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界哪本書最備受推崇?《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肯定是其中一本。看過的人就會知道,筆墨恬淡的村上春樹,自言跑步只是為了減肥,並不太在意追求成績。
不過就在同一本書,他也表明希望自己將來墓誌銘能刻上跑者身份,還特別加上一句「至少到最後都沒有用走的」。
乍看佛系的村上君,原來對跑步還是不無執著,至少他接受不了自己要在跑步比賽中步行。
但事實上,在跑步比賽中步行並不是甚麼丟人的事。論規則,競步比賽規定參賽者不能跑,但跑步比賽卻沒限制人不能步行;論速度,可能閣下在馬拉松賽遇過某些又行又跑的參賽者,在最後還是比你先快一步到終點!
所以,路跑比賽中步行,絕對可以理直氣壯。1972年美國奧運代表加洛維(Jeff Galloway)甚至曾經推出專著《The Run-Walk-Run Method》暢論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入門者更有效率更不易受傷地訓練及完成賽事。這方式看似窩囊?你還別說,用它來取得超乎理想成績的跑手,卻是大有人在。
「跑走法」的理念核心,在於它在一開始已經放下執著,承認人體有所限制,於是在比賽規則容許的情況下,思考如何可以最有效率地發揮體力,用更短的時間抵達終點。情況有點像搓麻將,即使你摸到一副不怎樣的牌,只要用恰當的戰術,它仍然不無制勝機會。
但問題是,每當想到基普祖治、川內優輝、大迫傑等名將優美流暢的跑姿,再想到比賽沿途相機若然拍到自己在步行,那情景是如何地不像話,試問回去如何面對江東父老!結果,小薯如你我,大文豪如村上,都執意要把持著「最後都沒有用走的」基本跑者尊嚴。
新近出版的《I Hate Running and You Can Too》,其中一章就是想告訴跑者:這些執著,其實沒有必要。
書名說「討厭跑步你也可以」,明顯是反話正說。在看封面你會看到,那個hate中間的a字以心形符號取代,直白地告訴讀者跑步令作者又恨又愛。
此書部頭不大,百六頁左右,文字淺白,是一本可以在假日下午翻完的輕鬆小書。它的對象是跑步入門者,當中十餘章其實可視為十幾篇長一點的文章,作者以一個經驗跑者的身份為新進澄清一些跑步常見誤區。
除了上面提到的「步行歧視」之外,作者還提到了積少成多、慢慢來比較快、和自己比賽等道理。表面看來,這些道理老生常談,有若干跑齡的人不會不知。然而,自問不是跑步新手的筆者看這書仍不乏提醒作用。例如作者說,跑者時常幻想自己跑到某個目標會興奮不已,但原來真的給你做到後,感覺卻比想像中雲淡風輕,振臂一呼的快感其實很快消散。
作者倫納德(Brendan Leonard)自謂「討厭跑步」,但觀其履歷,他若沒撒謊的話也真的喜歡自尋痛苦——此君由不只跑馬拉松,還參加越野超馬。在2019年,他更在一年五十二週各跑一次全馬路程。除親身跑以外,他也筆耕不輟,為世界知名雜誌供稿。他也試過在2017年執導跑步短片,可見他是整個人撲了進跑步世界的。說到成績的話,他應該不太在意了,因為翻看其完賽紀錄不少都是以四至五小時完成。正因如此,他才寫出了《I Hate Running and You Can Too》這本相對接地氣的跑步書。文字、道理明晰之餘,此書更運用了不少圖像闡釋一己見解。若你身邊有朋友對跑步躍躍欲試的話,相信這部小書會是一份不錯的禮物。
原載於2021年6月號Sportsoho《運動版圖》雜誌
蝦叔專欄「巴克利一頁」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馬拉松 用走的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木的生活觀察
嗨我是Min!
好久沒有寫我們的生活觀察了,說到最近的生活,一直以來我是個喜歡嘗試不同類型體能鍛鍊的人,有的時候不動起來,反而心更疲憊。這讓我想到之前瑜珈老師告訴我的,有些人透過放空、獨處來充電,而也有人,透過動態活動,例如:重訓、長跑、拳擊等等活動,來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最近我完成了第一個路跑的活動,是新北的追火車接力賽,一個很適合呼朋引伴一起玩的路跑活動,每個棒次負責的公里數不同,所以在跟隊友討論時需要評估每個人的能力與心力。為了給自己一點目標,我們在這個活動開始前有設定了每個人的個人目標,希望在參加之餘也可以跟自己比賽,突破對自己的認識與限制。
路跑的那天,我負責的是第六棒,原本以為的快樂跑,在第一棒隊友跑快自己目標時,瞬間讓後面的我感到滿滿的壓力🤣觀察了自己的壓力,一來是想突破自己的個人目標,二來是看著大家都這麼賣力,也想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不是很擅長跑步的我,常常覺得跑的過程上氣不接下氣,常常急於想趕快跑到終點而把自己的體能逼到絕境,然而誠實的身體卻將我的心急如實反映,我的心有多急,身體就有多痛苦。直到慢慢的調整呼吸,找到符合自己身體的節奏,用這個節奏持續的穩定的跑下去,才開始比較舒服。
「越痛苦越要大口慢慢呼吸」
過程中放棄跑改用走的念頭不時浮現,想著用走的也沒關係吧?想放棄的渴望太強大了。常常在要讓自己休息還是堅持不放棄的天秤上拉扯,最後還是想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在每一次身體疼痛的時候,大口呼吸、大口吐氣,再一次呼吸吐氣,會慢慢發現原本疼痛的部位、喘不過氣的感受漸漸得到舒緩。這是很神奇的過程,原來疼痛透過專注來達到轉移,滿接近正念的概念。
回想起那天在從雙溪高中跑到貢寮的路程,好幾度真的覺得自己好想放棄,上上下下的坡跟迎面而來的冷冷的風,內心無數個掙扎。這就好像生活一樣,我們無法控制人生路上一路順遂,也沒辦法決定會遭遇什麼樣的人事物,能夠陪伴走長走遠的是自己。
你最近經歷的挑戰是什麼呢?快來留言與我們分享吧!
#路跑 #跑步 #馬拉松 #追火車 #接力 #追火車接力 #克服 #運動 #健康 #心理 #生活 #痛苦 #正念 #呼吸 #紓壓 #壓力 #壓力調適 #心情 #緊張 #健身 #台北諮商 #新北諮商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圖文插畫家麗莎
馬拉松 用走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個下午我突然有一種衝動去打球,還好有同學理我⋯當然重點在於要找到有球證而且可以當教練的同學。總不能一群肉腳自己打吧⋯於是一下中廣我就到了國華球場。
我上一次在這裡打球的時候,小熊根本還沒影子,也就是說,現在已經小六了,至少隔了12年。
什麼叫做12年?也就是突然去儲藏室找到球袋的時候,球袋的袋子氧化了,球鞋也氧化了🤣🤣就差球杆沒有氧化😂
歲月就是這樣一唬嚨就過去了。
為什麼我忽然想打高爾夫球呢?其實我是想要知道這幾年來練肌力,我到底肌力有沒有變好?
說來好笑我以前打70碼就算很遠了,今天竟然可以打兩百碼,哈哈哈!可見不能夠偷懶啊!
慢慢找回一些感覺。當然這樣說不太有進步,因為我本來就是一百桿出頭的那種人。藍天碧樹,該打完的人都打完了,慢慢地鋤草鋤過去💪💪
大部分用走的,走完18洞也不累,其實也只有8公里左右吧,這對跑馬拉松的人是小意思。
總之我決定好好練球。這樣也許到7丶80歲還有朋友哈哈哈,打太好不會有朋友打太爛也不會有朋友,打球要有中庸之道!
離開的時候用了大廳的血壓機。126-75!太令人開心了,你知道我在影劇圈的時候血壓都在160和100之間嗎?有一陣子我好怕血壓機,不管怎麼吃藥血壓都降不下來!
原來是上天告訴我早該退休了哈哈哈😄!
所以…如果你有血壓問題可能表示:除了你該吃藥之外,你可能在一個並不適合你的環境或狀況啊🤪🤪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習長大,接受過氣,然後,看見自己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