殞落的東方明珠
香港在一百年前是一個小漁村,租借英國99年逐漸成為國際金融中心,1997年回歸中國,當時小小香港的生產毛額就佔了中國全國的20%。回歸22年後,一因中國經濟起飛,二因香港沒落,如今只佔中國的3%,經濟地位一落千丈。
2014年至2016年,香港允許海外投資者透過香港證券交易所在中國市場買賣股票,協助中國市場開放,扮演中國與國際市場的中間人角色,但也因此成為中國權貴資金外逃的中繼站,他們透過香港企業進行假交易,虛報香港進口產品價格,再將資金轉到香港。
中國整體進口今年第一季負成長4.8%,但從香港進口內地的卻成長42%,流入香港的資金一方面壓低銀行利率,另方面投資炒房,使香港房地產飛漲,前者使香港人資金外流,港幣走弱,後者使香港本地人買不起房屋。
港幣走弱,須用美金買回,以平穩匯率。從2015年起,香港至少花掉3600億美金平穩港幣,致使香港銀行總結只剩543億美金。
藤籠換鳥,慢性死亡
港府於1990年與楊尚昆簽署香港基本法,排除國防於自治事項之外,人民解放軍甚至在1997年4月21日就開始進駐香港,沒有軍隊的香港,有如被拔掉牙的老虎,漸失風華。中國每天核准150人移入香港,造成如今香港住滿740多萬人的人滿為患,其中150萬來自中國內地,另有10多萬各國人士,包括8.5萬美國人。
小小的香港和九龍如今被750萬華人及國際人士以及絡繹不絕的國際觀光客擠得有如沙丁魚,香港人原有的食衣住行生活水平全被打亂,英國統治時期培養的守法、清廉、效率和自由,逐漸變質、消失。他們的生活必需品被搶購一空,優雅的生活環境一去不復返。
為了消除「一國兩制」,中國積極開發「廣深港大灣區經濟圈」,固然展現中國在珠三角的經濟發展的新契機,卻也讓香港邁向「慢性死亡」之路,香港早被掏空,而且中國正在進行「藤籠換鳥」的計畫。
人大會主席汪洋主政廣東時,他把東南沿海的企業驅趕去開發大西北,位在精華區的廠房土地就被政府徵收後,高價拋售大撈一筆。如今香港被併入珠三角的大灣區,風華褪色,再用「送中條例」逼走富豪,騰出的籠子正好成為貪官污吏洗錢享受的天堂。
逃犯條例 送中條例
2018年2月港人陳同佳在台殺害女友潘曉穎,士林地檢署於2018年12月對陳同佳發出37年時效的通緝令,並向香港請求司法互助,港府「已讀不回」。港法院對陳殺人罪無法偵辦,只對其盜領、盜刷信用卡等行為判29個月徒刑,今年10月可獲釋。
由於香港只與20個司法管轄區簽有移交逃犯的引渡條約,不包括中國大陸、澳門和台灣。陳同佳殺害女友事件後,香港特區立法會原定6月12日審查「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修定)草案,將中國、澳門和台灣加進去。按增訂條例草案明確規定適用於移交,必須是37種國際公認刑事犯罪,刑期在7年或以上的罪犯,而且必須特區法院和特首雙批准才能實施移交。條例明確規定「八不移交」,列入移送的罪犯不涉及新聞、言論、學術、出版等與言論相關的行為。
然而修訂條例進入二讀會時卻爆發一波波的港民抗爭,香港警方估計,高峰期約有24萬名抗議者參與,組織抗爭的泛民主黨派和港獨組織則宣稱有上百萬,甚至200萬港人上街,引起國際高度重視。
此次修法起因台灣與香港無司法互助協定,卻趁機擴及中國,因中國的司法和人權惡名昭彰,,香港人及國際人士大為恐慌,港府藉口逃犯「送台」,其實大開「送中」大門,因此港媒都以「送中條例」大做文章。因為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大幅降落,後悔回歸中國的比例驚人。
香港悲歌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5月27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指出:
1. 自認香港人53%,比半年前少13%。
自認中國人11%,比半年前少4%。
2. 他們的認同優先次序:
香港人 亞洲人 世界公民 中華民族 中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
3. 回歸中國22年,香港人覺得:
自豪:27%,比去年少11%。
不自豪:71%,比去年增14%。
18~29歲青年,90% 不自豪,50歲以上6成不自豪。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與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指出,近來香港社會出現公共健康危機,產生集體憂鬱,很多青年覺得人生無望,想自殺。
一顆閃亮的東方明珠,在回歸中國共產黨22年的統治之後,已然殞落。
騰籠換鳥珠三角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日一場座談會 一位資深台商的發言全文:(文有點長,但值得一看)
各位先進、朋友們,大家好,感謝柯所長、張博士的邀請參加今天的閉門會議,首先我不是資深台商,被人家稱呼過資深媒體人,但是是一個失敗的台商。資深而且成功的台商,現在正在選台灣總統。
關於現在台商「鮭魚返鄉」面臨的幾個問題、和實際上的困難,還有未來怎麼樣配合政府「南向政策」的具體說帖。
首先第一個,從去年開始非常響亮的口號,我們聽到「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
現在實際的狀況,政府應該做的並不是這樣,現在實際的狀況是想辦法讓臺商能夠「錢回來、人出來、台商活下來。」
首先第一個錢回來的問題,狀況是這樣:
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台商,從去年的六月七月開始,中美貿易大戰之後,台商的處境普遍不好。事實上,在這之前,整個中國大陸的產業結構面臨了兩條灰犀牛、還有黑天鵝、各種經濟
的風險,還有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各項整個經濟結構的轉變。包含地方上「騰籠換鳥」的各種政策,所以整個經濟下行已經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
那台商有想要回台灣,或者是想要把它的生產的基地從中國移往東南亞、越南或其他的地方,這已經是一個大環境的變化,就是外在環境的變化。所以從去年年中開始。所謂電子業的「敦克爾克大撤退」持續進行將近八到十個月,然後也已經有初步的成效。
所以剛剛在會議上,很多先進還有朋友在上述提到的:台商回到台灣以後「五缺」的問題,包括缺工、缺水、缺電、以及落地區域、廠房⋯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地方政府、或是由中央政府要面對和解決的。但是現在台商所面臨的,整個最大的經營困難,所顯現在這個現象上頭,是實務上他的資金出不來。
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子業裡面產業鏈,它大概內部的這個供給需求,他可以透過三角貿易轉換的變化,它的金流可以有效地透過第三地,透過轉單的方式、透過上下游供應鏈,比如說像和碩、像金仁寶、他們大概內部的轉帳費用是3%。所以你可以看到這些大企業、大財團,他們錢出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他們是錢匯到台灣以後才會面臨著「五缺」的問題。
他們離開大陸的時候,事實上,中共是攔不住的,你可以從廣東和上海地區的廠商,造紙業就榮成紙業、或者你看四川的皇冠手提箱,這都是世界首屈一指,在產業裡面數一數二的企業,還有保成工業⋯等這些大型台資部分。嚴格說起來,台商集中的區域在珠三角、長三角還是這兩個地方為主,那北上廣深,這些各大城市這些為主的。至於東北大連市只有四百多個台商的地方,根本就不需要特別考慮。其他的河南、四川⋯或所謂內地的一些省份,他們也有其他的管道,所謂「蛇有蛇窩,鼠有鼠道」,他們的錢是可以出來的。
會有問題的狀況是中小型台商,甚至還在經營的台商。廠房,還有技術⋯
這些快被榨乾的、該被偷走的,都差不多了的快死掉的台商,我給它的定義範圍 criteria 差不多是在:資本額大概人民幣一千萬,高到人民幣十億;它的營業額從人民一年幾百萬一直到五千萬人民幣、或是到二十億、五十億⋯還在運轉交易中的台商,其實是最困難的。
因為他們受到了第一個:從去年開始企業轉帳、和個人轉帳,大概都受到強力的規範,甚至個人已經被嚴格限制到你五十萬,就會開始被盯上了。五十萬人民幣,大概一個禮拜就遇到被稽查這樣的狀況,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非常不利的。
至於要換成外匯,那個內銷型企業根本就是非常困難。如果沒有特殊的配合、特殊的條件,限制出不來的那些台商他們怎麼解決呢?他們只能靠地下匯兌,替他們「換水」。這個意思,大概這個你只要去台北市長春路口、或是林森北路中山區一帶的一樓大廳,待一下就知道他們是怎麼回事。每天早上九點、或九點半開盤,十一點左右就關,這樣你就要確認他的人民幣兌台幣的買進、和賣出的中間價大概上下浮動幾點?他們就要想辦法在十二點到一點之前,把錢匯到他們在中國的其他幾個指定的帳戶,而且每個帳號大概都是在五十萬以內,42萬、48萬之類的⋯想辦法分散風險,一次七、八個帳號,然後出去。當天下午,台灣這邊的做抽水的中人就負責把準備好的台幣在各個地方準備好,然後交付給他們,抽取這樣的服務費用。
各地的那個區塊不一樣,有打散到各個省份,基本上是看那個銀行累計下來,因為還有資金成本。一般都是各個地區不等,上海地區最高曾經到過9%。所以可以看到昆山地區台商要逃離那個地方,是多麼的困難。這就是台商面臨的目前的一個實際的困境,錢沒辦法出來。
也有很多台商,他們在用虛擬貨幣的方式。比如說,過去幾年中國大陸最火紅的「火幣」,又稱作「火幣網」。誰都可以找到用這個方式去做交易,但是很不幸,在2018年他們就已經開始把「火幣」不只要求實名制的交易,而且每個人每一次的交易在一年內僅限於十萬人民幣,所以這裡更大幅限縮了他們資金外逃,在合法有效的管道內的各種可能。
其他的虛擬貨幣比較少。補充一下,為什麼是「火幣」?因為「火幣」他這個匯率是直接鎖定兌換美元是
一比一點零零零幾,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動。所以他不會像Bitcoins 比特幣,從四千多到八千多的那個驚人漲幅,那個幣值的變動是穩定的,其他使用其他貨幣的人,他們是Boarding「泊定」資金出來了,都停在香港,但是沒有那麼多的比特幣,要那麼多的比特幣,一顆要四千多(美金),有些少量來到台灣要來兌換的是一次就是三千顆、四千顆,那都是一億、兩億台幣的交易,所以基本上他在台灣那裡能夠收集到這麼多的虛擬貨幣?能夠相對應支付的,這種下手也是非常少的。所以這就是實際上台商能夠「銭出來」的嚴重的一個狀況。
那錢出來後,我們怎麼樣讓他能夠在台灣做有效的運用?而不是像目前的狀況,他是Boarding 在香港,而最後的目標地是哪裡?
是新加坡。所以整個亞洲最大的 Hub,實際是新加坡。
為什麼?因為新加坡基本上是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
當中國高官貪汙的錢幾百億、幾千億、幾兆美元在Boarding 泊停在香港的四大商行的時候,那裡並不是安全的一個部位,他們非常清楚。從2017年的農曆12月31號,蕭建華被人家從四季酒店帶回去的時候,大家就知道了,香港不只是一個金錢在那邊不安全的地方,也是個人生命不安全的地方,他們只能暫時泊定在那邊,是因為對於中國大陸出來的大部分的大陸人,他們如果沒有像高官跟著權貴資本主義的上層管道的話,他們也只能這麼做。所以香港在接下來,也很有可能,在川普的接下來的經濟制裁裡頭,它會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節點。所謂怎麼樣的經濟制裁?就是針對「大灣區計畫」提出港幣和美金脫鉤的這個計畫。這個計畫一旦實施,所有的在香港的錢通通走不開了。
所以這是我們從目前的這個流動,可以看到它目前的狀況,它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我應該說,短期內指的是一年之內、或半年到一年之內,那中長期三到五年,這個風險就更高了。
所以整個的金錢的流向是這樣,台灣必須想出一個具體的方案。比如說,回復到二十年前「亞太營運中心」裡面,「亞太金融中心」這個角色。有什麼方式,可以有效的讓這些錢安全的 Boarding 在台灣?這個是需要大家來思考這個問題的。
剛剛提到的是錢回來的這個部分有很多的技術方案。
其中一個也許是我們可以考慮的是,我們從前開放赴中國、進入中國市場的台灣的幾家銀行,到現在可能剩下不多了,因為他們在2015年之前都已經死的死、逃的逃了,留下來其實並不多。比如說具體的像:彰化銀行、富邦銀行、玉山銀行這幾個留在那邊的,那這些銀行是不是透過陸委會,是不是鼓勵台商,把錢先暫Boarding 在這些銀行,然後台灣的政府來做一個國營的,比照韓國的方法做”國營”的虛擬貨幣,讓這些 Boarding 在這些中國的銀行能夠在行內有這個方式安全的轉回臺灣?因為至少估計,可以照顧到在剛剛那麼多臺商、我所謂那樣的中型台商;小型的就不提了,兩千萬台幣以內的、五千萬台幣以內,資本有一千萬人民幣以內的台商,他們其實光是走水,都差不多回來了。
那麼現在還留在那邊、那樣的台商是像什麼樣子呢?他的物業可能是服務業、流通業這樣的角色,他們可能沒有辦法回來。這個部分需要個政府有一個比較大的智慧,然後沒有辦法大張旗鼓,因為我們的銀行畢竟還是在人家的地盤上,人家的政府是手伸進來,直接掐著脖子,有這種技術性的手段,能夠幫助台商安全的把錢撤出,這是第一個部分錢怎麼回來,然後怎麼樣的在做有效的運用。
第二個是「人出來」,人怎麼出來?
我舉個具體的例子。
比如說像剛剛講的那種有技術背景的高端電子業,那個不用擔心,他們都已經慢慢撤出了,因為整個中國市場還讓他留在中國大陸的,那也恭喜他們,他們還可以繼續存活。我所謂的是這種以收現金為主的這種流通業,特別是服務業。比如說:上海的「仙跡林」RBT,他做泡沫紅茶,20多年也累積了幾上千家店面的業者,它如何回來台灣?像他的那種連鎖店,又比如說,北京的「呷哺呷哺」Shabu-Shabu 這個餐廳老闆從到失敗兩次後,在北京做到兩、三百家,他怎麼樣把這些連鎖店撤回來?又比如說,像很有名的也是北京,發源於華北的《原麥山丘》這個品牌。要離開當地,他們甚至是完全沒有辦法的。
《原麥山丘》那個老闆,原本台灣商周出版社還打算幫他出書的,最後還是不得不忍痛把公司賣掉,因為他沒有辦法再擴大,而且它的痛苦在於你問他,他也只能用一句「你懂得」這句話來涵蓋了所有的意思。就是大家所遭遇到的人生風險、還有他的金錢風險、以及地方政府刁難的風險,他們怎麼回來?他們只能人回來、技術回來。要遷回來?在地的連鎖通路帶不走的。
那我們要如何來說服他們回來在台灣這個市場上發展呢?兩千三百萬的人口,不足以供養這些人。
但是南向政策裡面,18個國家裡面靠近接近20億的人口,是有這個條件去夠繼續供養他們,他們可以往那個地方發展,把營運總部設在台灣,它的研發、它的基本的技術都還在這些人才的腦子裏頭。
當然,這個二十幾億的人口,你說像印度就十二億了,那你說像菲律賓一億多、印尼兩億,不,二點五億。
他都是有不同的產業區別,還有不同的進入障礙,還有不同的業態,所以我們要幫助這些人往這些地方發展,不是要指導他們應該去做什麼,而是我們就像會議上很多先進提到的,政府該做好一個資訊平台溝通的角色,還有想辦法解決他們的困難。他們的困難是什麼?消息取得、資訊不對稱,以及進入市場以後,受到當地政府刁難以及行政法規。我們的在地的官員又沒辦法去幫他們處理。在地的不管是駐地使館也好、辦事處也好、商務服務中心也好,這個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有一個很清楚的溝通平台,在「新南向政策」的政府宣導的網頁,上面有所有清楚的訊息。
租稅也好,還有人力供給、和他們的經濟成長率、他們的通貨膨脹率、和他們所有的醫療和教育的水準,他所有的資料,我們是有一份完整的資料可以讓他們去查詢。
可以免費的服務,甚至有專人去做各個不同的印尼話的、馬來西亞話的、泰語、粵語⋯不同語言,還有甚至於最困難的印度語。印度,印度是一個又摳門又複雜,反反覆覆、來來回回讓你勞民傷財,進入成本非常非常高的地方,我們政府有沒有什麼樣的可能性去幫忙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才是能夠讓他們人回來以後能夠繼續出發的一個很重要的節點。
因為到目前為止,真正「新南向政策」真是最成功的是哪些產業?其實就是黑道。
我們台灣黑道在虛擬貨幣,在菲律賓,不管是老沃、還有馬尼拉機場旁邊賭場的那個服務,他們Door to Door的服務,然後他們的金流也好,甚至你落地的虛擬貨幣兌換者美金拿出來以後,想投資其他的房地產、投資其他產業開發,有一系列服務做得非常好的。
像馬尼拉,台灣最大的賭球中心;像馬來西亞,台灣最大的電話詐騙集團的中心就在馬來西亞,就是我們不能夠只是讓這些地下產業、這些見不得光的這些產值一年的幾百億、上千億元的那個資金在地下流動還叫產業,這可不是台灣之光了。但是這個人家為什麼可以做得這麼好?因為他們在地化,還有他們實際上去針對客戶的服務和屬性。也就是說,他們所提供的服務遠遠超過我們政府目前所應該做的。
所以我們如果在陸委會的這個說帖,能夠針對台商,我們告訴他,我們這個平台能夠提供哪些服務?而且我們服務的水準是到這個、到這個,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必須這樣直接說到這個黑道服務都比不上的這個水準,那我們就有辦法說服這些台商能夠回到台灣,然後加入這個「新南向計畫」。
因為以台商聰明的特質,你不需要告訴他:你應該去做什麼?這樣就好像當二十年前舊的「南向計劃」這樣,你應該把你的涼椅產業搬到那?搬到哪裡?這些完全不需要,你只要告訴他詳細的資訊,還有他要查這些所有這些有生產要素的背景資料,能夠做一個完整的提供,這個就是一個最好的說帖,這個也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服務。這對台商來說,才是真正能夠解決他們目前在中國大陸所遇到困境的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
騰籠換鳥珠三角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或曰:佢呃政績你埋單
【大灣區的政治經濟學】
現時大灣區融合的分析九成九都是硬銷與吹噓,明眼人一看就知是官方文宣。近年亦流行將中港融合訴諸「天朝主義」的文化因素,或是將區域合併的手段等同了目的。我希望我們可以從現實的情境開始論及中港融合,定位到我們現時身處的處境,才知道如何定位未來方略,去除一些多餘的良好主觀願望。
整個中港融合的爭議,很多人會從03年開放自由行講起,但我們尤其必須要放置在08金融風潚後的處境來說。當時整個廣東省面臨重大資本累積危機:廠商大逃亡,失業率暴漲,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濟增長大逆轉,經濟動盪直接影響中共的管治合法性,因此國家要大舉進行經濟改革救亡,認真推動「產業昇級」。而08年發佈的《珠三角發展改革規劃綱要》,與及及後2010年粵港澳三地共同開展的《宜居灣區行動重點計劃》,就是現時「大灣區」的初型,亦是在地圖上首度納入香港於國家五年規劃的層面。這些經濟一體化計劃,目標並非要融掉香港,而是透過融合香港的一些他們所需要的生產元素,加以利用,解決這個一直未能真正產業昇級的地區經濟問題,當然過程中將會犧牲香港原本各方面的自主性。
那麼廣東省他自己要救亡可以自己做,為何要納入香港進國家規劃? 當中牽涉兩個層面:一、現時中國只有靠香港這個城市才有能力協助廣東省進行「服務業昇級」,就如當年近水樓台吸收當年香港的工業資本一樣,今天要吸收的是香港的服務業資本及專才,進行有限度的技術轉移及市場服務。例如廣東現時旅遊業,需要香港《新假期》這類可以包裝及帶動人潮的服務發展,而非找高官硬銷泡溫泉,亦有助引入香港顧客主權意識去提昇當地服務業質量及體制。當香港的醫療產業、高端教育產業、各種專業服務,最終連國際金融服務業都北移前海,香港唯一對國家的功能都可替代時,一國兩制對中國就再無意義,隨時可以取締,解決一個潛在的「國家安全」問題,當然這是後話。
二、在國家考慮以外,當中大量中港利益群體的總動員,都在透過「香港」這個品牌向國家拿政策資源,個個省市都爭著要與香港對接,例子不勝枚舉。而最有市場的,就是創作一些不合乎現實的地理想像來打通香港,與香港整合分工云云,而大灣區生活圈就是一個經典例子——哪有人的生活是上午在前海上班,黃昏在江門泡溫泉,夜晚在惠東搥骨再返回香港? 明顯是一種用來騙工程、騙政策、騙土地、騙資源的區域地理狂想曲。觀乎往績,這些區域規劃錢財騙光,大白象已建,區域生活根本沒有出現,人民卻要負上沉重債務及掠地苦難。
有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阿圖塞曾經說過:「沒有再生產,就沒有生產」(Without reproduction, there is no production),如何令勞動力可以「再生產」,即下一日不會消失而能繼續提供服務,這句話是對一個國家資本主義系統尤其重要的問題,甚至他提出「終極的生產就是生產條件的再生產」 (The ultimate condition of production is the reproduction of conditions of production),將社會/地區如何服務生產的條件置於整個經濟生產活動一個相當重心的位置。
放在大灣區的經濟生產改造計劃來說,過往要吸收工業資本的人才相對上簡單,政府需要提供的是基建、土地與人力,與及相應娛樂性服務業,與及工廠提供嚴控式的工廠宿舍,讓工人及管理人員的新鮮勞動力可以每日穩定提供。但要吸引服務業人才的空間部署有所不同,你不能困專才在宿舍牢獄,他們要上Facebook,早上要跑步、晚上有clubbing、要吸收清新空氣、地方要宜居、有優質醫療保障、子女有得讀好書等,先會真正吸引到服務業專才,協助廣東產業提昇及成為區域金融帝國。
大灣區與過往計劃之不同,在於這次將會是一次明目張膽的「騰籠換鳥」,將香港各種服務業產業及人才掏空,然後承諾換一些「更高增值的產業」回來。現時習大大的計劃,目標是要在2020年吸走香港十萬人上深圳前海工作/生活,轉移香港各種廣東各省要希望昇級的服務業。除了還在實行社會主義規劃體制的國家,世上幾乎沒有一個城市,會那麼自豪的輸出城市的人才與資本,還會聲稱這是互惠互利。但是騰走了自己的產業與人才,換回來的是什麼鳥? 不僅毫無保證,而且這隻鳥是否屬於香港,有益香港亦是重大疑問。
其實一種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最大的分別,在於經濟活動中有沒有個體選擇的存在。市場規劃會有選擇的自由,只不過被資本壟斷選擇,並且透過規劃配套作市場引導,但計劃經濟中是由國家壟斷選擇的分配,吸收規劃技術作為國家分配手段,然後要你在其中體驗國家給予個人的自由。因此,我們可以理解陳茂波叫大家去恩平浸溫泉,不用再去日本,就是一種香港被納入大灣區規劃,直接實行國家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先聲。當一個城市規劃自己城市空間的自主性被沒收,不單只是破壞了一國兩制及淘空城市財政,而是人活在空間裡面,未來這個城市的生活都將會根本地被主宰。
是日是勞動節,祝早日實現勞動自主,早日脫除任何形式的勞動宰制及剝削,不為別人作嫁,還所有勞動者真正的勞動自由及經濟成果。
騰籠換鳥珠三角 在 2013.11.24開放新中國/騰籠換鳥「東莞升級」瞄準通訊、生技 的必吃
接著鏡頭轉到珠三角地區,台商和外資前撲後繼到這裡投資,但隨著人口紅利消失、環保意識抬頭,世界工廠光環逐漸褪色。為了尋找新的出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