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間】被遮蔽的記憶,你還記得嗎?📸完整圖輯:https://bit.ly/359gQo9
人們如常地在城巿裏走着,看似平靜地流轉。在高樓龐大的外牆、人來人往的天橋,轉角處的柱樑或欄杆上,偶然瞥見一些用清潔劑消抹、凌亂斑駁的痕迹,還有一格格方正、大片灰油漆。曾經是一股蔓延全城的控訴吶喊,強烈而豪壯,現在是昭告天下的太平。
一切如常,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但城巿,是由人們生活經驗構築而成。那些突兀礙眼的修補,掩不去每一個人的真實經歷。走回熟悉的道路,穿過窄長的隧道,或是車子駛經那條平坦的行車線,人們會發現,即使置身被噤聲的時代,唯有一些情緒與記憶,暗裏仍舊在大街小巷中流竄。那些曾響徹天際的口號、浩浩蕩蕩的人潮,煙霧瀰漫的對峙,再次於腦中重演,如同一幕幕重現眼前,揮之不去。
眼前的景象或會隨年歲而變遷消逝,泯然無迹,然而,凡經歷過的種種,自會牽繞人心,交織成綿延相繼的認憶之網。
這是一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攝影:譚志榮
---
延伸閱讀:
《抗爭時代》系列專題
https://bit.ly/32wDjdQ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https://bit.ly/3oCfmuo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反修例 #反修例運動 #反修例兩周年 #逃犯條例 #反送中 #五大訴求 #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抗爭時代 #六一二 #社會運動 #香港 #遊行 #塗鴉 #記憶 #本地 #城巿 #攝影 #街道 #我就是我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時全港單車徑合共總長223公里,等於行車道路長度1成半。政府10年前曾提出打造一條連接新界東西,環長82公里的「超級單車徑」,但至今竣工遙遙無期。加上5萬7千個公共單車泊位,與單車徑一樣主要分佈在新界、將軍澳及離島。九龍及港島區嚴重缺乏單車配套,要在全港發展單車系統有甚麼侷限? 香港大學城市規...
香港行車天橋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橋底下-看得見,卻看不見。
以車為主導的城市規劃,令香港不同地區出現大量高架天橋,讓人車快速穿梭各路口。2020年路政署數據顯示,本港共有1,369條行車天橋及橋樑,以及1,458條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
空間問題,高度解決,看似是文明的彰顯,卻同時創造出一個個被繁華隱沒的時空-這些橋底下的閒置空間,也許是清潔工友的秘密locker,也許是無家者的一晚家園,或是日常如外籍傭工講電話,老人坐下歇歇,三姑六婆打小人之地,但更多是鋪上了不同形狀和質感的石陣,以非人性化的方式設計、使用、管理,然後閒置一旁,真實用意是美化空間,還是趕絕空間使用者,永遠無法從官方回覆問出由來。
攝影班習作意外成了攝影命題,攝影師周浩文 @chauhm 將巴士上對橋底的觀察,集結成攝影探索,希望公眾視線close up到這些被遺忘的空間。攝影書《天橋底》 @browniepublishing 分作數部分,觀察橋底下的不同狀態,當中可見人們對空間的運用,也有閒置作園林,或是發展文娛設施。但有壞也有好,影集內也有造福街坊的規劃,如大窩口圓環公園的乒乓波桌,或是筲箕灣東喜道寵物角的滑梯,至少為空間創造用途。甚至攝影書以外的觀塘海濱長廊,其實也是活用橋底空間的模範。
如周浩文分享,黑紙銀油的印刷,讓影像顯得珍貴,背後是空間同樣珍貴的隱喻。無論是空間的建造還是設計,花上不少公帑後卻往往流於閒置,成為了莫名其妙的石陣和雕塑的展覽場域。封面上的錐形石陣,讓人望而生畏,亦難以稱得上美觀,更盡顯橋底下的荒誕。香港公共空間長期匱乏,既有資源卻被視而不見,城市的規劃者,何時才能看見?
#天橋底 #攝影集 #閒置空間 #城市規劃
香港行車天橋 在 喜愛日本 Like Jap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LikeJapan生活】東北新幹線 因地震關係設施受嚴重破壞:需停駛至少10天做維修
福島縣損害情況:www.likejapan.com/s/fukushima0213
JR東日本指,因為東北新幹線的新白河-古川間路段有設施大型損壞 (如圖中所見的電纜倒下、行車天橋裂痕),因此官方需要做緊急維修,所以現時東北新幹線正在停駛,預計10天後才可重開。
相片:JR東日本【新幹線】運行情報 (公式)
twitter.com/JRE_Super_Exp
by Likejapan_Owen
==========
日本熊本縣晚白柚祭 送熊本熊利是封↓
https://www.facebook.com/likejpn/posts/3463362417106975
香港限定!新年版盒裝熊本縣士多啤梨 紅卜卜好意頭↓
https://www.facebook.com/likejpn/posts/3465780930198457
香港行車天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現時全港單車徑合共總長223公里,等於行車道路長度1成半。政府10年前曾提出打造一條連接新界東西,環長82公里的「超級單車徑」,但至今竣工遙遙無期。加上5萬7千個公共單車泊位,與單車徑一樣主要分佈在新界、將軍澳及離島。九龍及港島區嚴重缺乏單車配套,要在全港發展單車系統有甚麼侷限?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副教授周江評指,香港的歷史背景是單車規劃的一大限制。他說:「香港最初是一個貿易港口,城市規劃以貿易為先。」因此,起初城內建設及道路設計,均旨於促進貿易,只考慮殖民地人士的需要。不少舊區並沒有足夠的基礎建設予行人及單車使用者。周教授強調,香港空間小,舊區及鬧市的道路狹窄,要發展單車系統,就要考慮如何騰出額外用地。就繁忙城市新增單車建設一舉,其他國家亦有不同方案,例如美國紐約按地區需要設不同的單車道,包括在馬路上與汽車共用的車道、在馬路旁加劃不設緩衝區的單車線及具保護設施的獨立單車徑。在哥本哈根,當地亦築有單車專用天橋,提高單車流動速度,同時減輕單車對地面交通的壓力。在香港,亦曾有政黨倡議,可參考國外例子,考慮到香港地少的限制,可先在馬路試行單車優先的共用車道。但周教授就認為,做法只適用於非繁忙時間。他解釋:「在港島也有部份路段,經常看到單車的蹤影。我們可從那些路段做起,在假日及平日非繁忙時間,劃出單車共用的路段。但鬧市的繁忙時間,交通本來已十分擁塞,要再加入單車共用車道,並不可行。」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單車 #單車徑 #單車友 #港島 #九龍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香港行車天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路德圍Lo Tak Court是香港新界荃灣的一條道路以及公眾停車場,名稱沿自街道旁的路德會聖十架學校,其南邊入口始於海壩街。路德圍周邊設有多間食肆及甜品店,是荃灣著名的食街。雖然路德圍本義上只是一條街道名稱,但由於其周邊均劃為行人專用街道,四周亦被單幢式的住宅大廈群包圍,位於樓群中央的路德圍遂成為荃灣居民對整個區域的統稱。廣義上的「路德圍」東至大河道,南至海壩街,西至福來邨,北至青山公路。路德圍四通八達,除了建有行人天橋連接南豐中心、港鐵荃灣站、荃新天地等地方,其毗鄰福來邨、沙咀道遊樂場及港鐵站的獨特地理環境,亦使路德圍成為一個人流聚集的地區。路德圍被規劃為一個以單幢大廈為主的商住區,區內大廈全部皆落成於1970年代,其中主要為設有升降機的洋樓群,亦有數幢只設有樓梯的傳統唐樓分布於路德圍南面。
路德圍區內除路德圍一條街道可供行車,其餘皆為行人專用街道,街道全部呈直向或橫向,其中平均人流最高的是連接大河道行人過路處的安榮街,附近連接青山公路的運通街及連接海壩街的荃興徑亦分享到不少人流。基於路德圍的規劃有利聚集人流,路德圍周邊近年漸漸有不少食肆及甜品店進駐,使之成為荃灣區駐名的食街,入夜後各食店往往出現輪候群眾,甚至吸引傳媒爭相報導。自大河道行人天橋系統於2013年落成啟用後,由於其中兩個出口設於大河道近安榮街(升降機)以及昌泰街(樓梯),亦間接將人流帶到一大河道之隔的鱟地坊「士林食街」。
香港行車天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YOHO MALL 形點座落西鐵線元朗站,佔地110萬方呎,是新界西和新界北最大型商場。由新鴻基地產發展的一項千億地產項目:YOHO sesies的商場項品。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元龍街9號及朗新界西和新界北最大型商場。由新鴻基地產發展的一項千億地產項目:YOHO sesies的商場項品。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元龍街9號及朗日路8號。日路8號。商場現分三期組成,第四期商場興建中。YOHO Midtown商場早於2010年10月落成,原打算空置至2013年正式啟用。但其後發展商希望待YOHO第二期商場落成後,連同翻新後的新元朗中心商場一同啟用,以增加商場吸引力。新鴻基地產在2015年4月20日宣布,YOHO Midtown商場將於2015年第3季率先啟用,並連同新元朗中心商場成為YOHO Mall 形點一期。而YOHO第二期商場(Grand YOHO Development)則被視作YOHO Mall I的擴展部分(YOHO Mall 形點二期),原預計最快於2017年3月啟用,現延遲至同年第三季啟用。商場由AGC Design設計,部份範圍模仿日本六本木Tokyo Midtown內的商場設計意念,用灰鏡及木條美化商場。而主中庭設有4間擁有8米特高店面設計的商舖,為租戶提供更大的空間設計店面。項目設1,500個車位,共6個車場入口,每層商場均有落客區,最特別各商場間是設有行車天橋連接,方便顧客前往不同商場部分,是全港首個有同類設施的商場。形點I(YOHO Mall I)樓高3層,面積為249,000平方呎。地下及1樓設佔地逾3萬平方呎的戶外餐飲長廊。1樓為各式店舖,2樓為H&M及Homeless家品店。當中地下設有一個15萬平方呎的大型廣場及綠化園林,以模仿日本六本木(Tokyo Midtown)的公共空間概念。公眾可以在園林綠色草坪欣賞翠綠景致,或觀賞公共雕塑。廣場有5,000平方呎空間作戶外推廣場地,場內亦有3個室內空間進行推廣,預計可同一時間舉辦不同活動,例如Pop-up Store、音樂會、展覽會等。實行將YOHO MALL形點打造成不單是消費商場,更加是港人消閒共聚的地方。地下以高檔食肆為主,包括IKI Teppanyaki Bento、高級西班牙菜Iberico & Co. Kitchen & Bar、Brotzeit German Bier & Restaurant、一杯鐵板燒居酒屋、The Sky Bar、美心旗下的Simplylife及Applegreen。但該層所有食肆並不設座位等候區供食客等候。1樓以時裝服飾為主,佔商戶組合50%,有40%為首度進駐新界西北區。商場面積最大的商舖為1樓的Zara,佔地2.2萬方呎(Zara在商場租用兩間商舖),其次為Collect Point。[7]其他租戶包括Hollister、Victoria's Secret、Calvin Klein、Clarks、Geox、Giordano Ladies、EVISU、Designal、Jack Wills、Pandora、Superdry、Swatch、inital以至i.t.旗下的AAPE、Chocoolate、Camper、Fred Perry及izzue等。7-11便利店、東亞銀行亦會在商場1樓營業。食肆大多以高檔消費為主,九成食肆是首度進駐新界西北,包括家上海、安南、caffe HABITU、Pizza Express、純壽司、丼吉日本吉列專門店餐廳、黑瀧板蕎麥專門店、人氣爆谷專門店Garrett及Holly Brown咖啡室。「安南」、Pizza Express及Holly Brown咖啡室外設有戶外平台,唯目前處於空置狀態。1樓戶外亦設花園平台,目前擺放LAAB設計的巨型迴轉滑梯,唯花園不設閒座區供遊人休憩。2樓原規劃作美食廣場,但最終改為1.8萬方呎複式舖H&M及全港最大的Homeless家居店,內設北歐主題餐廳Salt Recipes。其餘部份為停車場及YOHO Midtown住客會所。形點 II商場前稱新元朗中心,總面積280,000平方呎,樓高4層(底層不設商店),主攻女性服裝、化妝品、潮流配飾店、運動零售店、旅行社及連鎖電器店。食肆包括Bread Talk、Toast Box、太興燒味、茶木‧台式休閒餐廳(太興飲食集團)、甘味手打烏冬專門店、利小館、譚仔三哥、快餐店麥當勞、滿記甜品、百樂潮州酒樓、Pepper Lunch、鴻星海鮮酒家及Starbucks。商場暫時設有一間超級市場為Fusion(百佳超級市場姐妹超巿)。商場內大部份範圍以白色為主調,洗手間外設軟座閒坐區,全新洗手間則採用豪華設計。新鴻基地產佔87.5%權益。發展中的形點I擴展部分(Yoho Mall I Extension)總樓面面積475,000平方呎,樓高3層,以雙層行人天橋連接形點I。提供多個國際時裝品牌、美容、珠寶鐘錶、兒童服裝及中式菜館等商戶。地下設百老匯院線MY CINEMA戲院,佔地5.5萬平方呎,提供1間全新界最大IMAX戲院及7間普通戲院,合共1,200個座位,落成後是全港面積最大的IMAX戲院。1樓以國際時裝品牌及珠寶鐘錶店為主,包括agnès b.、Cocktail、DURBAN、Nike Kicks Lounge、UNIQLO等。鐘錶珠寶配飾店有8間,包括6000方呎的太子珠寶鐘錶、周生生、周大福、六福珠寶、ROLEX、TUDOR、Folli Follie、TISSOT。商場近行人天橋連接YOHO Midtown以美容化妝品牌為主,有34間,包括Dior、Lancôme、Shiseido、SK-II、shu uemura、Kheil's、MAC、benefit、JOYCE Beauty、The Body Shop、MAC及ORAGINS等。佔地逾2.1萬平方呎一田百貨超級市場已於商場開業。食肆大多以高檔消費為主,包括王子飯店、MANGO TREE Cafe、美心旗下Urban Bakery、PAPER STONE麵包店、鮨穴、法國甜品Pâtisserie Tony Wong、GODIVA、韓式炸雞NeNe Chicken、Glasshouse及利苑酒家。
1樓戶外設休憩場地「白鷺花園」,以藝術手法呈現元朗特色。包括裝設白鷺雕塑、以橫水涵為概念的座椅及蘆葦燈效。2樓設兒童天地及運動店,包括玩具反斗城、Chicco、CHICKEEDUCK、Kingscow、0/3baby COLLECTION、兒童家具店FLEXA、Book Castle、FILA、AIGLE等。其他租戶包括實惠家居、大眾書局、J Select、SINOMAX及蓆夢思。食肆包括Outback Steakhouse、小玉牛肉麵、翡翠江南、霸王川莊、北京樓、福建中菜館「莆田」、御前上茶、日本菜拉麵「金田家」、B.Duck Cafe等。商場內設面積約1,200平方呎的永東集團跨境巴士候車室,提供行李儲物櫃及免費Wi-Fi上網等服務,亦設專櫃代購高鐵等車票,方便內地旅客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