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5萬的網紅Name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Dua minggu yang lepas, ada beberapa orang-orang EXTREMISTS dari Pemuda Perikatan Nasional membuat laporan kepada polis, menuduh saya menghina orang Me...
高洋演员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高洋演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灵魂摆渡 之 南洋传说》今天上映了!👻
聚集了精彩的东南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每个故事都有其精彩之处,
这是其中一个☺️
@ohohlawrence @qiyuwu @joshuatwe13 很开心这次有机会一起合作!
Ps:@ohohlawrence 相隔十年后再次一起工作,你一点都没变,
还是那么暖心。
自己累坏了,发着高烧,还贴心地亲自把我们的演员休息区消毒干净,才让我休息。
尊敬,佩服。
柔佛拍摄的那几天,
感谢你的照顾和陪伴 @janrysiew 😘
#TheFerrymanLegendsOfNanyang premiers tonight across 191 countries.
Catch it on the @iqiyi app. 💚
#安美
#灵魂摆渡
#灵魂摆渡南洋传说
@iqiyi
#iQiyiOriginals
高洋演员 在 Namewe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Dua minggu yang lepas, ada beberapa orang-orang EXTREMISTS dari Pemuda Perikatan Nasional membuat laporan kepada polis, menuduh saya menghina orang Melayu kerana poster filem [BABI] saya, dan dia juga menjemput wartawan dan media ketika membuat laporan polis… Come on lah, kenapa pulak nak panggil wartawan bila report polis? Adakah siapa pernah panggil wartawan bila buat laporan polis? Adakah? Kamu semua ingat mamat ni betul-betul mahu tolong orang Melayu ke? Atau dia hanya ingin nak jadi famous je? Dalam video hari ini, saya ingin membantah PUKIMAK ini ...
關於國盟青年團的極端分子到警局報警+抗議黃明志[你是豬]電影海報事件。警方目前已經展開調查,林北這一趟回去不知道會被關到什麼時候了… 今天,我就來回應一下這些王八蛋… 啤酒拿來先…
I use to think that all I need to do is to work harder to create my artwork, make movies, make music, and be recognized on international stage, and then one day I can become an honor of my country. But in the end, I realized that they don’t even know how to appreciate me and my effort. The police would rather listen to the extremists’ opinions and arrest me without using their professional judgement and sense. All because of a poster. It makes me feel extremely disappointed and ashamed of them. I hope everyone will share this video to more people to let the world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Malaysia. Please cherish democracy and treasure creative freedom. Please don’t be like Malaysia.
Part 2 Namewee membantah Seniman ! Youtube 高清版:https://bit.ly/2KM6kwF
-
Trailer【你是豬|BABI】預告 :https://youtu.be/_ZuZiHMSXtE
Behind The Scene【你是豬|BABI】幕後花絮 : https://youtu.be/Leo6Z5aLXiE
Movie Theme Song【你是豬|BABI】電影插曲 Movie Theme Song【Happy Family】:https://youtu.be/tdnfe3lALd8
-
Namewee 黃明志 Official Facebook Fan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namewee/
Namewee YouTube Channel Link:
http://www.youtube.com/user/namewee
#Namewee #黃明志 #Babi #你是豬

高洋演员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精灵渡劫天雷,造就雷击枣木!七种民间吉祥法器,镇宅、开运、纳福、消灾、辟邪、驱晦,寓意详解。
封面源自网络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我们看道士用的五雷号令、天蓬法尺和法印绝大多都是这个材质。所以它跟任何木头在价值上没有可比性,做文玩家具行业的确实有南檀北枣一说,是因为檀木和枣木本身的质地都非常密实稳定,也因此特性生长周期极为缓慢,可能要几十年才十几公分粗细。再经过好的工匠精雕细琢之后,都可以成百上千年的传承子孙且不易虫蛀。但是一提到小叶紫檀尤其还带着金星的,在市面上的认可程度一定是小叶紫檀完胜枣木。但是被天雷击中的枣木性质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种云雾缭绕的山巅之上或者一望无际旷野平原的一支孤木,它所处的这种生长环境看起来就通天地之气收日月之精。我们经常在玄幻小说中看到那种独自修行的精灵依附于数百年的枣树之下,借枣木的灵性跟着吸收一些精气,像是借助天线一样。如果正巧赶上此物渡劫,咔嚓一道天雷打下来,记住一定是这精灵死了但枣树还活着那就是它了,那些云游四海有缘经过的道士看到,也会做一个非常复杂的仪式“取其为材”,这个细节我不方便细讲。所以这里面都包含了什么呢?天雷的力量、枣树的灵气和这个精灵被打散的惊魂。那其他魑魅魍魉妖魔鬼怪看到这东西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估计五里开外躲着走完全不愿意近身。当然这都是故事传说,我们只是了解他发展的历史和寓意,我是不会相信这些怪力乱神的!然后它有什么禁忌,当然那种事儿肯定不要带在身上,另外很重要的是别沾水,好的木头都尽量不要沾水、然后自己带过一段时间就不要送人了,最好带几个月放几天。家里有红色黄色的锦囊或者就棉布包一包,身边有出马弟子或者清明祭祖不要带,这其中的原因你一定想得明白。有小伙伴评论大概意思是说:壮哥你是不是最近生意不好,所以做两期节目带货。还真不是,承蒙各位信任关照小小店铺流量还算稳定,我跟寺姐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些东西,有机会看一下我们家里的存货你就明白。另外一点雷击枣木完全不用考虑出,真正愁人的是进。找400年以上的好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他不像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印度老山檀已经形成一门稳定的生意链条,虽然一直在涨价但只要你去市场它一定有料。这够年岁的雷击木去哪弄呢?就没有原料市场,你总不能跟上面商量说:嗯!我们家没料了,你帮我劈一个呗…你猜它劈谁?只能去找道士淘,因为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们在收。可是道士真的是全世界最难沟通的群体,他不跟你谈生意,又沉默又横!完全看他心情…所以这种物件,当生意做形成不了稳定的流转就做不大的。
好,跑太远了说回到民间吉祥法器的第四位:文武双全且上得庙堂下得澡堂的如意,如意这个名字有多土你们知道吗?国产电视剧有一个史上最土影视剧角色名,冠军就是杨幂演的“如意”,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你这样单独拿出来可能感觉没什么。所以咱必须拉出第二名陪衬,就是闫妮在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扮演的“牛鲜花”,诶!牛鲜花都比如意洋气?第三名是迪丽热巴《三生三世》里的白凤九,就可见如意二字在现在年轻人的心目中是土到多么的掉渣。但又不得不承认吉祥如意、万事如意、称心如意还真都是那些贺岁祝寿成婚得子最最常用的好词。为什么我开头说文武双全,文大家可以理解高僧高道讲经说法四海云游手持如意,在明清两代的朝堂之上,要么是臣子献于皇室的寿辰之礼,因为如意有权力的象征。要么是皇帝赐予臣子这个厉害了,有授权与臣的意思,表示皇帝对你有着充分的信任与期许…所以有仕途中人或者在大公司奋斗有志向向上升迁的,你要想到他有权力的象征。那为什么如意还有武的一面呢?可能从外形上看你永远想不到,它曾经是一门兵器。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修真器用章记载:如意为黄帝所制,站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骨朵是个什么兵器,看过长安十二时辰吗?里面有一个崔器用的就是骨朵也叫铁如意有点像锤。这是后世为了进一步增强“如意”的攻击力,演变的结果。那么之前形制的如意在战场就变成了挥动三军调兵遣将的执令。所以如意又多了一层“外柔内刚、深藏不漏”的性格,静如菩萨低眉动则雷霆万钧。那为什么又说上得庙堂呢?因为顶端“骨”雕刻的是云纹灵芝,云彩的纹路和灵芝的形状代表天地之气,侧面的弧形是北斗七星所以整体有慧通天地星辰之意,所以古代但凡新帝王登基礼部一定会准备如意以表君权神授。这么庄严神圣的物件,我怎么会说它下得澡堂呢?因为如意在民间还演变出了痒痒挠…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名字就是从这来的。可大家一想?这痒痒挠多脏啊!可不是,因为它寓意着随时随地有贵人出手相助。所以也助人缘、也促姻缘。
第五位:八卦镜,我们平时很容易看到私人住宅的门梁、窗梁挂着一面镜子。有普通的就一块裸的玻璃镜、还有那种土土的塑料边框的镜子,更讲究一点的有八卦镜甚至八卦铜镜。不用去我店里找,我没有!上集说过打麻将啊,这集也加点赌料。说东南亚,缅甸越南的地下赌场都会在赌厅专门空出一个房间养小鬼,用来干嘛呢?拍赌客的肩膀压他们运气,经常过去的常客如果身边有高人指点,就会让他随身带一只小镜子,贴在赌桌下面的桌沿。有小鬼四处玩耍,接近的时候路过镜子,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而且面目青灰溃烂,看到镜中自己突然一吓就再也不敢接近这周围。所以天师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万物之老者,其精系,能记人之形惑人,唯不能易镜中之真形。就是这天下万物老到成了精,就能记住其他人的面目形态,按着记忆变化蛊惑他人。但是它能变自己本体,却不能改变镜中反射的真形。道士入山,常背铜镜“邪魅不敢近,自见其形,必反却走转。就是邪魅接近在铜镜之中看到自己的鬼样子,把自己都吓跑了。大家一定要分清,八卦镜除了中性的平面镜、之外还分凸面和凹面,两者不太一样…你只要记住,凸面是反射驱赶凹面是化解吸收。那什么情况我们需要反射驱赶呢?当然是冲煞之气!比方说路冲就是门对路口,角冲就是一开窗正好对面一栋楼是角对着你的。在比方说庙煞对着寺庙、阴煞对着医院墓地、火煞对着电线杆烟囱这都不好,需要给他射回去。那什么时候要化解吸收呢?情况就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了,比方说开门开窗见水,这有财气但是周围地面又有些沟坎,比方说水塘的旁边有台阶。就是把该化解的化解掉,把该吸收的吸收回来。但是门窗之外的情况,我觉得每家每户不一样,无论你是求个安心,还是真的相信风水,如果要用最好还是请一位先生来给你实地看一下。
第六位:三清铃,也叫帝钟!所以说手把帝钟,执火万里。也是佛道两家共用的一种法器,我们只要去寺庙一定会在屋檐的尖角上看到。但最早源自于萨满巫师的一门乐器,人闻其声安神喜悦,却令鬼魅心惊胆寒。而且在一定范围之内,声音是有穿透力了,所以使得飘飘无处躲藏且不可在此停留。这个我不讲太多,什么情况比较适合?就是你发现你的居所不干净无论是买房、租住、酒店。还有就是经常睡不踏实,体弱、多梦、心慌慌或者压床。第七位:各路神兽,这个真的是需要给大家秀秀实物了!给大家介绍这三个吧,先说我们最熟悉的上古瑞兽貔貅,相传因犯天条,玉皇大帝惩罚其以八方之财为食,凶猛威武有口无肛,所以寓意八方之财只进不出,镇宅、招财、化太岁。因为我跟寺姐都是那种非常容易漏财、破财的人,所以家中摆放收藏、随身佩戴有各种材质,有青铜、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当然一定会有雷击枣木,才算开始存了一点点钱…我看过很多人,在念珠或者手链上带一只黄金貔貅,我就说:貔貅很好,你知道他的寓意吗?对方说知道啊,招财呀!嗯,为什么招财?有口无肛只进不出…非常正确!那您带的貔貅前后打通穿在手链上,您觉得还能只进不出吗?对方被我说愣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大家一定记住了,这个设计非常不好。所以有些时候呢,我甚至觉得并不是对方骗人,是他也不懂!无论从设计、寓意、内涵和原料,因为文玩类的市场水太深了!其实我跟寺姐的店铺做的东西真的很少,大部分是因为我们,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们就宁愿不做。接下来跟大家简单的说说独角兽的寓意是独占鳌头,所以稍微联想一下就能明白特别适合学生尤其是升学、考试。还有什么呢?竞技类、竞争类,就是你所处的职业是运动员需要参加比赛。或者做一线的销售卖车、卖房、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就是有业绩的考核“独占鳌头”都是好彩头…再接下来“威震四方”也叫四方神兽,是在东南西北刻着饕餮纹。特别适合创业者尤其是那种有门面的有独立品牌的生意,你开一个餐厅、酒吧、武馆、健身房,哦!物流!你要知道这个行业在古代就是镖局…总之你想你的这份事业是以名声为基础的,那当然演员、歌手、导演、设计师、广告人这种追逐名利,名在前利在后的行业,都有很好的寓意。嗯!一定会有小伙伴有这样的疑问,壮哥!你说了这么多,真的有效吗?我觉得别这么想问题,你首先要问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物件,然后是他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它与你相伴的日子能令你略感心安就很好,笑口常开好彩自然来。

高洋演员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工匠捕杀鲛人,造秦始皇陵长明灯!前苏联捕获小人鱼,会人语来自亚特兰蒂斯!
封面源自网络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2011年9月一名男性潜水者在澳洲昆士兰大堡礁海域拍摄到的画面,算是非常清楚了。作为一个从业十年的广告导演,从影像技术上来讲我看不出特效的痕迹,从身体形态上我也不认为这是人的伪装,因为人腿的驱动无论怎样膝盖都会有角度,而这个人鱼的泳姿明显看得出是那种很顺滑的s形。这段视频当年也经过非常多的机构验证,之后作为素材发布在探索发现。
我们小时候听到看到关于美人鱼的故事,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西方。很模糊的印象就是有商船、海盗或者探险家,经过某个雾气蒙蒙的神秘岛礁,突然远处传来悠扬美妙的歌声再顺着方向寻找,发现某处礁石上一位人身鱼尾的姑娘或坐或卧。船员、水手迷醉于歌声、美人,眼前出现些许幻境。下船走到身后人鱼回眸相望、千娇百媚,俗话说又勾勾又丢丢,胸前还挂着两颗扇贝…船员色心一起上前掀开贝壳并深深的咽下一口口水!诶,故事从此分出两种不同的走向。美好的版本是美人鱼与年轻帅气的船员,在这个与世隔绝又充满生机的小岛上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暗黑的版本是人鱼突然变脸,一手刺穿男子胸膛扒开皮肉挖心掏肺分而食之。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的架构和逻辑跟咱们“狐妖”的传说何其相似、如出一辙。所以西方人更倾向海洋文明,中国人更倾向内陆文明。我们只要知道四海各有龙王即可,对于茫茫沧海之外不是特别关心,所以就比较少把人鱼的事件写成故事传说,只当作异闻,所以文献史料的记载一点都不少。秦始皇本纪第六: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就是说:秦王嬴政在刚刚即位之初,就挖空了郦山,并吞天下后又从全国征调70余万工匠修建皇陵,在内部挖了一个极深的大坑,再融化铜水浇铸牢固用于停放棺椁,棺椁之外延伸设置百官席位,整个皇陵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金银翡翠。又在各处廊道厅堂设置机械弓弩,有闯入者辄射之,就是乱箭贯穿。再用极为巧妙的机械装置将水银绘成百川江河大海,而且常年流动不息,百川之上对应的皇陵顶部是各种宝石镶嵌的日月星辰,再以人鱼膏制作灯烛可长明不灭,所以秦朝人应该为此有过对人鱼的大量捕杀造常明灯烛。
当然史记绝不是人鱼记载的孤立,它几乎是贯穿了华夏异文记载。山海经中有一个氐人国在建木以西,建木是什么?上古通天、通灵的神树,氐人国的形态就是人面而鱼身。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南朝祖冲之的《述异记》,北宋李昉组织编撰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等都有相关的记载。总结下来几点:古人称之为鲛人或者泉客,经常出没于东海、南海,居住在水下善于纺织,眼泪可以结晶。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皙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最后几句很重要啊,性器官与男女无异,临近海边未能嫁娶或鳏寡孤独的渔民,捕获之后豢养在池塘里,两个人还经常一起相约“吃扇贝”。
那西方人对美人鱼的记载,更是数以万计。比方说几千年前古埃及的人鱼壁画、古希腊的人鱼钱币、拜占庭时期欧洲教堂里双尾人鱼雕塑、版画和双尾人鱼梅露辛的故事传说…也就是我们平时喝星巴克logo上那个形象。现代的事件也有很多,有以色列人海边拍到的视频,有美国的捕鲨船捕获鲨鱼后在船舱分切,开膛破腹肚子里面挖出来一个没消化完的。一开始以为是鲨鱼吃了一个人,尸体拉出来一看腰部以下是鱼尾。但是这所有事件中最有意思的,是来自于前苏联的“都市传说”其实是苏联列宁科学院的科学家维诺格雷德博士在1990年公开的一段回忆。这个揭秘在全世界很多报纸上都有报道,包括一些华文报纸,但是这个人鱼宝宝的形象是之后根据维诺格雷德的描述画的。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军在古巴外海击沉了一艘运输船,所以苏联又秘密委派捕捞船去搜寻这艘沉船的遗骸,为什么呢?因为那艘沉船里面有好几枚核弹头,所以军方带着数名军事专家、科学家、技术人员、水下搜寻队一起来到这一片海域作金属探测,收到信号确定位置之后就放水下摄影器材同传监测,主要人员就聚集在船舱看水下拍摄的画面,等摄影机快要接近沉船的时候镜头前突然晃过一张人脸,就赶紧让技术员回放,因为那个时候的技术,动态画面的定桢还是有一些模糊,所以不是很能确定。于是画面又赶紧切回到同传,那设备呢就发现了船只残骸开始靠近,摄影机就一面围绕着这艘沉船监测,一面派潜水员带着设备准备下水,拍到沉船残骸的某一扇窗的时候,又突然从窗里钻出来一个小孩,这一次特别清楚,因为他自己还好奇的凑近摄影机观察看是什么东西,这监控室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就赶紧命令潜水员和捕捞队布置一个网槽,里面放了一些食物顺着摄影机管线的位置下水猎捕。几十个工作人员在水下折腾了将近2个小时,这个小孩终于没经受住诱惑游进网槽,一番挣扎看到四周礁石后出来五六名潜水员。这个网槽就被几个潜水员护着一路调升,刚一出水面一声类似海豚的鸣叫,这群科研人员就迅速涌向船头,视线顺着吊钩移动的方向都不舍得离开,然后迅速更换牢笼将它带到了某个舱室。这整艘船军方的最高长官只带着几位科学家想先观察一下,几个人进房靠近进牢笼蹲下来仔细观察,整个外形跟人类的婴儿极为相似,浑身布满鳞片,背后有一条鱼鳍,耳下两侧有腮。几个人看的聚精会神人鱼宝宝突然抬头对视,我来自亚特兰蒂斯城求求你们放了我,几个人吓一跟头。说:“你会讲俄语?它说:“我们会讲很多人类的语言,求求你们放了我。这几个科学家立即来了兴致,问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亚特兰蒂斯在哪里?是一个怎样的文明?物种数量、科技程度、种族区分、社会形态。但是回答只有一句话就是:请你们放我回去,其他一切都拒绝回答,就这样僵持了几天。水下捕捞核弹头的任务也基本完成,搜救船只开始返航…在此期间这群人就用各种方法威逼利诱,最后做出承诺说:只要你回答我们这些疑问,我们放了你…然后这个人鱼宝宝就一一回答提问,说亚特兰蒂斯城原本在陆地,之后由于地壳震动引发海啸沉入海底,一部分居民选择寻找新的陆地,一部分随城市一并沉入海底生活,也利用一部分科技手段使自己身体极速进化长出了鳞片和腮。我们一共有300万左右的居民,平均寿命也达到300岁。其实我们一直在秘密的观察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会伪装假扮人类混迹在人群之中。那么这艘船回到苏联,并没有履行承诺。之后将它秘密关押在一个实验室里,到了苏联的土地上,人鱼就再也没有开口说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都市传说呢,因为即使登在报纸,只要俄罗斯官方媒体没有正式发布消息回应,他都只能是个传说。

高洋演员 在 都市情感电视剧|【婆妈家庭】01 贾静雯为初恋前男友产子乡下 ... 的必吃
... 欢迎订阅❤️ 更多精彩内容 http://bit.ly/3eMXg7b主演:#贾静雯#马德钟#郝平#高洋一个孩子的神秘身世引起家庭悲欢离合,剧中汇集各路“孩子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