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師之路>>
轉眼間,又到了這個時刻。對參加美國住院醫師申請的人來說,3月12跟 3月17號(前後)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身為一個外國醫學系畢業者(IMG,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意即非美國醫學系畢業的申請者),多年的努力就看這兩天的結果了。即便對美國醫學生來說,這天也是個重大的日子。在這天,美國的準畢業生們會盛裝打扮出席系方辦的party。系主任會在party上面唱名,一一公布每個人錄取的醫院跟科別。台下的人都是期待又怕受傷害,跟戴分類帽一樣地刺激。
究竟,對一個外國醫生而言,通往美國醫師的道路是怎麼樣子呢?
首先,想在美國執業一定要先當住院醫師,只有通過執照考試是不行的。問題是住院醫師的名額有限,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被錄取,如何搶到住院醫師的位置便成為關鍵。這跟台灣很不一樣。第一、台灣住院醫師容額大於畢業人數。第二、台灣醫師通過執照考試即可執業(只是沒有專科很難看健保項目)。第三、台灣醫師國考雖然跟美國一樣也是分三個階段,但每一個考試都只要通過都好,成績高低並不重要。記得當初班上大多數人都是考前一個月才開始準備。考試也以背誦為主,只要考古題有看過就能答對。問題….
USMLE(US Medical License Exam,美國醫師執照考試) 不是這樣子的遊戲啊!! (抱頭):
第一、就算台大醫科畢業的學生也都同意USMLE是他們考過最難的考試,沒有融會貫通去考穩死。第二、這個考試的成績會大大影響錄取機會,且一旦考過即不能再考。所以不管是聰明絕頂的印度人還是對考試在行的中國人,全職準備好幾個月都不見得敢去考,因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每個人都不只求過還要求高分。指考托福考差還可以重讀再來,USMLE…well,一旦考差美國路可能就此停止。而USMLE又只是這條路的第一步而已。
拿我參加的2017年來說,有3萬多人角逐2萬多名住院醫師的位置。乍聽之下似乎不難約有77%的錄取率。問題是美國醫學系畢業的醫師(American Medical Graduate, AMG) 幾乎全數錄取,錄取率高達95%。IMG卻只有50%。在IMG裡面又有部分是美國公民但因種種因素(大部分是考不上美國醫學院或是覺得美國醫學院太貴)選擇去加勒比海或是墨西哥讀書的,稱為US-IMG。這些人本來就是美國人,醫學系最後一年又幾乎都在美國醫院臨床學習,比我們這些真正的IMG(non US-IMG)更有優勢。在真正的IMG中,又以印度巴基斯坦的考生佔多數,要跟他們競爭需要相當程度的努力。第一他們分數都高的可怕。很多醫學生都以到美國行醫為志向,很早就開始準備。第二他們英文即使有口音但普遍流利,醫學院上課是全英語教學,與美國接軌問題較小。台灣只有教科書用原文,上課還是用中文解釋,口說很差。第三他們在美國當醫師的人數眾多,關係(connection)強大。每個醫學系每年平均10+個人到美國行醫,菁英的醫學系更是超過90%都過來美國。台灣則是全部醫學系加起來一年不到10個。一路在台灣長大讀書的台灣囝仔如我,自覺素質不會比較差。但比賽跟限量一樣都是殘酷的。知道自己不差卻無法證明實力,也沒有人會同情你。如何在強敵環伺之下脫穎而出成為最大的考驗。首先,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成績,也就是之前提到的USMLE分數。成績是客觀的評量,在沒有背景支持下,是最容易了解一位申請者實力的工具。USMLE總共有四個考試,IMG必須要通過step 1, step 2 CK(clinical knowledge), step 2 CS(clinical skill)拿到ECFMG的證書之後才能參加住院醫師的申請。最後一關step3可以留到申請上再考。
Step 1總共有7個block,每個block各一個小時包含40道題目。7個小時內只有45分鐘的休息時間包括吃中餐。在台大語文中心考的時候可能左邊在考托福,右邊在考GRE,考到下午大家都走了就剩你一個人還在考。科目的話跟台灣的國考一試差不多,有病理生化藥理等基礎醫學科目。Step 1雖然是考基礎醫學,但題目設計幾乎都是用臨床題呈現。看完題目要先判斷在講甚麼疾病,再去想背後的生理藥理生化機制才能選出答案。選項的數目沒有上限,可以從A一直到Z。每個題目作答時間平均1.5分鐘,花看題目可能就要花45秒。不要說是檢查了,連答題時間都快沒有。
第二階段Step 2 CK(clinical knowledge),考臨床知識。比step1多了一個block,考試時間8個小時,一樣只有45分鐘的休息時間。
第三階段step 2 CS(clinical skill)考驗臨床技巧,跟台灣的OSCE一樣,但過程比台灣嚴謹,除了問診之外還加考病例書寫以及診斷。考試有12關,也就是有12個標準病人(standard patient,經過訓練的假病人)呈現12種不同疾病。考生每關停留15分鐘問診,10分鐘寫病歷。評分則看三個項目: 問診技巧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CIS), 英文口說能力Spoken English Proficiency (SEP), 以及綜合能力Integrated Clinical Encounter (ICE),每個項目都必須要達到一定水準才能通過。這個階段最有趣的部分就是上網找練習對象。我的練習對象遍及世界各地,包過泰國、奈及利亞、尼泊爾、瓜地馬拉及中國等。練習的時候一個人當標準病人,一個人當醫師相互練習。
這三個考試通過後會拿到一個ECFMG(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證書,承認了你跟美國畢業的醫師同等學歷後便有資格參加住院醫師申請。拿到這個證書本身沒甚麼難的,要合格只要贏過10%的人就行,重點是成績高低成績高低成績高低(很重要所以講三遍!),一般IMG的目標都是要至少考個高於美國醫學生AMG平均的成績,這樣才有說服力要求別人收你。再來影響錄取率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 美國臨床經驗(US clinical experience, USCE)/推薦信,簡單來講就是人脈。
我們常常講「有關係就沒關係」,還以為靠關係是華人社會的專利,殊不知美國更講求人脈,很多工作都必須有推薦才進得去。linkedin會紅不無道理,畢竟大家都怕收到怪人。IMG原生國家醫師的推薦信幾乎起不了作用,美國人只相信美國醫師的推薦(不一定要是美國人,但一定要在美國有位置)。這個要求對有背景的人(譬如爸爸就是醫師)來說相對簡單,但我們這些沒權沒勢的人,要怎樣讓人家願意推薦? 最好的方法就是申請醫院見習,並且在這段時間好好表現拿推薦信。醫學中心教授的推薦信很有份量,一封來自知名醫院的強力推薦信跟一張川普卡(Trump card)一樣,一出手對方完全無法招架。但見習期間壓力很大,跟美國名校醫學生一起run不僅英文要好,臨床知識還要比他們豐富才行,若沒有特殊表現教授怎麼會注意到你?
申請每年九月正式開始。申請者將資料統一上傳到一個叫做ERAS ( Electronic Residency Application Service)的系統,報名喜歡的醫院,接下來就是等待面試了。這個過程也是大有學問,每個醫院喜歡的申請者不盡相同,有的喜歡剛畢業的,有的喜歡成績高的,有的喜歡有經驗的,申請者必須在眾多醫院的項目中找出最有可能錄取的去投,每投一家報名費就多26塊美金。光內科一科就有400多個項目(program),全部報名的話費用超過一萬美金(30萬台幣)所以不可能全投。一般人都是投100至200家,但在這個大紅海時代投200家以上的IMG也大有人在。
為什麼我們需要報名這麼多醫院呢?絕對不是錢太多,而是因為拿到面試(interview,簡稱IV)的數目跟錄取的機率成正比。粗略的統計是每拿到1個IV便增加10%的錄取機會。競爭力高的申請者可能每投5家就拿到1個IV,弱的申請者投了200家也拿不到一家,但平均來講投10中1就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一個醫院是否發你面試是看你的書面資料,但最後決定要把你排在第幾名就是看你的面試技巧。有很多人即使拿到了不少面試最後還是沒上,也有只拿到一個就上的,每一步都不能鬆懈。最後我總共拿到了22個面試,去了17家,在10月到1月份這三個月內去了美國各地十幾個不同城市,相當花錢又花力。
面試季大約在1月底結束,申請者此時會將所有去過的面試排序(rank),每個program也會將面試者排名。有去參加面試不表示最後program會rank你(將你排在名單上)。有些醫院發100個面試,最後排名50位,錄取18位。有的醫院發300個面試,最後排名200位,錄取30位。同樣的,面試者也不見得要將每個面試的醫院都放在志願表上。面試之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就千萬不要填,一旦放上去就有錄取這家的可能。兩造將排序表/志願表交到NRMP(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後,系統會用一套極為精密的演算決定每位申請者最終去處。這套演算法曾經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詳細的步驟極為機密,沒有人知道步驟確實是如何進行的。
當上美國住院醫師的過程就是這麼耗時又耗力,花一兩年準備是跑不掉的。除了要有實力之外,花的錢更是難以估計: 1. USMLE考試報名費 : 3000+ USD 2. 去醫院見習學費: 1000+ USD 3. 報名醫院費用: 3000+USD 4.文件準備、面試準備: 1000+USD 5. 面試的機票食宿費用: 每去一家粗估300塊USD,10家保守估計3000美金。其他的還不算面試季待在美國的費用以及其他林林總總的加起來,台幣30萬絕對跑不掉,很多人更不只花了這個費用。Well,如果你問我當美國醫師這麼困難,你覺得值得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台灣的醫療水準其實很高,醫師的薪水在台灣也可以過得不錯。但在美國當住院醫師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們提供了一個跟全世界菁英競爭的舞台。在這裡每天我都會察覺自己的不足,藉由努力讓自己更好更進步。無論最後我是否會一直待在美國執業,這整個過程都幫助了我成為一個更好的醫師以及更強壯的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汗水灌溉的果實總是特別地甘甜,我期許自己能夠不斷努力 :)
「高醫普生考古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醫普生考古題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醫普生考古題 在 [心得] 111高醫後西醫上榜心得- 看板post-b.tes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高醫普生考古題 在 普生考古題- 高雄醫學大學板 的評價
- 關於高醫普生考古題 在 普生考古題- 高雄醫學大學板 的評價
- 關於高醫普生考古題 在 【學士後】112後西醫、後中醫【生物學】考前猜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高醫普生考古題 在 網路上關於高醫後醫考古題110-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高醫普生考古題 在 網路上關於高醫後醫考古題110-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高醫普生考古題 在 普生考古題- 高雄醫學大學板 的必吃
想問一下學長姐哪裡可以找到普生的考古題,因為我是跨系去修普生B,和系上的普生A考古題不一樣. ... <看更多>
高醫普生考古題 在 普生考古題- 高雄醫學大學板 的必吃
想問除了共筆以外,還有其他拿到考古題的通路嗎 - 普生,考古題. ... <看更多>
高醫普生考古題 在 [心得] 111高醫後西醫上榜心得- 看板post-b.tes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我當初踏入後醫這個不歸路後,就受到許多板上前輩們的幫助,在讀書的時候一直很想要
上榜後發心得文,所以我將自己兩年來讀書的方法還有心路歷程分享給學弟妹們。
背景:113生科系,我全職備考兩年間有113生科系上的兩位大學長幫我出謀劃策,所以我
準備起來很有方向,也相對較輕鬆,建議學弟妹們在準備的時候可以多和上榜的學長姐聊
聊他們讀書的心法,也會在唸書的時候增添不少信心。
成績:
110筆試:274.25 (英文:65.5 物化:97.5 生生:111.25) 口試:25.5
111筆試:309.5 (英文:72.5 物化:112 生生:125) 口試:26.2
筆試準備:
一、英文:
我英文準備的策略基本上是只有背單字和自己練習寫閱測,主要是覺得後醫英文的決勝關
鍵在單字和閱讀,所以文法、作文沒有花太多時間唸。
[單字]
我是把解析單字這本的單字和同義字都輸入到app歐路詞典,這樣隨時都能背,騎車等紅
燈也會偷背一下xD。一天背80個新單字然後再複習80個舊的,我持續這樣背大概3個月,
接近考試時發現有點複習不完,背的4600個單字將近有一半沒複習到,但最後在今年考試
還是能掌握8成的單字,如果讓我重新安排的話我會希望早一點把單字背完複習完,這樣
的話單字題大概可以全拿。
[閱測]
我第一年的時候就在疫情延期的時候,把解析閱讀和閱讀測驗這兩本都寫完了,去年閱測
錯3題,所以我自認為自己可以在考試前狂練然後培養閱讀的語感,因此今年在考前就只
有寫托福ibt的閱測,結果今年我閱測只錯1題,證明我的策略是對的。
[文法]
我第一年完全沒碰文法,第二年有比較多的時間所以我有上文忠公的文法課,覺得有上還
是有差。所以有時間的話還是建議可以上完文法課。
[作文]
今年在考試前10天左右有練習寫歷屆的作文,雖然沒有人幫我改,但我會計時一篇30分鐘
,寫完後去想哪些單字可以怎麼換,有什麼漂亮或是自己想出來的句子可以帶入到醫療議
題。運氣蠻好的這次練習到的題目跟今年的題目醫療倫理有很多重複的單字和句子可以派
上用場。
二、物理:
先說結論,只要相信唯一真神林立言老師準沒錯!立言老師一心只想著如何讓他的學生以
最短的時間上榜,同樣的題目不同年度,老師會根據前一年學生學習的狀況提供更好、更
快的解題方法,每年講義的題目也都會有所更新,儘管我學到第二年也還是收穫滿滿。老
師上課很緊湊,但真的很充實,很喜歡聽老師說一些上榜學長姐的故事來激勵我們,每次
上課就像在喝心靈雞湯,補充了鬥志面對模擬考帶來的挫敗或是讀書上的不順。
我第一年的時候上完課隔天,一定會把前一天教的知識、公式背一背,題目我會遮住重算
,然後接著就是把前面教過的內容一樣遮住重算,會搭配題庫了解實際題目會怎麼考,但
我發現講義的題目真的就很夠了,所以第二年我在發新課本的時候就會超前部署,把課本
的題目全部自己先寫完,不會的題目做記號,上課的時候再聽老師怎麼解,看一下我的解
法和老師的解法有什麼不同,哪個方法比較快可以自己取捨。寫完今年新課本後我會回頭
刷去年課本的題目,刷完一輪後再回頭刷新課本,包含去年的總複習和模考營,一直這樣
不停循環,到考試前我會一天刷5本,每本各20~30題,然後隔天另外4本,這樣重複刷課
本就像是在寫一份各範圍的模擬考。
很喜歡老師的總複習課,題目是全新出的,上完總複習會讓我覺得自己的功力大增。去年
的模考營被電得唏哩花啦,沒有一次寫得完,然後每份也錯超過20題,雖然會讓原本好不
容易建立好的信心直接被摧毀,但是老師總說:現在把這些你不會的弄熟,考試當天一看
到這些題目就是秒解,所以我考試前把模考營算了快5遍,就怕立言大神又不小心命中了
。今年的模考營平易近人許多,雖然時間很趕,但我當作考試前測試自己的實力在哪,錯
的題目比去年少很多,一回差不多錯8-10題,讓我覺得自己好像還可以,信心大增,最後
物理這科相比去年進步最多。
三、化學:
高進老師的口訣真的不是浪得虛名,常常在寫題目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做,口訣唸一唸答案
就出來了,在我準備的時候幫助了很多,不需要每次都回去思考過程。除了口訣,最喜歡
聽老師上課講的故事,覺得老師口才很好又幽默,每次聽完都會會心一笑,舒緩了不少讀
書的壓力。課後問老師問題可能會覺得很有壓力,老師會直接要你把講義重新看熟,可以
知道哪邊遺漏了,也可以順便訓練口試的抗壓能力,很推薦去找老師問問題!
老師課本的範例一定要熟透,我也是當天教完當天遮住重算,然後一樣會重算之前教過的
章節,考試前跟物理準備方式一樣一天3本,兩天一個循環,基本上老師選的範例都是考
古題為主,課後一定要把精選練習寫完,裡面包含後中三間學校還有高醫以及私醫的考古
題,寫完就會發現考題考來考去就是那些,所以只要把這些題型弄熟,接下來再怎麼出都
變不出新把戲。
我第二年有買分章試題,裡面都是考古題,老師課本的範例都有,所以其實只要把高進老
師課本的範例做到滾瓜爛熟就可以了。但如果有時間拿來練習手感很不錯,也可以知道哪
些觀念遺漏了。
今年我還有另外報名李鉌老師的題庫班,考試前給我們16回的模擬試卷,題目不會太難太
刁鑽,難易度跟高醫的題型很相似,主要是考重要的觀念像化學鍵的雙原子分子的鍵長、
熱力學的赫斯定律等等,裡面還有不少有機的題目,因為我沒有時間把模擬卷全部寫完,
考完之後才發現有好幾題有機的題目完全命中,真的是相見恨晚。
四、生物:
第一年我是補沈浩,板上大大對沈浩的評價其實蠻兩極的,我個人覺得適合自己最重要,
我蠻喜歡沈浩上課黑板所寫的重點,可以知道這麼多的章節重點在哪裡,哪些觀念是後醫
愛考的,哪些才是後中的考點,可以省下很多時間避免讀一堆不會考的資訊。我也很喜歡
沈浩老師的課本,版面整理的很清楚、一目瞭然,會安排筆記欄給我們寫真的蠻貼心的。
也很佩服老師的認真程度,各個原文書的內容會放在紅補,重要的題庫題會放在綠補,我
覺得對於喜歡讀原文書的同學來說幫助蠻大的,但我個人認為生物這科近年來有越來越簡
單的趨勢,所以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在紅補綠補上,光是把課本看熟都來不及了。最後的總
複習課本就把之前的重點寫在裡面,考試前衝刺的時候就可以將所有普生內容讀好幾遍。
我第二年覺得自己的生物有點靠著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的感覺,之前上課比較像是
塞給你知識,背下來拿分,但常常我會搞不懂整個機制、脈絡是什麼,所以聽了上榜學長
的建議今年去補黃彪。很喜歡黃彪老師鉅細彌遺地講解生物的機轉,常常上完課就有種打
通任督二脈的感覺,原來之前背的東西是這樣來的,很多觀念都是依靠理解而不是死背,
生物的資訊量這麼大其實真的背不完,背了也會忘,理解之後就省了很多力氣。我真心推
薦黃彪老師課本後面的考古題,跟化學一樣,寫完就會發現不管是後中還是後西,考來考
去就是那些觀念,不過還是不要被太刁鑽的題目陷進去,高醫的考題相對明瞭,很擺明就
是考重要的觀念。寫完全部的考古題,真的會讓我考試前很有信心,心裡想著這15年的題
目都被我做熟了,高醫還能考什麼我不會的題目。
總之我覺得老師適合自己最重要,我個人是把這兩位老師的優勢結合在一起,該背的沈浩
老師教的蠻好的,該全部理解的黃彪老師也交代的很清楚。
五、生化:
葉仲老師真的是我人生目前為止教生化教的最好的老師,我大學的時候也有上過生化,上
完葉仲老師的課才知道原來生化可以這樣教,我大學到底學了什麼XD。老師會把觀念用說
故事的方式敘述,在教分生的時候都會擬人化,像是這個傢伙的功能是什麼會去結合誰,
會很想一直聽下去,也很好理解。
很喜歡老師的一點是會在剛剛講的故事內容,整理成筆記寫在黑板上,我當下就會抄下來
整理成我自己的筆記,之後再複習的時候就只有念這些筆記,所以省下大把的時間,最後
複習的時候可以一天一、兩個章節迅速複習。老師也會在每個重點上畫星星,我覺得這幫
助很大,三顆星就代表幾乎必考,可以快速知道哪些一定要會,老師的教學經驗知道哪些
是學校愛考的重點,近年高醫生化越來越難,但是老師的筆記、上課內容真的涵蓋了幾乎
全部的考題。
我這兩年準備也沒有寫什麼題庫,就單純把自己的筆記唸到應該有10幾遍以上了,第二年
有去寫醫師國考生化的部分,雖然題型不太像高醫,但是也可以知道哪些觀念真的愛考,
也可以提前先感受一下醫學生。因為國考的生化偏簡單,所以把生化讀熟後未來考國考一
定會很輕鬆!課後問老師問題,老師都會很詳細的解釋每個選項,覺得老師很親切,很喜
歡找老師問問題,有一次去問國考題老師剛好說這題有可能在高醫出現,所以推薦大家寫
國考題然後去問老師XD
六、面試:
我第一年面試成績出來真的很打擊我的信心,覺得是我自己口條多爛才會面試被刷下來,
但我也在第二年下定決心,既然面試這麼不好掌握,我一定要先掌握著筆試,我目標設定
我要考到310,這樣面試就不會影響太大。不過我面試成績真的都不是很好,大家參考一
下就可以了。
今年剛開始準備的時候就有透過板上尋找到一起練習面試的朋友,我們從10月開始每兩個
禮拜會約出來一起討論時事、檢討面試題目甚至閒聊,有戰友一起真的很重要,聽大家講
就會去思考還有哪些論點是大家想不到的,可以站在考官的角度,覺得哪些想法可以吸引
到考官的注意。因為從一開始就有在針對議題、時事去討論,所以筆試考完距離面試的那
3週就只有修改自介還有瘋狂輪流練習講題目。如果面試只有在那3週才開始準備一定來不
及,一定要在讀筆試之餘,每天看一點新聞時事。
推薦的youtube頻道:Today看世界、志祺七七、李四端的雲端世界
新聞網:報導者、風傳媒、華視新聞網
七、總結:
一路上有貴人相助真的很重要,落榜後馬上問上榜學長,當初落榜後是做了什麼修正,他
也給了我很多寶貴建議:只要掌握到8成,你就是上榜生了。第二年我沒有過多的去鑽牛
角尖,沒有把所有題型、題庫都寫過,而是只有把我原本唸過的課本還有自己做的各科筆
記讀到爛而已,多年考生最忌諱的就是到處讀一些很瑣碎的知識,想要每個都會,但是這
場考試不是要找一個考滿分的人,遇到不會的題目就跳不要留戀,太艱澀的知識看過就好
,忘記就算了,考出來送他。
很建議一樣跟我是面試苦手的可以把筆試目標設在300以上,不僅會在面試上更有信心,
準備中和等待放榜的時侯也會比較安心,只要確保自己面試高於24基本上就穩上了!
--
這兩年來的心得真的不只上述這些,還有很多細節和落榜後心態上的調適可以分享給大家
,很歡迎來聊聊~
另外也累積了好多書,有興趣的歡迎來站內信詢問~誠可議價,只希望把書送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5.12.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st-b.test/M.1653104531.A.CF5.html
※ 編輯: jerry860203 (106.105.12.30 臺灣), 05/21/2022 11:49: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