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直待在學校體制內、完全沒有出社會工作經驗的我,在到蘭嶼的第十天算是完全被震撼到了!這天早上,阿文把我叫到他的工作室裡,說要跟我聊聊。他不拐彎抹角,直白的說:「你到蘭嶼也一個星期的時間了,該適應的都適應了,坦白說就我對你這個星期的觀察下來,你並沒有及格!再這樣下去你只會成為我的負擔,如果你不更積極一些,你不如回台灣吧…」其實當下我是畏懼又錯愕的,我知道如果我真的被趕出去,我的計畫就失敗了。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導致今天這樣的下場大概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 我們大概都是教育體制的受害者吧,早已習慣了老師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模式,讓我們無時無刻處於一個等待的狀態。
第二, 這大概是台灣文化與蘭嶼文化的衝擊,我其實知道要主動幫忙,只是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會有所顧慮,害怕做錯這個又害怕做錯那個,在他們眼裡便是一個綁手綁腳只會立正站好的讀書人。
第三, 這與我預期的完全不同!我一直以為我這次的型態有點類似打工換宿,有明確的工作時間和私人的休閒時間,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一早睜開眼直到闔眼睡去皆是工作時間!我的工作內容不只資源回收的分類與壓縮,甚至包括了雜貨店的進貨、補貨,阿文的家事雜物,諸如帶小孩、煮飯、掃地、洗碗...等,無一不列在我的工作項目中。
雖然第一個星期的表現讓阿文失望了,但我覺得其中有一些是誤會,於是隔天鼓起了勇氣和阿文解釋也分享自己的想法,這讓我們日後的工作變得順遂許多。工作之餘也跟阿文聊了許多,這讓我在幫他投稿信義房屋的全民社造行動計畫得心應手,寫出來的東西也獲得阿文的青睞,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像朋友而不是勞資關係。
阿文讓我深刻體會到,原來台灣人為了維持表面的和平,在待人處事上有多麼的扭捏而不直爽,其實到目前為止我也仍在學習拿捏之間的平衡。
蘭嶼是個很美的地方,羊、雞、狗、豬、貓竟然都無拘無束的在馬路上浩浩湯湯,飛魚季更是處處可以嗅到曬飛魚的腥味。最讓我流連忘返的還是坐在那涼台上,吹著海風、望著療癒的碧海藍天。別再問我還想不想再去了,那是一定要的!蘭嶼雖只住上了一個月,但卻早已培養了一個家的情感。
(夥伴:凱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