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晚餐:冬瓜燒肉臊,椒麻醋溜蓮藕,秋葵鮮菇湯,土鍋白米飯。佐餐酒是百齡罈 Ballantine’s 17年調和威士忌 highball。餐後甜點是台中白毛台之 Muscat Bailey A 葡萄。
→ 習慣隨時備存好肉臊,直接享用之外,也愛用以入菜:加入各式醃瓜成瓜仔肉臊,與香菇同烹則是香菇肉臊……日前看到有以冬瓜入肉臊,光想便覺垂涎,遂也來試試。
用的是婉玲姊的喜鵲肉臊,隨手再加兩匙剛剛收到、比肉臊更珍貴難得的私房肉臊油提味……不得了,光是入鍋便已滿室生香,一嚐則濃醇豐郁,甘美懾人中透著清甜瓜香,取以佐飯,瞬間扒光光!
⊙ 佐酒筆記:聽聞百齡罈17年於 2020 版《Whisky Bible 威士忌聖經》 再度奪得最佳調和威士忌榮銜與 97.5 超高分;據說已是十年來第七度掄元,好厲害~不愧咱家長年相伴餐桌酒,趕緊來一杯慶賀一下! 🍻
※ 更多餐桌分享 https://goo.gl/bXEkxU
香菇長白毛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食物地理課】鼠麴粿是草仔粿但草仔粿不是鼠麴粿
清明早過了,但趕完稿子後開始有閒暇的人,想起好像已經三四年的清明沒吃到鼠麴粿,有點傷心。
於是,僅管都將迎來端午大戰,還是要寫一篇鼠麴粿,反正想寫什麼跟想吃什麼一樣,衝動總來得毫無邏輯。
長大後才知道許多人清明節是吃潤餅的,家裡一直是吃鼠麴粿,會在掃墓前一兩天做好。菜脯或菜脯米,跟著胡椒、辣椒、薑蒜、絞肉、蝦米、香菇、紅蔥頭炒熟,還有加芋頭丁,另外也有份素的。
鼠麴草則在早些日子前就採下洗好晾乾,貓空茶園就裡有許多鼠麴草,政大後山、石碇、深坑、坪林也好採摘,清明前兩週開始跟著賣菜大姐在市場出沒。
可這幾年卻少了,很奇怪,因為這就是不嬌嫩的厝角草,灑農藥都不易死,這也是有些人不吃鼠麴粿的原因,怕髒怕毒。
不過自家農地不用擔心,鼠麴艾草各有所好,鼠麴是王道。
清明食草粿,又稱「清明粿」,草仔粿泛指所有這種墨綠草糰子,但tshí-khak-kué(ㄘ-ㄎㄚ-ㄍㄨㄟˋ)專指鼠麴粿,有人寫作「刺殼粿」,是發音造成的誤會,刺殼草是蒺藜草,不能吃。
鼠麴草是菊科,開黃花,葉子有白毛,像老鼠,所以又叫鼠耳草,「細掐徐聞鼠耳香」裡的鼠耳指的就是它,聞起來有苦苦冷冷的藥草香。
也叫清明草、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綿菜、米菜、薺菜、地菜,看名字就知道什麼時後會用上。
洗淨的鼠麴草煮熟,擠乾搗爛剁碎,用一點油炒過。接下來是壯丁的時間,大桌子上擺竹編盤,上頭疊一個鋼盆,一開始的糯米糰由阿嬤製作,比較小一塊,先燙過,讓糯米團比較黏,接下來慢慢加水加粉加糖加草,成型後在竹盤上揉勻。太大塊了,要叔叔伯伯哥哥爸爸輪著揉,阿嬤視察糯米團的質量,添水或補點米粉。網上有食譜,這裡沒有,只有阿嬤自由心證。
包的時候是全家一起。手上沾點油,湯匙挖一塊綠色的糯米糰,包入菜脯米,壓扁,香蕉葉已經剪成一個個圓片(這是小孩的工作),上頭也抹些油,把鼠麴粿放上,用毛筆點上紅點,進蒸籠。數量多,有時要蒸好幾次,死小孩們還會有些小的方的沒包餡的塞在夾縫中,拿紅筆做個人記號,是下午點心。
隔天掃墓,帶著粿。
舊時在掃完墓後,會將清明粿分送給附近的小孩,避免他們讓牛在祖先墳上作亂,也叫「乞墓粿」或「揖墓粿」,或是給鄰里與回鄉遊子當伴手。不過我們最老的祖墳在山裡,沒人可以送,就大家分著帶回家,連著好幾天的早餐與點心。
好了,現在終於出門當遊子了,結果沒人做粿讓我帶著。
上淘寶找,閩南一帶有,關鍵字是「鼠曲粿」,可是太遠了,寄來的真空冷凍包慘不忍睹,味兒也不對,復熱居然還讓人用油煎;江浙流行的青糰據說和草粿系出同門,買吧買吧,但好一點的是艾草,慘一點用小麥草汁,或圓滾滾或餃子狀,甜餡不論,鹹餡居然包肉鬆蛋黃。
都不是難吃的問題,只是意難平。
#總之就是沒吃到
#小助教粥粥
#艾草派不要戰
香菇長白毛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食物地理課】鼠麴粿是草仔粿但草仔粿不是鼠麴粿
清明早過了,但趕完稿子後開始有閒暇的人,想起好像已經三四年的清明沒吃到鼠麴粿,有點傷心。
於是,僅管都將迎來端午大戰,還是要寫一篇鼠麴粿,反正想寫什麼跟想吃什麼一樣,衝動總來得毫無邏輯。
長大後才知道許多人清明節是吃潤餅的,家裡一直是吃鼠麴粿,會在掃墓前一兩天做好。菜脯或菜脯米,跟著胡椒、辣椒、薑蒜、絞肉、蝦米、香菇、紅蔥頭炒熟,還有加芋頭丁,另外也有份素的。
鼠麴草則在早些日子前就採下洗好晾乾,貓空茶園就裡有許多鼠麴草,政大後山、石碇、深坑、坪林也好採摘,清明前兩週開始跟著賣菜大姐在市場出沒。
可這幾年卻少了,很奇怪,因為這就是不嬌嫩的厝角草,灑農藥都不易死,這也是有些人不吃鼠麴粿的原因,怕髒怕毒。
不過自家農地不用擔心,鼠麴艾草各有所好,鼠麴是王道。
清明食草粿,又稱「清明粿」,草仔粿泛指所有這種墨綠草糰子,但tshí-khak-kué(ㄘ-ㄎㄚ-ㄍㄨㄟˋ)專指鼠麴粿,有人寫作「刺殼粿」,是發音造成的誤會,刺殼草是蒺藜草,不能吃。
鼠麴草是菊科,開黃花,葉子有白毛,像老鼠,所以又叫鼠耳草,「細掐徐聞鼠耳香」裡的鼠耳指的就是它,聞起來有苦苦冷冷的藥草香。
也叫清明草、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綿菜、米菜、薺菜、地菜,看名字就知道什麼時後會用上。
洗淨的鼠麴草煮熟,擠乾搗爛剁碎,用一點油炒過。接下來是壯丁的時間,大桌子上擺竹編盤,上頭疊一個鋼盆,一開始的糯米糰由阿嬤製作,比較小一塊,先燙過,讓糯米團比較黏,接下來慢慢加水加粉加糖加草,成型後在竹盤上揉勻。太大塊了,要叔叔伯伯哥哥爸爸輪著揉,阿嬤視察糯米團的質量,添水或補點米粉。網上有食譜,這裡沒有,只有阿嬤自由心證。
包的時候是全家一起。手上沾點油,湯匙挖一塊綠色的糯米糰,包入菜脯米,壓扁,香蕉葉已經剪成一個個圓片(這是小孩的工作),上頭也抹些油,把鼠麴粿放上,用毛筆點上紅點,進蒸籠。數量多,有時要蒸好幾次,死小孩們還會有些小的方的沒包餡的塞在夾縫中,拿紅筆做個人記號,是下午點心。
隔天掃墓,帶著粿。
舊時在掃完墓後,會將清明粿分送給附近的小孩,避免他們讓牛在祖先墳上作亂,也叫「乞墓粿」或「揖墓粿」,或是給鄰里與回鄉遊子當伴手。不過我們最老的祖墳在山裡,沒人可以送,就大家分著帶回家,連著好幾天的早餐與點心。
好了,現在終於出門當遊子了,結果沒人做粿讓我帶著。
上淘寶找,閩南一帶有,關鍵字是「鼠曲粿」,可是太遠了,寄來的真空冷凍包慘不忍睹,味兒也不對,復熱居然還讓人用油煎;江浙流行的青糰據說和草粿系出同門,買吧買吧,但好一點的是艾草,慘一點用小麥草汁,或圓滾滾或餃子狀,甜餡不論,鹹餡居然包肉鬆蛋黃。
都不是難吃的問題,只是意難平。
#總之就是沒吃到
#小助教粥粥
#艾草派不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