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自己的青春期嗎?
是否曾經覺得媽媽很煩,爸爸也不親
現在換我們當父母了,
卻開始擔心我們的孩子長大之後
進入青春期,會不會也跟我們有距離感了!
這一集珊迪兔訪問到在青少年心理研究相當
有經驗的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來跟我們談談
青少年叛逆的原因,讓爸爸媽媽們提早未雨綢繆
從自身做起最佳榜樣跟孩子變成朋友喔!
https://sandytwo.com/puberty-kids/
好的創作,值得您贊助一杯咖啡
https://tinyurl.com/yduqru4a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鐵太魯閣號列車在2日發生重大事故,造成50人死亡,名單中的三名外籍人士,有一位是台北市某國中的外籍教師,消息一出,讓學校師生都相當難過。在整起事件當中,設籍在台北市的罹難者有10人,其中一人是北市副市長蔡炳坤的辦公室同仁子女,原本是要在清明假期出遊,卻沒想到最後是天人永隔。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
駐校心理師 在 方格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受公視之邀,看了紀錄片〈歧視的一課〉後,寫了這篇關於霸凌的文章。
觀看這部紀錄片的同時,回憶將我拉回到小學。我的學校在宜蘭的一個小漁村,班級人數多達五、六十人,個別學生得到老師的關注相當有限。大概是從三、四年級開始吧,儘管大人不見得看得出來,但我知道世界已變得複雜許多。
同學們開始被分配到屬於自己的角色 — 會讀書又備受老師關愛的,是好學生(我也是其中之一)、長得漂亮的小公主,最受到大家歡迎;而逞凶鬥狠的小男孩,就像江湖大哥般被同學敬畏著;扣除掉其它不特別起眼的同學後,最後剩下來的,就是被看輕、排斥的邊緣人。
有了角色後,各種戲碼就在學校上演。記得有個總是留鼻涕的同學,無論功課或體育都不起眼,個性又比較懦弱,家境似乎也不太好,每天早上他都需要上繳五塊錢,給其中一個「大哥」,因此沒錢吃早餐。
另外一位時常被欺負的,是只有一條腿的女生。她拖著義肢,時常被男生嘲笑是「阿吉仔」,記得有一次她氣不過跟男生反抗,後來在午睡時,義肢被人拔下來,丟到教室窗戶外面。
隔壁班也有一位罹患小兒麻痺的男孩,每天放學時,都會有好些調皮孩子蒼蠅似地圍繞在旁邊,斜眼歪嘴地模仿他,然後捧腹大笑。
回想起來我很難相信,這些殘酷的戲碼竟是我的兒時日常。
【臨床心理師 #方格正 專文|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
「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是道德的勇氣。」
.
擔任大專及國中小駐校心理師的方格正,從個人經驗與專業觀點出發,分享他的《歧視的一課:十年之後》觀影心得
👉http://lnk.pics/4BVWD
#任何年紀的你都該了解的霸凌
#小小編看得很有感
#歧視的一課課前預習
心理師的心裡話-方格正的工作隨筆
駐校心理師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聚好散
文/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 所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情境】
子晴的父母剛離婚,前陣子媽媽忙於工作與家務事,一直沒時間好好跟子晴溝通。倒是子晴很貼心懂事,會來安慰偷偷哭泣的媽媽,平常也不會讓媽媽擔心。
暑假前搬了家,開學後由於交通因素,媽媽希望幫子晴轉學,子晴強烈反對,甚至開始跟媽媽冷戰。子晴反應之大,媽媽從來沒見過。子晴主要的想法,是不希望跟好朋友斷了聯繫,也喜歡原本班上的老師,又擔心新的環境不適應。
媽媽本來朋友就多,特別最近因為離婚的事,引起不少朋友在社群網站上關心,少數甚至到家裡拜訪,其中,不乏有男性友人出現。這讓子晴很反感,偶爾因為這件事跟媽媽吵架。
某天媽媽剛好請假在家,無意中看到子晴的電腦帳號裡,講到最近的心情。原來,子晴有很多感受,都沒跟媽媽表達,也抱怨媽媽很忙,沒辦法像以前一樣,跟媽媽一起出去玩。還有,子晴其實很想跟爸爸見面,但媽媽反對,還常在子晴面前痛罵爸爸。
最讓媽媽擔心的是,子晴的近況,有許多陌生男性留言安慰。裡面的內容,多半希望找子晴出來逛街散心。媽媽剛好認識駐校心理師,詢問該如何處理。
【解析】
臺灣的離婚率之高,在亞洲數一數二。最近幾個年度,甚至出現接近兩對新人結婚就有一對離婚的比例。上述數據還不包括分居,或者至大陸工作許久不回臺灣的假性單親。
學齡前的孩子,對於離婚這件事容易感到困惑。也可能會誤以為,父母的離婚跟自己的行為有關,因此感到焦慮不安。國小以上的孩子,比較能清楚知道,父母的分開並不是自己要負責。
離婚後,多數的孩子是跟著媽媽住。但是,孩子們的生活環境改變、親子互動時間與家庭收入減少,容易讓孩子備感壓力。尤其是當母女間已建立起很強的親密感後,有陌生男性試圖要跟媽媽建立關係,會讓女孩感到強烈的威脅。
雖然我們很容易見到單親家庭的孩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在臺灣社會卻很少被討論。找兒童相關的心理衛生專業,能補足社會的欠缺,提供父母基本的輔導。
【建議】
媽媽可參考下列作為:
第一,保護孩子免於傷害。父母在離婚前後,常有激烈的衝突,目擊這些負面的互動對孩子的心理有相當的殺傷力。在子晴面前,我們應盡可能減少衝突的強度。
第二,提供生活一致性。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變動少,譬如,學校、住家、友伴或每天的作息,能維持連續性、熟悉性、可預測性,對孩子幫助較大。以子晴的狀況來說,如果增加通勤的時間,也能在原校念書,可盡量嘗試。如果實在做不到,請提早預告,跟子晴討論。如果媽媽要發展自己的異性關係,最好等穩定一點再漸進式的讓子晴知道,避免子晴的情緒劇烈波動。
第三,說明離婚,以及未來將發生的事。如果有可能,父母雙方要想好一個說法,共同對孩子說明,讓孩子知道並非他做了什麼壞事而導致這樣的結果。因為孩子很有可能會感覺被遺棄,如果他在心理上沒準備好的話。所以特別要說明,未共同居住的父母的探視時間。希望媽媽能讓子晴跟爸爸見面,讓子晴也能接收到爸爸的愛。
第四,強調這個決定的慎重性。孩子的心裡,常會幻想父母復合。孩子應被告知,這樣的決定經過審慎的思考,不是孩子努力就能改變。
第五,多傾聽孩子的感受。大人不好過,孩子也不好受。讓子晴了解,她的痛苦情緒能被接納與支持,不需在媽媽面前壓抑,不必怕媽媽擔心而強顏歡笑。
第六,採用民主式教養。對於生活大小事,盡量跟孩子討論,而非命令。由於相處時間減少,大人必然要適度的放手,讓孩子產生自己的判斷能力,去面對他的生活。一致與合理的教養,仍是這時的重點,像是跟子晴討論網友的邀約,以及應注意到的危險。
【結論】
離婚牽動兩個家族的情緒,因此,難免其他親戚會「仗義執言」。不管是父母本身,或是會跟孩子接觸到的親戚朋友,都必須了解,涉及人身攻擊的言論,對孩子將來面對父母,都會造成壓力。
駐校心理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鐵太魯閣號列車在2日發生重大事故,造成50人死亡,名單中的三名外籍人士,有一位是台北市某國中的外籍教師,消息一出,讓學校師生都相當難過。在整起事件當中,設籍在台北市的罹難者有10人,其中一人是北市副市長蔡炳坤的辦公室同仁子女,原本是要在清明假期出遊,卻沒想到最後是天人永隔。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041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駐校心理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好難又無趣?
大部分人生活忙碌,受困經濟壓力,累積的苦悶只能靠美食、聲光刺激、手機遊戲及偶爾住飯店的小確幸來慰勞自己,然而心靈層次——我們看不見的部分,常常處於匱乏與混亂。就像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把所有雜物塞進壁櫥一樣,選擇眼不見為淨,卻不知道哪一天會爆出來,突然崩潰。
「自己的事自己要處理好!」社會教我們不要去麻煩別人(因為別人也不會處理),但沒有教該怎麼整理自己的需求及情緒,這些「苦」只能自己吞(壓抑),甚至認為「睡一覺起來說不定就好了」。
人生好難是真的,但是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以需求為目標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讓過去的失敗成為好故事,經營關係、健康依賴,面對陰影,完整自己,能預測、能解釋,最後能重建,產生更多選擇,進入自我成長的領域。
人生也許好難,但不是生活的第一順位,漩渦的中心點是自己,我們擁有自由能讓它變得有趣。
▌接受「被指正的勇氣」,但不需要「討好別人」,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然後也用這些方式對待別人。
→「討拍」跟「抱怨」不同,從他人那裡得到安慰,拍拍說一切都好。
抱怨的人不求問題解決,負面情緒越說越多。對抱怨的人可以這樣做:既拍拍他,也問他具體計畫,在情緒平靜後他打算怎麼辦,減低當事人過於倚賴感覺,提醒他回到現實面對困難。。
→不需要「自己討厭自己」,討厭自己就無法決定任何事。
這不是勸人放下或勇敢一點就能改變的事,一定要先傾聽背後的挫折故事,情緒面的事就要情緒面反應才能真正搭上橋,讓自己先被理解才有機會重新整理受傷的事,重新接納自己。
→自卑的人,交朋友的方式是「討好他人」,把自己當「工具人」。
自卑的人認為自己不夠格、沒有被喜歡的本錢,連自己都討厭自己。於是,自卑的人採取「討好他人」的方式贏得友情,替朋友付出勞務、要求照單全收,任何事來者不拒,認為有利用價值才會被喜歡。
▌情緒是老大,偶爾任性沒關係,表示「我知道我要什麼」,是做自己的先決條件。
→太過融入工作角色,容易過度消耗自己、導致職場憂鬱。
過於融入職場工作角色,沒有自己空間,容易引爆憂鬱,試著遠離壓力源、接受原本的自己、自我鼓勵、為自己創造小小成就感。
→能掌握,就能預測,再難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只是晚點而已。
人在面對事情若超出預期時,會先愣住幾秒暫時反應不及。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建議你先離開現場、專注深呼吸、刻意找件簡單的事做,待情緒冷靜後,再重啟思考與認知系統。
→別把身體當成情緒的冰箱,它有容量限制,也有時效性。
用身體冷藏情緒、冰凍痛苦,久了會滋生細菌、發出腐敗,嚴重影響其他正常食物,身心症狀就是這樣產生的。朝冰箱塞進不想處理的食材,經年累月,冰箱就壞的快,你該做的不是修理冰箱,而是清理內在食材,該丟的丟、整理的整理。
▌那些不被喜歡的黑暗面,仍然是自己的一塊,接納它並合而為一,它就不再是黑暗。
→學習讓自己抵抗,順從從來不是一種美德。
有時候因為強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能反抗時,從內心抵抗開始吧!你不必跟對方正面衝突,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陽奉陰違,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假裝演戲配合對方,然而那不是你真正意願,配合的同時別忘了在背後比中指。
→學習讓自己依賴,懂得依賴他人,你會變得更堅強。
依賴是可以練習的,在親密關係裡練習撒嬌,在友誼關係裡試著請求幫忙。或許你會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其實不會的,要相信對方可以承接,而且「依「賴」是種「救急不救窮」的概念喔。
→學習接受弱小的自己,人生不能一味忍耐,要肯定自己的感受。
人總在「崩潰後」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麼,真金不怕火煉,崩潰時燒掉的都是無用的角色、面具、裝扮和假價值,殘留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作者簡介: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作者粉絲頁: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駐校心理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介紹
訪問作者:王意中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
{{焦慮,需要被懲罰嗎?}}
→焦慮無法完全消失,但學會辨識、彈性思考、適切表達,大人跟孩子都一定能與焦慮和平共處。
◆◆◆
●市面少見,專門解決兒童、青少年焦慮的臨床心理專書。
焦慮是警訊,提醒我們:
孩子內心在受苦,無法解決,需要我們更細膩去觀察、去瞭解、去協助。
孩子不說,不表示沒事。
●焦慮未好好處理,將成為跟著孩子一生的噩夢!
「我警告你,如果你偷書被我抓到,你就完蛋了!」
書店老闆隨口一聲警告,卻在男孩心裡烙印上巨大汙點,引發害怕犯錯的無盡壓力。從此,他寫字一定要用尺才覺得工整,而寫錯字、數字有錯……任何小瑕疪都會立刻喚出創痛,爆發焦慮。
但是無論再痛,他從未對大人說。
那個小男孩,就是王意中心理師。他決定成為兒少心理師,正是因為傷痕累累地走過,更能體會:
●孩子內心焦慮,往往說不出口,但表現於外在行為是求救:「幫幫我!我想要擺脫痛苦!」
焦慮是很常見的情緒,說來就來,無法控制,更不能說停就停。焦慮不只表現在一處,可能同時有不同狀況。
壓制、懲罰和責罵無法解決焦慮,只是硬逼孩子壓抑情緒,但是焦慮的「源頭」沒有好好處理,孩子將一輩子受影響,失去自信,人際、學習與生活受挫。
本書針對從幼兒到青少年的常見焦慮狀況,協助大人先冷靜自己,同時提出具體、周全的方法,陪伴孩子舒緩當下的緊繃,進而學會當焦慮來襲時,更有能力跳脫情緒困境,出聲呼救。
【深呼吸,以靜心傾聽取代怒氣責罵,讓我們成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安定力量。】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四百萬!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駐校心理師 在 點亮心燈諮商中心- <學校系統工作:專輔教師與心理師的相遇 ... 的必吃
【講師】: 卜文輝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駐校心理師、大學輔導人員葉衛廷諮商心理師代理專輔教師【對象】:助人工作者/社工師/輔導老師/心理師/或對助人工作有興趣投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