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奇尼大道59號」
人物四 - 頂樓的銀行家2/2
1830版硬殼線裝的莫里哀的【暴發戶】、十五世紀的愛情史詩【Tristan et Iseut 】,還有一本地圖集,法國工程師Bonne手繪的大清帝國全輿圖1750年法國波爾多出版;和一整個系列七世紀的手繪插圖伊朗詩集,吉庸偏愛某種異國情調式的浪漫。
他可能是望族出身的另一個證據是,為人有點老派。他有個菲律賓廚娘,叫凱薩琳,個子瘦小,說起法文帶著菲律賓口音,一概用尊稱”vous”。是從前他還在菲律賓時就雇用的。吉庸在家時,她在廚房煮菜;吉庸不在時,她也在廚房,就著下午照進來的光線,正在研究哪道菜的食譜。因為燒得一手好菜,過去幾年,吉庸住在哪,凱薩琳搬到哪,跟著主人周遊列國見識幾年,東方西方各式菜系都來得,印度的奶油椰汁咖哩雞,義大利的野蘆筍燴飯,西班牙海鮮炒飯,中國的東坡扣肉,人多的時候就做一點摩洛哥的古斯古斯小米,不費事,但是一般討好。
吉庸請客吃飯從不上餐館,凱薩琳的本事比外頭餐館強,一次三四十人的大宴,只消吩咐一聲,當天晚上凱薩琳就整治得妥妥貼貼。菜式準備得再多,肉的嫩度總是剛剛好,沙拉葉吃起來就是剛從田裡摘起似的。當晚的義大利甜點Tiramisu特別受歡迎,吉庸轉過身拉開廚房門,對凱薩琳稱讚一番,順便請她將做法抄寫下來,有個太太想自己回家試試看。
從生活的某個角度來說,凱薩琳也是吉庸的精心收藏之一,而且是最珍貴的那一個。吉庸也知道,並不虧待她。沒人知道她拿多少錢一個月,但是這樣的人才,多少錢都划算,何況吉庸並不真的那麼計較錢。
吉庸有錢的朋友不少,但是沒有人有這麼一個窩心的廚娘。有時凱薩琳也會出去幫忙其他人家,賺點外快,是吉庸允許的。
然而,他並不是一味的古板,眼中只有過去的老舊,對於現代藝術,他也有點心得。吉庸的另一個嗜好就是現代藝術。
他有幾個藝術家朋友,雖然不像他這般的有錢上流,但是照樣招待得像兄弟一樣,有時也買幾幅畫幾座雕像。樓梯間一幅看起來像一個躺在床上的黑髮裸女,就是他很珍愛的一幅抽象畫。不過,他說,那其實是兩個正在角力的土耳其人。可是他最大的手筆該算是每年一次在他的鄉間別墅舉辦的音樂會。
他不知從哪兒認識幾個很有天賦的年輕音樂家,每年春天,他照例將這些年輕人請到他布列塔尼海邊的古堡去,開露天音樂會,天氣好的時候,順便用帆船載大家上附近幾個小島玩玩。
吉庸的古堡是登記有案的歷史古蹟,有個名字叫Kerron,是十五世紀最後幾年蓋的。古堡正面看去,黑色板頁岩的屋頂和白色石牆的屋身比例幾乎一樣,看著很寬闊笨重,但是繞到後面,從那片兩公頃的綠色大草地上看去,雕有貝殼花邊的石窗突然拉高,屋頂縮上去了,就有一種莊嚴與宏偉,好像隨時會有東征的十字軍騎士從圍牆外回來。
然而不會,那一串達達的馬蹄聲,不急不徐,其實是還在巴黎音樂學院唸書的Laurent用大提琴模仿出來的。散坐在草地上的男男女女聽得正入神,夕陽把每個影子都拉得很長,沾著油亮的金黃的光,時間剛剛完成了一幅畫。
來客坐著那座古老的升降梯上來了,一定是吉庸開的門。他總是先向你問好,然後手輕輕地搭在你的左肩,親切地和你吻頰,左一下,右一下。熟客的話,他會多抱一下,動作很輕柔。他的皮膚乾淨柔滑,從不會有鬍渣刺人,兩頰相觸的力度不輕不重,不至於讓你為難這樣的親熱。他身上總有一股香味,介於香皂和香水之間,據說是一個過去專為法國皇室調製香水的師傅為他調配的,外面買不到。偶爾,在升降梯裡也會聞到這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吉庸剛剛還在。
在他寬闊的頂樓公寓裡,來客端著水晶高腳杯,嘴裡咂著冰鎮的香檳,樓上樓下地交際,吉庸在人群裡來回穿梭,招呼寒暄,領著幾個沒來過的人參觀房子。凱薩琳腰間繫著白色圍裙,頭上有蕾絲邊的白色頭巾,很大方親切的笑容,端著托盤兜轉,也問候幾個眼熟的賓客,窗口一株高大的室內酒瓶椰子隨著吹進來的風,葉子輕輕地在空中劃了一下,空氣中很有點殖民時代的遺風。
升降梯到了吉庸這一戶不是頂樓也是頂樓了,因為是個雙併樓中樓,整層都是他的。再上去的頂樓是他的房間,那裡有方所有巴黎人夢想的陽台,還不小,幾十個人排排站沒問題,而且可以看得很遠,一塊塊灰黑交雜的巴黎屋頂層層疊疊在他的窗口,有隱居萬戶千巷的感覺。這一點是這棟大樓其他住戶沒有的享受。如果傳言沒有錯的話,這片窗口應該是吉庸出生時最早看到的巴黎。
來客都很喜歡這個陽台,因為自家沒有,或是因為眼前冬夜那一片將雪未雪萬家燈火的奇異感受。
如果是夏天,天空是湛藍的,然後深成寶藍。
再不久就會有音樂飄出窗口,可能是爵士樂,也可能是吉庸的手正滑過那一台1925年的史坦威鋼琴。
他很久沒彈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騎士 東征 水 藍 在 維若妮卡 Veronica Y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南西班牙的摩爾人皇宮: 郵輪巡演游到西班牙南部,Malaga的Alcazar Palace。昨晚與大家分享Granados的東方,http://www.youtube.com/watch?v=34nwZtG4d18
所描寫的就是這樣景象:
南西班牙因為中世紀時期受北非摩爾人的侵占與統治,因此天主教思朝與摩爾人的伊斯蘭信仰融合。Andalusia省,常可見到伊斯蘭風味的建築,還留在中世紀的皇宮裡... Granados對‘東方’的追憶~就在此般景象中...土耳其: 拜訪南邊Marmaris港的山間小鎮
雖然回教並不是國教, 但92%的土耳其人都信奉伊斯蘭教, 我們一群來自英國的訪客在入寺參觀時也批上頭巾,為尊重當地文化. 我在山間小鎮上遊走,深感受到一股伊斯蘭的文化味道: 女人不斷的工作, 在內織布, 挑水... 而男人在路上閒逛, 或與好友相聚在庭院, 聊天喝酒...
希臘:拜訪風島米克諾斯Myknos
風島Myknos完全活著心目中的希臘印象:一片蔚藍海洋襯著白色風車,時而以圓形屋頂點綴,化為活生生的愛琴海記憶~
然後來到了埃及開羅~拜訪Giza金字塔區
In love and in dreams, there are no impossibilities~
第三回的郵輪巡演是在地中海... 2009的記憶, 全是一片閃著蔚藍的金光~
馬爾他 Malta (21/02/2009兩年前的今天)
下郵輪前, 船長報告著:
‘今天正好是馬爾他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看看各為大家將會在城裡遇上什麼特別的慶典?!’
‘哇!嘉年華耶!!!好幸運啊!’我們一下船,就往城中央衝去!果然遇到蜘蛛人、吉普賽女郎、太空超人、女巫、海綿寶寶… 所有小孩打扮城自己心目中最想要的模樣, 來到大街上,大方的展示自己,
在馬爾他各市各樣的階梯上遊行,成為一種特別的景觀了!
離開了葡萄牙,得經過三天的航行才能再回到陸地上,
這一站是馬爾他: 她上下連接歐洲與非洲, 左右貫通歐洲與中東,
這特別的地理方位讓馬爾他充滿多樣文化的融通,
但也因此特殊的位置讓馬爾他經歷許多風霜故事:
早自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奧圖曼土耳其的侵略,十字軍東征,拿破崙佔領,大英帝國的統治…
但走在馬爾他卻沒有一種顛沛流離的感受,
因為這個國家, 是在於中世紀時由高貴的騎士們所建,
當時的Valletta港是一座有防禦功能的堡壘,
一幢幢建築配上優雅的洋窗台,
人們這麼形容這古城Valletta:A city built by gentlemen for gentlemen!
第一站: 葡萄牙里斯本
石頭小徑、高低起伏的階梯與彩屋、南國金黃的好太陽,配上彩屋上葡萄牙特有的花紋瓷磚… 一條條精巧的歐洲小巷,繡上了異國風情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