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多閱讀幾次
一文論破習總書記跟底下那幫子義和團,給中國人帶來的困境, #中國內部還是不少明白人的,#實現民主法治才是強國唯一的路
(幫各位轉繁體了)
魏加寧教授,現任國務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和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同時還兼任著西南財經大學博導,長江商學院兼職教授等多項職務,長期從事宏觀經濟領域的研究,近年來還承擔了國務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礎課題《國際經濟金融治理研究》。下面就請魏老師介紹一下他們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對中美貿易戰的一些看法。
1、有關中美貿易戰的幾個謬論
謬論一:“中美關系回不去了?”
對於這個觀點,我們需要反思兩點。
第一,中美關系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首先需要反思我們自己出了哪些問題。因為我們決定不了美國應該怎麽做,但是卻能夠改進自己的不足。
第二,中美關系究竟是回不去了,還是不想回去?這完全是兩回事。如果你根本就不想回去,那就怎麽做也回不去了,就像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
謬論二:“脫鉤無所謂,中國有巨大的市場”
需要不等於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最近一個時期,一些官媒的論點都是:“脫鉤無所謂”,“我們有14億人的巨大市場,我們怕誰?”。但這種觀點實際上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經濟學講的不是你想要什麽,需要什麽,而是指“有效需求”,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如果中美真的脫鉤了,出口下來了,生產下來了,收入下來了,老百姓都沒錢了,那麽“巨大的市場”從何而來?
謬論三:“特朗普是個商人,是現實主義者,沒有什麽了不起的”
我們說,特朗普是商人,是現實主義者,並不是說就可以小看他。正因為他是商人,說明我們過去用來對付那些政治家出身的美國總統的辦法不靈了。說他是現實主義者,就是說他已經轉移陣地了,把以往的意識形態之上變成了國家利益之上,所謂“美國第一”、“美國優先”,就是要把美國的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於是提出的問題是我們該怎麽辦?
這些年伴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競爭力的下降,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了挑戰,原來的“平衡狀態”被打破了。那麽,按照現實主義的邏輯,特朗普的做法就一定是來挖我們的墻角,強化它的陣營,以便重新達成新的“平衡”,實際上就是繼續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所以特朗普首先就去拉北朝鮮,其次是拉台灣,最近又是香港。面對這種變化,如果我們不及時調整戰略,繼續堅持意識形態至上,那麽這些陣地就都會丟掉。
謬論四:“特朗普是最難對付的美國總統”
其實,特朗普雖然是過去40年最難對付的美國總統,但很可能是今後40年最容易對付的美國總統。因為現在在美國,在對華問題上,已經形成了兩黨共識、政企共識和官民共識。盡管特朗普剛上來時,並沒有想跟中國打貿易戰,但是經過一番火力偵察後发現,只有在對中國經貿關系上,能夠有所作為,能夠得到美國國內各界的廣泛支持。
當然,這其中也有我們應對不當的原因。采取“硬碰硬”策略的結果,必然會刺激美國人民,而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沒有民意的話,政府是什麽事情也做不成的。
2、中美之間的三個層次博弈
中美博弈,表層是貿易之爭,中層是老大之爭,深層是體制之爭。
表層博弈:貿易之爭
中美貿易戰直接影響到預期,影響到進出口貿易。日本專家曾經說過,打貿易戰就是一種美國病,美國的慢性病。因為美國的競爭力在下降,但又要維持他的霸權地位,所以一定是誰露頭就打誰。當年日本露頭就打日本,現在日本縮下去了,中國露頭了,所以就打中國。所以,在中美貿易戰方面,我們一定要做好打持續戰的思想準備,正確應對。其中有以下幾個點值得參考:
(1)要拉美國的朋友來對付美國。
拉他的朋友畢竟還屬於朋友之間的“內部矛盾”,拉他的敵人就變成“敵我矛盾”了,於是我們自己也成了他的敵人。中美之間打貿易戰會嚴重影響到日本經濟,因為我們的一部國產手機中有60%的零部件是從日本進口的。所以,如果我們拉日本、拉歐盟、拉加拿大等合作,他們也會有積極性,對美國影響也更大。
(2)要用美國的方式來對付美國。
案例一,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時,美國曾經向日本、西德等5個主要发達國家施壓,要他們減少對美國的出口,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調利率來擴大內需。
當美國壓日本的時候,由於日本的中央銀行沒有獨立性,所以美國一壓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就壓中央銀行,日本中央銀行不得不把利率下調到2.5%的歷史最低水平,於是出現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等到1990年日本中央銀行因物價開始上漲而不得不提高利率時,連續5次上調利率,結果導致房地產泡沫破裂,股市泡沫破裂,形成一大堆不良資產,金融機構紛紛倒閉,90年代末爆发金融危機,日本“失去了十年、二十年”。
但當美國用同樣的方法壓德國的時候,德國的政府官員對美國人說,不行,我德國中央銀行是獨立的,貨幣政策是由貨幣政策委員會投票表決,政府官員不能幹預,最重要的是:這套做法是你美國教我的!結果用一個“軟釘子”把美國人給頂回去了。德國中央銀行於1988年果斷上調利率。結果,雖然同樣是本幣大幅升值,但是德國就沒有出現泡沫經濟。
第二個案例就是日本的農產品市場
戰後日本,連國防都交給了美國,但是農產品市場卻寸步不讓。每一輪日美貿易談判,美國一定卡在汽車上,而日本一定卡在農產品市場上。
日本為了保護農產品市場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神學、科學、政治學一起上,就是要保護日本的農產品市場。但是國際輿論壓力太大時,他也要做做樣子,於是就把各國的糧食參展商請來舉辦糧食博覽會。但是,就在開幕式的頭一天,在電視鏡頭下,日本衛生部門的政府官員就找到美國的2個參展商,跟他們說,你們的展品不符合我日本的衛生標準,迫使美國的2個參展商夾著展品氣哼哼地走出展廳,據說回去就去找美國總統,但是,找誰也沒有用,這是美國人認可的國際規則。
再有,競爭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對內可以推動改革,對外就可以用來對付美國人。你看歐洲人,從來都是用反壟斷來對付美國人;日本當年在應對日美貿易戰時,一邊弱化產業政策,一邊強化競爭政策;台灣80年代面臨的情況跟我們現在一樣,也是美國人要求他貨幣升值,減少對美出口,台灣人也是一邊弱化產業政策,一邊制定《公平交易法》,成立“公平交易委員會”,以此來對付美國人,並倒逼自己的產業結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发展IT產業。
所以,一定要用美國人的辦法來對付美國人。
(3)日本對美關系的經驗教訓。
戰前教訓:千萬不要刺激美國人民
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沒有民意什麽事都做不了。二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人要偷襲珍珠港的情報就在羅斯福總統的桌上。但是為什麽羅斯福總統按兵不動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美國國內盛行的是孤立主義情緒,美國人民既不想參加歐洲戰場也不想參加亞洲戰場,羅斯福總統看到了日本的威脅想對日本宣戰但沒有借口,於是就按兵不動,等著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等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之後,炸死那麽多美國人,把美國人民徹底激怒了,於是羅斯福總統乘機對日宣戰,一個一個法案在國會上迅速獲得通過。戰爭的最終結果是日本慘敗。
戰後經驗:用“線”換“繩子”
70年代初,日本以犧牲整個纖維產業(“線”)為代價,換來了沖繩島(“繩子”)的回歸,所以稱之為“用線換繩子”。因為當時日本的纖維產品物美價廉,出口到美國以後,美國的企業破產了,工人失業了,所以要求日本政府自主限制對美國的纖維產品出口。於是,日本放棄了整個纖維產業,不僅換來了沖繩島的“回歸”,而且還倒逼國內的產業結構升級,倒逼出電子產業、汽車產業。現在,美國最害怕的就是開放汽車市場,如果放開汽車市場,美國的汽車根本沒有辦法和日本的汽車業抗衡。
(4)#80年代台灣的經驗
20世紀80年代,台灣面臨的情況和我們今天一模一樣,也是美國要求台灣匯率升值,減少對美產品出口。#台灣人的做法也是以退為進,#順勢推進自由化、#市場化、#國際化、#制度化,#匯率自由浮動,#利率自由浮動,#用市場化的辦法來倒逼島內的產業結構升級,#淘汰落後產業,#倒逼出一個具有高度競爭力的IT產業。
所以,#對美貿易戰的正確對策應當是以退為進,#倒逼自己產業結構升級,#並把中美博弈盡可能地拖在貿易博弈的層面上。
這是我想澄清的幾個謬論。
中層博弈:老大之爭
所謂“老大之爭”,就是指中國的崛起是否會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如果我們在貿易之爭層面上應對不利,就會過早地把“老大之爭”提到美國的議事日程上來。美國就會想方設法來抑制中國的发展,這對我們會非常不利。
究竟應對如何對待中美關系,我認為,無論是左派,右派,還是中間派,我們都必須理性地思考問題,在對美關系上,無非是三種境界。
(1)保守境界
所謂“保守境界”就是指,1979年1月鄧小平到美國訪問時,在飛機上社科副院長李慎之問鄧小平:我們為什麽要這麽重視和美國的關系?鄧小平的答覆是:回顧一下二戰後的歷史,凡是和美國搞好關系的都富起來了。
鄧小平搞定了中美關系之後,我們得到了中國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比如香港能夠不費一槍一彈順利回歸,就是得益於當時的中美關系。
(2)中間境界
有人說,中國現在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了,我們要和美國平起平坐。平起平坐沒有問題,問題是如何平起平坐?是對抗,還是合作?對抗的話,是打熱戰還是冷戰?
打熱戰?當初美蘇之間為什麽要打冷戰?就是因為有了核武器以後,熱戰打不起了。如果兩個核大國之間爆发核戰爭,現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毀滅幾遍,誰能夠承擔得起這個責任?!
打冷戰?如果打冷戰,那麽新的冷戰和上次冷戰最大的區別就是中蘇(俄)換位了,打冷戰明顯不合算。
熱戰打不起,冷戰不划算,那麽就只有合作。
上一屆政府時期,在美國,無論是學術理論界還是政府官員,都提出“G2”的概念,也就是所謂“中美共治”。
現實主義認為世界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政府狀態,於是就會不斷地打仗,弱肉強食。如果有兩個大國願意攜手合作,共同維持世界秩序,而這兩個大國的特點又是互補的,一陰一陽,一文一武。如果能實現這個構想,那恐怕將是世界的福音。可以少打多少仗?!少死多少人?!
(3)激進境界
所謂最激進的想法,無非是:美國在衰落,中國在崛起,我們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
問題是,迄今為止,在世界歷史上,老二取代老大成為世界霸主的,成功的有幾個?——只有一例,就是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問題是美國是怎麽做到的?
按照劉勁副院長的說法,早在1905年,美國的人均GDP就已經超過了英國,可是,美國人做了什麽?美國人是幫著英國去打仗。等二戰結束時,英國的工業一敗塗地,美國的工業世界第一;英國的經濟慘不忍睹,美國的經濟世界第一;英國的國庫都空了,黃金都跑到了美國的國庫里;英國成為最大的債務國,美國成為最大的債權國。等到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在討論戰後國際貨幣體系時,最佳方案實際上是英國的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的,叫作“班克方案”,就是根據各國的貿易狀況來決定國際貨幣。但是會議就是沒有接受凱恩斯的最佳方案,而是接受了美國財政部的“懷特方案”,也就是以美元為霸權的不合理方案。為什麽會是這樣?就是因為到二戰快結束時,英國已經沒有話語權了。
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在企業里是二把手,想要接一把手的班,你是挑戰他的勝算大呢?還是跟他搞好關系的勝算大?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
更何況,中國當前最需要的,不是什麽爭老大,而是如何確保國泰民安,#實現民主法治。
深層博弈:體制之爭
國家之間比拼的是什麽?——歸根到底是體制之爭,是體制效率之爭。體制中最重要的是什麽?——是決策機制,決策效率,看誰的決策錯誤少。而決策機制中最重要的是什麽?——是糾錯機制,能否及時糾錯;而糾錯機制中最重要的是什麽?——是信息機制,看信息渠道是否通暢,決策者能否聽到真話,能否把握真實情況。
現在看來,特朗普有一個扁平化、短平快的決策團隊,參加決策的人有很多都是出過書的,出過書就意味著他對中美關系的某一領域做過系統性研究,所以決策效率非常高。而我們中國則是縱向決策體制,決策鏈條非常長,最熟悉情況的往往是下面的處長,但是決策時這些處長根本說不上話。所以,當務之急是如何盡快改革我們的體制,包括決策機制,糾錯機制,信息機制,讓參與決策的人,能夠聽到真話,掌握真實情況,否則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決策,也不可能做到及時糾錯。
3、反思與出路:對方的失誤≠自己的實力
日本當年為什麽敢偷襲珍珠港?主要是因為經過了前面兩次僥幸勝利之後出現了自我膨脹:一次是甲午海戰意外地打敗了大清的北洋水師;第二次是意外地打敗了俄羅斯的艦隊。於是,在許多高層軍官明明知道跟美國開戰是打不贏的,但在舉國狂熱的氛圍下,只有去偷襲珍珠港,結果導致慘敗。
90年代以來,日本和美國先後都发生了金融危機,於是我們一些人開始瞧不起日本,瞧不起美國,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認為中國不會爆发金融危機,等等。但是,對方的失誤並不等於我們的實力,並不意味著中國不會发生金融危機。其實,我們的財政風險、金融風險都不小,現在消費在降級、服務在降級,經濟下行的風險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要認真吸取別人的教訓,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
對國際金融危機成因的反思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发時,許多專家分析原因時,都認為是由於中美經濟之間的“鏡像關系”導致了這場危機,於是就提出所謂的“脫鉤論”。記得有一位外國專家就提醒過,說中美脫鉤的結果,很可能將會導致戰爭。當時沒有人能夠理解。現在看來這種風險在增大。
決策者首先要防止最惡情形——中美脫鉤
作為決策者,首要任務不是追求最優,然後追求次優。而是應當首先防止最惡,防止最惡事態的发生。從中國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講,當前最要防止的就是中美脫鉤。中美一旦脫鉤,早晚都會打起來。一旦打起來,中國的“和平紅利”就會消失。
過去40年,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不僅得益於“人口紅利”,“改革紅利”,更重要的是得益於“和平紅利”——40年沒有打仗,這是多大的“和平紅利”啊!可是,如果我們把今天的和平生活當作理所當然的東西,你就很容易失去它。一旦失去了和平紅利,就意味著我們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將再次被戰爭中斷。這才是我們中國最大的國家利益所在,也是老百姓的最大利益所在。
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8ybFt2i7bB2fNemhq_VElA…
「高勝算決策香港」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薛呈懿 Hsueh ChengY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高勝算決策(Thinking in Bets)... - Mila Yuen投資日常 的評價
- 關於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高勝算決策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高勝算決策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高勝算決策》職業撲克冠軍教你如何總是做出正確的決定 的評價
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應前線武裝行動預告
要為香港民族殺出血路,軍事力量必不可少,但學識分工合作,更為重要。我絕對理解今篇預告目的係「希望可以加多少少勇武同革命既論述」,但必須嚴正指出,比起上次宣言,今次嘅見解仍未具備堅實理論基礎,而且亦顯示唔出撰寫人有消化到我上次提出嘅意見。民族大業要長遠發展,大家理應各司其職,繼而裡應內合,希望以下文章,有助大家了解日後抗爭何去何從。
首先,預告定義革命為由下而上,其實就已經係限制咗革命嘅想像。革命其實唔係只限於推翻政權,而就算係推翻政權,亦可以係有步驟有計劃有分工。我從來樂見大家討論何謂清晰嘅革命之路,但我相信嘅模式,係上下左右合縱連橫,而非只有一個方向。一般體制內改革,武裝並非必要,故此過去咁多年,香港人都只係遊行示威,希望付出少少就可以改變局面,反映大家所求嘅仍然只係所謂一國兩制,從未認清香港未來之凶險。直至今年反送中抗爭爆發,中共反應空前激動,而本地中共黨員極力推動香港中國化,中國管治手段之殘暴擺喺大家眼前,大家至終於意識到武裝革命或者真係迫在眉睫。的而且確,面對香港警察以及中國武警,香港民眾手無寸鐵係相當無力,簡直係任人魚肉,所以鼓起勇氣自衛反擊係一定要,但缺乏資源、訓練以及軍備,大家戰力再高都只係血肉之軀,係唔會敵得過對家有組織嘅逮捕屠殺。正因為目前雙方戰力懸殊,赤裸暴力已經唔受民眾監管約束,大家更要思考每個個體如何有效為革命奉獻,而有效奉獻所指,唔一定要係全民皆兵。
故此,預告提及嘅「去推翻制度黎遷就現實,決冇以改變現實黎遷就制度」,我亦要稍作說明。制度同現實本來嘅關係唔應該係遷就,因為制度屬於現實嘅一部分,而製造制度亦即係製造緊現實。只有重塑想像,至會有新嘅現實,然後制度嘅價值,就係維持已經成形嘅想像同現實,其中因果關係一定要理清,否則就會令人無法理解行動原因。香港人之民族想像已經成為事實,而中國統治意欲壓低呢股力量,嚴防思潮散播,就係因為中共心知中華民族想像實為子虛烏有。有朝一日,香港人會以迫真想像戰勝想像空洞嘅中國人,瓦解中國大一統現實,進而以新制度改寫歷史,重塑東亞地區國際形勢,而思想戰爭,至係一切戰爭嘅核心。軍人理應係為理念之戰而戰,理論不當,思考不周,最後就會全盤皆輸。
呢四個月,香港人對理念嘅認知一直成長,對武力運用日益接受,發展到而家,應該覺醒嘅都已經覺醒咗,往後要睇嘅就係民族嘅造化。覺醒咗嘅民族,會為同胞枉死而悲憤嘅民族,只要各自精進,分工合作,就有可能引爆中國解體導火線,以及促成大東亞秩序重整,歷史留名。要為民族出一分力,絕對毋須以學歷為準則,真正重要嘅係志向清晰之餘,具有一己之長,知道自己要為邊個崗位而開始裝備增值。我地未來要行嘅路將會好長,一勞永逸乃係天荒夜譚,所以每個人每分每秒都好寶貴,已經唔再有光陰可以虛耗或者原地踏步。香港獨立戰爭遲早爆發,民兵一定要有,但可唔可以供養民兵,保留民族精銳(舊文曾經提及,三者分別為政治家、文學家以及學者專家),等到中國解體之後浮上水面,以臨時政府名義正式建國,就睇而家大家點樣開源節流,保持思想同步。
所謂開源,就係爭取資金。香港人要有民族經濟,至有可能支援民兵。民族經濟無法成勢,直接結果就係海外流亡者必然長貧難顧,目前流亡在外嘅同胞之所以生活艱難,就係因為共同體仍然未支撐得起有能力嘅政治家去打正旗號籌備海外發展。只有政治家佈好棋局,同金主建立關係,義勇同胞至唔會無以為繼。換言之,缺乏金主支持,就算對家打得猖狂,殺得性起,大家都唔可以喺流亡資金十劃未有一撇之前就輕舉妄動,因為本末倒置嘅結果,就係任由自己處於不對等武力之中,飽受委屈,甚至斷送寶貴生命。
而大家成日都話,上得前線,願意為香港而死,我深有同感,但正因為已經具備為香港而死嘅意志,大家喺思想同行為上更要調整為努力去為香港而生,而呢樣正正就係節流之法,亦係我嘅信念。死亡,留低嘅極其量係情緒,驅動共同體成員莫忘初衷,但情緒唔會持久,總有一日會耗盡,然後大家就會因為悲傷而困於絕望螺旋,向下沉降。只有生存,至可以善用大好青春,不斷參與民族運動,不斷挑戰獨裁政權,不斷輸出革命理念,最後改變世界。除非大家都怕自己心中團火只係虛火,唔夠燒到中國解體嗰一日,否則,留得青山在,唔怕冇柴燒,乃係相當切合現時形勢嘅諺語。
具體而言,大家要做嘅係建立本地地下組織,同海外組織結合。前者為暗,後者為明,只要後者浮上檯面,比較難以見光嘅前者就可以透過後者聯繫其他本地地下組織、海外僑胞以及所謂外國勢力。我相信香港民族絕對渴望武裝分子出現,而軍政人才亦係多多益善,但大家必須知道點樣至係合理分工,唔好成日都諗住同歸於盡,攬炒了事,因為攬炒只係起點,勝利至係終點。如果而家小隊成員真係只求攬炒,中共最多都係死幾千個本身就已經毫無價值嘅賤民走狗,但對香港民族而言,就係痛失良兵良將,無法以最強人馬應付香港獨立戰爭。預告中提及,「大家都知革命一定死得人多,但又好弔詭咁講唔可以有人死,所以個結論又回到等英美出兵,要死等美國人死啦咁」,其實呢種矛盾一啲都唔弔詭,而正確概念亦非常簡單易明:戰爭係會死人,但大家可以留住有用之身喺戰爭爆發至死,唔好自己送死。等到雙方有較為對等嘅戰鬥力,再同對方決一死戰,至係最有智慧嘅做法。
正如預告所言,「戰爭之道,在於將敵人拉入佢不能發揮所長之地」,而事實上,中共真正無法發揮所長之地,就係有文化有秩序有共同體之地。要戰勝中共,促成中國解體,大家唔可以單單著眼於戰場上嘅地形,因為大環境同時機係更加重要,而只要大家伺機而動,香港獨立戰爭至會更有勝算,甚至點打都贏。為免流於紙上談兵,淪為所謂冷氣軍師,以下提供三點解釋何謂時機成熟,大家不妨密切留意:第一係中國經濟衰退,美國貿易制裁必然係一大推手,而觀察中共權貴急於斂財自保之心急如焚,就會預計到中共政權合法性幾時徹底失效;第二係中國維穩失控,新疆西藏固然係指標,西方媒體都有跟貼,而觀察其他省分地方力量之獨立呼聲,就會預計到中共幾時接近無力回天;第三係日本民族復興,東亞地區主導國地位理應歸於日本,而觀察2020東京奧運之風評,以及自衛隊升格為自衛軍之討論,就會預計到東亞變天幾時發生,屆時中共必死無疑。只要風向睇得清楚,時機捉得準確,香港民族係絕對有機會打贏香港獨立戰爭,迎接榮光歸於香港之日。
中國之真正威脅,並非美國,因此我絕對認同撰寫人之見,人權法案諸如此類難有實效。正因為英美唔會出兵,我地只可以靠民兵,同埋僱傭兵,但唔可以忘記嘅係,兩者都係要民族經濟去支撐,至會有得長做長有。以美國為首嘅西方國家,唔會插手香港問題,主要原因係一黎香港目前仍然係中國轄下特區,二黎美國只係求財,唔係真係要征服世界。美國嘅利益基本盤,在於美洲歐洲,中東事務已經略見鞭長莫及,遠東地區紛爭,佢最期望係推返畀東亞國家自己去拆,前提係由美國主導嘅現行世界秩序得以維持。地球咁大,就算美國有力獨大,都會陷入邊際效益遞減之境,所以中國交由美日共管,或日本主理,係比美國主理更為合理。專制中國係資本家嘅樂園,新自由主義席捲全球之後,中共就乘機以世界工廠迎合美國利益,然後美國政商人物就決定無視人權問題,足證美國雖然極為重視人權,但中國人嘅人權以及東亞區內嘅嘅危機四伏,絕非美國優先考慮,香港人求助於美國,援助自然係杯水車薪,到喉唔到肺。未來東亞局勢變動關鍵角色係將要復興嘅日本,會取代外強中乾嘅中國嘅都必然係日本,故此大家對美國有太多期望係相當不智,始終最介意專制中國橫行嘅係日本,而非美國。簡而言之,直至政治家帶住金主出現,為大家解決後顧之憂,等大家可以放心賣命之前,大家應該設法去賺錢維生,自立自強,唔好指望美國,只有多管齊下,精進修行,至係萬全之策。
所謂多管齊下,就係任何可以煽動國際以及鞏固民族嘅事都可以做,同埋要與時俱進,消除黃藍標籤。預告中「淺黃淺藍本來就相近,藍絲重穩定,黃絲重普世」 一說,其實正正反映出撰寫人對現狀未有深入思考,亦未認清黃藍之核心分野。事實上,黃藍光譜雖闊,其實早已經不合時宜,事關呢個光譜,係限制緊香港人對民族未來真正命題嘅思考。經歷反送中一役,見識過中共馬列主義本質,大家理應擺脫黃藍二元,撇開建制抑或非建制,本土抑或非本土,因為獨立與否,至係香港人唯一要討論嘅問題。如果個體思想開始進化,共同體目標就會變得清晰,之後大家就自然會捐款建軍,邁向民族獨立之路。此之所以,我從來唔傾向以顏色去定義自己,而如果要自我介紹,我會話我要推廣嘅係民族精進,反華入歐,而獨立只係過程。呢點扯得遠咗,暫時未需要講,將來再議。
講返現實,抗爭終極目標,其實就係追求穩定,所以藍絲重穩定一說,實在太易駁斥。不分黃藍,社會上大多數人所追求嘅,其實都係同家人朋友一齊,喺自己住得開心嘅地方安居樂業,而有個理想考試制度去投入社會流動係不可或缺,所以「你唔可能叫一班年青人,多次經歷生死槍火既前線,返去同你打份萬零蚊工/考DSE」一說,有待商榷。大家必須理解,香港民族之所以要脫離中共控制,係因為穩定至係人類社會進步嘅前提,而要反對中國,就係因為中國就係成個東亞嘅不穩定因素,香港唔反抗,遲早就會同佢一齊步向滅亡,永不超生。正因為中國,香港產業結構至會遲遲都無法調整,正因為中國,香港教育制度至會不倫不類,正因為中國,香港社福資源至會幫唔到最有需要嘅香港人——只有重建香港,香港人至可以重獲自由,各自歸於平淡,開開心心咁生活落去,如果大家唔期望自己未來同埋下一代都有更好嘅生活,又何必挺身而出,抗爭到底?
我地呢一代香港人,只要避免重蹈覆轍,就有改寫歷史嘅可能,此之所以,預告中「今日19年唔武裝,他日10後就會大量被殺。今日00後望我地既目光,同我地14年望民主回歸既上一代既目光,你會否覺得有D類似?」一說,我必須講,真係完全唔類似。每一代人,有冇喺自己所身處嘅時代做到最好至係關鍵,而最理想嘅係每一代人都有分工,然後將經驗代代相傳。民主回歸派係因為受到中國愛國主義洗腦,同埋當時中共係做咗好多統戰工作去準備接收香港,佢地落後形勢,係有佢地嘅原因。而家香港人已經唔再迷信民主回歸論,亦唔再受中國影響同控制,但我地係咪有從上一代人分工失敗之中吸收教訓,學識擴闊思維?如果上一代人,識得部分去同中共交涉,部分去爭取建國,而唔係一邊大舉移民作鳥獸散,一邊親共求財迷失人性,今日香港就唔會成為中國嘅一部分。所以,我相信只有每一代人都有精進自身嘅專才,至會一直刺激建國想像,而家香港民族既然已經覺醒,點解大家重係如同上一代人一樣,以為抗爭只有一種方法,自我設限?正如撰寫人所言,係咪領袖人才,打一兩場就知,有啲抗爭方式,都係做一兩次就會知成效如何,強迫全體放棄自身所長,投身軍旅,又係咪最為合理?
「坊間既作戰文章,一係根本書生造反,毫冇實行方略,如何克服目前困難,變成理論文。一係就太過激動,一黎就攻打狗局,跳晒組織及積累實力階段。大家今日所有戰略結論就係等,但武裝力量既建立,真係宜早不宜遲。」我唔知撰寫人會點樣定性我嘅言論,可能係書生造反,可能係跳過組織,但我可以好肯定咁講,我絕對認同組建民兵係宜早不宜遲,只係想強調返,資金組織係永遠勝於赤手空拳。理論文係一種形式,真正重要嘅係前線各位係咪具備抽取對方理論核心再加以分析嘅能力,因為文章長篇大論就貶抑他人為冷氣軍師,呢種態度係唔會促成得到任何合作。共同體每個成員都可以喺抗爭之中搵到位置,抗爭至會有成,所以,最緊要就係唔好意圖封殺人地嘅位置,只要佢唔係淋冷水,唔係離間群眾。有啲人唔可以行到最前,可以去做物資,做哨兵,自動波補位,都係因為想幫到成件事,所以就算有啲人寫完一大篇文章都係言不及義,大家都毋須否定寫作努力,禁絕意見交流——阻止他人想像,只會分化群眾,對民族團結係百害無益。
我理解前線認為坊間對前線頗有微詞,而一直以失去民心去批評前線嘅現象亦確實存在,睇完呢篇文章,我見到嘅正係共同體內各方嘅互不信任。正因為雙方溝通未見成效,我更希望我嘅解說,可以幫到撰寫人去說明行動動機,為行動正名,同時推廣民族建國藍圖,令各方都了解香港人其實已經有真正目標,差嘅只係連成一線。預告中提及,「恐怖同暴力,係戰爭中極其有用。只要做好精準度上控制,燒唔到佢既平民其實唔會理,我地係國際社會上,都唔會係恐怖分子,民心唔會失去。」成個講法,不論係用語定概念,都有斟酌空間。香港人係受壓迫一方,由頭到尾都唔係玩緊恐怖或者濫用暴力,因為前線從來都係對準警察,有目的還擊,唔會傷及平民,合乎正義。國際社會之所以同情香港,正係因為各方見到香港人之文明克制,同中國人之不擇手段有根本上嘅分別——真正嘅恐怖,係搵香港人鬥返香港人,用浮屍恐嚇香港人,真正嘅暴力,係新屋嶺濫權濫殺,無差別攻擊平民記者。中共集恐怖同暴力於一身,為求勝出戰爭,可以出動人海戰術,視人命如草芥,為求控制言論,可以軟禁人民親屬,虐待良心公民,隨時隨地威脅犧牲任何人,香港人何必自貶身價,同中共相提並論?正義同武力,至係我地就算陷入苦戰,都要堅持嘅信念,因為我地至係代表住愛、勇氣同希望嘅一方。
而就住「領路人絕對唔係大台般自己唔做但叫人做既撚樣,而係身先士卒去合理化個風向。領路人唔係高位既將軍軍師,而係士官角色。」我有幾點質疑:傳統士官角色係咪負責提出理論?領路人權力定位如何?佢決策影響可以有幾大?佢應該係獨自存在定係有團體支撐?如果係獨自存在,大眾點樣知道佢對風向判斷合理?邊個去決定領路人係領路人?思考一輪過後,我反而唔係好理解何謂領路人呢個概念。領袖唔係設計出黎,亦唔係某人話自己係就係,而係當佢做到領袖角色,就自然會係領袖。領袖係分工一部分,同大眾係絕對唔應該有高低之分,佢嘅責任之所以重大,係因為佢會整合群眾觀點,觀察時局走向,為日新月異之形勢提供到源源不絕嘅政治見解同參考答案。換言之,只要佢跟唔上時局發展,自然就無法代言,而群眾亦自然會推出新嘅領袖代言——講到尾,呢個概念實在講唔上新,而係歷久常新,事關人類社會分工從來都有領袖一角係有原因。領袖群體關係密切,但任何一方過分依賴對方,都會妨礙精進,所以最重要嘅就係溝通溝通再溝通,拒絕溝通嘅,就會淪為你口中嘅撚樣。然而,領袖既然負責整理代言,提出方向,自然亦唔可能落場打仗,所以希望大家明白,只要領袖有盡力做好本分,願意承擔風險,大家就要尊重,而同樣道理,每個崗位只要做好本分,都應該受到尊重,前線後援用筆用兵,理應無分貴賤,一視同仁。
同胞相繼命喪黃泉,我身為香港民族一分子,無比痛心,但我更加相信,復仇從來唔係要急,而係要一舉成事。中共血債血償,香港人一定會記得,但更重要嘅係大家都要相信彼此會記得,保持團結一致。團結力量之後,就要開始思考如果香港獨立戰爭要打十年,咁呢十年之內,大家可以點樣分工合作同埋按照計劃創造價值,完成目標。說服世人嘅工作,請放心交畀可以勝任嘅同胞,而我亦會努力解答所有問題,盡力推動民族精銳設法謀利自足,以及說服有興趣投資香港民族嘅金主落注,為民兵舖路,為未來打算,等大家有路可進,亦有路可退。
最後容我再次申明攬炒真義:損害中共權貴利益,而非枉送香港人命。反送中抗爭必須繼續落去,但堅持之法係模式多元,而唔係只靠武力。我從來佩服抗爭主力嘅英勇,游擊戰術亦係未來方略,但時勢一日未進入準戰爭狀態,未去到無政府局面,而香港民族又未具備組建民兵所需資金,大家請務必慳住條命黎玩,唔好諗住攬炒算數。誠如預告提及,「武裝革命係一條血路,但執起刀槍而死既人,會比自殺同被政權逼死既人少」,正因為咁,我希望呢條血路行得穩陣,行得聰明,而唔好流太多本來可以避免流嘅血。大家仍然會擔心終生監禁,會擔心落入對方手中之後就會死無全屍,其實正反映大家尚未有信心完全擺脫制度制肘,故此更加要繼續做一啲低成本嘅抗爭模式去維持民氣。大舉破壞親中企業係出師有名,平時當場自衛反擊以及以各種魔法互相掩護亦係合乎正義,但處於前線,一定要衡量風險,因為如非必要,香港民族係一個都不能少。必要犧牲在所難免,但最重要係心態健康,唔好成日諗住死咗就一了百了,事關只有極力求生嘅人,至會有堅守到最後嘅志氣。大家都係後生仔,如果你信任我,請將為正義及武力正名嘅論述責任交畀我,未來嘅路真係有排行,大家都要精進自身,繼續努力。
P.S. 補充少少,我已經多次點出沈旭暉身為學者之失德,希望撰寫人唔好再參考佢嘅意見。沈旭暉係一個志在製造資訊不平等以自抬身價嘅劣質學者,長年輸出學術理論去區隔自身同讀者,而唔係協助大眾批判思考同理智判斷,要睇要學,我會建議直接睇啲優秀而又有心接觸大眾嘅學者,例如台灣嘅明居正教授,有理有據,深入淺出,可謂不可多得。品格永遠先於一切,空有學歷而缺乏良好品格,睇都無謂。何況,本身列寧主義不合時宜一說,其實佢唔講,大家都應該知道係永遠不合時宜,因為列寧主義就係恐怖主義,草菅人命,製造仇恨,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唔應該用,大家一定要銘記於心。廿一世紀初,俄國無產者受到煽動利用,支持列寧剝削自己去建立所謂烏托邦,歷史已經證明此路不通,而香港人要消滅中共,提倡人權,以守護人類文明,則係永遠合乎正道。
P.P.S. 我喺連登開咗個你問我答post,有排未推爆,大家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發問:https://lihkg.com/thread/1376068/page/1
gnimmm.com/2019/10/17/response_to_the_second_manifesto/
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薛呈懿 Hsueh ChengY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林昶佐退黨了。
中午的記者會氣勢之強大、訊息之強烈,遠蓋過一小時前蔡英文的記者會,更蓋過已經組黨,卻仍在拖拉的柯文哲。
大家在看,洪慈庸會不會也跟著退黨。
一時之間,時代力量近乎土崩瓦解。
三點,答案揭曉,洪慈庸續留時力,一面繼續向黨內喊話,一面對柯文哲喊話,質問「若讓韓國瑜當選,如何對得起蔣渭水。」
這其實是在柯文哲組黨之後,時代力量就該提出的質疑。這,應該是今天決策會的決議之一。
因為在台民黨組成後,時代力量已經沒有辦法寄望柯、郭粉們一定會繼續支持他們的不分區候選人。
而且,積極爭取台民黨提名,已經在中正萬華區投入選戰,今天記者會站在柯文哲旁的鍾小平,已經勢必對上林昶佐。
時代力量已經到了不能不把柯文哲當做對手的時點。
但很可惜,決策會仍就把問題留待黨代表會議。對於組織不夠強健、核心領導層價值觀與群眾價值觀差異不小的時力來說,是可以理解的選擇。但結果就是,失去應對的第一時間。
如果不溝通,會有黨員脫隊;如果溝通,就跟不上時勢。這是時代力量建黨以來,過度仰賴頭人光環所造成的兩難。
林昶佐退黨,洪慈庸表態:眼下最困擾的,恐怕是非台北地區,或者更明確說,桃竹苗地區的時力頭人。因為,對台北市人而言,柯文哲不過只是從幾個爛蘋果中選一個看起來還不太爛的;送他上總統大位,免談。但對外地人來說,柯文哲還是個金蘋果,閃閃發亮。走到中南部,對於支持蔡英文,或許也沒有太大的意見;但在長期偏藍的桃竹苗,挺蔡未必會加分。
不過,無論時代力量什麼時候整合完畢,做出什麼樣的共識。走到這步,時代力量在2020已經沒有重要角色。
就連黃國昌的決定也不再重要。
因為,林昶佐的決斷反映出黃國昌的優柔。本來最敢言的戰神,如今只有畏畏縮縮、扭扭捏捏。
2020,無論他是以時代力量出征,或是如這兩天盛傳的,投入台民黨與柯文哲合作,都不再有現在的影響力。未來,黃國昌只有走向與柯文哲一樣的道路。
蔡英文、民進黨主導的局勢成型,未來的只有DPP+N,對抗韓國瑜與其他煙幕彈、絆腳石的可能。
對,是煙幕彈與絆腳石。
儘管鏡週刊報導,柯營三劇本中,柯組黨是與郭選總統相配。先不要說柯、郭屬性相斥,合作也不會如幕僚預期地達成加成效果——這如果早半年還有可能。事實上,兩人都有機會不參選。
首先,對郭台銘深深祝福的馬英九,已經將國政團隊過繼給韓國瑜,對上油腔滑調的韓國瑜,從來無法完整講完一句話的郭台銘,更是毫無魅力可言。少了馬英九的支持,郭台銘參選的機率不大。
其次,柯文哲方面,選擇組黨,代表他確實評估沒有勝算,準備2024再戰,雖然仍有可能參選以衝刺政黨票,但隨著柯一再延後宣佈參選的時間,柯入陣的機率也一再降低。
至於,今天媒體盛傳的王、郭、柯三人合作,也是死路一條。非黨員仍參與國民黨初選的郭台銘;始終以忠貞國民黨員自我標榜的王金平,這兩人一旦合作另立候選人,永遠擺脫不了背骨罵名。這種合作,本身就在斷絕王、郭自己的政治生命。除非王郭願意背水一戰。但王如果願意背水一戰,王也不會走到今天。
柯、郭同時參選沒有勝算,柯郭合作也沒有勝算,他們仍有可能參選,但這組人就是煙幕彈、絆腳石。
另外的絆腳石,則是柯文哲的台民黨。
柯文哲組黨,從2018九合一大選、2019兩次補選的經驗來看,找來的合作對象,八成都會是一些傳統藍綠陣營出身,在黨內找不到出路,風評也不甚好的人物。不分區名單,除了黃、柯之外,大概也不會有形象清新、高知名度的人選。
可以說,組黨是柯給自己找麻煩。
但是,台民黨絕對有能力瓜分選票。
中聯辦系統的香港橙新聞(https://reurl.cc/9jmkX),就看上了這點,對柯文哲組黨的報導下了廣告,目的,就在於以柯制台。和旺中集團旗下媒體長期挺柯的目的,一模一樣。
柯文哲,就是中國的棋子。這是從他講出「兩岸一家親」,選擇跟旺中合作以來(https://reurl.cc/rmWdO),在中國眼裡真正的地位。他自豪美中對他都沒有意見,其實是與事實大相逕庭的陳述。
事實是,中國把他當裂解本土陣營的棋子,所以不攻擊他;美國行完全被冷處理,代表美方也知道他就是中國的棋子,完全不信任他。
八月不過一開始,局勢就走向DPP+N v. s. 韓國瑜與其他煙幕彈、絆腳石的二元戰場。這,有助於大家準備選戰,但在欠缺強力合作對象的情況下,蔡核心、蘇陣營與DPP黨中央的判斷、應變、統籌、執行能力,就更顯重要了。
無論如何,局勢已經越來越明朗。
香港的局勢告訴我們,臺灣存亡,在此一戰。
該是時候,放下小我的算計,放下過去的齟齬,甚至衡量某些議題的得失,找好自己的位置,為臺灣一戰了!
圖片來源之一: 沃草 Watchout
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高勝算決策》職業撲克冠軍教你如何總是做出正確的決定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高勝算決策 》職業撲克冠軍教你如何總是做出正確的決定|做出好決策,提高人生勝率|富人思維說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決定, ... ... <看更多>
高勝算決策香港 在 高勝算決策(Thinking in Bets)... - Mila Yuen投資日常 的必吃
5分鐘後播放最新影片:高勝算決策(Thinking in Bets) 交易總是輸多贏少?決策質量決定成敗!冠軍撲克選手教你高勝算決策,通用於炒股、賭博、談判各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