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號 戲劇訪問】
.
打從2014年開始,黃秋生於香港就遭到封殺,工作機會愈來愈少。於是,去年他把心一橫,到台灣重新出發。然而,今年五月,為了參演自己創辦的神戲劇場的舞台劇《ART呃》,他又回到香港了。本是去年八月上演的劇目,因為疫情而被逼延期,整整一年。「今年再不做,以後也很難有機會再做了。」世事無常,明天難料,也許是最後一次在香港欣賞秋生的演出了,唯有好好珍惜。
《ART呃》中,三個老朋友因一幅畫而反面,因為他們看到的「顏色」各不相同,當中有人「講理念」,有人「憑感覺」,有人保守,有人爭取,價值觀迥然相異。而黃秋生於劇中飾演的,是一生高傲、自以為是藝術大師的Marc,然則他卻認為,Marc並非真正懂得藝術的人:「這個法國劇作家通常以中產階級、專業人士為題材,這些人受過高等教育,但所謂的高等教育不外乎是技術性的東西,例如一個工程師,他就只懂得工程,對藝術、歷史一無所知,但有時他們又要裝模作樣,說自己喜歡哪個詩人、哪個畫家,其實都是一知半解。」正如專業人士似乎都離不開紅酒,但有多少人真懂得評鑑紅酒的好壞?「這些人只是從很主觀的角度去理解一樣事物,卻連那瓶紅酒為何好喝也說不出原因來。可是何解他們是『權威』?單純因為他們有錢、有權力地位,所以說甚麼就是甚麼。」
在台灣居住了好一段日子,秋生雖然喜愛當地的人和事,但也有不少難以適應之處。譬如說「吃」方面,就讓有十多年下廚經驗的他頗為費解:「人們都說台灣是美食天堂,可能我吃還得不夠多吧,但總算走訪了台灣各地,我發現他們對食物的概念有點奇怪,譬如覺得沒有鹽就是原味,不太清楚鹽的用途。其實鹽加在某些食物會變甜、變鮮味,他們只覺得鹽就是鹹的。這是基本概念問題。」甚至在台灣常見用作招徠的「古早味」,於秋生看來也如雞肋:「台灣不受國際文化衝擊,所以他們的眼界比較狹窄,飲食上的種類和選取都是昔日從本土以及中國流傳下來的傳統,就只有那麼多,不夠多元。」故此,秋生認為台灣飲食文化是有待釐清。「不是改進,是釐清。」
.
——〈逐水草而居〉
黃秋生
.
文/Donald Au
攝/Leo
Hair/Taky Chung@AdmiX Hair Styling
Makeup/Jolinn NG
.
完整訪問載於七月號《藝文青》。
.
七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ART呃 #神戲劇場 @dctheatre_hk #黃秋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藝文青7月號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港式奶茶的蹤影,竟然出現在緬甸街頭?而且茶室竟隨處可見,儼如穿梭時空飛回香港?但不用大驚小怪,緬甸的奶茶傳統其實歷史悠久。無論是香港奶茶還是緬甸奶茶,皆源自英國殖民時期,亦即出自同一母胎。假若以殖民時期先後計算,緬甸比香港要早17年,可能才是「奶茶大哥」。緬甸全國大小城鎮裏,茶室無數,奶茶文化早已是...
香港飲食文化 多元 化的原因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答案就在說與不說之間——以也斯〈除夕盆菜〉談其「食物詩」的蒙太奇敘事 ◎賴奕瑋
0. 也斯、九七、食物詩
0.1
如果香港詩歌如其環境在都市中聳立著層巒疊翠的群山,我想有一座容易親近但難以登頂的山,那是著名的香港本地詩人也斯(1949—2013)。也斯是香港戰後第一代作家的代表,其詩從早期的現代主義漸漸得回向以香港為題材的本土抒情,從其作品中對於香港這塊土地的認同,展現了香港文學在其複雜的文化脈絡下,亦東亦西的特性。除小說外,以詩為人所稱讚,在去年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香港詩選」中也曾以一週的時間介紹也斯。也斯一生的著述眾多,在出版的詩集中以書寫香港的《形象香港》、以詠物、食物詩為主其中間雜許多游詩的《帶一枚苦瓜旅行》、《東西》、《蔬菜的政治》,而〈除夕盆菜〉則來自出版於2002年的《帶一枚苦瓜旅行》。
0.2
也斯與其食物詩,或許就如黃禮孩所述:
「很少有人像梁秉鈞(也斯)一樣對食物充滿熱忱,他是一位可以與事物對話的詩人,在對食物做細膩的描述之時,他已解讀了食物與文化之間的謎語。他把養活人類地上糧食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他看到的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的詩意,他也看到自我的人生,他的人生,還有低層的艱辛和人間多變的世相。」
這樣的詩作可以在我們曾經介紹過寫於一九九七年的〈鴛鴦〉中看到:「還能掌握得好嗎?若果把奶茶/混進另一杯咖啡?那濃烈的飲料/可是壓倒性的,抹煞了對方?」用奶茶的製作過程寫九七回歸前夕東西混雜多元的香港文化,末句:「散漫的......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香港的味道是未定的、是模糊不清,而香港學者李小良、陳清僑、王宏志(1997)以「否想(unimaged)」的懸而未決來定義香港文化無法溯源自單一源流的歷史以及未來,自身獨立於中英之間、漂浮於塵土之上的獨特過去與未來(陳國球,2016),而也斯關於九七的作品時常也透露出香港這種妾身未明的感發,而接著要介紹的〈除夕盆菜〉即完全的展現了九七回歸前夕香港的不安、未定,但又期待著遠大前程的駁雜景緻。
1. 敘事蒙太奇
1.1
「蒙太奇(montage)一詞源自法語,指一個物體或建築體被「組裝」起來、「建構」起來的意思。用於電影上,指的是特別具有藝術表現力的電影剪接手法,可以帶領觀眾跳脫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並向觀眾傳達更為深刻的情感或思想。」
1.2
文學的寫作手法時常與電影的敘事高度貼合,同時現代詩意象的經營、回行、意象的組合與敘事畫面的跳接多是在討論與分析現代詩的一環,而也斯「生活化」的詩歌主張和其散文化的句式書寫出一種介於普通話與廣東話之間可以被閱讀的書面語(周蕾,1995),這樣便於唸讀的語體使得在其詩作呈現意象與文字的蒙太奇,得以如電影畫面般順利的拼裝嫁接,在〈除夕盆菜〉這首長詩裡就可以觀察到也斯的文字如何在不同意象間流轉,同時保持言說者順暢的語法。
2.
2.1除夕家中桌上的盆菜
從一堆肉中間翻出一片蘿蔔。
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
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進來和離去的人身上。
黄金海岸要放煙花,我們塞了四個小時的車。
村長一定已經吃過了。現在開始有人燃放爆竹。
有人拉開橫額。去年不是這樣的。
盆菜為宋代以來流行於中國珠江流域的菜餚,而香港盆菜則來自新界圍村的原居民過年過節餐桌上的傳統雜燴菜式,多用木盆或銻盆盛裝,上層多擺放名貴的魚蝦肉類,下層則擺放能吸附湯汁的菜葉類食物。這首詩的第一句描寫的就是過節團圓人們從市區回到新界屯門圍村的景況,但第二、三句寫的是「九七回歸」、第四句寫過節返鄉的塞車、第五、六句寫的是除夕時村子的氣氛,也斯的敘事策略則是藉由這幾個在不同時空的場景的拼接來充實「食物」本身的意涵,在上開提及的也斯透過詩與食物的對話,讓書寫食物本身,添加了背後的敘事結構與文化厚度,又猶如中後段的:
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
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
煙花。特首。冬菇。炸頭腩。髮菜。金針。
都混在一起了。香港協會新界西地區委員會。
和航運界舉行除夕餐舞會。慶回歸。
迎九七。錦繡年華。風雲羣英會。
前段用的是畫面拼貼的蒙太奇,而到了這一段,則是利用物件的隅舉將兩個不同時空場景的畫面巧妙地如同電影的「轉場」將餐桌上的場景轉至在香江上政商歡慶九七回歸的除夕晚宴。同時,在也斯的詩作中時常去用品嚐食物的味道、色澤、作法等方式提出懸問,製造出在「說與不說之間」之間懸而未決的提問,而這樣的提問同時也連結著其詩中對於香港主體意識的提問,如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鴛鴦〉,和「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那個「不知嚐了一口甚麼」的味道即是香港的味道,即是混雜在本土與東西方視野的香港文化自身的隱喻。
2.2塞車的除夕
車沿着彌敦道前行,滿街的聖誕燈飾猶未拆去。
新的排樓豎起來了。我們回答同樣的問題許多次了。
青山還是那麼塞車。屯門還是那麼塞車。
這兒是過去的十七咪半?叫做黄金海岸還是那麼塞車。
我們一直不知甚麼時候才來到你家的祠堂。
翻修的文物徑。許多代人走過,看事物換了名字。
牆上掛滿橫匾。長者都退席了。
塞車的場景若照著「直敘」的邏輯,似乎這段應該擺在詩的一開始,然而在詩的第四句已經提及了在黃金海岸塞車的場景,也斯所使用的敘事蒙太奇的技巧讓敘事的組成不再是平舖直敘,讓塞車的敘事夾在食用盆菜的動作中,這樣的扭曲敘事本身所造成的帶狀畫面為詩製造出詩意。也斯寫塞車,同時也在寫香港的街道,從九龍的彌敦道到連結新界的青山公路,從80年代開始的古蹟保育運動的挫折看到歷史的消逝,規劃於1993年的元朗屏山文物徑多了觀光,景色依舊,但人事已非。
3結語:說與不說之間的九七敘事
一個坐在車廂裏的人。一個走路的人。
一個露宿的人。一個有粉紅色勞斯萊斯和馬桶的。
一個在牆上塗鴉自稱九龍城皇帝的人。手舉起。
筷子舉起在半空。有些說不分明的甚麼就在門檻外。
造成詩意的技巧,在詩中很常以重複句式來達成,詩的最後一段以不同的面貌香港人,拼貼出共同面臨「門檻」的所有人,那門檻是什麼?是詩中開頭第三句的:「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門檻外面。外面攤子燈火澄亮。/吃東西的人照舊吃。做買賣的人照舊做買賣。」是除夕前攤販街坊在外互動等待過年的場景,九七在即,「離開一個舊的關係。進入新的。快樂嗎?/教徒集會為香港祈禱。怡和照舊子夜鳴炮」,敘事者友人的情感關係作為香港從殖民地變成特區的新關係,詩中的「門檻」對於香港的未來意味著什麼,「應該向前看的。」「明天會更好的。」敘事者這樣說,但沒有人知道。這是在1984、1989後香港社會在九七前瀰漫的不確定感,鄧小平說「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整首詩也感染了這樣的氣氛。
也斯這樣蒙太奇敘事手法的跳接,除了使得「除夕盆菜」這個「食物詩」的主角在詩中仍舊處於主題的中心,但除了在描述食物外,食物本身的故事、作者自身的經驗都可以透過詩的敘事展開,然在詩的進行中破碎的片段意象經過組合後形成了有別與僅僅談論食物本身,更加展現詩人企圖在「食物」講一個更大的敘事,而那敘事就在蒙太奇的碎片裡如「說與不說之間」之間的懸而未決,這首詩所面對的即是那否想未來的香港,也斯在其詩裡從不為其發問提供解答,也斯在詩的第二句寫道:「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與其他首詩不同的是,當時也斯在寫這首詩的九七除夕,恐怕沒有人知道這鍋盆菜嚐起來是什麼滋味,這也是也斯說的:「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的原因。
4.參考資料
周蕾:《寫在家國外》(香港:牛津出版社),1995年。
谷淑美:〈香港城市保育運動的文化政治:歷史, 空間,及集體回憶〉收於呂大樂、吳俊雄、馬傑偉編:《香港・生活・文化》(香港:牛津出版社),2011年,頁89-103。
陳素怡編:《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從雷聲與蟬鳴(一九七八) 到普羅旺斯的漢詩(二○一二)》(香港:文化工房),2013 年。
蕭欣浩:〈也斯的跨文化飲食地圖――以其詩作為研究核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 53 期(2013 年),頁 105-137。
吳風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也斯卷》(香港:天地圖書),2014 年。
王家琪:〈抒情與寫實:重釋也斯的「生活化」詩歌主張〉,《中國現代文學》第 28 期 (2015 年 12 月),頁 129-148。
陳國球:《香港的抒情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 年。
徐詠欣:〈從也斯看飲食文學的後殖民書寫 : 以《蔬菜的政治》、《帶一枚苦瓜旅行》為例〉,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編,《考功集2019-2020 : 畢業論文選粹》(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2020年,頁249-263。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也斯 #除夕盆菜 #食物詩 #九七 #蒙太奇敘事
香港飲食文化 多元 化的原因 在 意大利衣食住行- KK Life in Ita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TEP BY STEP
2016 年5月無心插柳
開了「意大利衣食住行」這個專頁
一直沒有花太多時間去經營
直至同年10月中
一個「鮮番茄蝦意粉」食譜後
一星期增加5000 followers
才知道有這麼多人對自己的認同
自此以後
慢慢努力用心去分享深度意大利
清楚記得很多個晚上
師傅在看書
我在寫食譜及拼相片
還常常問他的看法及意見
有一天晚上
他又見到我埋頭苦幹地寫食譜
他跟我說既然我這麼喜歡寫食譜
為什麼不出一本自己的書
那時候的我
簡直覺得出書是天方夜談
我寫書誰會買!?
聽了後只是笑笑而已
他還對我說
我將來或許可以拍飲食特輯
因為現在互聯網發達
令傳播媒體變得非常多元化
可以有很多方法集資或自資拍片
記得那時候
有一位香港朋友做相關行業
我便膽粗粗地問她的意見
答案是:「你是誰?」
「香港懂煮意大利餐的大有人在!」
聽到了之後
第一個感覺當然不好受
但她的確只是說實話
並給我很多中肯的意見
但當時的我沒有理會
亦不介意自己會走得有多遠
只是想Step by Step
隨心做用心寫
因為我信自己的感覺及能力
在意大利20年的生活經驗
對我分享意大利文化
一定有幫助
另外亦清楚記得
一個女友跟我說的話
她說像我們這些「中年女人」
「想做的事一定辦到」
這句說話我一直牢牢記著
作為對自己的鼓勵
鞭策自己做得更好
雖然我現在不是有什麼大成就
但最少我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書
在這個專頁得到無限的滿足感
很高興一邊寫page
一邊跟大家增長對意大利文化的了解
感恩看到我的page 的mozzarella (fans)
個個和睦相處
互相尊重交流心得
今天這個分享
是希望大家相信自己的能力
做人要「自信」而不「自負」
決定了做一件事情
應該義無反顧盡心盡力去做
就算「結果」未必是預期
最重要的是「享受過程」中帶來的一切
包括所有的人與事
~~~~~~~~~~~~~~
「意大利衣食住行」誕生原因
https://www.facebook.com/600554056792615/posts/1527426584105353/?d=n
香港飲食文化 多元 化的原因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港式奶茶的蹤影,竟然出現在緬甸街頭?而且茶室竟隨處可見,儼如穿梭時空飛回香港?但不用大驚小怪,緬甸的奶茶傳統其實歷史悠久。無論是香港奶茶還是緬甸奶茶,皆源自英國殖民時期,亦即出自同一母胎。假若以殖民時期先後計算,緬甸比香港要早17年,可能才是「奶茶大哥」。緬甸全國大小城鎮裏,茶室無數,奶茶文化早已是緬甸根深柢固的傳統。有簡單陋室如港式茶餐廳,有高檔茶室如五星級酒店。芸芸之中,自2014年開業、位於仰光繁華區、設計時尚優雅的Rangoon Tea House,短短數年已經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茶室,更於2017年榮獲CNN評為「世上最好茶館十一大」之一。無論所供應的亞洲美食還是奶茶,質素皆屬上等。
無論緬式抑或港式奶茶,各有特色。茶葉產地的不同,亦是令奶茶口味有所不同的原因,加上成份與沖茶方式的差異,緬式奶茶與港式奶茶有很大的差異。
論茶香與滑溜程度,港式奶茶絕對技勝一籌,但論多元化及甜香,緬式奶茶亦毫不遜色。來到仰光,不論無名小店選是Rangoon Tea House,亦千萬不要錯過品嚐一下。點一客緬甸菜配上一杯熱奶茶,別有滋味。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奶茶 #港式奶茶 #果籽Appledaily #茶餐廳 #RangoonTeaHouse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香港飲食文化 多元 化的原因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往大家一入升降機即會搶位按自己想去的樓層,見有人從遠處想跑來入升降機,即會以九秒九速度按下關門掣。不過今時今日,香港終於變成「禮貌之都」,大家既不會爭按電梯按鍵,甚至乎連樓層按鍵都唔想接觸,原因好簡單:就是武漢肺炎。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港女嫁穆斯林】:瞞家人拍拖4年信埋伊斯蘭教 為巴基斯坦老公學煮咖喱:佢話我Rubbish!(果籽) (https://youtu.be/xT3rvyE00eY)
【東方昇與狗】沒養狗的愛心狗奴 花約萬元醫治流浪狗:牠有病你不會丟下牠 (果籽)(https://youtu.be/RpvKaDArWrc)
【「猛鬼戲院」金茂坪】情侶放火自殺?睇戲有怪聲?金茂坪荒廢30年重建 觀塘友:鬼故源於山泥傾瀉(果籽)(https://youtu.be/nu03OL8jXzM)
【魚肉燒賣比拼】 點心顧問盲試六大叮叮魚肉燒賣 冠軍有魚香味又彈牙 最差一陣麵粉味連咬開都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QsF59sHD3Wk)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原子筆 #打火機 #膠水樽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香港飲食文化 多元 化的原因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出街時被人誤以為四十多歲的Lara,原來只有廿多歲。在嘗試餐單前,Lara的體重接近130磅,致肥的原因與大部份肥胖人士一樣,都是因為飲食上偏向喜歡吃高脂肪和高糖食物,令她相當肥胖。於是,Lara決定挑戰網上流傳七天即可減十磅的GM Diet減肥餐。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香港飲食文化 多元 化的原因 在 專題: 香港飲食文化 - 號角月報美東版 的相關結果
香港 市民容易接受外來飲食,也尊重不同族裔及多元文化。在殖民時期,香港人已適應了英式飲食,並加以改良。絲襪奶茶、鴛鴦、檸啡是後來演變出來的。 ... <看更多>
香港飲食文化 多元 化的原因 在 (一)文化交流,有多元化的選擇外來飲食文化豐富了香港本地 ... 的相關結果
互聨網發達,不少人在社交網站分享,令飲食文化快速傳播,不少飲食人士的分享彼此互相交流。 全球化的成因: (一).方便的交通運輸: -降低貿易成本→ 帶來商機 (e.g. ... ... <看更多>
香港飲食文化 多元 化的原因 在 香港飲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香港飲食文化 為東方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匯所在,發展出一套融合中餐(主要為粵菜)和西餐的飲食習慣。作為全球各地人們的匯聚點,日本菜、韓國菜、越南菜、泰國菜、印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