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或年資是影響成熟唯一因素
#真是這樣嗎?
「想當年啊!我中午帶著一個裝著白飯的便當盒,小心翼翼的抓著兩毛錢去買一碗沒有加魚丸的魚丸湯澆在飯上,同時帶著沒有吃到魚丸的遺憾與舌尖上嚐到魚丸味的滿足,扒完一碗帶有碎石的白米飯。」媽媽又在愛美且挑食的女兒面前展現「想當年」的驕傲與「對照現在」的感嘆了,而女兒根本無從辯駁,要同時面對鋪天蓋地的美食、美衣誘惑並從中選擇,可不比媽媽當年面對的單一選項簡單。
父母與長官總是習慣假設: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所以為了你好,我要把自己的經驗套在你身上作為你發展的標準,要求你,指導你。這樣的習慣,是出於對「年齡(年資)是影響成熟唯一因素」的假設,別誤會,我當然不會排斥尊老或是主張經驗無用,畢竟隨著年齡增長,有愈來愈多場合總聽到別人稱自己「××姊」,在年齡光譜上我也往老人代表方向移動。
「老人比較笨」或是「愈老愈有智慧」這一類的觀點,在人類發展研究上總常出現不同的論述,以前成立的觀點,現在也會被推翻。舉例來說,在1990年前的許多研究結果總支持年輕人在智力測驗上的得分比中年人略高,而中年人又比老年人高許多;但Schaie在1990年卻推翻了這些結果,力陳一個人的智力測驗分數一生維持相對穩定並不隨年齡起舞,他指出過去的研究方法在同一時點針對老、少兩群不同年齡層抽樣做比較,是忽略了這群年長者當年所受的教育較少,所以智力測驗分數較低,並不足以代表人類智力因年齡增長而下降,是教育程度產生的「族群效應」差異,而非發展上的改變。
現在社會因科技發明迅速,知識與文化更以光速變遷,五年一個世代的說法並不誇張,明明生活在同一個台灣,世代之間的差異彷彿國與國、不同文化的對應,孩子常常無法從父母處得到對新資訊足夠的指導,許多母親在陪小孩一起做家庭作業時是一起學習,不同年齡層的公司主管往往也難憑權威的經驗推測新人的發展與面對的處境,社會變得太快,快到老的對小的搖頭嘆息,小的對老的嗤之以鼻。
#老人固執,#年輕人驕傲,#於是無法互補終日消耗。
台灣諧星團體「三大難高音」的康康曾在電視台受訪時談到,要協調固執且年紀最長的高凌風,還要替不喜歡按腳本走的吳宗憲擦屁股,他必須要打從心理欣賞他們每一位的優點,而面對對方缺點也不迴避的溝通,他自認「最小咖」,一定要有人有耐心去溝通去協調去收尾,這個團體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演藝圈運作,他也從兩位大哥身上學習許多,而團體的成功對三人都好。
康康的態度堪稱是共事者的模範,無論面對以經驗取勝卻也固執已見的同事,或是自以為創意可以抹煞一切規律的同事,都以欣賞角度切入,但須勇敢嘗試圓滑的溝通,不要都只以自己的優點為標準評量對方不屑對方,能夠看到對方身上自己沒有的優點,找出大家可以合作的模式,創造多贏的局面。
台灣強調族群融合,對外國人也尚稱包容,在公司跟許多外籍同事相處都還能尊重多元文化,反倒是一地文化當中的世代差異無法接納。承認不同,然後欣賞彼此的不同,不就沒事了?這樣說吧!把你看不順眼的老闆(或員工)當成外國人,而你人在國外,不就好啦?
【其他您可能也感興趣的文章】:
【企業內訓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企業的自我成長:我家社區那隻貓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10664302
企業內訓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中年人家庭照顧議題【熟年三明治】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07860239
#台中心理諮商
#台中婚姻諮商
#台中企業諮商
#親密關係議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