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早熟的關鍵年齡//
#小兒成長
大家或許都聽過了,轉骨的關鍵,是第二性徵啟動~到初經來臨之前的時機,例如:女孩平均是小學4年級,而男孩則晚一些,平均是7到9年級。
不過今天要來談一個愈來愈普遍但是嚴重影響長高的狀況--- 性早熟。大家都知道,性早熟會造成骨齡超前,生長板提早癒合,於是比較長不高。一旦不幸"啟動"了不該啟動的機制之後,不容易治療。我認為預防才是關鍵!!
重點------"預防"兒童性早熟的關鍵年齡,是4到5歲!!!
在這個4到5歲的階段,小孩的身心有幾個特別的改變:
1 自我意識更強:因為認知發展學會越來越多東西,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什麼事都想"我會自己做",自我意識增強是常態,例如:說不動,講不聽,開始會回:"我現在很忙耶,我要做XO$%...",想"計畫"的事情愈來愈明確,例如開始會跟大人說: 這個星期天我們去哪裡哪裡好不好,我們去找誰誰誰好不好。
2 飲食的複雜度再進化,忌口和管控愈來愈困難:因為上學和同學朋友"交流"的零食愈來愈廣,所以口味可能會愈來愈偏向精緻化,高熱量,重調味,甚至油炸和高脂肪這些,而且,靠家長管控,已經很困難。小孩即使不愛吃肥肉,但總愛吃麵包,但偏偏在飲食上,脂肪(包括西點使用的奶油)攝取越多,如果運動量又不足,很容易就種下促發生殖荷爾蒙系統提早啟動的遠因。
性早熟的兒童大致有2個特徵:
1 胖胖肉肉的,食量大,喜甜食,不愛運動,體力差,怕熱,喜冰品,愛吹冷氣。
2 不一定胖,但心理壓力一直無法紓解,在長期壓力的情況下,大腦會"強迫"自己快點長大,如果沒有足量運動,也容易變成性早熟。
從生活作息上,我們要從小孩4歲5歲之前就開始避免發生上面這兩個狀況。這道理不用我說各位也知道,但是,知道歸知道,忍得住嗎?做的到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壓抑得住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長輩教養概念落差,爸爸工作常不在家...這些問題又該怎麼辦?
所以,我選擇用中醫的方法介入。運用較低劑量的,相對安全的GMP中藥製劑,讓孩子在這個年齡就開始規律服用。
以常見的健保劑量而言,一天可能只吃一包4公克的藥粉,目的在調整體質的平衡,維持體內的代謝正常。如果過敏症狀厲害時,一天可能會加到2包,每包4公克的藥粉。又如果偶而感冒發燒甚至腸病毒流感諾羅病毒,我的小患者們就會加到一天3至5包這樣的劑量。生病可以同時配合西藥治療,病好了,回到平常沒有症狀的情形下,中藥仍然維持每天一包,每包大約4公克這樣劑量。從4-5歲開始,一直維持這模式服用到小學三或四年級,如果(以女孩而言)第二性徵啟動了,那我們觀察情形,會再調整是否需要轉骨的處方。
這樣的調整,當然是希望孩子:
1 身體健康少生病,少感染季節流行疾病
2 過敏症狀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至少不要干擾學習專注
3 心情愉快/睡眠充足/喜愛運動
4 身高至少不要低於父母遺傳給他的基本平均值
5 進入青春期時,皮膚不要太糟糕(小痘難免,不要太多爛痘)
若真的能達成以上目標,我想大部分的父母親,都可以每晚帶著微笑入睡了>_<"""
再強調一次,醫療有時是為了因應現代社會的(偏頗)環境,而不得不採取的模式。如果小學都能設在森林裡,有陽光,有雨水,有小溪,有泥土,每天接觸大自然,吃原味粗食,早睡早起,晨聆鳥叫,夜伴蟲鳴....... 何須辛苦吃中藥,調過敏,調發育?
骨齡超前4年 在 大醫院小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提醒爸爸媽媽們,千萬要好說歹說讓孩子早點睡、睡飽些,迷你的小編可是血淋淋的例子啊😭😢😭😢
#再也沒機會長高了
#難過
📏生長小撇步💉
暑假終於過完了,
不知道這個假期家裏的寶貝又長高多少呢?
可能因為暑假快結束的關係(吧!?),
最近評估生長的小朋友真的滿多的,
但同時也常常碰到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
「我想了解一下他/她開始進入 #成長黃金期 了沒,
想要幫他/她 #補一下。」
在這邊要特別提醒一下爸爸媽媽們,
現在很多孩子由於 #含糖飲料、#點心 吃太多,
再加上晚睡,運動量不夠,
常常會有營養過剩而導致 #骨齡超前 ,
甚至 #生長板提前閉合 的狀況。
最近門診就有幾位小妹妹四、五年級左右就來初經,
經骨齡檢查也確認生長的空間已經所剩不多。
之前提過,長高的過程其實就像 #跑馬拉松,
從小就應該培養幫助長高的 #良好生活習慣:
#均衡的飲食🥛 (⬅尤其是 #鮮奶!!)
#適量的運動⛹
#充足的睡眠🛏
而不是想等到甚麼成長黃金期才補東補西。
如果等到所謂 #生長黃金期 才想要開始調整,
就像跑馬拉松都快到終點了,
才想要做點甚麼,臨時抱佛腳,很多時候都來不及了。
趁著開學前的小小空檔,
再次提醒各位家長能夠幫助長高的 #成長三原則,
一定要從小就開始培養!
--
原則一:#均衡飲食 以及 #每天兩份鮮乳
6-12歲孩童每日鈣質攝取量為800到1000毫克,為兩份鮮乳的量。一份鮮乳約240ml,鮮乳每一百毫升含鈣100毫克,若能每天攝取份鮮乳加上均衡飲食,很容易就能獲得每日生長所需的蛋白質以及鈣質。
原則二:#每日運動至少30到60分鐘,每周運動5-7次
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60分鐘(1小時)以上,可選擇打球、游泳、跳繩、騎腳踏車等,並適度日曬20分鐘
原則三:#早睡且睡足9到12小時
生長激素在人體睡覺時分泌,一般在晚上10時至凌晨2時為分泌的高峰期,而兒童建議連續睡眠量為9-12小時。
--
#再忙 #也要幫小孩準備兩杯鮮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