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被打,孤立無援,香港,可悲
同時也有4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不記得前幾週 我們討論過CGTN 跟中方的媒體想要國際化爭取這個... 話語權 爭取話語權 那但是上週前幾週阿亮講說 可是因為你說的是他們的語言 但沒有用他們的文化說話 所以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個紐約時報特別出了一個報導 他說我稍微唸一下 因為Ben Smith的意思 現在中方的媒體宣傳 也不只...
香港可悲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居港德裔攝影師 Michael Wolf 逝世(1954-2019)
謝謝你用鏡頭拍下香港的擠迫窄巷高樓、佔領區裏不放棄的面貌,與對這個地方的愛。
//「這是一九九四年,我三十九歲,正值中年危機,開始厭倦了歐洲的生活。」一晚,他決定要去一個可以完全改變他處境的地方,在各個城市之間,最後,他想到香港——一個從未踏足過的地方。
Michael現在強調香港就是他的家,他的根在這裏,他感覺到自己跟香港的聯繫,「我死了之後,將會在那裏」,他指向窗外山上的墳場。
「香港人要去爭取,去看看歷史,美國革命、英國增稅收爆發革命、法國大革命,連中國的毛澤東也是,沒有例外。我正等待着年輕人為我們這些年紀的人爭取,他們才二十多歲,還有六十年的時間讓他們去建構香港。」//
【李寶瑜——生活達人Michael Wolf﹕香港魅影 高密度情意結】https://bit.ly/2UWTyiO
【明報專訊】「你幾歲?你住在哪裏?你和父母同住嗎?你覺得和父母同住很好嗎?能夠獨立嗎?外面租金怎麼樣?既然不好,這就是香港的房屋問題,那你為什麼不反抗呢?對,反抗過後好像也沒有用,但幾十小時的絕食是不夠的……」
才走進德國名攝影師Michael Wolf的攝影室,未訪問前,他便搶先一步,一板一眼地問記者,他說這是他的開場白。
幾乎每個他遇見的香港人,不管樓下的看更,還是對面公司的搬運工人,或者後巷的清潔大嬸,他都會問一遍同樣的問題。
訪問前他剛看到一篇報道,現在全球大約有八十人,正擁有全世界一半的財富,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不止是香港的事,還是全世界的事,不過卻在香港特別明顯。
一個人的際遇,和一個社會的環境,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時至今日,香港人,不斷被租金樓價追擊、生活質素下降、鄰里關係被摧毁,生活在這個世代這個城市,誰還能獨善其身?
精神上的家
有一輯攝影作品,名叫Architecture of density(高密度建築),你會看到一幢幢密不透風的大廈或屋邨,這是香港可悲的特色,本地人看了無奈,外國人更是覺得不可思議。拍攝的人,不是香港人,而是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這輯作品瞬即廣為人知。
今天社會上,有人呼籲年輕人移民或者到外國闖闖,可是Michael卻偏偏離開德國,帶着相機,來到這座彈丸小城。「這是一九九四年,我三十九歲,正值中年危機,開始厭倦了歐洲的生活。」一晚,他決定要去一個可以完全改變他處境的地方,在各個城市之間,最後,他想到香港——一個從未踏足過的地方。
初來甫到,他說他馬上愛上這個高度密集的都市,各個地方三十分鐘便能到達,極為便利。另一個優點是,鄰近中國,Michael說九十年代的中國,就像一個神秘黑洞,等待人們探究。在一九九四至二○○三年之間,他以香港為基礎,每年平均花上半年時間遊歷中國,替德國雜誌stern探討內地的歷史文化、工人生活和政治環境等等。那麼,為何不直接在內地居住?他說得很理所當然﹕「那包括了很多原因,在中國生活還是會有限制,例如審查制度、被人監控,而香港卻是極度自由、開放和容易。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在這裏找到我精神上的家。」在香港的第一年,他帶着德國女友住進尖沙嘴的一幢唐樓,四百呎居所在第五層,每天上上落落爬樓梯不下十次,過着香港老百姓的生活,但他樂此不疲,還熱中了解勞動階層的生活。
第一個攝影計劃
Michael說,九十年代,是攝影記者的黃金時代,當時為德國雜誌stern工作,可以用三四個月的時間準備一個題目,資金預算毫無限制,記者和攝影記者可以周遊列國深入發掘題材。但自二○○一年九一一發生、金融風暴接連而來之後,雜誌的工作待遇大不如前,準備時間大幅縮減至兩星期,他不再滿足於這樣的工作模式,○一年開始,他開展自己的攝影計劃。早年遊歷內地,他留意到街上的椅子,「他們從來不丟棄物件,椅子壞了,便自己修理,這種美學實在很與別不同。他們不介意物件的外形,只要能用就可以,於是修修補補,令這些椅子變得獨特,也同時表述了中國」。照片結集成他第一輯作品Sitting in China,Michael還將蒐集回來的椅子放在藝術館裏,加上燈光映照,成為最真樸的生活藝術。面對中國,他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卻也因為這樣,令他更能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地方的特別之處,「在中國,不像在歐洲,即使現在,每天都有新事情發生,太瘋狂了,太令人驚奇」。
獨有角樓、幽默地拖
對於香港,Michael說早已覺得自己變成局內人,但人們習以為常的事,卻成為他渴望探討的東西。他說在香港從來沒有一刻感到沉悶過,所以他喜歡四處逛街,就算要去灣仔電腦城,他都會提早幾個地鐵站下車,走進橫街窄巷一探究竟。
於是漸漸地,他的作品特質,發掘出香港獨有而被人忽略的一面,像Hong Kong Corner Houses,在深水埗、油麻地一帶的街頭街尾,他發現設計奇特的「角樓」,屋形彎曲,順着街道而建,這些建築師或者籍籍無名,但卻令他覺得鬼匠神工。再由建築而至生活細節,陰暗潮濕後巷的地拖、膠手套、椅子,成為吸引他拍攝的對象,「地拖放在那裏,只是為了晾乾,但卻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效果,在巴黎你不會看到有人把地拖放在街上」。又或者用衣架晾着粉紅色的膠手套,無意間造就了錯落有致的感覺,他的鏡頭為平實的物件添上藝術角度和幽默感。他更關心人們的生活條件,為香港人抱不平,「在香港掙萬多二萬元的收入,但你付出多於一半的薪金來付租金,你已經所餘不多。至於歐洲,勞動階層的中位數收入也不是很高,如果你在書店工作,你可能有約二萬二千港元收入,要應付很多稅收,但租金卻只佔薪金的三分一,還有很多福利,社會有一個更大的安全網。如果你長期失業,還能得到八至九千港元一個月的政府援助,這當然也很受爭議,很明顯香港政府也不想效法,也因此歐洲經濟下滑,太多福利了,必須要找到更好的平衡。但歐洲有更多空閒時間,每周三十五小時工時,法國人更被取笑﹕『法國人有假期,而他們有時用工作來填補一下時間。』生活質素真的很重要,當一個人在臨死邊緣,你問他最後悔什麼,他不會說他不夠努力工作,而是會說想念自己的孩子,應該花多些時間陪他。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要有一個良好的平衡。」
徙置居民真面目
Michael現在強調香港就是他的家,他的根在這裏,他感覺到自己跟香港的聯繫,「我死了之後,將會在那裏」,他指向窗外山上的墳場。直至二○○六年,已經在香港住了十二個年頭,在和朋友籌備拍攝一本公公婆婆的家常食譜《老爹媽思廚》時,他得以接觸四十多名香港老人。加上當時石硤尾的舊徙置大廈被下令清拆,最早在一九五四年落成的徙置大廈將要移平重建,眾多老人和家庭要搬離居住多年的地方。為了記錄快將變遷的空間和人物,他邀請社工和他一起走訪了二百多家住戶,拍攝成《100×100》系列,一百個家庭在一百呎單位裏的生活實况。在拍攝時,他沒有擺佈過居民的生活場景,沒有居民因此換過一件體面衣服或收拾一下房子,Michael拍下了他們真實生活的瞬間,他請居民在面對鏡頭時令自己腦袋空白,不需要表達情緒,「我不會只專注於一個人,我更在意人與物的關係,他的處境、身邊的事物,因為他們代表着一種類型」。他拜訪每一個家庭,都會問他們的姓名、年齡、居住時間等,問及喜歡這公屋的什麼東西,居民無人不說﹕喜歡這裏的鄰里關係。但公屋拆了,人離去了,只剩下鮮活的照片和記憶。
四年人事幾番新
初到香港,Michael住過幾年尖沙嘴唐樓,一九九七年他和女友成家有了兒子之後,決定要有更大更舒適的生活空間,於是搬進西貢。在九七至○八年間,他們定居新界,西貢、南圍、清水灣,由移居香港至今已經搬遷五次。但到了○八年,太太受不住香港的空氣污染而患上哮喘,決定和兒子搬到巴黎,但Michael知道那座浪漫城市並不能激發他拍攝的意欲。於是,他決定和家人分隔兩地,回到香港繼續他的攝影事業。
他想靠近市中心,搬到上環普慶坊的高層單位,○八年那時那裏還有醬油店、印刷公司,租金才一萬五千元,但兩年之內,租金漲成五六萬元,幾乎所有人都搬走了,鄰里關係全數改變,他從沒見過這樣急速的轉變。其他城市可能需時十年才改變得了的街道人貌,香港只需四年,轉變的原因正正是租金飈升。「在歐洲,租金升幅只可根據物價指數上升,可能每年只有0.2%上幅,包括巴黎。但在這裏,租金可以隨時兩倍三倍急升,其實應該要有租金限制,但香港政府必定會說不應干預自由市場,即是讓貧富懸殊加劇。」二○一三年,Michael在柴灣工廈租下自己的攝影室,可是上一次租約,又加了30%。香港人永遠被租金和樓價狙擊,對於加租的壓力,Michael感同身受,因為這樣的惡性循環,特色小店生存不久、藝術文化也難以長期立足,他恨鐵不成鋼﹕「香港人只懂接受!」二十一年來,他最關心的,還是香港人受租金和空間折磨的問題。
盼待年輕人建構香港
唯有一種轉變,令他喜出望外,「九十年代那時的年輕人,不會過問香港將會如何」,但現今的年輕人,開始有本土意識。雨傘運動時,他天天去佔領區,拍下所見所聞,「誰會敢放電話在街尾充電,而不怕被人偷?香港人就是這麼誠實。」七十五日的佔領,「是前所未見,也不會再有」,因為需要再有另一種形式,他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無論面對怎樣的政權,只有「永不放棄!」為記錄香港的面貌,他正陸續推出一系列九本關於香港的攝影集,如Hong Kong Trilogy、Hong Kong Informal Seating Arrangements。其中一本,會整合他這些年在香港拍攝到的雨傘,以及一位香港攝影師的雨傘運動作品,結集成書,作為紀念也作為激勵。
「香港人要去爭取,去看看歷史,美國革命、英國增稅收爆發革命、法國大革命,連中國的毛澤東也是,沒有例外。我正等待着年輕人為我們這些年紀的人爭取,他們才二十多歲,還有六十年的時間讓他們去建構香港。」
#MichaelWolf #攝影 #明報 #明報即時新聞 #星期日生活 #生活達人
香港可悲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林行止:有理冇理一國有道理 冇理有理兩制冇埞企
林行止認為,港澳辦和的中聯辦對郭榮鏗的指摘,與反對派的反駁,都各有所本、各有道理,但在雙方比試誰拳頭較硬的當下,「香港政治徹頭徹尾不可能是一種『志業』,這正是香港可悲之處」。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6%9E%97%E8%A1%8C%E6%AD%A2%EF%BC%9A%E6%9C%89%E7%90%86%E5%86%87%E7%90%86%E4%B8%80%E5%9C%8B%E6%9C%89%E9%81%93%E7%90%86-%E5%86%87%E7%90%86%E6%9C%89%E7%90%86%E5%85%A9%E5%88%B6%E5%86%87%E5%9F%9E%E4%BC%81/
原文: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2434775/
香港可悲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不記得前幾週
我們討論過CGTN
跟中方的媒體想要國際化爭取這個...
話語權
爭取話語權
那但是上週前幾週阿亮講說
可是因為你說的是他們的語言
但沒有用他們的文化說話
所以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個紐約時報特別出了一個報導
他說我稍微唸一下
因為Ben Smith的意思
現在中方的媒體宣傳
也不只是用外語媒體還有包含的直接介入當地的媒體
他說中國政府的宣傳報紙中國日報
不但以英文發行還有塞爾維亞語Serbia
塞爾維亞語的版本
一個菲律賓的記者估計
菲律賓新聞專線中間超過一半的報導來自
中國國家新聞機構新華社
一個肯亞媒體集團從中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後來解僱了一位專欄作家
他寫的中國鎮壓維吾爾人的文章
秘魯的記者在社群媒體上
受到好鬥的中國政府官員的強烈批評
這是戰狼外交啊
你是要看CGTN在哪一國
肯亞跟祕魯他肯定影響的到
我覺得有部分歐洲國家他也影響的到
但你知道這篇報導的意思是
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分別的事件
但其實背後有一個大戰略
就是中方想要用中國資金
中國的權力跟中國視角 發展媒體嘛
全世界的媒體後面
本來就這樣啊
就是像你上次講的啊
美國也做同樣的事
因為非洲大部分都是法國跟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你要跟這些人溝通
那他們學中文沒那麼快
那很多人英文法文還是母語
所以他當然就是要透過這種東西來影響
南華早報就很典型
南華早報我是每天看
那他也會登
很中國論調的文章 有
也是用英文寫的 中國崛起論
可是他也會去邀很反中國的文章
可是他的報導基本上是 相對均衡
至少對事實的報導
我認為還是相對準確的啦
那如果中方已經用全球大戰略的角度
滲透進各個媒體
包含了投資包含資金包含了變成partner
那他們到底要做什麼
你說CGTN啊
CGTN已經是其中的一環
他當然想要影響各國的輿論這是必然的嘛
我跟你講他們在影響的都是那個最關鍵的議題
就攸關這個國家生死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
你說美國對日本的輿論有沒有影響
你表面上看沒有
但是實際上他從不同的高度下來吧
表面上看沒有
可是當田中角榮跑去跟中國建交的時候
就一面倒批他
那就是美方不高興 當然是啊
後來洛克希德案就出來了
就收賄那個案子
請問洛克希德案收賄這種證據誰會有
那其實坦白講都是CIA
當然是美國
不然洛克希德怎麼會突然公布一堆收據
所以我的意思說
那個都是在最關鍵的議題上
就是說你在親美親中這個議題上
我不能接受我就弄你啊就是這樣啊
項立剛有一個論點倒是真的
他說他不認為台積電會用非美國設備
中國當然希望他半導體要發展
就不只是半導體本身
他要連動很多周邊都發展起來
光刻機 對對對對
所以他就認為說
你搞一個基本是親美的企業來搞
然後半導體的設備製程軟體通通都是美國
中國現在就是希望全方位都用自己的體系
這個就好比華為決定要弄自己的軟體系統
對不對 對
他就認為台積電不可能站隊進來的啦
台積電最後中美都是要適應的啦
不然你怎麼活啊
這個就從台積電講到晶片
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討論中華經濟研究院
今年出了一個新的消息
BBC報導這個2020年
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高達1367.4億美金
是台灣總出口值的43.8%
那比2019年同期也就是前年同期是只有951億美元
也增加了百分之14
出口最大的是電子零組件
兩岸的貿易半導體大概佔32%
那你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什麼面板
一大堆資訊什麼
全部加起來大概接近50
所以坦白講裡面還是很多傳產
還是有傳產 好多好多
工具機算不算 工具機算
精密機械也算 是嘛
那我們這樣講好了
但是台派呢就是貴黨裡面的一個主流說法就是說
主流個屁啦主流
那只是一種看法
對方這麼仰賴我佔了我百分之43.8
等一下我這是忍不住笑了
佔了百分之43.8
所以是中國需要我
是台灣出口到中國有43.8
然後他就說你看中國非買我們的半導體不可
你們發言人這樣講啊
我就跟你講43.8裡面有關半導體的部分只有32%
你如果要講說這個32%
中國真的是覺得台灣性價比高那是愛買
這是事實啊
尤其今年第一季跟四月非常明顯
所以我是跟你講說
我覺得中國也是很聰明啦
他在加大庫存
他是在深挖壕廣積糧 對對對對對
因為他就覺得他跟美國這種半導體不知道會打到哪裡
所以他今年第一季還有四月拼命從台灣進口
反正台灣的東西好用 先吃
他就先買再說所以我們四月就暴漲
我們的出口額暴漲
他主要就是在廣積糧
尤其是對高科技零組件的部分
因為他不知道美國會不會哪一天突然又開殺戒了嘛
突然認真的開殺戒
是啊是啊所以他總是要防一手
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
結果我們出口暴漲嘛對不對
可是出口暴漲人家就有去查那個內容
比如說四月 四月半導體真的是暴漲
可是大概就是佔總出口也是差不多5成左右
本來是32嘛
四月就暴漲成5成左右
我的意思是說
台灣當然目前有一些半導體有技術優勢
那中國大陸也急著囤積
所以拼命下訂單
可是台灣也不要以為
我們就只賣這個東西給中國大陸
其他東西還是真的需要中國願意跟你買的啦
現在民進黨怎麼辦呢
接下來如果要做什麼公投的宣講
可是一方面疫情一方面又黑道
然後黨內的年輕人幾乎都不支持四項公投都不支持
那不就全面要敗退了嗎
你到時候比如說我隨便講比如說藻礁
藻礁他一定會強調說台灣會缺電
然後如果不這樣我們被迫去搞核四
那焦點又回到核四了
又回到核四
因為這四個議題很明顯
對國民黨最有利的議題是萊豬 是
對民進黨最有利的是核四
但其實核四現在也沒想像中有利
當年靠民智未開在那邊唬爛
我是在講四個議題裡面 相對
相對對對對
所以民進黨一定是拼命抓著核四來打其他議題
那他是怎麼樣
那另外一個當然就是3Q那個有沒有併在一起
那以邏輯來看應該會併
那併在一起他就掛了
因為萊豬對他太不利了
我跟你講基進黨最孬種
你知道基進黨是怎麼說
基進黨說朱學恒表示
如果828投3Q就掛定
明明就是郭正亮講的你不敢寫郭正亮對不對
不敢寫郭正亮
你看小綠就是這麼可悲
就是連罵人都不敢寫大綠的
這個曾任不分區立法委員
媒體有寫出來啊
但他做的圖裡面就只寫朱學恒啊
是不是怪我囉
他大概覺得恨你的人比較多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akMkaIOubc/hqdefault.jpg)
香港可悲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不記得前幾週
我們討論過CGTN
跟中方的媒體想要國際化爭取這個...
話語權
爭取話語權
那但是上週前幾週阿亮講說
可是因為你說的是他們的語言
但沒有用他們的文化說話
所以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個紐約時報特別出了一個報導
他說我稍微唸一下
因為Ben Smith的意思
現在中方的媒體宣傳
也不只是用外語媒體還有包含的直接介入當地的媒體
他說中國政府的宣傳報紙中國日報
不但以英文發行還有塞爾維亞語Serbia
塞爾維亞語的版本
一個菲律賓的記者估計
菲律賓新聞專線中間超過一半的報導來自
中國國家新聞機構新華社
一個肯亞媒體集團從中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後來解僱了一位專欄作家
他寫的中國鎮壓維吾爾人的文章
秘魯的記者在社群媒體上
受到好鬥的中國政府官員的強烈批評
這是戰狼外交啊
你是要看CGTN在哪一國
肯亞跟祕魯他肯定影響的到
我覺得有部分歐洲國家他也影響的到
但你知道這篇報導的意思是
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分別的事件
但其實背後有一個大戰略
就是中方想要用中國資金
中國的權力跟中國視角 發展媒體嘛
全世界的媒體後面
本來就這樣啊
就是像你上次講的啊
美國也做同樣的事
因為非洲大部分都是法國跟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你要跟這些人溝通
那他們學中文沒那麼快
那很多人英文法文還是母語
所以他當然就是要透過這種東西來影響
南華早報就很典型
南華早報我是每天看
那他也會登
很中國論調的文章 有
也是用英文寫的 中國崛起論
可是他也會去邀很反中國的文章
可是他的報導基本上是 相對均衡
至少對事實的報導
我認為還是相對準確的啦
那如果中方已經用全球大戰略的角度
滲透進各個媒體
包含了投資包含資金包含了變成partner
那他們到底要做什麼
你說CGTN啊
CGTN已經是其中的一環
他當然想要影響各國的輿論這是必然的嘛
我跟你講他們在影響的都是那個最關鍵的議題
就攸關這個國家生死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
你說美國對日本的輿論有沒有影響
你表面上看沒有
但是實際上他從不同的高度下來吧
表面上看沒有
可是當田中角榮跑去跟中國建交的時候
就一面倒批他
那就是美方不高興 當然是啊
後來洛克希德案就出來了
就收賄那個案子
請問洛克希德案收賄這種證據誰會有
那其實坦白講都是CIA
當然是美國
不然洛克希德怎麼會突然公布一堆收據
所以我的意思說
那個都是在最關鍵的議題上
就是說你在親美親中這個議題上
我不能接受我就弄你啊就是這樣啊
項立剛有一個論點倒是真的
他說他不認為台積電會用非美國設備
中國當然希望他半導體要發展
就不只是半導體本身
他要連動很多周邊都發展起來
光刻機 對對對對
所以他就認為說
你搞一個基本是親美的企業來搞
然後半導體的設備製程軟體通通都是美國
中國現在就是希望全方位都用自己的體系
這個就好比華為決定要弄自己的軟體系統
對不對 對
他就認為台積電不可能站隊進來的啦
台積電最後中美都是要適應的啦
不然你怎麼活啊
這個就從台積電講到晶片
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討論中華經濟研究院
今年出了一個新的消息
BBC報導這個2020年
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高達1367.4億美金
是台灣總出口值的43.8%
那比2019年同期也就是前年同期是只有951億美元
也增加了百分之14
出國最大的是電子零組件
兩岸的貿易半導體大概佔32%
那你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什麼面板
一大堆資訊什麼
全部加起來大概接近50
所以坦白講裡面還是很多傳產
還是有傳產 好多好多
工具機算不算 工具機算
精密機械也算 是嘛
那我們這樣講好了
但是台派呢就是貴黨裡面的一個主流說法就是說
主流個屁啦主流
那只是一種看法
對方這麼仰賴我佔了我百分之43.8
等一下我這是忍不住笑了
佔了百分之43.8
所以是中國需要我
是台灣出口到中國有43.8
然後他就說你看中國非買我們的半導體不可
你們發言人這樣講啊
我就跟你講43.8裡面有關半導體的部分只有32%
你如果要講說這個32%
中國真的是覺得台灣性價比高那是愛買
這是事實啊
尤其今年第一季跟四月非常明顯
所以我是跟你講說
我覺得中國也是很聰明啦
他在加大庫存
他是在深挖壕廣積糧 對對對對對
因為他就覺得他跟美國這種半導體不知道會打到哪裡
所以他今年第一季還有四月拼命從台灣進口
反正台灣的東西好用 先吃
他就先買再說所以我們四月就暴漲
我們的出口額暴漲
他主要就是在廣積糧
尤其是對高科技零組件的部分
因為他不知道美國會不會哪一天突然又開殺戒了嘛
突然認真的開殺戒
是啊是啊所以他總是要防一手
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
結果我們出口暴漲嘛對不對
可是出口暴漲人家就有去查那個內容
比如說四月 四月半導體真的是暴漲
可是大概就是佔總出口也是差不多5成左右
本來是32嘛
四月就暴漲成5成左右
我的意思是說
台灣當然目前有一些半導體有技術優勢
那中國大陸也急著囤積
所以拼命下訂單
可是台灣也不要以為
我們就只賣這個東西給中國大陸
其他東西還是真的需要中國願意跟你買的啦
現在民進黨怎麼辦呢
接下來如果要做什麼公投的宣講
可是一方面疫情一方面又黑道
然後黨內的年輕人幾乎都不支持四項公投都不支持
那不就全面要敗退了嗎
你到時候比如說我隨便講比如說藻礁
藻礁他一定會強調說台灣會缺電
然後如果不這樣我們被迫去搞核四
那焦點又回到核四了
又回到核四
因為這四個議題很明顯
對國民黨最有利的議題是萊豬 是
對民進黨最有利的是核四
但其實核四現在也沒想像中有利
當年靠民智未開在那邊唬爛
我是在講四個議題裡面 相對
相對對對對
所以民進黨一定是拼命抓著核四來打其他議題
那他是怎麼樣
那另外一個當然就是3Q那個有沒有併在一起
那以邏輯來看應該會併
那併在一起他就掛了
因為萊豬對他太不利了
我跟你講基進黨最孬種
你知道基進黨是怎麼說
基進黨說朱學恒表示
如果828投3Q就掛定
明明就是郭正亮講的你不敢寫郭正亮對不對
不敢寫郭正亮
你看小綠就是這麼可悲
就是連罵人都不敢寫大綠的
這個曾任不分區立法委員
媒體有寫出來啊
但他做的圖裡面就只寫朱學恒啊
是不是怪我囉
他大概覺得恨你的人比較多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jYNthUo2lc/hqdefault.jpg)
香港可悲 在 谷Liv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瞞我瞞》
曲:陳光榮
詞:林夕
約會像是為分享到飽肚滋味
有任何難題卻不提起
這若是浪漫 我怎麼覺得就快分離
你哭過 但眼影閃得更艷美
我是誰情人 你始終也是你
微笑靜默互望 笑比哭更可悲
就算怎開心皺著眉
儘管緊緊抱得穩你
兩臂 卻分得開我共你
無言的親親親 侵襲我心
仍寧願親口講你累得很
如除我以外在你心
還多出一個人 你瞞住我
我亦瞞住我太合襯
這就是談情 客氣得嚇著我
除了近來繁忙我所知有幾多
若要哭不哭訴為何
大家爭吵鬥嘴好過
勝過 笑不出聲抱著我
無言的親親親 侵襲我心
仍寧願親口講你累得很
如除我以外在你心
還多出一個人 你瞞住我
我亦瞞住我太合襯
這麼寂寞的戀愛算甚麼
用你指尖纏我 用熱吻逃避我
無言的親親親 侵襲我心
仍寧願親口講你累得很
如除我以外在你心
還多出一個人 你瞞住我
我亦瞞住我太合襯
#Jeremy #Mirror #你瞞我瞞
#谷Live #香港音樂人 #香港製造 #MadeInHongKong #廣東歌 #香港人撐香港音樂 #撐廣東歌撐谷Live #香港音樂 #StudioLive
----------------------------------------------
?? Facebook:https://bit.ly/2HZAgDL
♥️ IG:https://bit.ly/34PhuYx
⭕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c/谷Live
? MEWE:https://mewe.com/p/谷live
? 谷撐音樂流行榜:https://bit.ly/3q6yB0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O0aeJwH9R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