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禱告》寫於一年前洛杉磯的家中,
那段日子即使隔著螢幕都感受到痛心和憤怒,
在「咒詛詩其實都合乎聖經」的氛圍下寫了幾段歌詞,
求主拯救罪人、審判惡人、擊打列國...
一段簡單的文字迅速吸引了 140人給 LIKE
但是我知道詩歌不能停留在情緒宣洩的層面,
我需要的是一個從神而來的 message,
到底神要對教會說什麼? 我要知道!
只有在真理中人方能找到出路與盼望!
++++++++++++++++++++++++
頓時一副圖畫在我腦中出現,
我看見過千個基督徒冒雨在政府大樓外敬拜,
我看見不分宗派甚至非信徒加入唱詩歌禱告的行列,
我聽見因著耶L 9小時不停唱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因而發生了連登與耶 L 之後的 "世紀大和解"...
我聽見有很多街頭公禱會中有人信主的見證...
於是腦中的圖畫成為了 Bridge 的兩段歌詞:
同聲呼求 同心禱告
全地 向祢高唱哈利路亞
神國降臨 榮光彰顯
全地 看見基督榮耀
同聲呼求 同聲禱告
全地 向祢高唱哈利路亞
神國降臨 榮光彰顯
全地 向祢謙卑悔改
+++++++++++++++++++++++++
在亂世中信徒到底應該如何回應一切患難、逼迫、
疾病、貧窮與不公義?
我相信就像此歌所言,
在暫時無法改變或扭轉的部分,
我們要警醒禱告,以致不失去信心與盼望,
並且藉著禱告邀請上帝的介入,
求神為我們爭戰;
在我們能夠做到的部分,
就是要持守真道,繼續為真理為公義站穩,
以憐憫和勇敢面對欺壓、禍患與危難,
要深信:就算不知道何時會看見改變,
過程中必有許多人因著我們而看見神的榮耀,
他們要謙卑悔改,回轉向神。
++++++++++++++++++++++++++
雖然此曲名為《亂世中的禱告》,
但是我相信天父要我們活出的,
是亂世中的教會那得勝與榮耀的樣式。
It is very difficult,
but it is not impossible,
by God's grace, we can.
#警醒禱告 #敢於宣告 #持守真道
#亂世中的教會
#同聲呼求 #同心禱告
#不停留在傷痛憤恨裡
#一起進到全地看見基督榮耀的地步
共勉之。
--- Brenda Li (#我向祢禱告、 #亂世中的禱告 創作及主唱者)
===============================
亂世中的禱告 MV: https://bit.ly/33MxsTf
亂世中的禱告 Live: https://bit.ly/30Nmvij
歌譜: https://www.sonmusic.org/prayer-in-riot
高唱哈利路亞譜 在 鳥人鳥事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堅決反對誘拍!
《睡不醒的鵂鶹寶寶》 ◎雅子
每到繁殖季節,鵂鶹男士們一個個將羽翼梳理得服貼帥氣,敞開亮麗聲線引吭高唱,婉轉動人歌聲。每一顆音符都傳遞著愛情,希望能躍上心儀的鵂鶹小姐心上,誕下愛的結晶、共譜愛的樂章。
抱得美人歸後,鵂鶹夫妻開始探尋愛巢。
這隻台灣體型最小;約莫拳頭大小的貓頭鷹並不會自己築巢,一旦確認伴侶比翼雙飛後開始在森林內尋找繁殖下一代的巢穴。中古屋也好,天然樹洞也好,或者主人不在的鳥巢也是選項。無須房仲幫忙,機靈的小猛禽總有牠的善巧,所謂「X占X巢」。這過程必然會有受害者出現,然而以鵂鶹的角度,這是設定於基因的繁殖生物本能,沒有「竊取」與「佔據」可言。
鵂鶹的特別,除了體型小巧有「滷蛋」外號之外,還有牠的作息。白天出現的晝行性貓頭鷹,跟哈利波特的雪鴞一樣,讓人類無須夜觀就能偶遇。偶遇,因為牠是台灣保育等級Ⅱ的特有亞種,屬於珍稀鳥禽。然而,也因為在亮晃晃的白天能遇見,牠褐色的靈巧身影遂也成為攝影鏡頭的追逐目標。
走進大自然,以攝影自娛娛人;還能結交同好於網路媒體分享,在人生為工作打拼之餘,實為美談。有人說:又不偷不騙不搶,何樂而不為呢?
但真的不偷、不騙、不搶嗎?
為了拍鳥,偷偷錄下鳥音誘鳥,拍攝。
或以食物誘騙鳥兒覓食,拍攝。甚至導致鳥兒吞下固定食物的大頭針。
有一對鵂鶹愛侶看對眼後選擇了人類在樣區放置的巢箱,產卵、孵蛋。一旦開始孵蛋育雛,鵂鶹就不再像求偶期那般歌唱,畢竟聲音會暴露行蹤,增加寶寶們的生存危機,也正因為在繁殖期不遠離巢穴的親鳥行為,便利了播放鳥音攝影的人們。
研究人員在樣區監視器中同時側錄了長時間不停回播的;非正常狀態的鳥音,爾後又於巢箱中發現數顆被放棄的鳥蛋。經解剖,這些鳥蛋已孵化在即,若非失溫;若非被放棄,牠們已是在大自然生活且傳承繁衍使命的鵂鶹。
是誰讓這些鵂鶹寶寶永遠沉睡在死亡境地?
是不是那些不停回播的鳥音,混淆了鵂鶹父母須時時警戒並出洞探察?
是不是那些不停回播的鳥音,干擾了鵂鶹父母孵蛋的溫度?
是不是那些不停回播的鳥音,或許造就了一張張贏得美拍讚譽的照片;但那些不停回播的鳥音卻也讓鵂鶹寶寶永遠沉睡在蛋殼中長眠不醒?
是不是因為那些不停回播的鳥鳴,搶走了鵂鶹寶寶珍貴的生命?
生命的價值與生態攝影的價值孰輕孰重?
網路上有不少生態照是背負著攝影對象的生命哀歌;甚至面臨存亡而獲取的。如果您有機會進一步了解,我相信您會跟我一樣,對於那些拍攝手法可議的照片,再也按不下「讚」,更不會有喝采與掌聲。
別再讓鵂鶹寶寶長眠於鳥蛋中。
期待未來我們還能與鵂鶹在森林偶遇,世世代代。
(本篇文章歡迎分享 ! 感謝您)
.............................
圖片來源/ 吳志典 林文隆 老師
謝謝二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