輪)的主尊,是密教中的金剛明王。 普巴金剛身呈藍黑色,具有三頭,每頭各有三目;白色右頭為文殊菩薩忿怒相,紅色左頭為馬頭明王,中間藍色為金剛手菩薩。普巴法的修持能消除內心恐懼,迴遮一切障礙,斷除一切自我貪執,得長壽...
「魔性菩薩線上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Yu Yo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PILI 霹靂布袋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垃圾影院—《魔性菩薩》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天上聖母媽祖第1集-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吸血鬼馬上死菩薩的推薦,PTT、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吸血鬼馬上死菩薩的推薦,PTT、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心得] 魔性菩薩小黑平民(?)隊44T - 看板FATE_GO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CU醫生陳志金】粉專剛剛突破80,000(八萬)人了!新朋友、舊朋友,想要多了解阿金的話,可以看看《天下雜誌》這篇專訪,我覺得寫得很完整、也很真實 😊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點入《天下》原始文章,排版比較好讀,而且有圖片,如果看不到全文,以下是純文字。
《從白目憤青變熱血醫師 阿金醫師: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
文 陳潔 2018-12-24
~~
人稱阿金醫師的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為了重症病人,15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平時更像溫暖的家人,反覆說明病情、錄音鼓勵患者。兩年前甚至投入推動「醫病共享決策」,陪家屬走過每個天人交戰的時刻,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
兩年前,藝人邱凱偉(Darren)發燒到醫學中心急診,等太久不耐煩,遭回嗆「不能等就不要等阿!」因此公開抱怨醫師。為此,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發文整理6項「符合即可退掛」的症狀溫和開嗆,更以「歡迎自由分享!也可以放大掛在急診門口喔~」幽默作結。此文吸引8萬人按讚、1萬7千人分享,更因媒體大幅報導,讓他因此暴紅。
12月中旬,這位網紅醫師的團隊,更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人稱「阿金醫師」的陳志金,若不是穿著醫師袍,真沒人看的出來,這位右臉眼下有塊暗紅印記、20年來始終如一的中分髮型,滿臉笑容、微胖身軀的男人,是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
他的人、做的事,都不像傳統認知高高在上的醫師,更像是親切接地氣的大哥。他曾不厭煩地在半小時內,對陸續抵達的家屬重複3次病情;花上2、3個小時為家屬解釋病情;一通電話也能找到他,出院還會收到他的祝福訊息。
陳志金主要負責腦中風及腦損傷病人,很常遇到病人長期昏迷,家屬面臨該選擇氣切或拔管的兩難。
#該氣切或拔管?不再是醫師單方決定
這也是台灣步入高齡社會之後,多數人一生總會遇到一次的重大抉擇。氣切,代表長期照護、等待甦醒,代表昂貴醫療資源的持續投入;拔管,則是放手,讓生命回歸自然歷程。選擇沒有對錯,只怕後悔。不少家屬倉促做了決定,卻日後心生愧疚,甚至責怪醫師。
這是陳志金長期在臨床上遇到的困難。自2016年3月,他帶著團隊與35個家庭開上2、3小時會議,先讓家屬填寫線上問卷,得以「客製化」評估需求,再以珍珠版、3D列印製成的等比例真人模型,詳細解說插管、氣切的位置,一來一往表達意見,一起面對氣切或拔管的天人交戰。
62歲的柯先生因腦損傷昏迷,外甥小鄭(化名)就曾參與家庭會議,當時他與陳志金團隊對談近3小時。從一無所知到對氣切、拔管及癒後照顧瞭若指掌,尤其擬真模型讓說明更容易理解,才能做出決定。
每一步都很艱難,但陳志金向病人強調,沒有對錯,「選擇了就是好決定。」
今年一月初,小鄭及親人決定拔管,柯先生於兩個月前逝世。「我覺得陳醫師很為家屬想,以前醫生都是救活就好,但救活之後其實還是家屬要顧!」小鄭說。(編按:此處拔管與一般急救無效的拔管不同,而是針對病情穩定,可脫離呼吸器的病人,若將來病情惡化,不再重新插管。因此有些病人拔管後,仍可存活很久。)
不再是醫生單方面下命令,而是與家屬共同決定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模式,消弭了醫生與病患家屬之間的資訊不對等,也幫助35個家庭在拔管、氣切中抉擇。這個試驗,是陳志金團隊得到「國家醫療品質獎」的關鍵。陳志金說,後續追蹤家屬意見,至今沒有人後悔當初的決策。
#守在台南15年,一call他三分鐘就出現
陳志金只有一個門診,每週一晚上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也沒有開不完的手術,這當然是加護病房醫師的特色。
但陳志金有一點比別的醫生更拚,是他把生活給了醫院,因為擔心病人隨時出狀況,他十五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隨call隨到。
「我訊息一送出給陳志金醫師,幾秒內電話一定響,我都跟同事說我的,我的!」與陳志金共事2年的高階護理師鄭巧玲說。陳志金長年住在醫院一條街外的地方,儘管另有值班醫生,但任何時候通知他,3分鐘,他必會出現。
陳志金掏出醫師袍裡的A4紙,整齊折成4分之1。「不管去哪裡,什麼都沒有沒關係,這一定得帶!」內容是他10個重症病人資料,最新病情、交班注意事項,甚至該向誰討論病情,都名列其中。
46歲的陳志金其實是馬來西亞人,持馬國護照,但領有中華民國永久居留證。1991年來台大醫學系就讀。27年過去,陳志金已是台灣女婿,有個護理師老婆與12歲的兒子。
陳志金的大學同學兼摯友,是台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書森。
張書森說,陳志金經歷全民健保開辦、各種制度調整到今天,跟著台灣醫療制度一起成長。從低調保守的僑生,變成熟知台灣醫療、文化風情的「在地人」。
畢業後,陳志金加入台大醫院胸腔內科。沒想到當上總醫師不久就遇上SARS,當時醫院全面關閉,只剩胸腔科及感染科醫師留守,陳志金也在其中。
「今天跟學長一起看病人,明天學長就發燒被隔離,生命真的很無常,」陳志金回憶。
對生命的感觸讓陳志金投入急重症領域,偶然到台南參觀有完善重症制度的奇美醫院,一看就愛上,自此扎根台南,晃眼已15年。
#母親開刀前一天過世,讓他立志從醫
陳志金選擇從醫,源自心中的疑問與憤慨。
他老家在吉隆坡郊外一個小鎮萬撓,高二那年,陳志金母親因心臟瓣膜問題須動手術,但馬來西亞的公醫制度不像台灣就醫快速。手術排程整整等了2年,陳志金母親卻在開刀前一天過世。
「我好想知道媽媽怎麼了,卻一直遇不到醫師,好不容易找到,醫師只給我一張紙,上面寫著兩個英文單字:Mitral Regurgitation(二尖瓣閉鎖不全)。」這是陳志金第一個認識的醫學名詞。
17歲的他想知道哪裡出了錯,才沒能留住媽媽?因此立志從醫,希望找到母親離世的原因。
直到當上醫生,陳志金才知道醫療有太多不確定,母親離開不是誰的疏失,他終於釋懷,卻也反思,「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告訴他們盡力就沒有遺憾跟內疚,」陳志金說。
#對病患超級溫柔,也勇於開砲批判
如今陳志金重視溝通,從寫文章、重複與家屬聯繫,到電話錄音鼓勵病人,能做的無一遺漏。
奇美醫院加護病房的高階護理師沈美麗說,陳志金曾在半小時內,對陸續到來的家屬,重複說明病情三次;若家屬不能來,他就親自打電話。
63歲的翁莉華十年前因肉毒桿菌中毒入院,康復後每年都會回醫院感謝陳志金。她激動地說陳志金是「活菩薩」,連她出院轉到養護中心,陳志金還用手機錄音為她加油,「這樣的醫師哪裡找?」
但陳志金的溫和耐心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過時間的漫長淬煉。
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形容陳志金曾是個「白目」醫師,「醫院普遍保守,但阿金醫師就是會路見不平,別人不敢講的他都講,甚至得理不饒人。」
林宏榮說陳志金個性也曾經嚴厲急躁,對同事要求嚴格,是人見人怕的「魔鬼教官」。曾有護理師因為太害怕看到陳志金,寧願躲在夜班也不願一起工作。
直到林宏榮招攬他加入病人安全的討論團隊,再派他接受團隊資源管理、韌性力訓練營隊,陳志金慢慢懂得與人溝通,自謙從「機車行老闆」,蛻變成醫病溝通的傳教士。
2005年起,為了讓更多人同理醫護人員、病人、家屬的立場,陳志金開始書寫。他從部落格寫到臉書粉絲專頁,醫病溝通、病人安全、非洲豬瘟什麼都能談,時而批判自嘲,更藏不住他的正義感,不時「開砲」。
例如2015年,陳志金在部落格批評學名藥,沉痛指出「當一顆藥價不如一顆糖果,我們能期待廠商重視安全品質嗎?」
他坦言當時接受《天下》採訪後,藥廠、健保署立刻關切施壓、要求下架文章。他笑說,「當你發現最近貼文變輕鬆,代表我被關心啦,避避風頭。」
#醫院後援,推動醫病共享決策
2016年,林宏榮擔任醫策會執行長時,將1980年代在美國流行的「醫病共享決策」引進台灣,將醫病溝通系統管理化,並納入醫院評鑑的項目。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曾旭民致力醫病共享決策的研究,他解釋,醫病共享決策是當重大疾病患者後續治療有「不同、沒有對錯」的選項時,醫師得透過輔具、教材與病人溝通,依本身經濟狀況、家庭等考量下,選擇最適當的治療。
「醫病共享決策讓病人扛起責任做決定,當你參與決定時,若結果不好,也會願意負責,而非單純責怪醫師,因此能減少問題糾紛,」曾旭民說。
看到理想終於有實踐的方向,陳志金接下林宏榮棒子,大力投入醫病共享決策。
醫病共享決策普遍的做法,是病人先閱讀電子平台的問卷及影片等,下次看診以問卷問題與醫師有效溝通。但曾旭民研究發現宣導仍未到位,病人回家不會讀、醫師看診不習慣使用電子平台,仍維持過去口頭講解的習慣。
陳志金的醫病共享決策,是直接把家屬找來,開1到3小時不等的家庭會議,像教課般帶病人討論,選擇A會怎樣、選擇B又該如何,確保家屬了解每個選項的利弊。
「一般醫師說明嚴重病情,在門診2、30分鐘很常見,但像陳醫師花幾個小時,真的不多。他已經不像醫師,而像coaching(教練引導員)的角色!」曾旭民說。
奇美醫院病理中心部長兼臨床病理科主任李健逢說,一般醫師會將空檔拿來做研究寫期刊,陳志金卻將時間花在醫病溝通,更照顧病人。
除了自己的信念,背後的支持也很重要。在奇美醫院,重症醫師平常沒有固定的門診壓力、得看5、60個病人,也不像外科醫師有一台台待排的手術。雖然突發狀況多,相對彈性時間也較多。
「奇美醫院組織比較扁平,對醫師自由度也較高。有想做的事情,醫院通常不會阻止,」李健逢說。這些支持讓陳志金能更心無旁騖,與病人共同決定、一起承擔。(責任編輯:吳廷勻)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不知道可不可以抽換現在比較瘦的照片?^_^
歡迎分享~
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CU醫生陳志金】粉專剛剛突破80,000(八萬)人了!新朋友、舊朋友,想要多了解阿金的話,可以看看《天下雜誌》這篇專訪,我覺得寫得很完整、也很真實 😊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點入《天下》原始文章,排版比較好讀,而且有圖片,如果看不到全文,以下是純文字。
《從白目憤青變熱血醫師 阿金醫師: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
文 陳潔 2018-12-24
~~
人稱阿金醫師的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為了重症病人,15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平時更像溫暖的家人,反覆說明病情、錄音鼓勵患者。兩年前甚至投入推動「醫病共享決策」,陪家屬走過每個天人交戰的時刻,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
兩年前,藝人邱凱偉(Darren)發燒到醫學中心急診,等太久不耐煩,遭回嗆「不能等就不要等阿!」因此公開抱怨醫師。為此,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發文整理6項「符合即可退掛」的症狀溫和開嗆,更以「歡迎自由分享!也可以放大掛在急診門口喔~」幽默作結。此文吸引8萬人按讚、1萬7千人分享,更因媒體大幅報導,讓他因此暴紅。
12月中旬,這位網紅醫師的團隊,更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人稱「阿金醫師」的陳志金,若不是穿著醫師袍,真沒人看的出來,這位右臉眼下有塊暗紅印記、20年來始終如一的中分髮型,滿臉笑容、微胖身軀的男人,是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
他的人、做的事,都不像傳統認知高高在上的醫師,更像是親切接地氣的大哥。他曾不厭煩地在半小時內,對陸續抵達的家屬重複3次病情;花上2、3個小時為家屬解釋病情;一通電話也能找到他,出院還會收到他的祝福訊息。
陳志金主要負責腦中風及腦損傷病人,很常遇到病人長期昏迷,家屬面臨該選擇氣切或拔管的兩難。
#該氣切或拔管?不再是醫師單方決定
這也是台灣步入高齡社會之後,多數人一生總會遇到一次的重大抉擇。氣切,代表長期照護、等待甦醒,代表昂貴醫療資源的持續投入;拔管,則是放手,讓生命回歸自然歷程。選擇沒有對錯,只怕後悔。不少家屬倉促做了決定,卻日後心生愧疚,甚至責怪醫師。
這是陳志金長期在臨床上遇到的困難。自2016年3月,他帶著團隊與35個家庭開上2、3小時會議,先讓家屬填寫線上問卷,得以「客製化」評估需求,再以珍珠版、3D列印製成的等比例真人模型,詳細解說插管、氣切的位置,一來一往表達意見,一起面對氣切或拔管的天人交戰。
62歲的柯先生因腦損傷昏迷,外甥小鄭(化名)就曾參與家庭會議,當時他與陳志金團隊對談近3小時。從一無所知到對氣切、拔管及癒後照顧瞭若指掌,尤其擬真模型讓說明更容易理解,才能做出決定。
每一步都很艱難,但陳志金向病人強調,沒有對錯,「選擇了就是好決定。」
今年一月初,小鄭及親人決定拔管,柯先生於兩個月前逝世。「我覺得陳醫師很為家屬想,以前醫生都是救活就好,但救活之後其實還是家屬要顧!」小鄭說。(編按:此處拔管與一般急救無效的拔管不同,而是針對病情穩定,可脫離呼吸器的病人,若將來病情惡化,不再重新插管。因此有些病人拔管後,仍可存活很久。)
不再是醫生單方面下命令,而是與家屬共同決定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模式,消弭了醫生與病患家屬之間的資訊不對等,也幫助35個家庭在拔管、氣切中抉擇。這個試驗,是陳志金團隊得到「國家醫療品質獎」的關鍵。陳志金說,後續追蹤家屬意見,至今沒有人後悔當初的決策。
#守在台南15年,一call他三分鐘就出現
陳志金只有一個門診,每週一晚上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也沒有開不完的手術,這當然是加護病房醫師的特色。
但陳志金有一點比別的醫生更拚,是他把生活給了醫院,因為擔心病人隨時出狀況,他十五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隨call隨到。
「我訊息一送出給陳志金醫師,幾秒內電話一定響,我都跟同事說我的,我的!」與陳志金共事2年的高階護理師鄭巧玲說。陳志金長年住在醫院一條街外的地方,儘管另有值班醫生,但任何時候通知他,3分鐘,他必會出現。
陳志金掏出醫師袍裡的A4紙,整齊折成4分之1。「不管去哪裡,什麼都沒有沒關係,這一定得帶!」內容是他10個重症病人資料,最新病情、交班注意事項,甚至該向誰討論病情,都名列其中。
46歲的陳志金其實是馬來西亞人,持馬國護照,但領有中華民國永久居留證。1991年來台大醫學系就讀。27年過去,陳志金已是台灣女婿,有個護理師老婆與12歲的兒子。
陳志金的大學同學兼摯友,是台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書森。
張書森說,陳志金經歷全民健保開辦、各種制度調整到今天,跟著台灣醫療制度一起成長。從低調保守的僑生,變成熟知台灣醫療、文化風情的「在地人」。
畢業後,陳志金加入台大醫院胸腔內科。沒想到當上總醫師不久就遇上SARS,當時醫院全面關閉,只剩胸腔科及感染科醫師留守,陳志金也在其中。
「今天跟學長一起看病人,明天學長就發燒被隔離,生命真的很無常,」陳志金回憶。
對生命的感觸讓陳志金投入急重症領域,偶然到台南參觀有完善重症制度的奇美醫院,一看就愛上,自此扎根台南,晃眼已15年。
#母親開刀前一天過世,讓他立志從醫
陳志金選擇從醫,源自心中的疑問與憤慨。
他老家在吉隆坡郊外一個小鎮萬撓,高二那年,陳志金母親因心臟瓣膜問題須動手術,但馬來西亞的公醫制度不像台灣就醫快速。手術排程整整等了2年,陳志金母親卻在開刀前一天過世。
「我好想知道媽媽怎麼了,卻一直遇不到醫師,好不容易找到,醫師只給我一張紙,上面寫著兩個英文單字:Mitral Regurgitation(二尖瓣閉鎖不全)。」這是陳志金第一個認識的醫學名詞。
17歲的他想知道哪裡出了錯,才沒能留住媽媽?因此立志從醫,希望找到母親離世的原因。
直到當上醫生,陳志金才知道醫療有太多不確定,母親離開不是誰的疏失,他終於釋懷,卻也反思,「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告訴他們盡力就沒有遺憾跟內疚,」陳志金說。
#對病患超級溫柔,也勇於開砲批判
如今陳志金重視溝通,從寫文章、重複與家屬聯繫,到電話錄音鼓勵病人,能做的無一遺漏。
奇美醫院加護病房的高階護理師沈美麗說,陳志金曾在半小時內,對陸續到來的家屬,重複說明病情三次;若家屬不能來,他就親自打電話。
63歲的翁莉華十年前因肉毒桿菌中毒入院,康復後每年都會回醫院感謝陳志金。她激動地說陳志金是「活菩薩」,連她出院轉到養護中心,陳志金還用手機錄音為她加油,「這樣的醫師哪裡找?」
但陳志金的溫和耐心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過時間的漫長淬煉。
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形容陳志金曾是個「白目」醫師,「醫院普遍保守,但阿金醫師就是會路見不平,別人不敢講的他都講,甚至得理不饒人。」
林宏榮說陳志金個性也曾經嚴厲急躁,對同事要求嚴格,是人見人怕的「魔鬼教官」。曾有護理師因為太害怕看到陳志金,寧願躲在夜班也不願一起工作。
直到林宏榮招攬他加入病人安全的討論團隊,再派他接受團隊資源管理、韌性力訓練營隊,陳志金慢慢懂得與人溝通,自謙從「機車行老闆」,蛻變成醫病溝通的傳教士。
2005年起,為了讓更多人同理醫護人員、病人、家屬的立場,陳志金開始書寫。他從部落格寫到臉書粉絲專頁,醫病溝通、病人安全、非洲豬瘟什麼都能談,時而批判自嘲,更藏不住他的正義感,不時「開砲」。
例如2015年,陳志金在部落格批評學名藥,沉痛指出「當一顆藥價不如一顆糖果,我們能期待廠商重視安全品質嗎?」
他坦言當時接受《天下》採訪後,藥廠、健保署立刻關切施壓、要求下架文章。他笑說,「當你發現最近貼文變輕鬆,代表我被關心啦,避避風頭。」
#醫院後援,推動醫病共享決策
2016年,林宏榮擔任醫策會執行長時,將1980年代在美國流行的「醫病共享決策」引進台灣,將醫病溝通系統管理化,並納入醫院評鑑的項目。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曾旭民致力醫病共享決策的研究,他解釋,醫病共享決策是當重大疾病患者後續治療有「不同、沒有對錯」的選項時,醫師得透過輔具、教材與病人溝通,依本身經濟狀況、家庭等考量下,選擇最適當的治療。
「醫病共享決策讓病人扛起責任做決定,當你參與決定時,若結果不好,也會願意負責,而非單純責怪醫師,因此能減少問題糾紛,」曾旭民說。
看到理想終於有實踐的方向,陳志金接下林宏榮棒子,大力投入醫病共享決策。
醫病共享決策普遍的做法,是病人先閱讀電子平台的問卷及影片等,下次看診以問卷問題與醫師有效溝通。但曾旭民研究發現宣導仍未到位,病人回家不會讀、醫師看診不習慣使用電子平台,仍維持過去口頭講解的習慣。
陳志金的醫病共享決策,是直接把家屬找來,開1到3小時不等的家庭會議,像教課般帶病人討論,選擇A會怎樣、選擇B又該如何,確保家屬了解每個選項的利弊。
「一般醫師說明嚴重病情,在門診2、30分鐘很常見,但像陳醫師花幾個小時,真的不多。他已經不像醫師,而像coaching(教練引導員)的角色!」曾旭民說。
奇美醫院病理中心部長兼臨床病理科主任李健逢說,一般醫師會將空檔拿來做研究寫期刊,陳志金卻將時間花在醫病溝通,更照顧病人。
除了自己的信念,背後的支持也很重要。在奇美醫院,重症醫師平常沒有固定的門診壓力、得看5、60個病人,也不像外科醫師有一台台待排的手術。雖然突發狀況多,相對彈性時間也較多。
「奇美醫院組織比較扁平,對醫師自由度也較高。有想做的事情,醫院通常不會阻止,」李健逢說。這些支持讓陳志金能更心無旁騖,與病人共同決定、一起承擔。(責任編輯:吳廷勻)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不知道可不可以抽換現在比較瘦的照片?^_^
歡迎分享~
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Yu Yo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普巴金剛為金剛薩埵的忿怒相(又稱為嘎瑪黑嚕嘎),具有五方佛智慧體性,為五輪中事業輪(密輪)的主尊,是密教中的金剛明王。
普巴金剛身呈藍黑色,具有三頭,每頭各有三目;白色右頭為文殊菩薩忿怒相,紅色左頭為馬頭明王,中間藍色為金剛手菩薩。普巴法的修持能消除內心恐懼,迴遮一切障礙,斷除一切自我貪執,得長壽、得富足、得一切事業圓滿。
觀修普巴金剛亦可遮止大小魔障、阻止疾病瘟疫之蔓延。雨揚老師慈悲持誦〈普巴金剛心咒〉,祈願世界平安,人民能早日遠離病毒侵擾,祝福每位朋友都能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福慧增上,所求如願!
※〈普巴金剛心咒〉
演唱:雨揚老師
作曲:陳威憲
編曲:周志華
嗡‧邊札‧嘰哩‧嘰啦呀‧薩爾哇‧嗶嘎念‧棒吽呸
獻妙樂回向文:
我以海潮音,讚佛功德海,
願妙讚歌雲,飄臨彼等前。
別此亦獻供,悅耳美歌樂,
願息有情苦,樂雲常住留。
願我所修諸功德,
回向眾生得解脫,
永離四苦三毒害,
智慧如海證圓覺。
南無阿彌陀佛!
#請訂閱 #開啟小鈴鐺 #佛曲
-----------------------------------------------------------------------------------------------------------
❤ 網友最愛單元馬上看 ❤
❤【每週生肖運勢】https://pse.is/3e4zvn
❤【3分鐘!招財X開運秘法】https://pse.is/3ce2cv
❤【佛曲線上聽】https://pse.is/3ewk53
❤【超易學!健康快料理】 https://pse.is/39cqc3
-----------------------------------------------------------------------------------------------------------
▷ 訂閱 Youtube 頻道得好運 ➤ https://pse.is/KJKE8
+ LINE 好友: https://goo.gl/MQTRvh(官方帳號 ID:@yohofans )
+ FB粉絲團:https://pse.is/yohofate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pse.is/KJKE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C_xMNdr4XQ/hqdefault.jpg)
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PILI 霹靂布袋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懷著渴望成名的心態,身揹一顆佛頭(泥菩薩)闖蕩江湖。儘管武學修為有高強的造詣,自稱「小先天」,卻總是在成名的路上,差了臨門一腳。天性善良,急公好義,與泥菩薩之間常有詼諧逗趣的對話。
《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3》
穿越東西方與異世界!全新歷程!
恩怨對決 宿命相逢
邪惡死敵 神蝗現世
神秘力量 魔界參上
魔劍目錄爭奪 全面開戰!
《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3》
― 2021年4月3日首播 每週六 晚上9:30 ―
📌 播映平台:CATCHPLAY、遠傳 friDay、台灣大哥大 myVideo、MOD中華電信、Hami Video、PILI線上看。
#哈燒新偶像 #步虛行 #泥菩薩 #霹靂布袋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1eo4nMS_oY/hqdefault.jpg)
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光臨臺灣吧 #佛教 #動漫
超帥但記性很差的彌勒菩薩又來了!
這次他們在海上遇到了被惡鬼道魔王攻擊的暹羅人。
到底他千里迢迢航行是為了甚麼呢?
複習第一集回憶彌勒菩薩和邵女心是誰
👉https://lihi1.com/k011h
--
臺灣吧 - Taiwan Bar X 國立故宮博物院 X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X 故宮精品
用動漫劇情介紹佛教藝術,讓你學過就忘不了!
--
不多說,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s://lihi.cc/0SEYv 🔔
🍺臺灣吧FB 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IG 想再靠近一點點|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黑啤FB很可愛快來看|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黑啤IG一樣很可愛來看|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 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syf3E70p7w/hqdefault.jpg)
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天上聖母媽祖第1集-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觀世音菩薩曉諭媽祖、千里眼與順風耳務必儘速抓回涇河龍王與小龍女,將之 ... 其間,媽祖不斷規勸,但已魔性攻心的妙通就是不肯悔改,媽祖心痛,欲斬 ... ... <看更多>
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心得] 魔性菩薩小黑平民(?)隊44T - 看板FATE_GO - PTT遊戲區 的必吃
減CD看是用於進攻或防守都可以,看隊伍狀態調整。 4.殺生院BREAK時會封寶具、技能,所以要控好BREAK和寶具回合錯開, 不然全隊滿血被一回合清場不是不 ... ... <看更多>
魔性菩薩線上看 在 垃圾影院—《魔性菩薩》 - Facebook 的必吃
《魔性菩薩》為日本魔幻小說大師夢枕貘的原作,1997年OVA化。「Psycho Diver」為一種利用特殊裝置潛入他人精神、進入對方的深層記憶,用於控制心靈及心理治療的技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