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is Lee:亞洲「電競」有優勢,憧憬Razer上市!】
香港首次舉辦的「電競音樂節」雖然是非多多,但總算順利完成。在今年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財政預算案之前,香港幾乎無人會討論電競產業的前景,更遑論討論「打機有出息」。科技新聞專欄作家Boris Lee BorisLee.hk 認為,姑勿論這財政預算案有多少是出自陳茂波,多少是出自曾俊華,但「香港電競第一推手」這榮譽必定歸功陳茂波!
比起南韓和台灣等亞洲地區,香港電競產業起步晚了十年,南韓早就有自己的專業電競聯賽,而南韓頂尖電競選手Faker的比賽收入更達到250萬美元。由於電競是對體格要求較低的運動,因此歐美非洲黑人等都沒有絕對優勢,反而亞洲人反射神經更快,隨時更有優勢。
隨著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今年4月,接納將電競列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比賽項目,電競已成功被視為一種商業化的運動競技,而運動商業化自然衍生極大商機。據Newzoo數據,2014年電競產業收入只有約1億美元,來到2016年就達到4.6億美元,Newzoo估算2017年將達到7億美元規模,2019年更可能達到11億美元。
電競市場發展以倍數增長,但還遠稱不上真正的天價。早前巴塞隆拿計劃簽下巴西國腳保連奴,轉會費兼違約金高達4,000萬歐元,折合約3.7億港元,換言之,2017年電競產業收入也只值約14個保連奴,成長空間還有很多。
香港不太可能組一支巴塞或曼聯,但也不代表沒有立足之地,每年都舉辦的國際七人欖球賽、香港網球公開賽都是該領域的重要比賽,未必一定要走入足球這些熱門運動的紅海競爭。香港在資金、基建都在一線水平,每年辦一場集合全球頂尖電競好手的錦標賽完全沒有難度,電視轉播和廣告收益都有保證,但主辦單位就一定要符合水平,如果又像「電競音樂節」般由外行人主導就唱不成戲。
來到尾聲可介紹一下投資機會。上期專欄提及的NVIDIA固然是其一,而港股的話則有騰訊(0700)、聯眾(6899)及網龍(0777)等都是電競概念股。但筆者更推薦的是李嘉誠有份投資、計劃在今年底在香港上市的Razer。Razer被稱為「電競界的Apple」,其出產的滑鼠、鍵盤、電競筆電都是受專業電競玩家追捧,用戶忠誠度極高、現金流穩定,如果有意投資電競概念,大家不妨留意。
======================================
想知道更多投資智慧,立刻like「WealtHub睿富」專頁,打開致富大門!
香港電競音樂節2022 在 陳心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競與運動》陳心遙
《信報》2017年8月16日《視線所及》專欄
最近睇番新聞先知「電子競技」成為2022亞運的正式項目。睇趨勢,提倡「電競」成為一個產業的確大有可為。有一份來自荷蘭嘅市場研究報告話:全世界電競經濟產值喺2017年會達到差唔多7億美元,2020年會到15億美元。的確係好驚人。一向睇錢至上嘅香港人冇理由唔諗辦法分一杯羹嘅。啱啱舉行嘅第一屆電競音樂節大受年輕人歡迎,就知道呢個「產業」真係有未來。
如果話扶植電競成為香港一個真正賺錢嘅產業,大家唔反對,問題係點扶植呢?鼓勵多啲人打機?多啲人欣賞打機?定係多啲人投身設計遊戲程式嘅行列?三個方向都好唔同。其實最令我大惑不解嘅係,將「電子競技」定為「體育運動」呢件事上面。
我讀書時候都鍾意捉棋同打橋牌。早喺1995年同埋1999年,國際奧委會先後認可「世界橋牌聯合會」同埋「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成為「國際體育聯合會」(International Sports Federations)的成員之一,換言之認為橋牌和象棋屬於運動。此後兩會一直向奧委會爭取橋牌同象棋成為正式奧運競賽項目,但當然極具爭議性。
一直以來,贊成者將棋牌冠以「思維運動」(Mind Sports)嘅稱呼,有公平競爭成分、有嚴格規則、有體力同專注力要求、有嚴格訓練制度、合乎體育精神等等。反對者則認為,當仲有很多類別的球類運動、搏擊運動等,都仲未成為奧運項目,而目前奧運項目已經太多,多到好多國家都吃不消嘅情況之下,奧運應該留番去表揚同提倡至少用體能去進行嘅項目上面。
其實電競應唔應該成為「運動項目」嘅爭論都係類似。睇番橋聯同棋聯,其中一個動機就係想透過爭取成為奧運項目,達到提倡更多人玩,同有業界更多收入嘅目的。電競目前已經係如日方中,其實仲有冇需要同好多資源緊絀嘅運動項目去爭資源呢?
另一個我唔理解嘅就係,邊個去決定咩電子遊戲成為競賽項目呢?邊個電子遊戲成為項目,同某一兩間公司嘅商業利益就係直接掛鈎。同橋牌同象棋,或者游泳唔一樣,作為一間商營公司,你可以推出啤牌、出棋、出個波、出件泳衣嘅產品,但你冇辦法包攬成個項目。但係電競就唔一樣,成為奧運認可項目,最直接得益嘅,唔係電競運動員,而係某一間遊戲軟件開發商,咁試問要有幾多個項目先係公平呢?
另一方面,遊戲係興一時嘅,我全力操練一種遊戲成為運動員,世界五年後仲係玩呢種遊戲嗎?我半生操練游水退役後可以做教練。玩電競可以嗎?
#電競與運動 #電子競技 #電競 #奧運 #亞運 #電競音樂節 #信報 #陳心遙
香港電競音樂節2022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競需要的是尼馬還是Moneyball?
我不是足球迷,連我都留意到尼馬破紀錄的2.22億歐羅轉會費,令人咋舌!肯定鼓勵更多巴西小孩廢寢忘餐努力練習球技,希望不致荒廢學業。尼馬自稱轉會到PSG不是為了錢,很難相信,但有可能不是唯一原因。一山不能藏二虎,巴塞既有美斯,尼馬或覺不夠發揮機會,另尼馬亦可能擔心重蹈美斯和C朗覆轍,被西班牙重罰逃稅,所以早走早着。
更有趣的問題是為何PSG願出如此高價來收買尼馬,會否帶來很多冠軍盃,還是會帶來豐厚利潤?PSG是一間在巴黎有近50年歷史的體育會,成績在法國不錯,但國際知名度當然遠遜巴塞和皇馬等。PSG何來那麼多錢呢?原來非常富有的卡塔爾體育投資公司QSI在2011年用8000萬歐羅買入,然後再投進超過3億歐羅,PSG成績漸有進步,球隊估值已升至近8億歐羅。
Sabermetrics點將法成棒球神話
看來PSG高價收買尼馬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榮耀,更或跟2022年卡塔爾主辦世界盃有關的。近月卡塔爾跟沙地等鄰國有嚴重衝突,這交易亦是一種示威,證明卡塔爾仍很有錢,在國際上仍有活動空間。當然多年來,一直有人說這些高價收購歐洲球隊的俄國、中東甚至乎中國的買家其實是在洗錢!剛傳聞有中國人想收購曼聯,此時此刻,如屬實真大膽,佩服!
破紀錄高價買球星的新聞不止在足球,NBA、棒球和其他運動都常見。但過去十多年,有另一套廉價組隊理論,叫Moneyball,名字來自一本書(後來也拍成電影),作者是很有名的Michael Lewis,其他著作包括The Big Short、Flash Boys等。故事描述2002年美國一隊很弱的Oakland A's棒球隊,總經理Billy Beane手上的球員薪金預算很少,比大球隊如紐約洋基少幾倍,所以他被迫創出一套新的點將方法叫Sabermetrics,用更科學化的方式在分析球員的表現,還破例僱用了一些PhD數學家來統計數據,最後經球員交易,組成一隊看似過氣的老弱殘兵,但結果球隊破紀錄連贏二十場,打進了季後賽,雖最後沒拿到冠軍,但已令人刮目相看。
這個勵志故事除了成了棒球界的神話,亦成為了華爾街上所有做quant(量化交易)的人的偶像,他們都企圖用Moneyball來說服投資者。但不幸到了2007年,其實率先出事的正是高盛等的一些量化基金。轉眼9年後,2015年A股股災過後,量化基金在中國又像雨後春筍般冒起來,不幸今年雖沒什麼大爆炸,但表現差強人意。看起來,市場要比圍棋更複雜,機器人沒那麼容易征服人類,面對市場還是迷惘的。
超級球星易帶起運動
Moneyball在棒球界取得成功後,其他運動也對它發生濃厚興趣,尤其是足球。Billy Beane曾被邀到英國幫忙分析能否應用到足球。他的結論是足球比賽較流暢,球員互動性較強,較難獨立分析每個球員的表現數據,所以Moneyball的功效可能比較有限,後來在歐洲足球提起Moneyball的人就愈來愈少。直到前屆李斯特城在英超出乎所有人意料外奪冠,再有人討論他們是否用了Moneyball策略。好像不完全是,但他們似乎也是成功找到一批被低估價值的球員,互補長短,再加一點運氣(永遠非常重要),異曲同工,結果成功了。
Moneyball好還是收買高價球星好的爭議不絕,我認為要看情況,亦要看最終目的是什麼。小鎮球隊缺乏財力,最佳策略當然是Moneyball,希望利用有限資源做到最好,不單止球場上成績,連對電視轉播分成都有幫助。大城市球隊想法不一樣,他們奪冠的壓力更大,而且為了保持廣告、紀念品等收入,必須有超級球星。況且有些老闆追求的是球隊或國家榮耀(恒大?),以至更複雜的因素如洗錢。當然巨大的合法加非法的賭博市場亦有很大影響力。單是足球賭博估計就每年高達2萬億美元。
任何運動,如果沒有超級明星,他的觀眾和參與者都必日漸式微。網球跟高球就是一個最好的對比。網球幸運地有老將費達拿和細威等逆時針般今年有驚人表現,連拿度和大威都是,對網球業都有莫大幫助。相反高球從老虎活士在2009年發生婚姻醜聞後,不單止他再沒有贏過大滿貫,整個高球行業都面臨災難性的收縮,打球人數和觀眾大跌多年,不少高球工具公司破產,無數球場倒閉,連帶全球很多相關地產項目都大跌。
最近增長最快、最火紅的運動可說是eSports(電競),上周香港都主辦了一次電競音樂節。首先這項運動雖以每年40%以上速度增長,觀眾近4億(最多在亞洲),但市場規模仍較小,今年只有7億美元,估計到2020年增至15億美元。據說電競賭博市場亦在快速增長,可能高達數百億美元,遠比本身市場大很多,已經超越網球和高球。
參加門檻低 易於普及
主要是隊制比賽模式,獎金可以上百萬美元,已有不少專業隊伍,其中最有名的一隊Fnatic,今年募了700萬美元,估值可能高達4000萬美元,跟足球還有距離但已不錯。生意模式包括廣告,還有更重要的網上直播,最主要的平台包括屬於亞馬遜的Twitch,在中國最紅是屬於YY的虎牙。最流行的遊戲包括屬於騰訊的League of Legends和《王者榮耀》,還有Activision的Overwatch和Valve開發的Counter Strike和Dota 2等很多款。硬件方面最紅的肯定是李嘉誠有份投的Razer,專門設計一些打機用的滑鼠和其他peripherals,亦有打機專用PC(內含Nvidia的GPU),價錢高達數萬港元一台。應該快將在香港上市,公司雖仍未賺錢,但股票必有一番熱鬧。另外,Logitech亦可算是一個小對手,過去一年股票表現亦不錯。
電競是否只是一個短暫的fad,還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運動(已納入下屆亞運),現在還難判斷(可能跟年紀有關)。有分析師跟我說,打籃球、打美式足球的超級球星都需要過人的體格,跟普通人距離很遠,反而電競什麼人都可以玩,觀眾產生更大的認同和共鳴。這解釋我接受一半,亦是足球是全球最流行的運動的原因,表面上體格要求較低。
宜限制AI參與
電競是一門鬥戰略的運動,所以有可能極適合Moneyball之類的數據分析,更可能非常適合混入AI和機器人技術來玩,會更有優勢。但我奉勸如真的想把電競做大,變成一項主流運動,就要限制AI參與,因為如圍棋一樣,AI戰勝人類是早晚的事,但之後人類觀眾和消費者對它的興趣肯定大減,因為已經沒意義。
所以我建議電競也必須趕緊打造一些如尼馬般能幫助吸引觀眾的超級人類明星!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Nvidia、Activision、YY、亞馬遜的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