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彈丸之地,人鴿之間是否不能共存?
尖沙嘴天星碼頭對出空地近月成為打卡勝地,大型廣告牌前人來人往,繁忙時間更是水洩不通。然而這片空地重新變得熱鬧前,除偶有街頭表演,更是附近鴿子雀鳥的遊樂場,三三兩兩駐足聚集,待有人走近亦不會立刻飛走,稍稍讓開數步繼續啄食地上碎屑。廣告牌前不見鴿子的蹤影,唯抬頭還會看到它們高飛徘徊在附近建築的窗邊和碼頭上蓋等,一直走到附近人煙稀少的停車場才能看到十多隻鴿子聚集休息的場面。
雀鳥是香港常見動物之一,公園、街邊、樹上總會看到它們的蹤影,尤其是麻雀和灰身原鴿等。鴿子原非香港本地雀鳥,是當年賽鴿風氣盛行及和平鴿活動等而引進不少的外來品種。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及衛生意識提高,及1997年禽流感爆發後,政府多次修訂《廢物處置條例》,逐漸收窄飼養禽鳥的規定。直至2006年,再無任何人可以飼養任何鴿子,不少賽鴿因而放生戶外。
雀鳥放生戶外之際,可供棲息的樹木在城市發展下卻日漸減少,只好飛到冷氣機頂、露台等地方佇足停留,甚或下蛋排糞,引來附近居民的不滿及擔憂衛生。坊間不乏趕走雀鳥聚集的方法,如在窗台擺放大型雀鳥雕像、吊掛光碟折射光線等;而食環署和漁護署過去亦在不同地方設置防鳥網、鳥板、防鳥釘等,防止它們聚集。
中環街市一帶一向是鴿子聚集熱門地,更存在鴿子糞便積聚過多的衛生問題。過去食環署一度在街市附近天橋設置鳥刺,不少鴿子誤傷翅膀或被困於刺陣內需等待救援。鳥刺手法也引來愛護動物協會、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及時任區議員批評,認為處理鴿子聚集或繁殖問題應秉持和平共存的原則。如今中環街市重開,成為城中文化熱點之一,吸引多人特意到訪,該區長存的鴿子問題又會如何處理?
本地藝術家Kazy Chan近日在海港城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番茄醬Ketchup》,其中一組作品以《鴿與我》為題,創作了23件鴿子在人們頭上休息的陶瓷雕塑,23人23鴿各有不同特色。作品靈感源自城市中的樹木越來越少,街頭鴿子的棲息地也驟減,最終要於各人的頭上休息。展覽中另有另外6幅作品以鴿子為主題,分別名為「鴿子與我」、「我與鴿子」、「鴿與我」等,啟發觀眾思考城市發展下人與鴿子的關係。
《番茄醬 Ketchup》 Kazy Chan個人展覽
展期:即日至9月26日
時間:上午11點至晚上10點
地點:海港城美術館 (香港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
免費入場
#白鴿 #exhibition #artexhibitio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香港花卉展覽已於3月15日在維多利亞公園開幕,展期至3月24日。今屆以大紅花為主題花,合共展出約42萬株花卉。今次花展採用了大量「山竹」塌樹作為展品素材,請來本地的藝術家、設計師等,將它們製成雕塑、家具等於花展場內展出,既環保又有心思。今年花展的主題是「大紅花說願」,大紅花在香港處處可見,陪...
「香港公園常見樹木」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ღ NicoleYuen Blog 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樹木谷1月課程>公園及野外常見樹木約為7百種, 要達到初級 ... 的評價
- 關於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王棕- 香港常見植物(柴灣公園) -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ღ NicoleYuen Blog 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城市 #秘密後花園 #童話世界
#隱世花園 #打卡熱點
💁🏻♀️近來真係同兩位小公主周圍都去野餐🧺
發掘下不同公園的美。
今次就去交通非常方便嘅📍#荔枝角公園
無論巴士、地鐵🚇、西鐵都直達。
一齊尋找藍白色小屋🏡花圈拱門💐花朵盛放的童話國度啦💫
首先在美孚站D出口,靠左直行。
行到有樓梯上去會見到一篇芒草叢,
直行好快睇到極限運動場🛹再沿著極限運動場旁邊的小斜路往下走,一直走到最底後轉左,就會睇到迷你童畫小花園。睇相應該容易明白😂
雖然花園真的很細,但佈置很用心,
就像一個小小的童話世界一般的。
當日係平日下午,所以無咩人!
只需要花點心思,就可以拍到童話般的感覺。
由於當日主要係揾野餐地方,
所以影左一陣就走左啦!
有點可惜就係荔枝角公園一期野餐地方較細,
仲要無草的,同泥地差唔多。
旁邊有個成人健身設施同遊樂場,
仲有涼亭休息下,附近居民休閑的確不錯!
所以淨野餐我就唔多推介啦🥺
可能我比較喜歡大草地綠油油的感覺。
💐沿途真的有好很多花好靚嫁!
春夏間常見的🌸開花樹木🪵
鐘花櫻桃、火焰樹、二喬木蘭、紅花荷、宮粉羊蹄甲、白花洋紫荊、象牙花、木棉、黃鐘木(黃花風鈴木)、紅花風鈴木
真係影相龍友必去!📸 #賞花好去處
其實茘枝角公園仲有二三期嫁!
仲有其他兒童遊樂場同埋嶺南之風,
真的是 #親子活動好去處 ,
一家大細嚟玩嘅好地方。
下次要早啲嚟去埋先🥰
#picnic #flowers #sohappy💛💟
#spring #賞花 #picnictime #野餐
#親子好去處 #假日好去處 #親子
#mum #kids #hkkids
#foodies #hkmama #香港媽媽 #mum
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報紙專訪:行山達人出書 推介香港百條路綫 義務淨山見盡行山醜態
零的突破後,估唔到仲有媒體願意搵唔出鏡的我做訪問,仲要喺報紙上有全版篇幅!
哩類小眾題材,有人肯報導已經難得,所以先不論媒體背景,喺度同大家分享一下
記者十分用心,將我長氣的訪問內容幾乎全部涵蓋,言簡意精地表達出來!非常感謝 🙇🏻♀️
在訪問的同時,也正好回顧檢視一下自己,回想開page初衷,與大自然連結越來越深,至今天出書、關注垃圾及環保議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這幾年間累積的成果。
甚麼達人、KOL就不敢當了,只希望繼續可以透過這個平台與大家分享這類訊息,一個傳一個宣揚開去,人人都更注重 #源頭減廢,那就好了!
專訪詳情:
// 行山達人出書 推介香港百條路綫 義務淨山見盡行山醜態
相信不少港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都有到訪過郊外或行山本地遊,逃離市區喘息,令行山再次成為熱潮。可惜近來新聞中常見行山友沒公德的行為,口罩垃圾滿布山徑。行山達人「香港山女」最近推出新書,除了在書中介紹100條路綫外,亦在文中灌輸大量環保信息,希望行山人士自律,愛惜山野及大自然。
「香港山女」是一個網上行山資訊平台,由阿珊於3年前創立,平時常見行山KOL去一些美景打卡影靚相,她的照片卻不是蒙面就是只得背影,相當神秘。阿珊解釋:「其實我只是一名辦公室OL,因為工作關係不能露面,故低調行事。」
由OL變行山KOL
當初開設專頁正值行山熱潮高峰期,坊間有不少行山網站及社交平台冒起,不過資訊較零碎不夠全面,於是阿珊決定自己整合文字、地圖及相片,自行在網上發布,在2016年機緣巧合下,更開始在報章上撰寫專欄。
跟很多人一樣,6年前阿珊因為厭倦了周末「行街睇戲食飯」般公式化娛樂,於是決定試試行山。「行山成本低,不用太多器材,而且是運動亦很健康。第一次行山是油塘的魔鬼山,當時柴娃娃即興出發,看到優美的景色、路綫又不困難,經驗良好,就這樣開始了我的行山生涯,不時去發掘新路綫。」
集香港百大路綫
阿珊將6年來的行山經驗,以及新加了一些未介紹過的路綫結集成書,在上月推出了首本著作《山系手記-香港100條行山路線》。她精心挑選的行山路綫都是自己親身行過,分成不同難易度及地點,有齊適合普羅大眾的IG打卡位,或較少人的冷門路綫,以及給初心者的入門級至高手級數,讓讀者可以多點選擇。
書中收錄了路綫介紹及解說、路綫圖、標高圖及實用資料,如長度、時間及交通等,還有她親身經歷的小故事,令內容生色不少,就像跟朋友行山般。每條路綫也有植物、昆蟲小知識,更添趣味。「以前行山大多看風景,行得多就會更加留意細微的動植物,於是拍下來再上網找資料。前年我曾參與蝴蝶普查課程,對蝴蝶也有一點認識。」
山上垃圾糞便滿布
現時疫情嚴峻,阿珊亦暫停行山,她回想起疫症初期即大約3月時,很多人一窩蜂擁到山上避疫,更導致生態大災難。「我認為只要山路夠闊及能承受到人潮,行山人士又有公德心及自律,基本上是沒有問題。不過眼見山上隨處都有紙巾、口罩及煙頭等垃圾四處丟棄,不單在陰濕位,連樹下、景點周圍都有,明顯是刻意亂掉,令我相當憤怒。於是我舉辦了『行山抗疫不留痕』淨山活動,與義工們去大帽山清理垃圾。」
之後阿珊亦有參與其他淨山活動,即使自己行山也會帶備垃圾袋及鉗,邊行邊清理。不時有人見到她執垃圾,索性將垃圾遞給她。「我會叫他自行帶走,但這些人只求貪方便就手,經常會惡言相向。更誇張的是每次我都會執到糞便,香港郊野公園比起外國已算多廁所,港人大多沒有這個意識,但不代表可以隨處便溺,人糞 [山女加按:及廁紙] 並非天然肥料!」
行山緊記不留痕
自經營了「香港山女」後,阿珊更加留意大自然生態,希望可以透過平台將行山資訊、應有的行山禮儀及環保信息等帶給讀者,一個傳一個宣揚開去。最簡單的就是山野不留痕:「自己垃圾應該要自己帶走,即使放入燒烤場內的垃圾筒,會吸引到馬騮,有機會影響生態。切勿留下火種,3、4月時曾發生了多場嚴重山火,焚燒後的樹林要很多年才能復生。」
「還有很多基本的禮儀:如花草樹木眼看手勿動,別破壞大自然,用相機拍下留念就好;行山人士不要大聲播歌,其他人未必欣賞你的音樂,也想享受自然雀鳥昆蟲的聲音;另外源頭減廢也很重要,即使帶走了垃圾,但最後也會淪落堆填區,而堆填區始終也有飽和的一天。郊野地方相當有限,將來可能連這些空間也要用作堆填,就真的沒有山可以再行了。」
獅子山下港人精神
香港有300多條行山路綫,阿珊暫時征服了百多條,她個人最喜歡的路綫就是書本封面的蚺蛇尖。「大約兩年前行的,是我當時行過最長及最難的山,20公里長、沿路很多碎石,但風光真的震撼,完成後很有滿足感。第二條最愛一定是獅子山,書中有好幾篇都會見到獅子山,這座代表了香港人精神的山頭,難度不算高,但上山可以飽覽香港景致,當中的意義更為重要。」
曾有人批評很多人行山只是為了打卡,阿珊認為沒太大問題。「影靚相大家當然鍾意,不過出發前一定要做足功課,搵定資料,裝備亦要足夠,穿着合適服飾及是否需要帶同行山杖、手套,更要帶備多點清水,衡量自己的能力。如果萬一身陷險境,真的有緊急需要,就不要怕打999求救。我自己幸好未遇過意外或受傷,就是因為準備充足。」
港人缺行山意識
阿珊曾到日本及台灣等地行山,文化及配套真的不同,行山人士的意識也相當高,山上特別乾淨沒有垃圾,又沒有喧嘩嘈音。「例如在日本白馬有部分路段為雪坡,行完後會提示你脫下雪爪,因為雪爪會破壞路上的石頭。行山人士亦會自備流動廁所,完事後自己帶走清理。外國人也會在山上抽煙,不過他們會自動自覺離開人群,亦會自備煙灰盒帶走煙蒂,不影響他人。」
香港的自然風光其實不比外國遜色,而且交通方便,很多路綫也可以即日來回,是一大賣點。阿珊亦希望可以將自己的書譯成英文版本,給本地外籍人士及遊客參閱,讓更多人欣賞到香港的山巒美景。
作者:張頌婷
責任編輯:馮柏偉、鄺素媚 //
全文詳情: https://bit.ly/山系手記-hket訪問
立即購買《#山系手記——#香港100條行山路線》: https://bit.ly/山系手記
~~~
#武漢肺炎 肆虐,為了醫護,建議留家抗疫,即使行山也建議只選家附近的後山,避免到人多地方。郊野行樂,也請謹記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包括充滿細菌的口罩垃圾;#勿留火種;最好 #源頭減廢,#自己垃圾自己負責!切記勿破壞環境及生態,支持 #山野無痕!做個負責任嘅山友!
#源頭減廢
#自己垃圾自己負責
#無痕山野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香港山女
#mountaingirlhk
IG: mountaingirlhk
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香港花卉展覽已於3月15日在維多利亞公園開幕,展期至3月24日。今屆以大紅花為主題花,合共展出約42萬株花卉。今次花展採用了大量「山竹」塌樹作為展品素材,請來本地的藝術家、設計師等,將它們製成雕塑、家具等於花展場內展出,既環保又有心思。今年花展的主題是「大紅花說願」,大紅花在香港處處可見,陪伴市民日常生活;它色澤豐富,充滿生命力,更有「凝聚、綻放、繁榮」的美好寓意,相信不論是市民抑或遊客,都會喜歡。今屆花卉展擺設總面積較去年增加7%,預計入場人次達70萬,主園景以「運動」和「鐵路發展」為主題。今年另一重點是,大會邀請了本地藝術家,將超強颱風「山竹」吹倒的樹木,製作成雕塑和裝置藝術,藉以宣揚「廢柴!不廢」的精神,推廣環保和廢物利用。今年參與花展的機構共264個,當中有104個來自20個國家的參展機構,包括日本、澳洲、韓國、荷蘭等,場內的特色植物及食用植物花園,展出特色大紅花栽培品種,當中有單瓣和重瓣,部分花徑達18厘米。今次展出的大紅花,除了常見的紅色,亦有粉紅、黃、白等顏色,另有雙色及一花多色,值得欣賞。展覽期間,大會將舉辦一連活動,包括學童繪畫比賽、攝影比賽、展品比賽、音樂及文娛表演、花藝示範、廚藝示範、綠化活動工作坊、綠化推廣攤位、導賞服務、康體活動及親子遊戲等。

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文:文匯報)
據漁農署資料顯示,位處於港島徑的第三及第四段內的香港仔郊野公園,是香港最早開拓的郊野公園之一,1977年已被政府劃定為郊野公園,佔地423公頃,覆蓋港島南面山坡,包含金馬倫山、田灣山、香港仔上、下水塘,北面則為灣仔峽、東至布力徑、南面為黃竹坑。
除香港仔外,香港仔郊野公園還有多個入口,分別可在灣仔峽沿布力徑、灣仔峽沿香港仔水塘道、南風道沿金夫人馳馬徑及山頂沿貝璐道進入。而第三段的起始貝璐道正正就是香港仔水塘道西邊的嘉諾撒培德書院側。
下水塘逾百年歲月
值得一提是,香港仔郊野公園環繞著香港仔上、下水塘。兩水塘於1931年建成,是港島區最後建成之水塘。時至今日,圍繞著這兩個水塘的土地已經長出一片茂密的樹林,旅遊人士可站立在水塘堤壩之上,觀賞青翠的山谷在四季中自然的變化,壯麗景色一覽無遺。
其中,香港仔下水塘前身為大成紙廠私人水塘,建於1890年,堤壩於1900年加高18米。當時大成紙廠與香港政府協定,為鴨洲居民每天提供6萬加侖食水。直至1920年代,英國政府為解決港島西區食水問題,花費46萬元買下香港仔大成紙廠私人水塘,把它改建成公用水塘。並在1931年於水塘上游加建香港仔上水塘,在1931年12月15日由當時港督貝璐主持開幕儀式。
港島唯一傷健樂園
此外,公園內設備多元化,當中包括自然教育徑、樹木研習徑、健身徑、太極台、遠足徑、傷健樂園、燒烤區等,一直以來都是不少學校的熱門郊遊地點。此外,公園內設有多條郊遊徑,包括四色郊遊徑、香港仔自然教育徑及香港仔健身徑。亦是整個香港島唯一設有傷健樂園的郊野公園,園內設有輪椅徑,讓傷健人士也可親身欣賞郊外的景色。鄰近更有小食亭及燒烤場,為傷健人士提供不少方便。
有愛好郊遊的人士指,在公園內,旅遊人士現在所享受的林蔭,全賴戰後造林和多種闊葉類樹木的再生而成,比較常見的有紅膠木、木荷、大頭茶、鴨腳木及崗棯等。
交通方面,可在銅鑼灣景隆街乘專線小巴4A或4C,或在灣仔莊士敦道的專線小巴4B,均可扺達香港仔石排灣,再沿著香港仔水塘道上山,就可到達香港仔郊野公園入口。又或在銅鑼灣堅拿道天橋下的大型巴士站,選坐途經香港仔海濱公園之38、42、72及77號巴士,均可到達香港仔市中心。

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王棕- 香港常見植物(柴灣公園) - YouTube 的必吃

唔知大家有無在路邊見到呢種樹呢? 影片來源: 樂耕園名稱:王棕(別名:大王椰子) 屬科:棕櫚樹原產地:古巴、牙買加株高:20 - 30米葉子:四季常綠 ... ... <看更多>
香港公園常見樹木 在 <樹木谷1月課程>公園及野外常見樹木約為7百種, 要達到初級 ... 的必吃
大型市區公園(維園, 香港動植物公園, 九龍公園, 荔枝角公園, 沙田公園等)有過百種樹木, 只要將幾個公園作為固定學習地點, 很快便有350種樹木的基礎認識. 至於進一步的認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