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世界——#香港再工業化?
2021-07-16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工業的未來是內地市場,並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即不需太多用地或勞動力的先進製造業。也許司長忽略了內地「#內捲」所出現的「#過度競爭」,已讓大量中小微企業倒閉。倘若香港工業發展將目標鎖定到內地市場,是對內地工業「#落井下石」,一不小心還會打擊國家發展和部署。
近年華為得到國家和人民支持,是因為它面對美國針對性的打壓仍勇敢尋找出路,還致力為國家賺外匯,是提升國家國際影響力的佼佼者。相反阿里巴巴、騰訊,甚至最近到美國上市的滴滴出行,都因為幫海外投資者賺內地民眾的錢而受到批評。香港工業想走得更遠及配合國家需要,就要把市場放到海外,以賺取外匯為目標,又要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幫國家處理長期未解決的重要工業項目。
香港工業可以協助祖國解決短板問題,特別是晶片製造上的瓶頸。在全球鬧晶片荒下,不少內地企業都因為晶片供應緊張和價格太高而停產。反觀台灣,單靠台積電也能豐衣足食。以香港的人才和政府的大智慧,加上有充足的水和電,沒理由不協助解決晶片國產化這個痛點呢!
倘若特首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能大膽提出解決國家晶片生產的構想,相信無人敢質疑她「#假大空」,更有可能得到中央的祝福。
#張慧慈
#香港在大灣區的角色是幫內地走出去並吸納外滙
#外資已不用透過香港進入中國市場
#香港工業發展宜向上游及工業5.0發展
#支援內地工商業發展海外
#賺全世界嘅錢
#而不是同內地企業爭飯食
香港再工業化施政報告 在 胡孟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即日專欄:工業家的打不死精神
香港工業發展曾經有過一段光輝歲月。行行出狀元,經歷過多輪經濟循環、跌宕起伏,仍成功屹立不倒的老牌工業家,充分展現出港人靈活變通的特質,且擁有敏銳的國際視野與市場觸角。
與時並進,懂得把握潮流趨勢帶來的商機,專注本業,兼成功把核心業務發揚光大老牌工業家們,在成本壓力與貿易壁壘相繼出現下,仍不忘想方設法、因時制宜。
升級轉型 需要靠積極性
然而,升級轉型談何容易,政府本年度施政報告肯定了香港再工業化的潛力,要讓潛力得以發揮,還看企業家們的積極性。
歷屆「香港工商業獎」——升級轉型大將的得獎者,均屬成功在核心業務中升級轉型而成為獨當一面。多年的得獎者當中,以從生產手錶玻璃到手機玻璃的伯恩光學,就是技術升級兼成功實現產品多元化的表表者。
而Sinomax(盛諾集團,1418)在傳統床墊寢具產品上實現進一步提升,為床墊枕頭按摩椅學童桌椅,注入健康元素。
至於偉能集團,現時更是東南亞最大的私營燃氣發動機式分布式發電站經營者。
還有原本是老牌錶殼廠的聯豐商業集團,成功把高精密機械設備,運用在包括智能手機、手錶、電動車等產品零部件。
以上歷屆的得獎港企,共通點在他們均擁有的打不死的工業家精神,皆實至名歸。
原文: https://bit.ly/2JzCwRz
圖片來源: https://www.tid.gov.hk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香港再工業化施政報告 在 偉大航道-李勁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載】2018施政報告有關創新科技部分的撮要:
促成科研落地 創建智慧城市💫
- 創科生產 -
加速「再工業化」:
💰成立20億元「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
🏭增撥20億元在工業邨為專項先進製造業,建設所需的生產設施
- 創科研發、應用 -
增加大學研究資源
🔭向教資會轄下研資局的研究基金投入額外200億元,加強大學研究實力,及成立30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增加研究撥款來源
倍增資助推動研發和技術轉移:
🔬增加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TSSSU)、「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香港分中心」的資助上限一倍(由400/500萬元至800/1,000萬元),釋放科研力量、促進成果轉化應用
- 創科普及、應用 -
舉辦城市創科大挑戰:
🎖撥出5億元邀請社會各界就民生議題提出創科解決方案,獲選方案可獲獎金及公營機構試用
開放政府數據:
📤敲定開放政府數據政策及措施,所有部門年底前將公布首個年度開放數據計劃,為科研提供所需的原材料
成立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
🔐提供配對平台,讓本地資訊科技業界了解政府部門需求,提交應用方案及產品建議;並為合適方案安排測試及提供技術、財政等支援,為初創及中小企業創造商機
提升電子政務:
🤖應用數碼個人身份,提升電子政務,並於「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及1823聯繫中心引入人工智能和聊天機械人(chatbot)功能,優化服務
強化「科技統籌」計劃:
💡增撥5億元推動政府部門利用科技提升服務及效率
2018施政報告: www.policyaddress.gov.hk/2018/chi/policy.html
香港再工業化施政報告 在 多管齊下擴大香港創科人才庫• 進一步推動「再工業化」 引領 ... 的必吃
引入創科領軍人才全速推動 再工業化 開啟 香港 創科新篇章我們歡迎行政長官於2022年 施政報告 提出的一系列支持創科發展的新政策及措施,包括: • 多管齊下擴大 香港 創科人才 ... ... <看更多>
香港再工業化施政報告 在 獨家|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工業專員」承擔怎樣 ... 的必吃
《 施政報告 》提到,政府目標未來5年引入至少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包括至少20間龍頭公司,怎樣定義龍頭企業?實現 香港再工業化 ,設立「工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