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思念旅行,其一。
極其幸運的,巴黎我去過兩次,中間間隔四年。
坐在從機場開往市區的車上,巴黎從車窗跑來眼前招手那刻我完全愣住,我的心瞬間清空,因為都被巴黎佔滿了。美,就是美,巴黎真是一座關於美的城市。突然想起了,高中歷史老師在講台上不斷重複十七、八世紀歐洲的美學風格:「巴洛克…巴洛克…咳…洛可可…洛可可…」,風扇在吹,後面的男同學趴著在睡,高中木桌捎來油脂氣味,聯考又多了兩個要記住的詞彙。可當時的這名高中生哪能想像,這些詞彙所指的繁複的美,是這樣精雕細琢,奢華,浮誇,滿溢,挑戰人類滿載再滿載的華麗上再增添更多華麗的極致又極端的美的想像,這個城市她太誇張,她沒有半點在顧忌其他人的感受!她自顧自的招搖,灑滿亮片,噴得人人嘴裡都是得一直一直呸呸吐掉。
有很多人不喜歡巴黎,巴黎也的確有很多不值喜愛的特點,吉普賽小偷詐騙搶劫尿騷腥味觀光客高消費公務機關毫無效率遍地的自以為是,我第二次來沒有跟團,一直在裝臭臉,包包拉鍊也用別針拴住,盡可能的用餘光掃射路人試圖複製她們的步伐,在地鐵上靠著座椅雙手環抱,很跩的站著直瞪車窗不發一語,一座讓人上街如上戰場的城市要怎麼由衷喜愛呢?但是我坐在巴黎鐵塔前的大草原啃蘋果,站在美術館裡看那些拿著紙筆抄寫繪圖正在校外教學的小小制服金髮藍眼睛們,我吸著這裡乾燥清涼的空氣,我無法控制地想著這個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著的假如:假如在這裡生活多好?假如在這裡,我心情不好就挑個旅遊淡季買票進羅浮宮晃晃,去看個歐美老電影,站在老建築前研究幾百年前的紋理,去市集買個蜜桃邊走邊吃。但這假如,也是一種命運樂透的賭注吧?孑然一身要如何在巴黎安身,我實在難以想像。想著想著正要出地鐵站,旁邊兩個年輕人用跳馬鞍的方式躍過出票口。
我第二次的巴黎住在一個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女士的公寓,她是一名記者,我最愛的電影女主角的名字,為VOGUE與浮華世界寫關於音樂、文學與電影的專欄文章,經常跑來跑去,因此把這棟位於第五區的公寓短租,公寓在四樓,要走長長的旋轉樓梯。她擁有三面牆的藏書(兩面在客廳、一面在廁所),刻意把「如何成為一名巴黎人」擺到顯眼的位置以服務房客,我的腳在木板地上嘎嘎作響,浴缸高到我要用爬的,從CD、藏書與海報中看得出來她是巴布狄倫的粉絲,我一個人放著她收藏的黑膠唱片,唱盤滴滴答答用英文呢喃我很早就愛上你都不知道啊諸如此類的歌詞,我蹦跳著去冰箱倒一杯我稍早跑去超市買的難喝但還是很貴的柳橙汁,我看著她放在桌上笑著的照片,能做一名巴黎的文化記者,又能坐擁一棟這樣無可挑惕的公寓,銷魂啊,我真想把我的魂魄銷一小塊下來粘在公寓的大鏡子上,成為巴黎公寓的鏡子。於是我在商店裡買了張特寫雙手緊握著的照片明信片,只因跟她書桌前的那張一模一樣,回家後貼在我書桌前。我又突然想起第一天前來接待我入住的管家,他是一名皮膚黝黑清瘦的年輕男子,看起來很秀氣,以我對人類族群的淺薄認識…也許是印度裔吧?幫忙清掃這棟公寓。不知道他有沒有跟我聽過同一張黑膠。
我後來把那張明信片從牆上撕掉了,因為某天突然湧起一股難以辨認的情緒。
圖一:在公寓準備出門晚餐,當晚跟媽媽一起去一家爵士舞廳,很開心,非常開心。
圖二:奧塞美術館,這裏以前是火車站,「雨果的冒險」裡的大時鐘。
圖三:第一次來到巴黎,興奮不已。
圖四:偷拍亮麗有型的巴黎男士。
高消費族群英文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蘿蔔頭小時候住洛杉磯,從小海灘/海水浴場去多了,可能因此對海灘的標準很高。
在台灣住這兩年,他對台灣的海灘很少滿意的。不是太小,就是浪太大,石頭太多,沙不夠白。岸上沒有足夠的設施,比如陽傘躺椅出租,廁所或沖水處之類的。
我對他的批評通常嗤之以鼻。洛杉磯的海灘世界知名,加州人把沙灘當中央公園用,連紐約長島的沙灘都比不上,台灣是個島,又多山,怎能拿來比?
後來凱莉說,我應該帶他去墾丁看看,應該比較像蘿蔔頭想要的那種海灘。
但我老是想,墾丁一聽就是觀光客擠爆的景點,我跟蘿蔔頭最怕人擠人的地方,怎麼可能好玩?所以對去墾丁一直都不是很積極
可是這半年來,因為疫情,蘿蔔頭不能出國旅行,我就像那些小孩不能去學校上課的父母們一樣,快被蘿蔔頭搞到發瘋。再加上有個老朋友在夏都工作,一直邀我去玩,於是趕在端午節連假前的周末,我們就真的去了墾丁。
這是多老的老朋友呢?我跟他說,會帶蘿蔔頭去,剛好認識一下,他的反應是:這樣不好吧?我這麼帥,我跟你又這麼好,我怕影響你的婚姻幸福。
Yeah, 很熟。
這位朋友後來當然跟蘿蔔頭有見面。見面時就變得很正常,不是跟我勾肩搭背,是跟我老公勾肩搭背,還說:你知道你有多幸運可以娶到這個女人?
咦?
蘿蔔頭回說: 我知道啊,我一直都這麼覺得。
咦?咦?
這兩個人怎麼突然這麼社會化?
果然是真的很不熟。
但蘿蔔頭對墾丁的確讚不絕口。
我歸納出幾個原因:
第一,墾丁的天然條件太優秀。先講海,海水浪不大,溫度適中,海灣風景美極了。沙灘有沙灘的美,岩岸有岩岸的美。最重要的是乾淨。前兩年跟朋友去泰國Pattaya海灘,這麼有名的國際旅遊景點,但我非常失望。污染真的太嚴重了,我從來沒有在海水裡都可以覺得黏黏的。結果沒多久,泰國當局就曾發布警告,要旅客不要下海游泳,因為污染太嚴重。
https://www.thaipbsworld.com/tourists-warned-not-to-swim-in-pattaya-sea-due-to-water-pollution/
但在墾丁,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國家公園內的關係,整體來講,很乾淨。我們只有在一處沒有標示的小路走進去的野灘有看到一些垃圾,但那麼荒的路,一般遊客也不會去。
第二是墾丁的山。我跟蘿蔔頭抽了一天去社頂自然公園走了走,都是樹蔭,走起來並不熱。而且風景真的是很自然的美,沒有過度修飾,一路都有蝴蝶相伴,我們爬到涵碧亭,可以看到南台灣海岸線,真的很壯觀。
我們還去探查了一下我將來可以騎馬的馬場,離四重溪溫泉不遠,也是美呆了。我看到時幾乎不敢相信,我在台灣是有可能重圓我的荒野快馬夢想的。
這些都表示,墾丁的旅遊資源多元化,不是只靠海灘。
第三旅館設施有幫助。我們住夏都,一出房門就是海灘。對蘿蔔頭或很多老美來講,這才是真正的海灘渡假村,那種要去海灘還要過個大馬路的,對蘿蔔頭來講,設施再新再好都沒用。在墾丁這幾天,每天早上我還在睡覺,蘿蔔頭已經去海裡晨泳一趟了。
而且夏都雖然是客滿,除了吃早餐人多了一點,但蘿蔔頭最重視的海灘卻一點都不擠。這跟老美跟台灣人去海灘的習慣不同有很大的關係。
在美國時,一群朋友去海灘,是一整天的事。早上開車去,搭起了遮陽傘,張開椅子,通常都是在海灘吃中飯。我通常是自己帶,因為海灘是有的買,但通常是外面兩到三倍的價格,而且難吃到爆。一群人就是在海灘閒聊,喝啤酒,吃零食,玩飛盤之類的。懶得動的,就是睡覺。我是特喜歡在海邊看書,尤其是New Yorker。去海灘通常是趕進度的時候,不然New Yorker文章動不動上萬字,很少有時間一口氣看完一篇。在海裡游泳,反而是其次。因為不管是紐約的大西洋,或LA的太平洋,大部分時候,水都太冷。我是只有到南邊的佛羅里達才下水的。
但這次在墾丁的經驗,完全改變我跟蘿蔔頭對台灣沙灘的印象。沙灘人群通常到下午三四點才出現,白天一整天就是零星的遊客。沙灘邊的躺椅,應該不到三十張,都坐不到一半。這可爽到了我跟蘿蔔頭,在躺椅上一躺幾小時,三十多度的天氣,因為有海風一點都不熱。反正覺得熱就跳到海裡去就是了,墾丁的海水又舒服極了,我印象裡,只有加勒比海的海水比得上。而且不是只有夏都的海灘是如此。我們開車亂逛找到一個沒有任何設施的無名海灘,我們也是撐開傘坐半天,風景美呆了。我跟蘿蔔頭在那裡待了三個小時,只遇到兩個人。其實連墾丁大街,這次逛起來都沒什麼壓力。
我知道沒有中國遊客的人潮對墾丁的商家們影響很大,但我老實說,以前擠得滿滿的墾丁,我真的想到就怕。但墾丁的海,墾丁的山,加上已經有一些基礎的觀光建設,是有本錢吸引到國內外各個層面的族群,包括國際的高消費旅客。如果有心想要轉戰這個族群的話,其實現在是個轉型的契機。很多國內的高消費族群,本來喜歡出國旅遊的,現在就有可能將錢留在台灣消費。現在做好了昇級,等真的開封,也有機會做外國的高消費族群。
但在行銷上,至少網站上要加強英文說明,許多針對外國遊客的需求,也可以再細膩一些。比如明明水只到腰,硬要大家全都穿著救生背心下海,在很多歐美旅客眼中,形象是很威權的。最後雖然是填個waiver,戴個手環可解決,但這是我跟救生員多問了幾句,他才告訴我,是因為墾丁位於國家公園內云云,但看得出來他並不是很願意。
附上泳裝照一枚,好多年沒穿一件式泳裝了,有點包太多,不大習慣,重點是看看我背後。那時是早上九點多吧,沙灘都沒人。
最後是內舉不避親,幫老友宣傳一下他的網站,我看了一下,有滿多折扣的,給大家參考囉。
https://hotkt.com/
高消費族群英文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的作者是Wednesday Martin。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假如直接翻譯的話,會是”公園大道的靈長類動物”。中文書名“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是書中一個章節的主題,被拿來當書名。看起來似乎比較生動有趣,也似乎較能搭上柏金包的流行潮流。
這本書描述具有人類學專長的作者,搬進紐約市上東區的第一手觀察與適應過程。
書中文字,將一個現代文明世界的習俗與組成,以描寫原始人類部落的方式陳述。相當有趣。譬如在曼哈頓找尋房子,是女人的責任。她們會找尋房屋巫師(也就是房仲)的協助。這裡的居民將”大草原”也就是中央公園,視為聖地。兩旁的住屋,是具有最高價值的房地產。
作者先從她的住家找尋過程談起。她要進入的地區是”上東區”。以我們的流行語言講,就是天龍國中的天龍國。
從跟房仲往來開始,她開始感到無法落於人後的壓力。在第一個物件的大廳,作者被住戶誤認為是房仲的助理,而不是房仲的委託人。
她發現上東區房仲衣著華麗,畢竟她們代表著委託人。買方與賣方之間,甚至在心中暗自較勁,我的房仲穿衣、外表,是否比你的房仲更高貴、更高雅。
於是,作者開始學會穿上剪裁得宜的套裝,拿上高雅的包包,再開始她的看屋之行。
不是房仲會看人,你想買的公寓住戶也在打量你。
這就要提到Co-Op這種公寓型態。你買這種公寓,你不是取得地產或是房子所有權。你是取得一家公司的部分股份。這整棟公寓等於是被這家公司持有。
而且,不是你有錢就能買。必需是由目前住戶組成的管理委員會,同意才可以。
規矩,完全由目前住戶訂。太有錢,太有名的人,他們也不見得喜歡隨之而來的騷擾與暴光。包括前美國總統都曾被拒絕過。
申請表要將個人身家狀況幾乎全盤供出。教育、資產、收入。將個人狀況做如此多的揭露,相當令人不快。更令人不悅的是,你成功入住後,其它鄰居都知道你有多少”斤兩”。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社區的自我篩選過程。一群住戶,可選出符合他們認為適合一起居住的人入住。
小孩可以跟那些小孩玩,也受到家長社交圈的影響。”高等級”的小孩,不會跟”低等級”的玩。
很不幸,剛進入上東區時,作者跟她的小孩,就是”低等級”。
連在等小孩放學時,那些自以為”高級”的媽媽,都不會跟作者打招呼。這個社交困境,一直要要某次聚會時,一位Alpha male,超高等級男性,跟作者交談起來,才被打破。這個現象跟靈長類動物圈的習性非常類似。
這位男性家族經營銀行事業,喜歡在外捻花惹草。
看著作者書中的描寫,你會發現,這些美國紐約最高級社區,最有錢的一群人的生活,其實頗不愉快。
他們在自己這個圈子中自定的規則中,忙碌不堪。
他們所謂的高人一等,與優越感,就來自於”看不起他人”的權力。我的小孩比你的小孩好。我的身材比你好。我的老公比你會賺錢。我的包比你好。比比比,比不完。
你自以為很強了,其實還是會有人比你有錢,比你漂亮,小孩比你的小孩聰明。
這種比較的世界,不快樂的人總是多數。因為大多人會被頂端踩在底下。
比較,很難滿足。
另外也可以看到,環境的影響力。就算作者事前已經知道上東區有其獨特的規則,她還是必需要融入。她必需把自己的行為準則,與上東區看齊。花費方面,當然更是如此。
也就是說,假如你要生活在自己想要的花費等級,或說你要存下大筆收入,生活環境與往來族群的選擇,非常重要。
假如你住在一個高消費地區,身邊鄰居都是買一個十萬的包眼睛不眨一下的人,你很難節約度日。
這本書除了有趣的觀察之外,也可以讓讀者看到,有錢卻仍不快樂的有錢人困境。
當你羨慕他們的財富時,他們卻可以羨慕著你,輕鬆打扮就可以逛街購物的自在。
這本書對於紐約頂尖財富社群的第一手觀察,讓讀者看到這些金錢堆砌出的金壁輝煌,也讓讀者看到他們身處的黃金牢籠。
(完整全文可見今天的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08/primates-of-park-avenue.html)
高消費族群英文 在 各種年齡層的英文要這麼說! Infant/Baby:0~2歲... 的必吃
各種年齡層的英文要這麼說! Infant/Baby:0~2歲Toddler/Pre-schooler:3~5歲Child:6~8歲Pre-teenager:9~12歲Teenager:13~18歲Adolescents:16~18歲Adult:18~55 ... ... <看更多>
高消費族群英文 在 「精緻窮」高消費為逃離自卑「中階主管」工作多+壓力大 的必吃
... ,是形容低收入 高消費 的 族群 ,從心理學角度看, ... 英文 ?51區神秘引關注【新聞大白話精選】. TVBS 優選頻道 New 35K views · 1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