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擴散!
「陳先才觀點」是意見評論?還是統戰置入?風傳媒、美麗島電子報要說清楚!
自去年底起,風傳媒以「陳先才觀點」系列轉載中國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陳先才於美麗島電子報之專欄文章,常態且即時地評論台灣政局與台海雙邊局勢。而在此之前,美麗島電子報更已長年刊登「陳先才專欄」。
我們必須指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並不是一般的學術單位,其前身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根據其官網說明是1980年7月由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鄧穎超親自批示成立,「是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產物,也是和平統一方針的產物」。「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與國安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統戰部的「全國台灣研究會」、上海市政府的「上海台灣研究所」,都是台灣研究、情報蒐集與統戰宣傳,三位一體的中國涉台智庫及情報單位。
而陳先才除了是廈大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之外,也還兼任台灣研究院轄下新興統戰智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執行長,該中心的綜合使命是「圍繞“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國家最終完全統一”這一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該智庫設有管理委員會,六位委員恰恰好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的中共黨委書記與副書記:李鵬、曾坤瑜、彭莉、張羽、張文生、陳文,陳先才則是管理委員會的「秘書長」,其在黨組織的地位不言可喻。
此外,陳先才並兼任台灣研究院民進黨研究中心主任,該中心的任務是「深刻剖析民進黨成立、發展及其演變背後的歷史、社會與現實根源,針對民進黨“台獨”主張及其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和批判,在決策諮詢、輿論引導、學術交流等方面探索新路徑」,並「在中央對台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在研究中堅決反對任何“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看看風傳媒「陳先才觀點」的文章:《蔡英文訪美的兩岸衝擊,遠遠超過李登輝》、《民進黨嚴管赴陸交流對臺灣有害無利》、《開鍘吳子嘉,民進黨自陷困境》、《民進黨大陸政策轉趨強硬的考量及得失》、《民進黨阻台青赴陸 恐被民意反噬》、《沒有互信,哪來和平?》、《賴清德逼宮蔡英文,有多大勝算》、《藍綠內耗,柯文哲的機會來了》,與其說是專欄文章,更像是履行其「針對民進黨“台獨”主張及其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和批判」的宣傳與統戰任務。
這樣一個中國涉台情報機構的重要成員,在台灣主要的網路媒體上開設專欄,恐怕已不是單純評論,而更像在下指導棋跟當傳聲筒。以《沒有互信,哪來和平?》一文為例,在中共戰機跨越海峽中線挑釁時,陳先才強調「海峽中線」沒有明文規定,是美中台實力與角力的默契,並且暗指是民進黨政府親美,傷害兩岸互信,才造成不和平。
【我們對風傳媒、美麗島電子報的公開質問】
台灣是個有言論自由的國家,任何人要投書媒體,或者媒體要向誰邀稿,都屬言論自由的範疇。但我們不要忘了,在台灣惡劣的媒體環境下,媒體向政治人物、候選人兜售政論節目時段,讓政治人物花錢買節目露出已是媒體陋習。
台灣政治人物可以買媒體露出,中國的統戰單位當然也會買。究竟「陳先才專欄」是一般的政治評論?還是中國統戰單位買的媒體置入?風傳媒跟美麗島電子報應該出來說清楚!
請問美麗島電子報:有沒有支付陳先才稿費?有沒有辦理扣繳?
如果沒有支付稿費,請問美麗島電子報與陳先才或廈大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民進黨研究中心,有無合作關係?其內容為何?
請問風傳媒?有沒有支付陳先才稿費?有沒有辦理扣繳?
風傳媒有無支付美麗島電子報授權金?
如果沒有,請問風傳媒與陳先才或廈大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民進黨研究中心,有無合作關係?其內容為何?
【527拒絕中國併吞,媒體禁收中國賄賂】
時間:5月27日(一)晚上七點
地點: 立法院群賢樓 前(濟南路一段1號)
臉書活動頁,快來參加: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64018260464116/
主辦團體: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合辦單位: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永社 、 獨立青年陣線
🔥2020眾志成城,大家一起來相挺
✔️ 線上捐款
https://pse.is/G6E8T
✔️ 定期定額捐款
https://pse.is/H5SB4
(「台灣公民陣線」由「經濟民主連合」擔任祕書處,捐款請註明「支持台灣公民陣線專案」。)
「風傳媒 稿費」的推薦目錄:
- 關於風傳媒 稿費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風傳媒 稿費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風傳媒 稿費 在 畢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風傳媒 稿費 在 風傳媒- 【#風生活】 讀者沒有付費,出版、稿費收入又少 的評價
- 關於風傳媒 稿費 在 青年日報稿費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風傳媒 稿費 在 青年日報稿費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風傳媒 稿費 在 風傳媒高峰論壇《2022大趨勢》|疫後經濟.獨家解析-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風傳媒 稿費 在 【股票】5大抄底訊號?台積電1招解套?高手下半年鎖定這9檔 ... 的評價
風傳媒 稿費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匪報 匪媒
「陳先才觀點」是意見評論?還是統戰置入?風傳媒、美麗島電子報要說清楚!
自去年底起,風傳媒以「陳先才觀點」系列轉載中國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陳先才於美麗島電子報之專欄文章,常態且即時地評論台灣政局與台海雙邊局勢。而在此之前,美麗島電子報更已長年刊登「陳先才專欄」。
我們必須指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並不是一般的學術單位,其前身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根據其官網說明是1980年7月由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鄧穎超親自批示成立,「是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產物,也是和平統一方針的產物」。「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與國安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統戰部的「全國台灣研究會」、上海市政府的「上海台灣研究所」,都是台灣研究、情報蒐集與統戰宣傳,三位一體的中國涉台智庫及情報單位。
而陳先才除了是廈大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之外,也還兼任台灣研究院轄下新興統戰智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執行長,該中心的綜合使命是「圍繞“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國家最終完全統一”這一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該智庫設有管理委員會,六位委員恰恰好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的中共黨委書記與副書記:李鵬、曾坤瑜、彭莉、張羽、張文生、陳文,陳先才則是管理委員會的「秘書長」,其在黨組織的地位不言可喻。
此外,陳先才並兼任台灣研究院民進黨研究中心主任,該中心的任務是「深刻剖析民進黨成立、發展及其演變背後的歷史、社會與現實根源,針對民進黨“台獨”主張及其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和批判,在決策諮詢、輿論引導、學術交流等方面探索新路徑」,並「在中央對台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在研究中堅決反對任何“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看看風傳媒「陳先才觀點」的文章:《蔡英文訪美的兩岸衝擊,遠遠超過李登輝》、《民進黨嚴管赴陸交流對臺灣有害無利》、《開鍘吳子嘉,民進黨自陷困境》、《民進黨大陸政策轉趨強硬的考量及得失》、《民進黨阻台青赴陸 恐被民意反噬》、《沒有互信,哪來和平?》、《賴清德逼宮蔡英文,有多大勝算》、《藍綠內耗,柯文哲的機會來了》,與其說是專欄文章,更像是履行其「針對民進黨“台獨”主張及其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和批判」的宣傳與統戰任務。
這樣一個中國涉台情報機構的重要成員,在台灣主要的網路媒體上開設專欄,恐怕已不是單純評論,而更像在下指導棋跟當傳聲筒。以《沒有互信,哪來和平?》一文為例,在中共戰機跨越海峽中線挑釁時,陳先才強調「海峽中線」沒有明文規定,是美中台實力與角力的默契,並且暗指是民進黨政府親美,傷害兩岸互信,才造成不和平。
【我們對風傳媒、美麗島電子報的公開質問】
台灣是個有言論自由的國家,任何人要投書媒體,或者媒體要向誰邀稿,都屬言論自由的範疇。但我們不要忘了,在台灣惡劣的媒體環境下,媒體向政治人物、候選人兜售政論節目時段,讓政治人物花錢買節目露出已是媒體陋習。
台灣政治人物可以買媒體露出,中國的統戰單位當然也會買。究竟「陳先才專欄」是一般的政治評論?還是中國統戰單位買的媒體置入?風傳媒跟美麗島電子報應該出來說清楚!
請問美麗島電子報:有沒有支付陳先才稿費?有沒有辦理扣繳?
如果沒有支付稿費,請問美麗島電子報與陳先才或廈大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民進黨研究中心,有無合作關係?其內容為何?
請問風傳媒?有沒有支付陳先才稿費?有沒有辦理扣繳?
風傳媒有無支付美麗島電子報授權金?
如果沒有,請問風傳媒與陳先才或廈大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民進黨研究中心,有無合作關係?其內容為何?
【527拒絕中國併吞,媒體禁收中國賄賂】
時間:5月27日(一)晚上七點
地點: 立法院群賢樓 前(濟南路一段1號)
臉書活動頁,快來參加: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64018260464116/
主辦團體: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合辦單位: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永社 、 獨立青年陣線
🔥2020眾志成城,大家一起來相挺
✔️ 線上捐款
https://pse.is/G6E8T
✔️ 定期定額捐款
https://pse.is/H5SB4
(「台灣公民陣線」由「經濟民主連合」擔任祕書處,捐款請註明「支持台灣公民陣線專案」。)
風傳媒 稿費 在 畢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長文慎入)近年,香港很多老店、小店結業,不再了。
22年或不算太長,但如果我寫的電影專欄算是一個店,我最後的一間影評小店,結業了。
明周的影評專欄,由1997年寫到今年三月止,執笠了。那不是我第一個影評專欄,是最後一個。
本來也不打算在面書寫的,紙媒的掙扎,白雲的往來無常,不必大驚小怪。
現在寫寫原因有二。一是最近執書,找到這張「《影評人新生代》研討會」的殘皺皺單張;二是見到蘋果開始要求用戶登記,大量人媽聲四起,喊打喊殺,忍不住說兩句。
你看那梅菜單張,「1997年6月1 日」(仲掛緊英國旗),文化中心;再讀讀內容,看那時對影評多認真。上面有7 個人名,我們都是那些年被圈出的影評新生代,我可能是7人之中出道最遲,又唯一一個完全在傳媒體制以外的獨立影評人?7人之中,尚有幾人還在寫電影?
如果你不怕長氣,我說說我廿多年來寫影評的生涯。
畢業回港,在選擇投入電影創作還是廣告創作之間,我揀了後者。廣告,是青春飯,較有系統,又多跨國公司可增廣國際視野見識。電影,好像在身負更多閱歷傷痕紅塵之後,還可入行,歲月更可化成養份,不急。
入了廣告公司,始終喜歡電影,我決定寫影評。從加拿大回來,我是讀約克大學的,即是林嶺東讀電影那間,我沒人脈,完全不識傳媒人,第一份稿,是cold call白撞fax給《經濟日報》的,用了,寫的是黃子華的《沙甸魚殺人事件》,很cult吧。《電影雙周刊》的編輯讀了,即找「經濟」找我,問我可否也幫他們寫影評,寫了。然後明周又找我,因為看了電影雙周的影評。很快,三個欄,就成了。
那年代的編輯,真敏感勤快又識貨啊。
幾年間,高峰期,我同時有約六、七個影評專欄,前後可能共十個,有長有短。還先後在港台和新城電台有電影節目。那時,傳媒找懂電影的人負責電影內容,找懂電影的人寫電影、做節目,很認真。(冇錯,我意思是後來並不了)
但有一份廣告工,放血式疲於奔命,還要有命騰出指定空檔,按各大電影不同的試片時間、到指定試片室、影院看試片(那時還有試片室的),提前在上映和截稿前,交出配合影期的文章,又堅持保持水準,我除了時常3、4am下班後寫稿至清晨,別無他法。
從來討厭拚命開分店而妥協要求、犧牲質素,有一天,我反省我要做的是:「影評職人」。
為了不讓自己有絲毫機會埋沒初心,便陸續向不同紙媒網媒辭寫,大量cut稿,電台節目也不做了(這當中也有點故事,找天另說),最後祇嚴選兩個媒體繼續寫影評(明周和經濟日報 for obvious reasons)。
年年月月日日看電影寫電影談電影,而非傳媒受薪編採人員,我同代的影評人很多都離場了。單張上,7人之中,如非在傳媒或電影相關行業中有一官半職的,都不寫了。我卻戇居居繼續跑我的電影馬拉松。
為什麼大家都不寫了?
我不知其他人的原因,但寫影評本身,不能當職業,Time-consuming又費力,如非職業需要,未必值得。當你有另一份正職,又很難兼顧,超費力,也不值得。(你想像我還要返工,度橋、通頂、拍片、喝酒、睇波、打波、睇shows、公幹、旅行、食好西、濕平、拍拖、煮飯,見朋友,孝順父母,我真是全部都做的!!)
不同寫專欄,寫影評你一定要在指定時間、去指定地點,配合試影期、上映期和稿期寫戲,生活上要有很多捨棄。未上先寫,唔得,上了慢寫,又不好。於是不敢約人晚飯,又不敢應約,怕隨時要看戲。
一年可以,十年、廿年呢。是很要求紀律的事。連舟車交通來回加片長,每部戲三、四小時是最低消費,有些戲擺明爛又要食(冇其他選擇都要架)。如果你認真,我有時會翻睇導演/演員其他舊作用來加料參考,像煮餸,prep work和食味用料,看你自己多講究。
慢慢很多人都不幹了。有幾個欄,寫同一部戲,要有不同觀點;寫不同戲,就要騰出更多時間看不同的戲。不看而評,是謀才子的專利,我不懂。
這樣花青春,風雨不改,是嚴峻的馬拉松。
但人生之中不做幾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未曾為了熱愛而做個romantic fool算什麼人生!
現在不少讀者都不願意付錢買傳媒內容了。不少親口和我說,很喜歡你的專欄,但不買那報紙雜誌了。咁報紙雜誌食風?(明周今次改版連亦舒都冇埋!)
一路以來,任何要求我免費寫稿,免費轉載的,我都拒絕。咁給我稿費那些咪好唔抵?連我都不收,我以後的人食風?
“I'm proud of my work and I think it has a value. If you don't think it has any value, don't use it. I'm saying no to a budget that says you can take my work for free and make money out of it”
那些不買報紙雜誌,那些認為內容應該免費的人,在abuse別人的專業。
我支持優質內容是要收費的。
做內容是有cost的,我是花掉生命寫稿的,食嘢俾錢天公地道。
你們不給錢,記者食風、編輯食風、攝影食風、剪片食風?傳媒生存不了,也沒有人寫稿拍片做內容了。
很多讀者問我還會不會寫,我不肯定。不定期在面書寫寫、偶然在蘋果寫寫總是會的。其他可能也有,有些在構思中。
最後一個周刊影評結業,我從此終於敢立亂約人晚飯了!
#我的影評不一定最好看
#但一定honest不賣帳
#寫報紙截稿期冇咁難就
#少了這項稿債
#從未如此自由過
#江湖再見 #有冇人認得左下角個logo
#香港藝術評論聯盟呀
#明周BookB我個專欄仲喺度
#買番本支持吓
#做content是要錢的
#頂幾廿蚊Netflix都幾個人夾
風傳媒 稿費 在 青年日報稿費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必吃
平台投稿散文投稿風傳媒投稿稿費自由作家投稿投稿報紙作文投稿小說投稿平台自由... 園投稿國語日報投稿回覆風傳媒投稿稿費蘋果日報投稿世界日報文藝青年日報投稿親子 . ... <看更多>
風傳媒 稿費 在 青年日報稿費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必吃
平台投稿散文投稿風傳媒投稿稿費自由作家投稿投稿報紙作文投稿小說投稿平台自由... 園投稿國語日報投稿回覆風傳媒投稿稿費蘋果日報投稿世界日報文藝青年日報投稿親子 . ... <看更多>
風傳媒 稿費 在 風傳媒- 【#風生活】 讀者沒有付費,出版、稿費收入又少 的必吃
風生活】 讀者沒有付費,出版、稿費收入又少,這些書寫者都靠什麼過生活? ... 風傳媒,一個國際視野、觀點犀利、正向力量的新媒體。http://www.storm.m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