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旅客,本次列車,即將到達的是高雄站」......
已播音快20年的退休播音員王曼霞,在今天的高雄站座落儀式重現到站廣播,回憶、感動滿滿!
也象徵高雄站正式到站,回到城市中軸線了。
昨晚,高雄車站到站前夕,我講了一個故事。
是一個七八十歲老伯伯,二十歲的時候下了火車站,沒有半毛錢,來到高雄打天下,從此展開在這塊土地奮鬥打拚六十年的故事。
我的助理,後來潑我冷水,說,你那個故事很老套。
但是,這位老伯,和他的高雄夢,就好像發生在周遭每個人一樣的熟悉,對很多人來說這些都是刻苦銘心的故事。
「骨力的人,留著汗將故事寫佇這片土地」,這是很多高雄人大家共同的記憶,也是我們這個偉大城市組成的一部分。
一個人會珍惜過去,神采奕奕的講他從無到有打拚的過往,表示他真心珍惜這段故事,歴盡滄桑在高雄認真生活。
同樣的,一個偉大的城市,珍惜過去的建築跟歷史、一起奮鬥打拚的過去,也代表這個城市是真心的對待城市每一位市民。
所以,車站的保留,不僅保留建築,不僅是保留記憶,更重要的是保留高雄人共同的感情。
在這裡,我要特别感謝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擔任總統之後對高雄大力的支持,不管在產業轉型、科學園區的興建、亞洲新灣區、捷運路網的建構,在這些交通建設給予我們大力的支持,也要感謝行政院包括 蘇貞昌 院長在鐵路地下化,以及在高雄車站興建的過程裡,逐步帶動城市的轉變,再一步強化高雄未來發展的基礎。
當然要特別感謝決定將老車站保留的 謝長廷 市長、當時的文化局長 管碧玲 (kuanbiling) 委員。
也感謝在座 #葉菊蘭市長、陳菊(花媽)市長、#許立明 市長,歷任的市長,大家一棒接一棒,共同努力帶領這塊城市的轉型。
不論鐵路地下化、新車站的建造、舊車站的保留每一個都是環環相扣,少了任何一步,我們今天都難以將城市記憶以及感情繼續源遠流長。
當然,我們要感謝的人也非常的多,所有在這塊土地為高雄打拚的所有市民、立委同仁、議會先進、台鐵人,今天大家能夠再一次的回到這裡,與其說是重逢,不如說是大家共同的牽絆。
我相信,很多人未來也會從高雄車站開始實踐屬於自己的高雄夢,為高雄這塊土地帶來更多的夢想,把高雄從他鄉變故鄉。
高雄車站的保留、遷移興建,意味著高雄的精神從來不是速成,而是淬鍊、專一跟打拚,我們所有高雄市的市民也會帶著這樣的精神,迎向未來。
.
也要特別感謝日本、美國的好朋友,在這一次台灣COVID-19疫情的蔓延,在台灣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雪中送炭,見證患難見真情的真友誼。
車站的回歸定錨,代表著未來台日間的友誼持續的深化、更加的穩固。
今天車站的回歸,也代表轉動城市轉型的第一顆齒輪,未來市政府絕對會加倍努力、勇往直前,「海風吹啊吹,高雄準備欲飛」。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帝冠式的舊高雄車站有著80年歷史,19年前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遷移,今天上午重新回歸原位。總統蔡英文、歷任高雄市長都出席見證,迎回這座高雄人共同記憶的建物。不過,前一晚高雄捷運公司接獲炸彈警告,其中包含高捷共構的高雄車站在內,高捷和警方持續擴大巡邏警戒。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
「高雄車站 歷史」的推薦目錄:
高雄車站 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壓略東退減弱 午後陣雨增多至周末
過去這幾天太平洋高壓勢力延伸到東亞陸地,台灣也在高壓掌控的環境下,天氣相當的穩定炎熱,不過高壓勢力不是正對台灣,也開始有點東退鬆動,南部有些午後雷陣雨發展,加上東風波動帶來的水氣,也都有局部短暫陣雨。
今天開始幾天到周末有點不同,高壓勢力略微東退,這也讓不穩定度增加,午後雷陣雨將會顯著增多,過去幾天是以南部靠山區為主,今天開始延伸到北部,配合上偏東風,也會延伸到西半部平地,甚至有些降雨會持續到晚上。
預期類似天氣將會延伸到周日,周一開始高壓會再度增強,又會開始回復到類似的天氣型態,靠山區仍有午後雷陣雨。
目前有些預測在未來7-10天有低壓發展的機會,但不確定性仍高,這也就是接到九月中旬前,九月仍是僅次於八月的颱風好發期,加上這時候開始有冷空氣在北方醞釀,鋒面系統已經南下到長江流域附近,但隨著一波波的較涼空氣南下,會越來越有機會發展成典型秋颱的態勢,颱風不見得來,但配合東北風的環境的共伴效應,這是和夏季颱風不同的。
台灣今年夏季天氣特點可以用「雨水偏多、溫度較不熱」來形容。自6月開始連續3波的梅雨鋒面,加上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低壓帶、颱風降雨,以及連續發生的午後熱對流雷雨,共同造成了夏季雨水偏多,尤其南部地區最為顯著,例如高雄站在6-8月間共降下了2246毫米的雨量,足足是氣候平均值1114毫米的兩倍以上。降雨偏多也讓夏季高溫發生的日數大幅減少,以台北站為例,去年(2020年)的6-8月的92天中一共有75天超過35度,但是今年(2021年)的6-8月卻只有31天超過35度,還不到去年的一半日數。不管是從溫度或是降雨來看,今年這個夏天都是相當不一樣的一年。
展望接下來的秋季(9-11月),可以用暖秋、雨水正常偏多,留意秋颱來形容。雖然中國北方進入9月已有鋒面、冷高壓活動,不過在10月之前,北方系統勢力範圍不易伸展至長江以南,第一波預估東北風接近台灣可能落在9月中旬,但持續時間短而且強度弱,因此9月溫度偏暖的機會高。10月起北方冷高壓勢力逐漸有機會越過長江,11月會更明顯一些,但整體來看,北方冷高壓走向仍然以東西向為主,南下幅度較小,雖然東北季風強度會隨時間慢慢加強,不過預期降溫的程度仍然不足,整體溫度持續正常偏暖的機會大。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
氣象達人丨彭啟明在LINE官方帳號登場囉!
我們將會提供許多好康資訊給大家,
請利用下方連結,將我們的帳號加入好友來接收優惠資訊:
https://lin.ee/7vti1U5
-------------------------------------
💡 DR. WEATHER 氣象博士抗風傘 限量發售!
➡️ https://www.weatherrisk.com/drweather
--------------------------------------
💡 【全方位閃電監測網】:我們提供全台灣各地落雷預警、雷擊歷史資料,歡迎洽詢小編!
💡 總是被天氣攪局?來試試【客製化天氣預報】,我們提供詳盡的天氣報告和諮詢服務!
➡️ https://catch.weatherrisk.com/
--------------------------------------
#彭啟明 #氣象 #達人 #時事 #颱風
#陣雨 #專業 #西南風 #雷陣雨 #西南氣流
高雄車站 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颱風門前不入東半部有雨西部悶熱 周日晚有微弱鋒面通過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以全世界環保運動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日,這是在1970年由美國民間發起的一個保護地球的活動,後來美國的環保署及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才成立,也建議您今天可以多關心地球,討論氣候變遷,也多做件有益環境的事。
中度颱風舒力基目前位置在台灣南端的東南方約490公里處,七級暴風圈距離約270公里,將往東北方向前進,東北部及東半部昨天就開始已經雲量增多,有短暫陣雨發生,例如大台北靠山區、北海岸都有雨勢,尤其配合上地形,有局部較大雨勢。沿海風浪也較大,從東北角到恆春半島,特別是東半部要留意風浪及長浪。而西半部在颱風外圍沉降氣流影響下,昨天普遍出現33-35度的高溫,非常的熱,昨天已經出現很零星的午後局部熱對流,今天依舊有機會發生。
預計颱風將往東北後往東快速移動,周五就是颱風在遠離的過程,而周末開始到下周一的天氣變動較大,大致上周五周六仍維持吹東風,東半部有陣雨的天氣,西半部午後有局部熱對流。周日下半天或是晚間到下周一,預期有波微弱鋒面南下接近,不過這波鋒面在北方的結構較好,到台灣附近時則有明顯減弱的趨勢,全台都有機會下雨,但恐怕累積雨量量級不算多,頂多20-30毫米,對目前乾旱的西半部,只能潤濕土地,對用水仍是杯水車薪,但至少有可能降雨的機會。
下周的天氣似乎面臨一個轉換期,水氣略多,西半部有點午後局部陣雨發展機會,不過不確定性較高,同時雨量也都還不顯著,尚看不到有解決旱象的降雨機會。尤其是四月在西半部,原本都應該要有的近山區的午後熱對流,四月到目前為止都顯著的偏少,例如平地的台中有二十幾毫米,嘉義站才8毫米,台南5毫米,高雄站都沒下,阿里山因為上周的午後熱對流,累積有55毫米,四月對台灣而言,也是嚴重偏少的降雨,整體平均大約只有歷史平均值的兩成,雖然下周會有些雨勢,總算開始有午後陣雨的態勢,但也頂多增加一兩成。
而五月份開始會有些降雨,天氣也逐步改變當中,但目前預測上五月的降雨仍以略偏少的機會較高,要等到一場大雨能快速紓解旱象的時間點仍不明確,趨勢上可能要到六月才有機會。但梅雨鋒面的變化速度很快,預測時間也較短,在中短期的預測訊息掌握研判,需要多一點專業輔助,也提醒您務必要節約用水,共度難關。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公司/彭啟明博士提供
高雄車站 歷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帝冠式的舊高雄車站有著80年歷史,19年前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遷移,今天上午重新回歸原位。總統蔡英文、歷任高雄市長都出席見證,迎回這座高雄人共同記憶的建物。不過,前一晚高雄捷運公司接獲炸彈警告,其中包含高捷共構的高雄車站在內,高捷和警方持續擴大巡邏警戒。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44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高雄車站 歷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帝冠式的舊高雄車站有著80年歷史,19年前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遷移,今天上午重新回歸原位。總統蔡英文、歷任高雄市長都出席見證,迎回這座高雄人共同記憶的建物。不過,前一晚高雄捷運公司接獲炸彈警告,其中包含高捷共構的高雄車站在內,高捷和警方持續擴大巡邏警戒。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44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高雄車站 歷史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海風吹呀吹 高雄準備欲飛」
今天,是高雄驛啟程回家的大日子!
意義不凡的,是我們邀請到19年前參與高雄驛站體拉縴演出的 #左營高中舞蹈班,再次舞動驛站、傳承記憶。
蘇貞昌院長專程來到高雄, 15年前,高雄鐵路地下化動工時,也是蘇院長擔任院長,我與林欽榮副市長、資深立委先進們則一起爭取地方經費減低。
蘇院長說,今天來參加的不只是一個工程的開工、動工、完工,而是參與城市歷史記憶的共同編撰。比蘇院長大6歲的高雄車站,是當年屏東人、高雄人,出外、回家的共同記憶,也是至今保留最好的車站。
回首16世紀大航海時代,台灣曾是各國在遠東地區航運軸點。如今,舊車站,由日本建造及第一次遷移;新車站建築,由荷蘭設計建造,更別具意涵。
車站定錨回歸到城市中軸線後,將串起高雄海空雙港、3個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包括路科、橋科、亞洲新灣區,也代表著高雄重新的能夠跟國際快速接軌。
借用院長一句話:「若無記憶的個人,生命是蒼白的;如果沒有記憶的城市,這個城市是貧乏的。」
決定保留車站,努力在鐵路地下化後將城市縫補,是不少高雄人的努力,特別要感謝陳菊市長。
「飛向未來對全世界,展現咱的美麗。」
未來,高雄車站做為城市迎賓客廳,也將持續增添新的綺麗篇章。
感謝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對高雄建設的大力支持。
#鐵路地下化 包含整個高雄車站計畫,總經費達998億,這也代表中央與地方團結合作、互相補位。
#高133 98年因莫拉克風災導致寶來、新發間交通中斷至今,感謝蘇院長允諾支持7億多經費重建,這也是我對六龜鄉親的承諾。
我也和蘇院長至 #明霸克露橋 視察目前搶修情形,並到 高雄市消防局第六大隊第三中隊桃源分隊 慰問辛苦的救災同仁。
.
另感謝交通部王國材部長、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禹道瑞處長、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高雄事務所加藤英次所長、吉田清史副所長等貴賓到場祝福「高雄驛起飛」。

高雄車站 歷史 在 [問卦] 為什麼高雄火車站簡稱高火而不是雄車| Gossiping 看板 的必吃
高雄火車站 簡稱高火現在幾乎成為高雄人的共識了但為什麼是高火不是雄車? 南部人要學台北車站簡稱北車那高雄車站應該簡稱雄車才對吧? 第一個叫高火的人在想什麼有沒有 ... ... <看更多>
高雄車站 歷史 在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公布新高雄車站設計圖 - Facebook 的必吃
1948年的高雄車站日治時期昭和16年(1941年)6月22日落成啟用,屋頂為帝冠式樣, ... 次世界大戰、二二八事件、高雄美麗島事件等重大事件,見證了高雄市的歷史及發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