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Norovirus)傳染力強,該如何預防?】
日前「宜蘭縣礁溪老爺酒店雲天自助餐廳」,爆發疑似食物中毒案,至少164人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宜蘭縣衛生局公布,廚工和用餐民眾檢體中驗出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感染引起之症狀
諾羅病毒以前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是一群可感染人類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主要為「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酸痛」。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2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
諾羅病毒傳染力十分強,常常家中先是一人感染後,全家人一起中獎。所有年齡層都可能感染諾羅病毒。不論是吃下被病毒汙染的食物及水,或是接觸到被病毒汙染的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口鼻、眼睛,都會導致感染諾羅病毒。
➨目前沒有治療諾羅病毒感染的特效藥,因此最重要的是補充足量的水分與電解質,預防脫水。
■預防諾羅病毒
由於諾羅病毒很常是被我們吃進去的,所以想預防諾羅病毒,洗手非常重要。不管是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都務必要好好洗手。要吃蔬菜水果前需要認真清洗,並徹底煮熟食物,避免生飲、生食。如果已經感染諾羅病毒,要等到症狀緩解、康復的兩天後再為他人準備食物,否則一樣會傳染病毒給他人。
➨感染諾羅病毒又痊癒之後,並無法終生免疫。也沒有特效藥能夠治療諾羅病毒,也沒有疫苗可以先打,所以生活中大家還是得記得多洗手。
■風險管理防堵諾羅病毒
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以下簡稱食安法)」,政府要求食品業者必須實施之衛生管理系統包括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ood Hygienic Practice, GHP),並適時導入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的觀念,實施食品安全管制系統。
在衛生的要求下,餐飲從業人員、作業場所等都要避免交叉污染,其次,在安全的要求下,則可運用【欄柵管理技術(Hurdle Management Technology)】(「欄柵管理技術細節」詳【註1】),預防、去除及降低可能的危害物質,包括生物性、化學性及物理性的危害,諾羅病毒即屬於應管控之生物性危害。(資料來源:【註2】、【註3】、【註4】)
■抵擋諾羅病毒的6個方法
目前尚無疫苗可有效預防諾羅病毒,亦無特效藥可治療,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做好個人衛生,包括:
1. 確實洗手:如廁後應確實以肥皂清洗雙手;接觸食材或進食之前應確實清潔雙手。
2. 減少生食:蔬果應清洗乾淨再食用,最好減少生食;水產、貝類應確實煮熟後再食用。
3. 避免共食:為確保飲食衛生,外出飲食最好用公筷母匙,以減少交互傳染。
4. 配戴口罩:出入公共場所或處理病患的排泄物時,應戴口罩以降低感染風險。
5. 環境消毒:沾附有病菌的床單衣物應立即換洗,並可採用稀釋漂白水擦拭環境,減少病菌傳播。
6. 母乳哺育:此外醫師提醒,若家中有嬰幼兒者,建議可持續接受母乳哺育,以提升幼兒免疫力。
(資料來源:【註5】)
■毒物科醫師:預防食物中毒的5要點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 顏宗海主任」提到,夏天更易遇到食物中毒,預防食物中毒的5要點包括:
1.烹飪前要徹底洗手
2.維持廚房和工作環境的乾淨
3.生食跟熟食要分開處理:一個砧板、一個刀不能又切生的又切熟的,才能避免交叉污染。
4.正確保存食物:像夏天在室溫的食物,2小時內確定不吃的話要放冰箱冷藏保存,拿出來後要徹底加熱再吃。
5.員工如果有生病不舒服,應該暫停工作。
■食藥署:應嚴格的遵守個人和食品衛生習慣,才能預防諾羅病毒,執行方法:
1.勤洗手
2.飲水要先煮沸再飲用
3.所有食物都應清洗乾淨並澈底煮熟,絕不生食
4.不需烹煮的食物應該儘快吃完
5.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被丟棄
6.注意居家環境衛生,必要時可用漂白水消毒。
「食藥署」提醒:為了預防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尤其是餐飲業工作者,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資料來源:【註6】)
【Reference】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出版品「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
➥世界貿易組織(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成立係為了促進國際貿易發展,但其亦重視食品安全,因此在其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SPS)中明確指出:與食品有關的健康安全必須建立在科學性的風險評估基礎之上。
我國自2002年起成為WTO正式會員,對國內生產與國外進口食品的管理,都必須符合SPS協定的精神,及國民待遇原則(National Treatment)。因此,任何食品衛生標準及法規的訂定,及食品安全事件的處置,都必須依據風險分析原理去執行。
風險分析為一結構性的的決策程序,在此結構中包含三個部分: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及風險溝通,三者之間彼此密切互動。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除了在科學的基礎上辨別個別產品的安全風險之外,同時更是司法機關裁量刑罰時的重要參考,因此科學與法律必須相互結合,食品安全管理才能穩健進展。
➤ 完整說明,詳:https://bit.ly/2YBS5ho
➤ 出版品電子書,詳:https://bit.ly/2QoX28T
1. 來源
➤➤資料
∎【註1】:
CAS 台灣好肉-柵欄技術(Hurdle Technology)的定義:https://bit.ly/3jaJUR5
∎【註2】:
衛生福利部 - 疾病管制署「諾羅病毒Q&A」: https://bit.ly/3guHSta
∎【註3】:
天下雜誌 -「礁溪老爺百人疑食物中毒,驗出諾羅病毒 傳染力強,該如何預防?」:https://bit.ly/2Qmlxn9
∎【註4】:
Pansci 泛科學「如何防治諾羅病毒?食品安全管理也要從「風險分析」下手」:https://bit.ly/34wzRl9
∎【註5】: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住在腸胃裡的病毒─抵擋諾羅病毒的6個方法」:https://bit.ly/2QvkhhH
∎【註6】:
(信傳媒)「礁溪老爺164人驗出「諾羅病毒」》毒物科醫師:「5要點」預防食物中毒」:https://bit.ly/3liXXFY
➤➤照片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防治諾羅病毒宣導單張:
https://bit.ly/3jtHz4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住在腸胃裡的病毒─抵擋諾羅病毒的6個方法」:
https://bit.ly/2QvkhhH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 #諾羅病毒 #Norovirus #柵欄技術 #Hurdle Technology #組合式保存技術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 / 疾病管制署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食物檢體法規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以全齡樂活為目的之公共政策 】
陽明大學醫學院潘懷宗教授、臺北市議員
自古以來,儒、道兩家就把「治身」與「治國」之方互為貫通,由下而上、由淺而深,宋代之後,「不為良相則為良醫」、「保身長全」更成了士大夫們的基本思想。懷宗於108年1月31日應邀前往參加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所舉辦的「全齡樂活」座談會擔任與談人,便以自身鑽研「養生六大招」為開端,循序漸進地談「如何建構以『全齡樂活為目的』之公共政策」,當日現場並有多位優秀與談人,如楊玉欣委員、資深媒體人李艷秋女士及吳志揚委員等,一同分享獨到見解。
第一招:無毒生活環境之營造:政府應提供民眾無毒健康的生活環境。
有關無毒生活環境之營造,是每個選舉候選人都會提到的,像是:台中市長盧秀燕在選前所提出的空污四大主張就獲得許多選民支持、蔡英文總統在競選總統時提到要設立毒物管理署,要從源頭控管有害化學物質,其他像是高雄市長韓國瑜及臺北市長柯文哲都有提到推動電動車、推動共享交通政策,以及柯市府禁用一次性餐具、公車亭等區禁菸等,都是以打造低碳、無毒生活,環境永續經營為目的之政策。
第二招:健康生活習慣: 要讓民眾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根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相關研究,長期夜間工作可能對健康產生生理節律紊亂、疲勞、睡眠障礙、加重心血管與肝臟疾病等衝擊。
日本一家婚禮策劃公司更是深黯此道,因此與一家睡眠分析技術公司合作,推出「睡眠酬薪制」;在員工的手機上安裝睡眠分析程式,依照睡眠的時間來獲得積分,然後由公司進行統計。例如若每周保持至少5天的睡眠時間超過6小時,就可以積累1000分(100積分=100日元=大約臺幣28元),不到6小時只有500積分,積分可以在公司的咖啡廳和自助餐廳使用。根據該公司的管理人員表示,他們使用這個系統之後,不但改善了測試員工的健康狀況,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並更具創造力。因此他們決定正式採用這個獎勵系統。
第三招:維持快樂心情:營造一個讓民眾心情愉快的環境。
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民生問題」,民生問題解決了,心情自然愉快。像是增設公托及公幼就是每位候選人都會提出的,例如:新北市長侯友宜提出『擴大公托規模,未來四年將倍增公共托育量』、台中市長盧秀燕提『設立兒童安全及教育委員會,增設公托及公幼』、台南市長黃偉哲提出『增設弱勢優先的公立幼兒園』、桃園市長鄭文燦提出『增加親子館、公托、日照、公幼等設施』,還有臺北市長柯文哲提的『增設非營利幼兒園』等,都是在強調托育政策重要。
第四招:聰明的運動場所:提供民眾良好的運動環境或運動設施。
近幾年,臺北市教育局開放校園場地讓民眾方便運動就是個很好的政策。前總統馬英九在擔任台北市長時全力推動「一區一運動中心」、侯友宜市長選前提出的「完成林口、新店及五股3座運動中心以及瑞芳1座運動公園」,以及盧秀燕市長提出的「增設兒童及國民運動中心」都是在強調運動環境的重要。
另外,歐美對於運動環境之營造更是「直接拿錢補助你上健身房運動」,直接給你一張卡片裏面存有健身額度,在歐美國家認為,健康的體魄是用預防得來的,他們寧願拿錢給人民做運動,也不要花大筆金錢來給民眾治療疾病,在他們認為,治病要花的成本更多、更不划算!
第五招:正確的吃:讓人民吃得安心,不會吃到問題食物。
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多項重大政策或措施,例如:為預防大規模食物中毒,將「鐵路便當」納入食安管制、修正《食品業者登錄辦法》,規定宅配、外送美食業者也要登錄列管、農委會為配合「食安五環」政策,和教育部共同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另外,為避免廚餘養豬成非洲豬瘟防疫漏洞,農委會對未具有廚餘蒸煮設備之養豬場,於2018年12月24日起輔導調整改用飼料養豬,並同步就國內2,045場廚餘養豬場,提供飼料差額補貼、技術諮詢輔導及自願性退場補助等配套機制,自2019年1月2日啟動,由各縣市政府執行;另為提升產業競爭力,將透過跨部會研議推動期程,在轉型期間將請環保單位依現行規定落實稽查,嚴格監督廚餘蒸煮,阻絕疫病傳播的可能性。
第六招:定期健康檢查:讓民眾能夠定期做健康檢查。
疾病往往來得無聲無息,為維護民眾健康,從91年開始,健保局全額補助成人健檢。另外,在勞動部《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14 、15條規定,雇主僱用勞工時,新進員工任職前需實施「一般體格檢查」、在職勞工任職中要做「一般健康檢查」;第16條則規定勞工從事特殊作業,如高溫、噪音等有特別危害健康之作業,雇主應每年為勞工實施「特殊作業健康檢查」,且檢查紀錄至少保存10年。
而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時也提出多項健康政策,如:
1.地方衛生所轉型為「社區健康照護管理中心」、2.導入組織性的癌症與慢性病篩檢體系、3.建立一組健康平均餘命相關指標群,早期預防慢性病、4.建構整合型的慢性病預防策略,減少長期照護需求、5.健全化家庭醫師體系等。
食物檢體法規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宿便變塑便
#塑膠分解物最終將進入人體器官的擔憂獲得證實
#守護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地球
【宿便變塑便:人體糞便中首度檢驗出微塑膠】
英國衛報報導,維也納醫學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從人類糞便檢體中檢驗出「微塑膠 (Microplastics)」。這項結果代表大量塑膠微粒已滲透進入人類食物鏈中,證實了人們長期以來的憂慮與推測,那就是塑膠分解物最終將重新進入人體。研究團隊初估,超過50%的全球人口糞便中均含有微塑膠,不過後續還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實驗以證實這項推論。
不同於木材等可分解的材料,塑膠進入自然環境後,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碎裂、分解,最後轉化成為微塑膠。微塑膠由於體積太小,污水處理廠無法攔截過濾,因此大多直接流入海洋。然而,這些有時僅使用數十分鐘、甚至數分鐘就被丟棄的塑膠製品,卻需要近5世紀的時間才能夠被生物分解。目前已知有超過180種動物曾誤食塑膠碎片,包括鳥類、魚類、海龜以及海洋哺乳動物。
本次實驗共檢驗8名參與者的糞便檢體,受測者分別來自於歐洲、日本及俄國。結果顯示,所有檢體內均含有微塑膠,不過來源仍未明確,受試者飲食包含塑膠包裝食物、塑膠瓶裝水等。受試者均為葷食,其中6人有食用海魚的紀錄。
本次研究共驗測10種塑膠微粒種類,結果驗測出多達9種類型。檢測出的微粒大小從從50至500微米不等,其中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最常見的項目。研究團隊指出,平均每10克的糞便中便含有20顆塑膠微粒,以種類來看,檢測出的微塑膠成分多用於化妝品等產品中,部份則可能由大型海洋塑膠廢棄物分解而來。
微塑膠定義為體積小於 5 毫米的微小塑膠顆粒。來源包括塑膠微粒、微纖維、以及塑膠製品。塑膠污染問題極為嚴峻,2017年國外非營利組織與明尼蘇達州大學共同測試美洲、歐亞等 12 個國家、超過 100 個飲用水樣本,就發現高達 83%的樣本中含有微塑膠。由於微塑膠會積聚海洋中的有機污染物,轉變為高度濃縮有毒微塑膠,再透過海洋生物重新進入人類食物循環,對人體健康與海洋生態均造成顯著危害。
根據統計,高達95%的塑膠包裝僅單次使用後即被廢棄,不僅造成環境衝擊,同時也形成大規模經濟損失(廢棄塑膠平均每年約造成80至1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因此,近年全球對於塑膠減量、回收與再利用的聲浪高漲,許多先進國家政府陸續推出禁用塑膠袋、一次性塑膠包裝/餐具、以及塑膠吸管的法令,其中又以歐盟及日本在相關方面的立法與推動舉措最為積極。
歐盟調查顯示,全球每年約有高達800萬噸的塑膠廢棄物被丟棄禁入海洋中,其中歐洲海域約佔15萬噸,這些塑膠廢棄物隨著洋流四處飄散,造成汙染擴散。因此,歐盟提出於2025年前,確保區域內90%的塑膠瓶罐均能夠確實回收處理的目標。主因在於塑膠瓶罐與瓶蓋佔目前海洋塑膠廢棄物的比例達20%,佔海灘廢棄物的比例更超過50%。
此外,歐洲議會於日前以571票對53票的壓倒性表決結果,通過禁止歐盟所有成員國使用塑膠餐具、餐盤、棉花棒、吸管、攪拌棒以及氣球桿等一次性塑膠製品。這項法案亦同時呼籲降低塑膠杯等一次性食飲品容器。法案預估於2021年全面生效實施。與大部分國家的做法相同,歐洲議會這項法案同樣採取先易後難的實施原則,第一階禁止使用的品項,多為已存在備供使用替代品的塑膠製品,如塑膠餐具、棉花棒等。至於其他尚未存在替代品的製品(如漢堡盒/三明治外包裝),成員國則必須於2025年前降低25%的用量。
亞洲方面,最早開始著手制定、法規體制最完備者,為提出循環性社會概念的日本。日本政府於2000年便推出包裝容器回收利用法,為現行6項關鍵產業回收利用制度中最早推出的法令。主因在於日本政府發現到,包裝容器廢棄物為日本家庭垃圾大宗(容積比約60%、重量比約20%~30%)。為促進容器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日本政府特別建立包裝容器回收與再商品化機制,針對塑膠瓶罐、塑膠包裝、玻璃瓶與紙製包裝四大類容器制定回收利用制定具體條款。該法採消費者分類投置、市町村分類收集家庭包裝容器廢棄物制度,並由日本容器包裝回收利用協會居中協調,結合企業進行再商品化,以促進回收利用。我國環保署亦於今年度針對購物提袋、免洗餐具、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塑膠吸管四大品項頒布減量時程,宣布「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的規畫。
除了政府的帶動外,全球產業界也開始逐步響應這項趨勢,採取對環境友善的製程與材料。例如2016年知名女星舒淇穿著的婚紗,屬於H&M旗下Conscious Exclusive永續女性服飾系列,該系列產品主打採用回收自海灘塑膠垃圾所製的聚酯纖維BIONIC®材料,替代傳統PET。除大型企業外,也有不少新創企業直接以降低塑膠浪費作為服務特色,例如英國家用清潔洗滌用品商Splosh,重新設計、製造產品包裝與成分,將可分解的生物製品與不可分解的工業製品分離銷售,以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然而,近年搖旗擂鼓的減塑風潮,究竟是否能夠挽救或減緩地球被汙染的速度仍舊存疑。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預估,若現狀不加以改變,那麼2050年海洋廢棄塑膠重量將超過魚群總重,如今維也納醫學大學的實驗結果更進一步證明,微塑膠已滲透進入人類食物鏈中。我們必須更深刻的體認到,環境傷害已然造成,且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大蔓延。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數據與實驗結果所帶來的,不應該僅僅是短暫的討論風潮與新聞議題,而是對於過去線性生產、大量浪費的經濟與生活方式的全面重新檢討與深刻反思。
畢竟我們都需要緊緊守護著,這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地球。
https://www.theguardian.com/…/microplastics-found-in-human-…
食物檢體法規 在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黃海寧律師 - YouTube 的必吃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黃海寧律師食品為民生的根本,食品衛生安全攸關人民的生命與健康。食品是貨品貿易中最重要的物資之一,經常跨境/國流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