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稿 |「人權照亮民主 同行抵抗極權」台灣:六四32週年線上悼念晚會及系列活動 】
活動直播連結:https://fb.me/e/3JKYxOWok
新聞聯絡人:華人民主書院倡議主任 Richa 0968 802 655
------------------------------------------------------------
因香港及澳門今年遭遇禁止舉行六四運動相關集會,台灣成為華語使用地區當中,唯一能在6月4日自由且受法律保障舉辦悼念六四活動的地方。
由華人民主書院、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民主實驗室,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等27個在台灣的公民團體所組成的六四32週年活動籌會,於六月三日在自由廣場牌樓前以LED燈具擺設「896432」字樣,與自由廣場互相呼應,在暗夜中發光,象徵人權照亮民主,在台灣延續六四燭光不止息的意義,更呼籲各界持續關注六四事件真相乃至追究中國當局人權責任。
籌會團體於六月四日下午四點,頂著豪雨並定配合嚴格防疫規定,在自由廣場牌樓前設置以「悼念六四天安門屠殺亡魂」牌位為中心的 #悼念亭,並展出六四當年的現場照片,於悼念亭提供鮮花,開放民眾哀悼及追憶六四犧牲者,場面和平素樸。至現場獻花悼念的來賓包含 #六四親歷者吳仁華、#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 與籌會團體代表,悼念亭開設至晚間八點。
不料在晚間八點接近活動尾聲,#遭三名不明人士接近,#其中一人強行推倒現場六四照片,現行犯隨即遭警方逮捕,移送仁愛路派出所,華人民主書院理事長曾建元代表六四籌會向攻擊者提告,並表示,對六四暴力決不妥協,不論是32年前的天安門,或是在台灣自由廣場悼念亭的攻擊,堅持追究責任,要求道歉,捍衛民主重要原則。
「人權照亮民主 同行抵抗極權:線上悼念晚會」部分,為配合防疫規範,籌會團體將過去在自由廣場實體舉行的集會,移師線上,於六月四日當天晚間七點至九點間,在華人民主書院與數個共同合辦團體的臉書粉絲專頁上直播舉行「人權照亮民主 同行抵抗極權:線上悼念晚會」,#各社交媒體加總觀看人次為4300人次。除了籌會民間團體代表的發言,也邀請 #六四民主運動親歷者與研究者吳仁華先生、#香港流亡民主人士羅冠聰 及 #張崑陽、#立法院長游錫堃、#立法委員林昶佐、#邱顯智、#洪申翰 等人發言,同時邀請 #海外中國異議藝術家巴丟草 發言及繪製以奶茶聯盟對決極權坦克為意象的主視覺,並邀請 #在台的東南亞組織 代表發言,發言者來自緬甸、泰國等組織。以「直播或錄影」形式悼念六四屠殺受難者並聲援其家屬,同時聲援抵抗中共極權、爭取民主與人權的行動者。
#立法院長游錫堃 於線上悼念晚會中表示:「 1989年,一群手無寸鐵的市民、教授、學生,向北京政府要求政治改革,中共派出坦克與軍隊展開屠殺,全世界目睹這場悲劇的人,均震驚不已。」游錫堃說:「在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32周年的今天,我們除了悼念六四受難者,聲援香港及緬甸的民主鬥士外,也要呼籲全球愛好自由、民主國家,團結起來對抗極權中共,促進中國人民,早日同享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的普世價值,共同締造和平、互惠、共榮的世界。」
#六四親歷者與六四屠殺的見證人,同時也是六四事件的史料研究者 #吳仁華 基於他長年的研究事證談到:「天安門事件是1949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民主運動,解放軍對手無寸鐵的民眾開槍鎮壓,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進軍,總計25萬左右軍隊進行鎮壓,造成大量民眾傷亡」他認為:「學生參加1989六四活動,一直都是秉持和平、理性與非暴力的原則,提出包含新聞自由、反對腐敗等七項訴求,今天看來這些訴求仍是合理正確的,卻被中共當局定性為動亂。」吳仁華說:「在六四屠殺事件當中至少有2,000左右民眾與學生死亡,有更多人受傷,隨後,中共在全境範圍內逮捕兩萬多人。將其中一萬多人判處包括死刑在內的刑罰。我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科系的學弟,在六四屠殺後被逮埔關押在北京監獄當中,在獄中堅決不按照當局要求認罪,後來罹患重病後被拒絕就醫,在年僅26歲時在獄中過世。然而他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吳仁華又說:「即便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很多八九民運的參與者仍然堅守在中國境內,推動民主化,最後在獄中不幸去世,例如:在六四後被判刑13年的知識份子陳子明、組建中國民主黨並且被判刑有期徒刑20年,甚至在刑滿之後繼續從事中國民主化運動又被判處七年六個月有期徒刑的胡石根,又如在獄中死去的劉曉波。在發表的最後,吳仁華認為,六四事件後歐美的綏靖政策,讓中國舉辦北京奧運與加入WTO等事蹟都是縱容中國快速發展經濟與世界影響力的因素。他鼓勵台灣的年輕人應該認清中共面目與核心本質。
#羅冠聰 說:「我們的出發點已經從很國族,就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去為愛國同胞悼念。這種國族主義比較重的立場,轉移到要去追究中共,不太是基於我們有同一個國族,或者身分認同的立場去追究中共的責任,而是我們與八九民運那些學生所面對的政權的本質也是一樣。現在作為一個抗爭者的呼應和相連,這種情緒和精神去悼念六四。」他希望身處海外的流亡者們可以積極參與六四相關悼念活動,因為,六四天安門屠殺正是中共集權本質的烙印,應該返服提起,讓國際社會對於對六四天安門屠殺有更深刻瞭解,以期使國際社會更加理解中共集權暴虐的本質。羅冠聰在分享中表達對台灣人支持港人的感謝,並誓言會持續跟中共極權持續周旋,並與台灣繼續並肩作戰對抗威脅。
#吾爾開希:「那時如果沒有六四屠殺,32年來的中國會是怎樣,我相信也不會出現,對數千萬訪民的無情迫害、對法輪功的殘酷鎮壓,維權律師與公民團體,會成為中國出現公民社會的重要催生者,新聞自由會日益壯大。而在這自由的媒體的監督之下,中國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該不會出現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如此令人咋舌的腐敗現象,也不會形成今日我們所看到的,體制性的巧取豪奪,會更加貫徹港人治港的原則,今天的香港應該早已成為,比內地先進的多的成熟民主社會。」
#立法委員林昶佐 認為,中國自六四後在經濟及科技上都有十足進展,實際上卻是利用這些發展來強化對中國人民的獨裁統治,林昶佐認為,台灣人都應更勇敢的站出來,和全世界一起為這些受壓迫的人民發聲,這也是在保護自己民主、自由的生活。#立法委員洪申翰 提到:「中國共產黨擔心害怕有人在六四這一天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黃曉敏(1962年生,河南省新野縣人,曾經在新疆喀什市疏勒縣農三師黨校擔任教師,六四民運參與者,自由撰稿人,獨立中文筆會會員,也是四川泛藍聯盟召集人之一。)、王愛忠(廣州知名維權人士),今年在這樣的狀況下被拘捕,甚至可能被判罪。這讓人非常難過與傷心。」
推動台灣新憲法的 #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 說:「身為台灣人,我希望中國變得更好,中國人民擁有更多基本人權保障,中國社會更加開放自由。就像我們推動新憲法,中國也應該有一部新憲法。唯有讓中國自由民主,才不會有大家今天看到的西藏人、新疆人、香港人所受的壓迫。」
在晚會尾聲「#奶茶聯盟大團結」的段落中,#香港流亡民主人士張崑陽說:「香港已經不被允許紀念六四了,我們應該要集結起來一起思考,如何團結起來共同對抗中共政權,杯葛北京冬季奧運。」#台灣推動泰國民主聯盟(Taiwan Alliance for Thai Democracy)發言人,在台灣留學的 #PhisutDetkhunthod(#范偉明)以泰文發言表示,泰國學生運動以爭取民主自由與反對獨裁軍政府為訴求,因此在六四這天應該不分國界同行支持,他認為,獨裁政府對待人民有相似的模式,必須記得犧牲的人:「只有當我們能自由而不受壓迫地思考和行動時,才能成為人。獨裁者即使用盡辦法遮掩與扭曲暴行,終將都會被發現與識破。」而正歷經政變的緬甸,則有 #緬甸Z世代代表張同學 發言,他認為:「無論香港、緬甸、西藏或六四,都圍繞著一件事實:如果我們放任獨裁者所作所為,人民的未來該怎麼辦?我們希望革命的生活可以終止在我們這一代。」
除了受邀嘉賓各自發表六四短講,晚會主持人於 #晚間八點九分,#邀請觀看直播的民眾一起點起燭光,在香港及澳門遭受言論自由打壓的當下,象徵風雨不滅,取用8964數字的意象,默哀64秒。
籌會將另外兩個活動:「自由廣場實體微型悼念亭」獻花影像與自由廣場「人權照亮民主:自由廣場排燈悼念」影像,#結合已故中國異議詩人同時也是中國地下文學推動者孟浪 的用來悼念二二八及六四的詩作「數字之殤 數字之痛」詩歌朗誦,輔以 #音樂家李婉菁 的樂曲,製作成兩支影片在悼念晚會中播放,孟浪念到:「人類因數字存續不滅的記憶;也因數字人類的另一類人製造著可怕的遺忘……這數字不再是日子,這數字不再是時間;誰能數得清?誰能在這裏數得清;這數字是血滴、汗滴、淚滴、雨滴,四海飛濺,八荒轟響! ──獻給2.28,也獻給6.4」。
「人權照亮民主 同行抵抗極權」共同合辦團隊如下:
華⼈民主書院、台灣⼈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基⾦會、西藏台灣⼈權連線、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台灣永社、台灣基督長⽼教會、陳⽂成博⼠紀念基⾦會、⼈權公約施⾏監督聯盟、獨⽴台灣會、史明教育基⾦會、台灣制憲基⾦會、台灣北社、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台灣民主實驗室、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民間⽀援⾹港協會、Myanmar Generation-Z (Taiwan)、台灣聲援緬甸聯盟Taiwan Alliance for Myanmar、台灣勞⼯陣線、臺灣⼤學研究⽣協會、政治⼤學學⽣會、成功⼤學學⽣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議會、好民⾏動⽂化協會、輔⼤⿊⽔溝社、臺灣東突厥斯坦協會。
孟浪: 《數字之傷,數字之痛》
https://streetvoice.com/sandrali/songs/130014/
「紀念六四:線上悼念」網站
https://vigil.8964.memorial/
------END-----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4的網紅Sandra Tavali李婉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usic: Sandra Tavali 2017 - "In A Soundscape", Composer's DEMO)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
「音樂家李婉菁」的推薦目錄:
- 關於音樂家李婉菁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音樂家李婉菁 在 Sandra Li 李婉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音樂家李婉菁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音樂家李婉菁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音樂家李婉菁 在 Sandra Li 李婉菁| Musician/Band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音樂家李婉菁 在 Improvisation meaning-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 ... 的評價
- 關於音樂家李婉菁 在 Improvisation meaning-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 ... 的評價
音樂家李婉菁 在 Sandra Li 李婉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2991243842685/
本集論壇將呈現2017韓國無障礙舞蹈節作品《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片段,這是一篇禮讚肉身日常的樂章,編劇發想中,期待完成一篇只以呈現「間奏(Inter)」而完成的樂章。讓它主要由腦性麻痺、肢障、視障表演者的肉身動態交織而成,企圖提出劇場中融合/跨越障礙別的新挑戰,檢用新的語彙織造劇場敘事。論壇講者包括身體氣象館負責人姚立群、音樂家李婉菁和Indepen-Dance身障藝術組織總監Karen Anderson,探討台灣及蘇格蘭身障劇場的創作實踐與藝術節策展。
📣Taiwan Season Online Symposium 2020📣
✨✨✨ Connecting with Taiwan✨✨✨
Webinar 4. Body Stories: “Intermezzo” and others
🔷 Moderator: Donald Hutera, UK arts journalist
🔷 Key speaker: Lee-Chun Yao, Director, Body Phase Studio & Guling Street Avant-garde Theatre
🔷 Guests: Sandra Tavali, Composer, Karen Anderson, Founder & Artistic Director, Indepen-dance
This session engages with curatorial practice in Taiwan and Scotland while also delineating various creative practices, such as improvisation. The session will also showcase the performance ‘Intermezzo,’ a dream-like hymn for the body in everyday life presented in musical chapters based on the intermezzo. The social meaning its three actors convey is inherent in the history and condition of individual bodies impacted by cerebral palsy, polio, visual impairment and a traffic accident. Their collective stage presence welds together several ‘body stories,’ the structural base of which is a field of computerised music and on-site piano improvisation subtly enhanced by contrasting lighting. The performers were encouraged to use their imaginations to jump out of daily conventions and restraints, inventing new stage aesthetics while coming to terms with old hindrances. The key to rewriting their stories of the body was to re-activate their core movements and reveal, on stage, the truths of their lives.
音樂家李婉菁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usic: Sandra Tavali 2017 - "In A Soundscape", Composer's DEMO)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琴的演奏,就如同小型室內樂一般,需要演奏者絕佳的默契。此次音樂會,鋼琴家徐嘉琪與廖培鈞將演出三位時代相近,卻各自擁有其獨特性的作曲家:拉威爾、普朗克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拉威爾《圓舞曲》原為管絃樂作品,樂曲中呈現十九世紀宮廷宮廷中的熱鬧氛圍,人們聚集大廳跳著華爾滋的景象彷彿在眼前;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同樣改編自管絃樂作品,描繪祭典遠古俄羅斯時期祭典的進行,並在祭典中要求少女需跳舞跳至死亡作為獻祭品;而普朗克的奏鳴曲,則專為雙鋼琴所做,目的在於區分其早期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的標準曲目之一。而這次與作曲家李婉菁再次合作所呈現的作品《在聲音的風景中》,更在雙鋼琴與電腦異響呼應的音場共鳴上,展現了更多雙鋼琴作品實驗性的嘗試與突破。
徐嘉琪,國內少數經常與國際級演奏者合作的鋼琴家;廖培鈞,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兩人將結合多年的演奏以及教學經驗,再次攜手以雙鋼琴來譜出音樂篇章。
演出者介紹
鋼琴/徐嘉琪
為國內少數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維持長年合作之誼的鋼琴家。美國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鋼琴師事Vera Danchenko, Ellen Mack, 法文聲樂作品詮釋師從Thomas Grubb. 並擔任其助教長達九年。曾獲頒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Full Assistantship in Opera Accompanying)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Clara Asherfeld Award in Accompanying);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而從2000年至2017年,她已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 Trevor Wye, Robert Aitken, Shigenori Kudo, Amy Porter, Sharon Bezaly, Judith Mendenhall, Karl Kraber, Philippe Bernold, Loic Schneider, Vincent Lukas, Sarah Louvion, 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吉他大師福田進一、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 義大利女高音 Susanna Rigacci, 以及多位管樂名家Dominique Vidal、 范磊、松本健司、 Marten Larsson, , Diethelm Jonas合作演出,記錄著台灣鋼琴家在音樂舞台上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的美好時刻與感動。並於2008年擔任國家兩廳院旗艦歌劇「黑鬚馬偕」鋼琴排練、2007~2017年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鋼琴排練暨鋼琴演出、2017高雄春天藝術節旗艦歌劇「卡門」聲樂指導。以及受邀擔任2016, 2017新加坡國際小提琴音樂節專屬鋼琴家。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除了教授鋼琴,豐富的演奏經驗與清晰的理念傳承,使得她所開設的鋼琴伴奏法、總譜彈奏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鋼琴/廖培鈞
"她對莫札特有一種極特別的能力,我非常樂於與她一起工作!" ... 鋼琴家 Peter Donohoe
"她的演奏擁有著相當的敏銳度與變化色彩的能力,特別在寧靜的段落,她傳達了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溝通力量。" ... 鋼琴家 Ronan O'Hora 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 廖培鈞, 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赴英國伯明罕音樂院攻獨奏家文憑(Artist Performance Diploma)與音樂藝術碩士 ( Master of Arts),並皆以"最高榮譽"(Distinction)之殊榮畢業。結束英國的學業,廖培鈞以滿分之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音樂院攻讀最高獨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經全體教授通過,以最優等(Auszeichnung)之滿分成績畢業。
廖培鈞先後師事許麗珍、彭聖錦、陳泰成、Michael Dellinger、Malcolm Wilson、 Philip Martin 和 Vitali Berzon 教授。並接受許多鋼琴家之指導:傅聰、鄧泰山、陳必先、陳宏寬、李堅、Leon Fleisher、Boris Lvov、Alexander Nasedkin、Bernard Roberts、 Peter Donohoe、 Robert Levin、Paul Badura-Skoda、Hans Leygraf、Jacques Rouvier、Philippe Entremon、Oxana Yablonskaya、Patsy Toh、Stephen Kovacevich、Peter Serkin和 Cyprien Katsaris等鋼琴家。
廖培鈞曾獲得許多鋼琴比賽的肯定,包括: 台灣蕭邦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第一屆台北愛樂樂壇新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鋼琴獎、 Beryl Chempin 貝多芬獎、 Renna Kellaway Piano Prize和 Ludlow Philharmonic 協奏曲比賽第一名。2003年獲伯明罕交響音樂廳鋼琴獨奏會獎,於該年五月在伯明罕 Birmingham Symphony Hall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接受英國知名古典愛樂電台 Classic FM個人專訪,並在節目中撥放該音樂會之實況錄音。2004年獲選為台灣文建會的音樂儲備人才之一,並代表台灣赴義大利參加第七屆馬諾保羅‧摩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The 7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Mauro Paolo Monopoli ),榮膺第二名、最佳協奏曲演奏與最有潛力年輕音樂家之特別獎。2009年,獲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與台灣謬斯客雜誌所舉辦錄音甄選計劃之得獎主。
她的演奏足跡遍及於世界各地,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現以色列愛樂中提琴副首席 Amir Van der Hal、葡萄牙國家愛樂法國號首席Abel Pereira、西班牙Sevilla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Alvaro Prieto和英國曼徹斯特哈雷樂團豎笛家 Rosa Campos等。亦多次受邀與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包括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桃園春之聲管絃樂團、伯明罕音樂院交響樂團與Baca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合作的指揮有鄭立彬、陳永清、Lionel Friend、Peter Donohoe、 Tamas Gal和 Ovidiu Balan。
這些年,多方受邀室內樂演出至英國伯明罕Barber Hall、曼徹斯特Chetham's School、Park House音樂協會…等地舉行音樂會,也曾受「德國世界音樂協會」之邀至柏林Brohan Museum、Mendelssohn-Remise Museum、Epiphaninen-Kirche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2017年四月,受邀至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tity 和 Washbur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 擔任客席藝術家( Guest Artist),舉行大師班、獨奏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等,六月將再赴美國 Le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and Competition 擔任音樂節之客席藝術家,並參與比賽評審,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12月17日,將以台北國家演奏廳為起站,展開 「24fps - 瞬影」鋼琴獨奏會之巡迴演出。
廖培鈞除了活耀於演出之外,並致力於教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與私立光仁高級中學任教。
客席作曲簡介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作曲家,畢業於美國的琵琶蒂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The Computer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事 Dr. Geoffrey Wright.
創作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謎樣台灣》配樂,前閃靈樂團鍵盤手,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同時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主授音樂創作與和聲學。作品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The 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NYCEMF)、 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WOCMAT-IRCAM、klingt gut! (Germany) 等國際展演研討會。
網站: sandrawcl.wixsite.com/demo
演出曲目
1.M. Ravel:La Valse (version for two pianos)
2.F. Poulenc:Sonata for two pianos
3.I. Stravinsky:Rite of Spring arranged for two pianos
4.李婉菁:《在聲音的風景中》為雙鋼琴與電腦音樂 (委託創作)
演出資訊
時間:2017/09/24(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交通資訊
票價:1500/1200/800/500
注意事項
◆早鳥票:9/5前購票享八折優惠。
◆團體10張以上九折;身心障礙優惠票及其必要陪同者(限一人)優惠票五折
團體票及優惠票(需出示證件)請至 全省年代端點購買。
◆本節目退換票請洽新逸藝術 02-2886 3000。
◆本節目年代售票網站(郵寄.便利商店取票)、全台年代售票端點、
四大超商全家FamiPort、7-11門市內的ibon機台、萊爾富Life-ET及OK超商OK‧go皆可購票皆可購票。
購票注意事項
* 9/5前購票享早鳥八折優惠* 10張以上可享9折/身心障礙及陪同者一人優惠5折(需憑證件購買,一證一票)
音樂家李婉菁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琴的演奏,就如同小型室內樂一般,需要演奏者絕佳的默契。此次音樂會,鋼琴家徐嘉琪與廖培鈞將演出三位時代相近,卻各自擁有其獨特性的作曲家:拉威爾、普朗克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拉威爾《圓舞曲》原為管絃樂作品,樂曲中呈現十九世紀宮廷宮廷中的熱鬧氛圍,人們聚集大廳跳著華爾滋的景象彷彿在眼前;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同樣改編自管絃樂作品,描繪祭典遠古俄羅斯時期祭典的進行,並在祭典中要求少女需跳舞跳至死亡作為獻祭品;而普朗克的奏鳴曲,則專為雙鋼琴所做,目的在於區分其早期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的標準曲目之一。而這次與作曲家李婉菁再次合作所呈現的作品《在聲音的風景中》,更在雙鋼琴與電腦異響呼應的音場共鳴上,展現了更多雙鋼琴作品實驗性的嘗試與突破。
徐嘉琪,國內少數經常與國際級演奏者合作的鋼琴家;廖培鈞,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兩人將結合多年的演奏以及教學經驗,再次攜手以雙鋼琴來譜出音樂篇章。
演出者介紹
鋼琴/徐嘉琪
為國內少數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維持長年合作之誼的鋼琴家。美國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鋼琴師事Vera Danchenko, Ellen Mack, 法文聲樂作品詮釋師從Thomas Grubb. 並擔任其助教長達九年。曾獲頒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Full Assistantship in Opera Accompanying)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Clara Asherfeld Award in Accompanying);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而從2000年至2017年,她已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 Trevor Wye, Robert Aitken, Shigenori Kudo, Amy Porter, Sharon Bezaly, Judith Mendenhall, Karl Kraber, Philippe Bernold, Loic Schneider, Vincent Lukas, Sarah Louvion, 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吉他大師福田進一、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 義大利女高音 Susanna Rigacci, 以及多位管樂名家Dominique Vidal、 范磊、松本健司、 Marten Larsson, , Diethelm Jonas合作演出,記錄著台灣鋼琴家在音樂舞台上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的美好時刻與感動。並於2008年擔任國家兩廳院旗艦歌劇「黑鬚馬偕」鋼琴排練、2007~2017年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鋼琴排練暨鋼琴演出、2017高雄春天藝術節旗艦歌劇「卡門」聲樂指導。以及受邀擔任2016, 2017新加坡國際小提琴音樂節專屬鋼琴家。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除了教授鋼琴,豐富的演奏經驗與清晰的理念傳承,使得她所開設的鋼琴伴奏法、總譜彈奏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鋼琴/廖培鈞
"她對莫札特有一種極特別的能力,我非常樂於與她一起工作!" ... 鋼琴家 Peter Donohoe
"她的演奏擁有著相當的敏銳度與變化色彩的能力,特別在寧靜的段落,她傳達了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溝通力量。" ... 鋼琴家 Ronan O'Hora 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 廖培鈞, 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赴英國伯明罕音樂院攻獨奏家文憑(Artist Performance Diploma)與音樂藝術碩士 ( Master of Arts),並皆以"最高榮譽"(Distinction)之殊榮畢業。結束英國的學業,廖培鈞以滿分之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音樂院攻讀最高獨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經全體教授通過,以最優等(Auszeichnung)之滿分成績畢業。
廖培鈞先後師事許麗珍、彭聖錦、陳泰成、Michael Dellinger、Malcolm Wilson、 Philip Martin 和 Vitali Berzon 教授。並接受許多鋼琴家之指導:傅聰、鄧泰山、陳必先、陳宏寬、李堅、Leon Fleisher、Boris Lvov、Alexander Nasedkin、Bernard Roberts、 Peter Donohoe、 Robert Levin、Paul Badura-Skoda、Hans Leygraf、Jacques Rouvier、Philippe Entremon、Oxana Yablonskaya、Patsy Toh、Stephen Kovacevich、Peter Serkin和 Cyprien Katsaris等鋼琴家。
廖培鈞曾獲得許多鋼琴比賽的肯定,包括: 台灣蕭邦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第一屆台北愛樂樂壇新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鋼琴獎、 Beryl Chempin 貝多芬獎、 Renna Kellaway Piano Prize和 Ludlow Philharmonic 協奏曲比賽第一名。2003年獲伯明罕交響音樂廳鋼琴獨奏會獎,於該年五月在伯明罕 Birmingham Symphony Hall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接受英國知名古典愛樂電台 Classic FM個人專訪,並在節目中撥放該音樂會之實況錄音。2004年獲選為台灣文建會的音樂儲備人才之一,並代表台灣赴義大利參加第七屆馬諾保羅‧摩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The 7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Mauro Paolo Monopoli ),榮膺第二名、最佳協奏曲演奏與最有潛力年輕音樂家之特別獎。2009年,獲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與台灣謬斯客雜誌所舉辦錄音甄選計劃之得獎主。
她的演奏足跡遍及於世界各地,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現以色列愛樂中提琴副首席 Amir Van der Hal、葡萄牙國家愛樂法國號首席Abel Pereira、西班牙Sevilla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Alvaro Prieto和英國曼徹斯特哈雷樂團豎笛家 Rosa Campos等。亦多次受邀與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包括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桃園春之聲管絃樂團、伯明罕音樂院交響樂團與Baca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合作的指揮有鄭立彬、陳永清、Lionel Friend、Peter Donohoe、 Tamas Gal和 Ovidiu Balan。
這些年,多方受邀室內樂演出至英國伯明罕Barber Hall、曼徹斯特Chetham's School、Park House音樂協會…等地舉行音樂會,也曾受「德國世界音樂協會」之邀至柏林Brohan Museum、Mendelssohn-Remise Museum、Epiphaninen-Kirche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2017年四月,受邀至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tity 和 Washbur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 擔任客席藝術家( Guest Artist),舉行大師班、獨奏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等,六月將再赴美國 Le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and Competition 擔任音樂節之客席藝術家,並參與比賽評審,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12月17日,將以台北國家演奏廳為起站,展開 「24fps - 瞬影」鋼琴獨奏會之巡迴演出。
廖培鈞除了活耀於演出之外,並致力於教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與私立光仁高級中學任教。
客席作曲簡介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作曲家,畢業於美國的琵琶蒂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The Computer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事 Dr. Geoffrey Wright.
創作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謎樣台灣》配樂,前閃靈樂團鍵盤手,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同時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主授音樂創作與和聲學。作品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The 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NYCEMF)、 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WOCMAT-IRCAM、klingt gut! (Germany) 等國際展演研討會。
網站: sandrawcl.wixsite.com/demo
演出曲目
1.M. Ravel:La Valse (version for two pianos)
2.F. Poulenc:Sonata for two pianos
3.I. Stravinsky:Rite of Spring arranged for two pianos
4.李婉菁:《在聲音的風景中》為雙鋼琴與電腦音樂 (委託創作)
演出資訊
時間:2017/09/24(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交通資訊
票價:1500/1200/800/500
注意事項
◆早鳥票:9/5前購票享八折優惠。
◆團體10張以上九折;身心障礙優惠票及其必要陪同者(限一人)優惠票五折
團體票及優惠票(需出示證件)請至 全省年代端點購買。
◆本節目退換票請洽新逸藝術 02-2886 3000。
◆本節目年代售票網站(郵寄.便利商店取票)、全台年代售票端點、
四大超商全家FamiPort、7-11門市內的ibon機台、萊爾富Life-ET及OK超商OK‧go皆可購票皆可購票。
購票注意事項
* 9/5前購票享早鳥八折優惠* 10張以上可享9折/身心障礙及陪同者一人優惠5折(需憑證件購買,一證一票)
音樂家李婉菁 在 Improvisation meaning-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 ... 的必吃
論壇講者包括身體氣象館負責人姚立群、音樂家李婉菁和Indepen-Dance身障藝術組織總監Karen Anderson,探討台灣及蘇格蘭身障劇場的創作實踐與藝術節策 ... ... <看更多>
音樂家李婉菁 在 Improvisation meaning-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 ... 的必吃
論壇講者包括身體氣象館負責人姚立群、音樂家李婉菁和Indepen-Dance身障藝術組織總監Karen Anderson,探討台灣及蘇格蘭身障劇場的創作實踐與藝術節策 ... ... <看更多>
音樂家李婉菁 在 Sandra Li 李婉菁| Musician/Band | Facebook 的必吃
聽說怹兩個已經出國去打莫德納… See more. 李婉菁:《五月》電子實驗音樂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