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屆醫療奉獻獎得主黃富源醫師
給醫學後輩的忠言與勉勵
文/馬偕紀念醫院公共事務課課長王紀葳
一派瀟灑的黃富源醫師坐在辦公室的小沙發椅上,牆上是以前的學生以其「富、源」之名的藏頭詩題字,乾淨整齊的桌上放著一杯溫熱的高山茶、老花眼鏡。
他是兒科界的「黃頭」,是連續七年獲得醫院最佳教師獎的「黃老師」,對於醫界的後生晚輩而言,他堪稱是祖師爺的等級。
陪同台大醫學系學生對他的專訪,我在旁聽席中,也觀察到他對學子的殷切期盼與依然熱衷投入的教學熱情。
拚命唸書才能分擔家計
從小家境不好,黃富源在求學的過程中,最怕的一件事就是「留級」,但擔心的並不是丟不丟臉這檔事,而是若是要再繳一年的學費,那可不得了,年紀輕輕能幫家裡的唯一方法就是「拚命唸書」,殊不知這份單純的孝心,奠定了黃富源日後凡事「拚命」的性格。
高中畢業後,果真拚命唸書的結果可以獲得保送入大學化工系,但問題來了。
父親說:「你唸完書,一來沒有錢可以供你出國深造,再來也沒有錢可以讓你開工廠……。」
父親的話言猶在耳,黃富源心一驚,若是一般大學畢業後無法賺錢還得再當家裡的賠錢貨,那豈不更慘?早年,醫學系仍是大家心中的第一,於是黃富源再度「拚命唸書」,最後,第一成了唯一,考上了台大醫學院醫科。
立志成為很會看病的醫師
高雄鄉下小孩考上台北的台大醫學院醫科,家人與街坊鄰居無不歡慶祝賀。但窮小子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靠著一位有錢人家的同學支援,找到台北的棲身之處,黃富源說:「我以為不知道台大在哪裡已經很離譜了,但我竟然連他家裡的馬桶都不知道怎麼用!」真是糗了。
台大醫科果真名不虛傳,各方武林高手齊聚,黃富源看到同學臥虎藏龍,教授更是一派威風凜凜,只有繼續拚命的努力。求知若渴的他,只要有任何學習的機會都不放過,並為自己立下「我要成為一個很會看病的醫師」的心願。
自己立下的約定,成為自己持續拚命的目標!更難得的是得過一次「書卷獎」,讓黃富源欣喜若狂。
只要比別人更加倍努力就對了
但要怎麼樣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怎麼樣才能變成一位很會看病的醫師?黃富源一句「只要比別人更加倍努力就對了」,為這個問題做了最好的詮譯。
黃富源努力到連同學都看不下去了,偶爾會問起:「緊張大師,你到底有沒有出去玩啊?」
在實習階段,黃富源的「拚命」還多了一個項目,就是「值班」。每天都去偷偷瞄一下病房有沒有新住院的病人,然後跟在那位主治醫師身邊,偷聽就是多學,只要多爭取到值班的機會,就是加深自己的功力。
黃富源回憶:「有個功課很好也很會彈琴的同學,他只要去俱樂部彈琴打工,就請我替他值班,而且,他回來還會給我50塊錢,比起我一個月才拿到70元的月薪來說,根本是天價。你瞧,他開心彈琴打工,我開心值班練功,我還可以多掙點錢,豈不皆大歡喜!」語畢,哈哈大笑起來。
觸診是最基本的診斷工具
眾所周知,黃富源醫師十分強調不要依賴醫療儀器。他主張,看病是看病人,不是只看電腦螢幕上的數據,而他強調的「身體診察」基本功就是在台大醫院當醫師時學到的功夫。
一位血液科的教授劉禎輝摸到病人肚皮上的一塊圓圓的腫塊,語出驚人的說,裡頭是水!當時在一旁的另一位實習醫師一開始還不相信,等到教授用針頭抽出水後,才啞口無言。在第一年住院醫師時,有一位6歲高燒不退好多天的孩子住院,李慶雲教授來查房,摸一下腹部,就診斷為傷寒。我們問他何以摸肚子可以診斷為傷寒?他說摸的感覺是doughy,有這種doughy的感覺是傷寒的特徵。我永遠記得那一幕。
黃富源說:「時代再進步,都有儀器無法取代的事。」看病不是只看數字,身體診察(觸診、聽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但他也不諱言,在健保的體制下,醫師診察費太低了,導致愈來愈少醫師願意多花時間多看病人一眼、多聽診、多觸診病人一下, 猶記得5年前,有一位護理師的姊姊住國外,她的2歲兒子右眼眼皮深紫色浮腫,看過眼科、家醫科,仍然無法治癒。這位護理師碰到我問我可以看看嗎?當然可以。第二天我門診時,護理師家人從國外飛回台灣,出現在我門診。我第一個看他眼睛,覺得很奇怪。
當我看不懂時,會把病人從頭摸到腳,結果發現小孩肝脾非常腫大,斷定是白血病(Leukemia),就安排馬上住院由血液科專家治療。這個診斷方式是從年輕時就養成的,可見身體診察是無法用儀器取代的。期待健保署能看到身體診察的重要性,提高醫師診察費,讓醫師能好好的「看病人」,而不是看電腦螢幕。
黃富源說:「醫院是為了病人而存在!身為臨床醫師,要加強自己的專業、減輕病人的痛苦、提供病人最有效益的醫療,才是醫師的最終目標。」
在醫界,黃富源以其身教帶領了一群徒子徒孫,開枝散葉在各處為醫療致力奉獻,不但對症下藥,並且不過度用藥,減少病人痛苦;特別在兒科,面對的是「不會說痛與不會道謝」的小病人,一本初衷與良心,更是醫師本質最好的體現。
影響最深的二位前輩
談到黃富源這輩子最感謝的二位醫師,背後也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不諱言早年紅包時代下,就連自己住院開刀,老婆都還是不免禮俗將「禮數」給準備好,深怕不周到會被拿來「開刀」,還是送上比較心安;黃富源當時還笑說:「我請我的老師杜詩錦教授幫我開刀(扁桃腺割除),怎麼可能會收?」沒想到,老師還真的收下紅包。
術後,黃富源恢復得很好,住院7天左右已可出院,臨出院前,老師把紅包退了回來,黃富源用右手手掌拍打了額頭,我怎麼可以誤會我的老師,整整7天,真的是學生的不是!
這件事,給了黃富源很深的影響,行醫50年,儘管時代改變但收到的紅包還是不少,能退的就退,不能退的就捐給社服室基金,做為急難救助之用。
影響黃富源的還有鄭仁澤醫師。鄭醫師是一位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師,絕不以研究病人為樂,不把病人當成研究的白老鼠,不會只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讓病人受痛苦。
黃富源在衛生署副署長任內,也看到了器官捐贈的亂象,陸續設立了器官捐贈登錄中心、醫學倫理委員會、醫師懲戒委員會,要求徹底扭轉醫匠現象,致力推動台灣醫界,需要的是真正良心為善的醫師。
病人是醫師的老師
在黃富源眼中,「在困難的病人身上,診斷出疾病,並且將病人醫治好,是一件十分美好的感受。」把孩子醫好、把學生教好,並且得到來自於病人家長及學生真心的感謝,這種成就感支持著他持續至今。
而他也語重心長的說道,以台灣目前的情況,真的不必再設醫學系,而應將醫學教育深耕並著重於醫學倫理的養成,將行醫這條路,當作是上帝賜下的恩典,可以在一生中幫助人,並在助人中獲得安慰與滿足。
「病人不是醫師的資產,病人永遠是醫師的老師。」在「富及杏林滿門桃李、源盈寰宇遍地福音」的字畫前,黃富源醫師為醫病關係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
在馬偕兒童醫院裡,明年將滿80歲的黃富源,還在臨床工作上繼續扮演「抓病的柯南」角色,也是所有醫學生最崇敬,混身是寶的老師。
寫在後面:
首先感謝黃老師,黃老師在我住院醫師時期對我的教導及經驗傳承,這些對後生晚輩的我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與成長。
非常感謝🙏!
高雄門診中心家醫科 在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開心可以到大同醫院分享「病人自主權利法」,每一位同仁都熱情滿滿。高雄的朋友如果想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歡迎到活力十足的大同醫院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喔!
#病人自主權利法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預立醫療決定
【大同新聞報馬仔🐎】
📌高市大同醫院邀名醫朱為民談病人自主權 1月下旬新開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日前邀請粉絲近萬的「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蒞院演講「人生最後的期末考:病人自主權利法簡介」,畢生致力把生命自主權以及「預立醫療決定」觀念散播出去,相信這樣的觀念可以減少無效醫療,改善醫病關係,讓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面對人生最後一哩旅程。
大同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蔡惠如說明,大同醫院將於一月下旬每周一下午開設「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設立單一窗口,以專責團隊接力服務,提供民眾詢問服務;以專責諮詢,確保隱私,由同一專責團隊負責提供完整諮商服務及後續追蹤;並以多科攜手,跨域整合,將家醫科安寧照護、神經科失智照護、腫瘤科癌症照護、社區健康發展中心、居家護理所及長期照護團隊多科進行攜手合作,彼此跨域導入,協力整合
新聞網址
台灣新生報-大同醫下旬設諮詢門診
https://tw.news.yahoo.com/%E5%A4%A7%E5%90%8C%E9%86%AB%E4%B8…
Heho新聞-高雄市立大同醫院1月下旬將開設「預立醫療諮商門診」
https://heho.com.tw/archives/34835
大成報-高雄大同醫院開設「預立醫療諮商門診」 朱為民醫師談病人自主權利法
https://n.yam.com/Article/20190104954842
鮮週報-高市大同醫院邀名醫朱為民談病人自主權 1月下旬新開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
https://freshweekly.tw/?pn=vw&id=zrl2y7u5lt71
東森新聞雲-求好死善終 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今上路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346176#ixzz5bsRL4TyA
高雄門診中心家醫科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為什麼我需要個人網站?
(承智皮膚科 周宛儀 醫師)
『診所的生態不同於醫學中心,在無法限掛的情形下,單一門診的患者數量相當大。』
『偏偏我的專長是痘痘、敏感肌、指甲矯正等,這些通常初診都需要花費一番功夫做好衛教,該如何調整看診型態,著實困擾了我很久。』
『很感謝一些死忠粉絲堅持要追隨我到新診所去,但要如何讓他們找到新診所的服務地點與門診時間表,也是一個問題。』
『搭配部落格上的資訊,除了可以彌補衛教時間不夠用的缺憾之外,在撰文的同時,也可以將讀過的許多文獻,反覆斟酌用詞,改為比較淺顯易懂的內容。這是一個很棒的訓練!』
🔔 為什麼我需要經營部落格?
擁有自己設計的優質平台,能乘載著我的想法往更寬廣的世界走去。
(高雄市新光國小 李郁璇 老師)
最難跨越的門檻,新思惟幫我克服。
(門諾醫院 腎臟科 李坤峰 醫師)
把自己懂的東西整理組織起來,是很好的「輸出」練習。
(高醫附院 家醫科 黃柏誠 醫師)
試寫一些部落格文章,獲得了些好評與意想不到的橫向連結!
(振興醫院 急重症醫學部 蔡賢龍 醫師)
寫作,拿回人生主導權!
(萬芳醫院 外科部 李紹榕 副主任)
增加「被人看見」的管道
(聖馬爾定醫院 家庭醫學科 陳志誠 主任)
寫作讓我從平凡人變成巨人
(懿聖皮膚科診所 游懿聖 院長)
多做一點準備,多一點機會。
(玉衡中醫診所 廖浩欽 院長)
📣 部落格真的有必要嗎?
講到關於經營部落格,甚至延伸至廣義的網路寫作,專業人士們多多少少會存有一些疑問:
📣 建立部落格,真的有必要嗎?
📣 維護網站需要花很多錢嗎?
📣 專業人士的影響力到底是怎麼建構的?
📣 如何打造個人 / 小孩網站寫作計畫?
📣 同樣的主題別人都寫過了,我還要寫嗎?
網路時代,問題就用網路來解!
🔔 課程特色
互動實作時間:做出自己的網站,並最佳化。
我們不講複雜技術,只講一個專業人士在忙碌之餘,可以做到的關鍵步驟。
上完課後三天,根據所學繼續精進,講師也將一一看過,並給予進一步的發展建議。
現場的互動實作時間,以及課後回饋,也將以您為中心,理解困難、提出建議。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11/3(六)造就不可取代的自己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高雄門診中心家醫科 在 雄大診所-內科外科復健聯合門診中心| Kaohsiung - Facebook 的必吃
雄大診所-內科外科復健 聯合門診中心 · Page · Medical Service · 民族二路90號2樓, Kaohsiung, Taiwan · +886 7 223 2000 · [email protected] · syongda.tw · Close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