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民主進步黨 創立滿35年,我到當年創黨地點圓山飯店,和許多創黨前輩見面、致意。
35年,確實是蠻長的一段時間,一個人可以從小孩長大成人,35歲也是邁入成熟,承擔起責任的年紀。
許多民主前輩在成立民進黨的年代,大概也是30幾歲。他們將生命中最精華的時間,奉獻給民進黨,讓民進黨可以成立、成長,而且不怕當時威權統治的威脅,是台灣民主成長過程中最具關鍵的事件。
感謝民主前輩們勇敢承擔,雖然當時知道可能會犧牲,甚至還排定三梯次準備被關押的名單。透過他們的努力,成立了民進黨,推動了台灣民主化最關鍵的進程。
這35年來,民進黨伴隨台灣走過解嚴、總統全面直選。從在野到執政,歷經政黨輪替,以及完全執政的歷練,民進黨已經從在體制外抗爭的在野黨,成長為執政黨,為國家擘劃未來。
作為現任的民進黨主席,我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民主進步黨這塊招牌是有重量的。我也希望所有黨內同志,不能忘記創黨前輩為台灣民主犧牲奉獻的勇氣和決心。
在這個階段,我們承擔執政責任,在目前變局當中,也面臨許多挑戰,但我們仍然要堅守主權,鞏固民主,讓下一個世代的台灣人,繼續享有民主和自由,並且能夠自主決定國家的未來。
面對境外威脅,看到國內也出現一些更極端,試圖分化社會的言論,這一代的民進黨人,責無旁貸,肩負使命,更要繼續深化台灣的民主,促進溝通、和解,團結一致,壯大台灣,才能守護我們現在所有的一切,能夠繼續下去。
這幾年來,台灣跟國際的互動增加,我們也透過多元的方式,深化實質合作的夥伴關係,讓今天的台灣,在國際地緣上、戰略上、經濟上,都具有不可被忽略的關鍵性地位。台灣的一舉一動,越來越受國際關注,台灣也成為了世界的台灣。
過去幾年,我們陸續為國家完成許多重要的改革,未來的路,還有很多的挑戰。我希望和所有民進黨的同志互相勉勵,不忘初心,傳承創黨前輩的勇氣和決心,繼續帶領台灣走向更尊嚴、自主、光榮的方向。
請大家一起透過這段影片,回顧民進黨35年來發展的重要歷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1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yTucmTLXpe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鞏固民主 在 郭國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週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公布「#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將朝向 #反省威權歷史公園 的方向規劃。
台灣歷經民主轉型已將近30年,崇拜威權象徵而設立的中正紀念堂園區卻仍聳立在首都市中心,這絕非正常民主國家應有的景象。
然而,#中國國民黨 #吳斯懷 委員卻主張「#八田與一銅像也要比照辦理」,實在是笑掉別人大牙。
#八田與一 銅像象徵的是嘉南平原基礎水利建設與農業發展的現代化,為緬懷他的貢獻而設立;而 #蔣介石 銅像及中正紀念堂象徵的卻是 #威權 國家由上而下主導的、盲目的個人崇拜行為。
吳斯懷委員卻將八田與一銅像和中正紀念堂恣意類比,顯然是對台灣歷史理解有限,也不願面對過去的錯誤。
轉型正義是國家民主化後的基礎工程,透過對威權時期政府不義行為的反省,達成和解共生的目的,以深化、鞏固民主,國文期盼能加快腳步、盡早落實。
#轉型正義不能等
鞏固民主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暢銷書《衝破黨禁》新書發表,熱賣一萬本!
今天非常榮幸受到游錫堃院長的邀請,參與 #圓神出版社 舉辦王曉玟小姐撰寫的《衝破黨禁1986:民進黨創黨關鍵十日紀實》一書發表會。
書推出不到一個月就已經熱賣超過萬本,也得到許多年輕朋友的關注,很好奇年輕的朋友在那麼近,但卻又陌生的年代,有什麼心得感受。今年是民進黨創黨35周年,而關於民進黨是如何創立的?作者王曉玟的筆觸之間,其實重現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年代。
1986年,台灣尚未解嚴,因此禁止成立新的政黨,當時基本上是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雖然還有中國青年黨和中國民主社會黨扮演花瓶政黨的角色。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前輩們在1986年冒險突破黨禁,挑戰當局底線,策畫利用黨外選舉時刻,宣布民主進步黨正式成立。這場眾人冒著入獄甚至是生命危險的創黨過程,究竟歷經什麼驚險的故事,打開本書就能找到答案。
今天的發表會上,有歷經台灣民主發展的老中青三代,除了游錫堃院長,還有立法委員賴品妤。佳龍在1982年到1991年,將近10年都在台大校園推動學運,也作民主研究分析。游院長請我代表野百合世代,一起回到那個時空去體會。台灣的民主發展看似水到渠成,其實有很多人的犧牲奉獻,知道過去,才會珍惜未來。民主是一場接力賽,失去自由的香港就是台灣的借鏡,捍衛台灣主權,抵抗中國霸權的壓迫與入侵,鞏固民主是最重要的根基,必須一代傳一代。
1986年,是什麼因素讓當時統治者蔣經國從鎮壓到容忍的改變,特別是他在華盛頓郵報的訪問中透露出,「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書中也帶出大家心中的疑問,和「謎」一樣需要解答的地方。
我形容台灣是「分期付款式」的民主轉型、協商式的民主化,從1986年的衝破黨禁報禁的戒嚴,到1996年總統直選,分期了10年,才完成台灣民主轉型。如果沒有當時的黨外,採取第一個衝破黨禁,就沒有後來的民主轉型,一直到李登輝時期到後來的政黨輪替,未來更要加速憲改的腳步讓國家能夠正常化。
最後我以1960年雷震因主編「自由中國」,主張組黨是民主潮流而入獄一案為總結。他在獄中過65歲生日時,胡適寫下南宋楊萬里的詩「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在這首詩裡,我們體會了在禁錮自由之處,人民的怒吼將更喧囂。在過去如此,在未來如此,在台灣如此,在香港如此,希望中國政府能引以為戒。
邀請大家支持這本精彩的好書。
📗好書推薦:
https://reurl.cc/43RobD
https://reurl.cc/WXdGbL
照片來源: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鞏固民主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1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yTucmTLXpe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眾多副手人選中選擇了黑人女性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成為競選拍檔,這一選擇被認為是傳統穩陣的安全之選,初步反應也算正面。由於賀錦麗去年曾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較具競選經驗和曝光率,加之其性別及族裔背景,相信有助鞏固民主黨選票,同時有助吸納女性、少數族裔的選票,但對於共和黨特朗普的基本盤來看,未必有很大影響。由於賀錦麗曾經有激進進步主義的歷史,現在又和拜登一樣,走溫和中間路線,屬民主黨建制派,在競選中可以左右逢源,也可能受左右夾擊。拜登不揀非洲裔資深女外交官蘇珊賴斯,或是考慮到她缺乏競選經驗;不揀左翼女參議員沃倫,顯示他依然希望民主黨注重中間偏左的溫和路線,以避免共和黨及特朗普藉批判社會主義發動攻擊。
蘋果頭條
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Wolfson College, Cambridge)院長上月曾發表聲明,指正考慮褫奪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榮譽院士名銜。根據林鄭月娥在行政會議的個人利益登記冊最新資料顯示,她已刪除了在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的名譽院士身份一欄。林鄭月娥晚上10時17分在fb撰文回應,承認學院認為她偏離學術自由和言論表達自由的原則,致函要求答辯,否則取回其院士名銜。林鄭指已去信反駁,惟對學院「以毫無事實根據、道聽塗說的態度去誣蔑別人,感到十分失望」,亦不想繼續與沃爾森學院有任何聯繫,故退回頭銜。
東方正論
本港自一月出現首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以來,疫情持續七個月而不退,第三波爆發更是來勢洶洶。儘管近日確診數字有所回落,但疫情何時完結無人說得準,冰封的經濟亟待打救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安全有序地重啟經濟,特別是打救旅遊業,可謂費煞思量。眾所周知,本港疫情在年中一度受控,惟七月初開始,本地個案爆個不休,高峰期每日過百宗確診病例,直到近日才回落至雙位數字,昨日新增四十六宗,三十九宗為本地感染,當局認為仍未可以放鬆。誠然,抗疫仍未成功,市民仍需努力,但百廢待興,失業率高企,重振經濟已是不容再拖,特別是旅遊業成為重災區,連老牌旅行社都一度傳出遭債主入稟清盤的消息,足見情況危殆。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衝擊下,食肆限聚二人一枱及晚市禁堂食,不少人轉買外賣。本報獲悉,有部分食肆連鎖店睇準商機,趁租金回落,計畫逆市擴充,開設外賣專門店。在本港有多家分店的「棋哥燒鵝餐室」,正覓細鋪主打外賣燒鵝飯盒。而在旅遊區有多家分店的米芝蓮一星「添好運點心專門點」,亦計畫在民生地區開設外賣點心專門店。有代理指出,在民生地區租細鋪做外賣,開鋪「入場費」約數十萬元,較一線地區的食店,低七至八成,加上現時鋪租處於近十年低位,以一般最少簽三年死約,至少可享盡三年平租拓外賣市場,待疫情後再大展拳腳。飲食業在「限聚令」之下步入寒冬期,不少食肆結業,不過亦有連鎖食肆因應港人用膳習慣改變而調整營運策略,在疫情下找到另一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