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攝影這麼多年,沒遇過這麼誇張的。她就是一個花瓶呀!每次去出差,她根本不管新聞內容要寫什麼,也不管我拍了什麼,發稿這事情她一點都不在乎。她在意的是,怎麼鎖定品牌的高層,怎麼黏在人家身邊,建立關係。那她轉行去當品牌公關就好了呀?』
攝影爆哥是我認識多年的同業,一直以來都是以認真負責著稱。跟他搭檔過的文字,許多都是現在檯面上的主播、主持人。我跟他認識這麼久還沒看過他抱怨過哪個人。難得一回的抱怨,義憤填膺的痛罵他的搭檔~主播 小君。
小君其實在業界鋒頭很勝,她每次出場都是自帶光芒,踩著名牌高跟鞋,揹著名牌包,姍姍來遲。文字記者該背的採訪包,她從來不碰,以往還是大機器和Betacam大帶子的時代,採訪包有多重,跑過線的人都知道。
通常搭檔會互相幫忙,攝影要扛腳架,那些東西就是文字負責。兩人一組合作完成任務,相處的時間比跟另一半還要長。
小君和爆哥這一組,永遠都只看到爆哥,左肩背著採訪包、右肩背著攝影機、手裡還扛著腳架,跟在穿著光鮮亮麗的小君後頭。唯一慶幸的是,小君不是跑社會案件的兇殺現場,她最常出現的場合是品牌的發表會。她更對外戲稱說,她是時尚線的代言人。
某一次,法國知名品牌,邀請媒體到巴黎採訪。這一個好機會,小君知道後馬上跟主管毛遂自薦。
『我跟那個品牌的高層很好,我去最適合了,而且我的英文和法文都很好,你放心,我絕對會帶回來最棒的畫面』
能到巴黎不是八里,這樣的出差機會,是許多記者夢寐以求的工作。
出發前,小君跟爆哥說
『我要直接去機場,我的行李太多了,攝影機和腳架,你自己去公司拿,別忘了還要帶頭燈,不然我怕你會把我拍醜了。』
旅程的第一天,爆哥忍了~~~他想都要出國拍攝,不要撕破臉,不然這趟差不好過。
飛機落地,品牌方帶著他們到飯店下榻,交代大家晚上的發表會是六點開始,請大家務必要準時,總公司的高層主管會出席,大家可以聯訪。
六點不到,爆哥帶著機器,準時到宴會廳卡了好位置。就看各家媒體的文字、攝影陸續出席,偏偏不見自家主播,爆哥急了,他想會不會出了什麼事,畢竟他還在氣小君,旅途中兩人比肩坐在機艙中,爆哥也懶得跟小君說話,這位大小姐怎麼了?!
正當爆哥拿起電話撥打時,只見小君一如往常,氣場強大的進到會場當中,他一瞬間以為小君是這場宴會的女主人,因為她穿著華麗的晚禮服出席,直挺挺的往品牌方高層走去。
這一場發表會,爆哥一人分飾兩角,又要拍又要訪還要記下受訪者說了什麼。原本該拿著麥克風的小君,整晚拿的是香檳杯,滿場飛~~~。之後幾天的行程,小君都告訴爆哥,你跟其他同業去拍就好,我跟品牌方去其他行程。七天八夜的參訪,爆哥只有第一天的發表會看過小君。
直到最後一天要回程,所有同業都搭上巴士,準備前往機場,又是小君不見蹤影。一直到巴士在機場停妥,所有人都見到一台紅色的法拉利,快速停在巴士前,車上走下來一名女子,爆哥定睛一看,這不是小君嗎?送她來的,正是品牌方的高層主管。
小君這七天八夜,快速的與高層建立起超越受訪者跟記者之間的關係。回程的機艙中,小君是那個唯獨被品牌方,特別安排頭等艙位置的記者,遠遠的拋下,她的搭檔,獨自享受這趟奢華的旅程。
在職場上如果你的搭檔或者同事就是像小君這樣的人該怎麼辦?
如果是我,我絕對不會跟爆哥一樣生悶氣,氣了這麼長時間,才說出來,我怕我會內傷。為了避免我身體不健康,我會選擇在當下,用攝影機或者手機拍下她的行為,現場如實的轉播給她的主管知道。
#職場中沒有誰應該替誰做什麼
#所有幫助都該建立在互信互惠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體 表會是 什麼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文簡報學習!
蘋果產品發表會的簡報一向超級厲害。但是這一次好像…
What happened, Apple?
我們來聽聽Presentality的募資簡報專家Andrew Yang的分析。快追蹤他們!
★★★★★★★★★★★★
蘋果產品發表會的簡報一向都做的超級厲害。
Well ok,正確來說,是 Steve Jobs 超級厲害。他的說故事能力不但迷惑了一整個世代的3C使用者,還成為一整個世代簡報老師的榜樣。
但不幸的是,比較近期的蘋果產品簡報,退步非常多。
這個跟製作的含金量 (production value) 無關:蘋果的投影片設計、視覺特效都還是一流的,但他們卻在一個關鍵環節掉漆:簡報的基本功。
下面,我們就深度解析蘋果近期的發表會簡報,違反了哪兩個簡報跟說故事的「基本功」。
不論你是大企業還是小新創,這都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千萬,千萬別忘記簡報和說故事的基本法則!
But first,如果你沒有看他們近期的發表會,不妨自己體驗看看:
WWDC 2021 — June 7 | Apple: https://youtu.be/0TD96VTf0Xs
★★★★★★★★★★★★
📌 基本功#1: 一個動人的故事,勝過五十個不錯的功能
回想一下,很多 Steve Jobs 主導的蘋果發表會,是否都有一個讓人容易記得的故事?這些故事,有時候代表 3C 愛好者的生活邁向一個新的階段,其他時候,甚至代表世界走入一個不同的時代:
iPod 進入口袋裡就有一千首歌曲的生活 iPhone 全世界從 desktop 時代,進入 mobile 時代 MacBook Air (2013) 一整天都不用充電,充電器都不用帶
這些發表會簡報,都有一個動人的主軸,一個「核心故事」,而且是一個對我們生活富有意義的故事:
•以前我們的生活是這樣的,有這些挑戰
•今天我們有了新的工具
•有了它,明天我們的生活會更好
Steve Jobs 的這張投影片,真的預測了科技與生活的走向:所有我們生活所需要的東西,都在我們的口袋裡。
★★★★★★★★★★★★
📌 這樣的故事,有用嗎?我們看結果就知道。
其他品牌,如 Microsoft、Sony、Nokia 都推出功能強大的產品,甚至很多規格都超越蘋果的,但他們的產品有大賣嗎?沒有。他們的簡報有被全世界讚揚嗎?沒有。
為什麼?
因為他們一上台就不停的說他們有什麼功能。功能、功能、功能...
可是,在簡報的世界裡,一大堆不錯的功能,永遠鬥不過一個動人的故事。
如果簡報的世界有法則,這個肯定是其中之一。
★★★★★★★★★★★★
📌 近期的蘋果發表會簡報,卻違背了這個法則
近期的蘋果發表會,是怎麼做的?
沒錯:就是一個接一個接一個接一個的產品跟功能。
你只要回去看今年四月的發表會,就會知道我們在說什麼。
就是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厲害的功能跟規格。
★★★★★★★★★★★★
📌 蘋果的簡報風格,基本上已經淪於功能戰了,也就是當初被 Jobs 打的落花流水的那些競爭對手,使用的方式。
他們剛結束不久的 World Wide Developer Conference (WWDC) 也是一樣。我們的其中一位同事就說:
It's like 50 commercials, played back to back to back...
我們也問了另一位超級死忠果粉朋友,他覺得發表的如何。他回答:
滿鳥的,哈哈。我覺得只有少數幾個厲害的點,大部分都沒什麼特別。
這個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蘋果發表了一堆「還好」的產品跟功能,還有幾個「厲害」的。
可是敗筆就在這裡。
因為大家的 attention 都是有限的:如果你發表很多「還好」的東西,那些「還好」就會搶走你「厲害」的產品的時間,跟它們應該得到的關注。
★★★★★★★★★★★★
📌 這就是 Jobs 跟現在蘋果團隊的不同:
Jobs 知道,大家真正在意的,是一個有意義的改變,而不是很多的功能。所以他就說一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了這個產品之後,我們的生活會如何改變。
改善,從核心故事開始
你可能會說:「不要只是說他們不好啊!有本事你提出不同的方向啊!」
沒錯,我們就是覺得,他們最近的 WWDC,可以有更好的方向。
2021年的 WWDC 基本上是完全沒有主題的。Tim Cook 站上虛擬舞台之後,只是短暫宣布一些給來自不同背景的 developers 的資源,然後就直接說:
Let's get started, by turning it over to Craig, to share with us what's new in iOS.
就這樣而已。
今年的大會,所有要發表的新產品,沒有任何的主題。沒有任何的故事。
但我們看完之後覺得,他們其實有故事,有主題。只是他們沒說出來。
★★★★★★★★★★★★
📌 這個核心故事:Privacy Meets Community
You see,蘋果最近的焦點,都放在「隱私」。在世界大眾認為科技巨頭都侵犯隱私的時候,蘋果嘗試把自己塑造成「個人隱私」的保護者。
但他們這次 WWDC 宣布的很多功能,像是 SharePlay,都環繞在另一個 idea 上面:Community (社群)。
在 COVID-19 的影響下,很多家人、同學、同事、跟好友,都被迫好幾個月甚至一年無法見面。他們在這個狀況下,要如何感覺「在一起」?如何維持緊密的 "Community"?
When we have to live apart, how can we feel together?
這是現在世界各地的人,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之一。蘋果這次推出的許多產品跟功能,就是要幫我們跨越這個鴻溝,再度感受到 "togetherness" 及 "community"。
That's the story。
★★★★★★★★★★★★
📌 這也可以成為 Tim Cook 的開場:
The theme of our conference this year is Privacy Meets Community. It's no secret that we have an unmatched commitment to privacy. But the world today faces another challenge.
When a pandemic keeps families, friends and coworkers apart, what happens to our sense of community? How do we play, laugh, live, and feel like we're all together, when we must live apart?
As you will see, that's the focus behind many of the innovations we will unveil today. Today, privacy meets community.
他還是想要宣布一些給世界各地 developers 的資源對不對?沒問題,因為 developers 也是一個 community,而且這個 community 是非常多元的: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unities for us is all of you: the global developer community. This is a community for all - no matter where you're from, what you believe, and what color your skin.
I'm excited to announce a range of resources - with a focus on those who are under-represented...
這樣,一個半小時的簡報,就不是一堆冰冷冷的功能,或是不相干的產品。
他們變成一個故事的重要角色,被賦予重要的任務:Keeping all of us together。
★★★★★★★★★★★★
📌 基本功#2:Show. Don't Tell
… … …
需要完整分析的同學請追蹤Presentality!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zY3wkC
體 表會是 什麼 在 劉南琦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一篇才說大國的捐贈疫苗有其謀略上的考量,那小國立陶宛是怎麼回事?
讓我們回溯到去年的4月,當時口罩的供應已經漸趨平穩,甚至可以開始挑花色時,立陶宛的疫情正嚴峻極度缺乏口罩,在國際間發出求援訊息時,許多國家的反應皆很冷淡,因為大家都缺口罩啊。
於是政府就展開口罩外交,提供給立陶宛10萬片口罩。(老實說對已經大量量產的口罩國家隊而言,這數目真的九牛一毛)
當時立國的外交部長就以繁體中文表達感謝,並拍攝感謝影片,內文如下:
「立陶宛收到了台灣援助的用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道主義物資,我們表示感謝,並高度讚賞這種精誠團結的行動!立陶宛也幫助其盟友和夥伴。我們會共同克服這一挑戰!」
(中文有點怪怪,不過有感受到其心意)
立陶宛的人口只比台北市略多(280萬),國民所得比台灣低,但疫苗施打兩劑的普及率為31%,至少接種一劑就高達66%(資料來源:信傳謀),歷史處境和台灣類似,所以台灣的率先幫忙,就得到了立陶宛的真誠回饋。
雖然也不能不說仍舊有那麼一些些政治宣示的意味,不想向強權屈服的表態心意,但在兩國無任何邦交脈絡的情況下,真的非常難能可貴。
我仍相信國有真邦交,朋友有真朋友。
*
我也有雪中送炭的朋友。
我的第一場新書發表會,是在2015年6月24週三晚上,一個不討喜的下班日子兼下大雷雨。
其實這場辦得很半推半就:深知自己沒有什麼知名度,辦公開發表會覺得勉強,很擔心場面難堪,但出版社的好意我真的無法拒絕,不知道拿什麼理由來拒絕。
地點在現在已經拆掉的金石堂重慶南路店,那場地在書店頂樓,很棒,很雅致,可惜當時的我撐不起那場面。
果真不出我所料,下班時間還下著雷雨,直到時間快開始了,連逛書店的都只兩、三隻小貓。
我的心在淌血,有朋友事後問我「觀眾反應好不好」,什麼「觀眾反應好不好」?根本就沒有什麼觀眾啊~除了出版社小編(總編缺席),我的經紀人,認識的人只剩下一個說好要來捧場的同事。
許多信誓旦旦說,要來,有空會來,很想來的朋友,都抵不過這位真的有來、而且只有他來的朋友,顯得更珍貴。他沒有中途離席,從頭到尾,都坐在我說要給他的VIP座位上。
後來有進來小貓兩三隻,應是常來看書買書的民眾,被好奇心驅使或是半邀半拉的進來,稍減場面尷尬與我的落寞心情。
我再也不奢望什麼新書發表會了,但我永遠記住這朋友的名字,他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信守承諾,至此我知道他是個絕對能信賴的朋友了。
(場面如附圖)(攝於發表會之前,真的沒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