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因緣際會下,拜訪了彰化溪湖的小品蝸牛農園,此時並非放牧蝸牛的季節,沒看到行軍中的蝸牛,倒是吃了好幾款「懷舊型」蝸牛相關菜餚,也就是台版的焗烤蝸牛,有原味有酥皮版有麵包版,記憶頓時回到年少時,傳統西餐館子大多會有這道「蝸牛」餐。
想了想,上次看到這道菜餚,似乎是在洋蔥(Mr Onion)和和已換經營型態的雅室牛排,但這也多是十多年前的經驗了。近期去的西餐館子,對於蝸牛入菜已有許多新想法,譬如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敦南旗艦店的新菜單,主廚洪守成用蒜泥假裝是蝸牛卵,佐以蝸牛肉,滋味就頗亮眼。另外新開的灰燼Ember,主廚小郭以構樹入菜,佐以蝸牛肉,充滿了原住民的風格。
想著想著,值得一提者,還有在台東的原住民朋友家,雨天過後,他們外出捕捉蝸牛,加些蒜薑九層塔,炒上一鍋,還有以野菜煮湯,佐以啤酒參混小米酒,怡然自得。
這些,皆是蝸牛,卻各有差異。小品蝸牛農園飼養的是非洲大蝸牛的白子化品種,又稱為白玉蝸牛,而我少年時期吃的傳統西餐,大多是進口的蝸牛罐頭,至於原住民朋友採集的是野生的非洲大蝸牛。
思著想著,在回憶中比較,這就是品玩食材的有趣處啊!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蝸牛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人當貓狗是仔女,有人會當龜魚爬蟲是寶貝,寵物的概念可以很闊,而對馬學綸(Dr. Ma)來說,她的寵物就是「非洲大蝸牛」。這種啡黑色肉身頂着個啡色大殼、像蛞蝓般緩慢移動的非洲大蝸牛,大家在街上一定遇過,甚至曾不小心踩扁過…… Dr.Ma是香港中文大學微生物學博士,在大學擔任科學教育的項目經理,亦是...
「非洲大蝸牛飼養」的推薦目錄:
- 關於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YOYO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寵物蝸牛分享(有圖慎入)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白玉蝸牛的一生~繁殖篇... - 法農蝸牛農場Fanong Snail Farm 的評價
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擒獸餐桌—蝸牛篇04》
「這是不勾芡的阿美族蝸牛羹!」
昨日是排灣族的南瓜蝸牛湯,今日是阿美族的野菜蝸牛湯,暱稱為土豆的朋友端上湯品,她的表情帶著一絲詭異,身為客家人的她,習慣將蝸牛的黏液處理乾淨,然而今天掌廚的Wusay,中文名叫陳艷庭,是位住在台東長濱的阿美族朋友,她表示族人喜歡讓蝸牛依舊保留些許黏液,這樣才有蝸牛味,因此蝸牛煮為湯品後,湯頭自帶勾芡效果。
說句實話,喝起來還不錯,只是難為了土豆,因為她不習慣「勾芡感」,然而我們都知道,Wusay已經盡力表現她的貼心,因為放在湯中的蔬菜只有地瓜葉,一點也不「阿美族」,非常符合我這都市閩南人的胃口。畢竟這個族群以熱愛苦味著名,每次加野菜時總挑苦的放,享受所謂的苦後回甘,這是我難以理解和享受的滋味。
「要讓蝸牛的黏液少一點,前處理很重要。」Wusay細心解釋她的觀點,若是將蝸牛碎殼取肉後,多數人喜歡以鹽巴、灰燼或可樂塗抹處理,但她認為應該先將蝸牛餓一星期,讓蝸牛體內的排泄物清掉,一如煮蛤仔前要先讓它吐沙,蝸牛也要,這樣煮出來的蝸牛不僅味道甘美,且黏液清洗不麻煩。
耳朵聽著Wusay解釋,我的腦中開始翻閱過往記憶,似乎曾看過一篇文獻,指出每隻蝸牛頂多分泌2cc的黏液,假設經過挨餓和烹煮後,每隻蝸牛剩下0.1cc的黏液,此時我回頭看看眼前這鍋湯,一、二、三、四……差不多有二十餘隻蝸牛。嗯!算了,數學不好有時是件好事,我真的不該在訪談時想太多。
Wusay表示在傳統的阿美族餐桌,吃蝸牛的方式就是帶殼煮湯,看看手邊找到什麼就丟進鍋中,有時蝸牛會和青蛙同煮,野菜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若是要說經典的蝸牛湯配料,應該是刺蔥和山茼蒿,這兩者的風味真不錯。若是蝸牛肉有煮熟,牙籤很容易就能將肉挑出,假使沒熟,肉不易挑出,那一定要繼續煮,因為沒煮熟的蝸牛肉有寄生蟲感染的問題。
「挑出肉後,我習慣將內臟去除,老一輩的族人則會一起吃,不過內臟的苦味太重了,我們這一代的阿美會選擇拿掉。」她歪著頭回想,說起內臟中只有一個部分會保留,那就是還未成型的卵,用快炒處理就是另一道菜,這個說法類似於排灣族的利曉鳳。
此時另外一位阿美族朋友插嘴,表示布農族似乎會在蝸牛湯中放蒜頭,還有一位表示蝸牛肉以蔥、薑、蒜、醬油和米酒一起快炒,這樣最好吃。在一片討論聲中,多數人談的都是美味,這樣很好,台灣本就擅長在餐桌上以創意彰顯活力,然而在創意之後,是否能夠被總結為文化共識?
這次的擒獸餐桌,我個人希望在記述之餘,思考什麼是台東的肉類滋味?譬如以蝸牛為例,這些天訪談了布農、阿美、排灣的朋友,他們對於蝸牛的傳統吃法是煮湯,偏向現代的方式是快炒,這些都是大方向,是否有辦法進一步做出規範?又或者要談談「規範」的必要性?
我想起法國有一道『勃艮第蝸牛(Escargots de Bourgogne)』,這道菜餚被法國人認為是種文化資產,明令規定蝸牛品種必需是羅馬蝸牛(圓殼),且配料也有規定,如果過於創意做出來的菜餚,就不能稱為『勃艮第蝸牛』,於是在規範之後,觀光客有了參照物,在地文化有了保存機制,餐館也以文化之名賺到經濟,然後多年之後,在法國的蝸牛瀕臨浩劫,戶外已經難以找到野生的羅馬蝸牛,大多來自養殖場,且多是進口貨。
這樣好嗎?
我認為答案很唯心論,要看角度和立場。目前原住民朋友的蝸牛多是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屬於尖殼種,不同於羅馬蝸牛的圓殼,且繁殖力頗高,甚至稱得上是農害,多多捕捉目前看來沒問題。多數台灣餐廳考慮供貨穩定時,都會找蝸牛農場協助,養殖的品種大多稱為白玉蝸牛,其實就是白子化的非洲大蝸牛,目前只有台灣、中國、韓國進行商業飼養,大約30克以上採收。在眾多蝸牛農的臉書或網頁中,最讓我訝嘆佩服的代表是位於花蓮鳳林的法農蝸牛農場,他在臉書分享的各種資料真是精采,收集了各國養殖蝸牛的心得和感想。
我看向一旁,幾位阿美族的少男少女歡樂吃著蝸牛,以手或筷子夾食,一臉滿足的幸福感,我突然想起電影麻雀變鳳凰中,茱莉亞羅勃茲不懂如何運用器具吃蝸牛的情景。
法國人以文化經濟著名,連吃個蝸牛都能發展專屬的食器和禮儀,然而吃個蝸牛搞成這樣,究竟是過度假掰?或是高度文創?為何談起台灣的非洲大蝸牛,多數人就聯想到寄生蟲,享用法國進口的蝸牛,大家就覺得嘗鮮驚嘆?想著想著,一回過神,蝸牛湯已快見底,之前炒好的蝸牛肉更被搶食一空…….,我知道,是我想太多了。
食物的本質在於快樂,吃不到,談什麼快樂?
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真的要分享,生食有機蔬菜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概念,
萬一有大腸桿菌0157感染,還有致命的風險,
有機蔬菜跟其他蔬菜一樣,都是煮熟之後食用,絕非生食。
可直接生食的蔬菜是有直接生食的種植規範,
而有機只是一種生產方式,一種對環境友善的生產方式,
而不代表安全與健康,有機的蔬菜就可以生食這完全就是一種謬論,
有機的蔬菜比無機更不能生食,因為台灣的有機質堆肥品質參差不齊,
是否有做到完全熟腐、無寄生蟲卵等,是很難用外觀看出來的,
很多人以為堆肥只要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一定的時間、特定的生產公式,就可以完成堆肥,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能不能熟腐嚴重的被菌種、碳氮比、水分、溫度、濕度梯差等多重因素影響,要完成一個熟腐高、好的堆肥,生產公式只是基準,對堆肥做quality control的部分就是發芽測試germination test,坊間許多號稱有機農場大概連發芽測試都不知道,那如何對自製堆肥做品質管理呢?
堆肥的品質都沒辦法管理好,直接生食使用未經嚴格品質管理的有機肥料的蔬菜,是更是令人擔心的。
根據AC nelson的統計2013~2015 民眾在一般銷售通路,腸胃藥的成長超過300%,不知道現在一直強調的生食風是不是造成腸胃藥大量使用的眾多原因之一呢???
【文青別鬼扯】 ---「有G的迷思.總統的迷思」
雖說這則新聞已經好幾天了,但鬼王最近忙著研究某種突然食慾下降、整天感到口渴、不斷喝水的神妙病症,所以無暇討論那個有G倫的事情了,喔,抱歉,是朱立倫。
話說10/25朱立倫南下拜會農民,他說未來要全面推廣有G蔬菜,讓有G蔬菜帶動全台有G農業。為了展現親民作風,他不僅彎下腰和農友一起採割荷葉白菜,還當場生吃了起來,不斷直呼,「這是最甜的沙拉!」
科科,未來的總統候選人生吃有G蔬菜,剎那間還真的變成有G倫了。常言道,二百藏在口袋內,魔鬼藏在細節裡。從有G倫生吃有G蔬菜這檔事,我們就知道他對農業的見識與高度了。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有G被搞得很特殊很詭異也很畸形。為了捍衛有G的好,一堆有G教徒可以宣稱有G蔬果比較香甜比較好吃;而文青拜訪有G農園時,則愛當場生吃有G蔬菜,讓人還真以為有G就是完全無毒的,隨便吃都不會出事一樣。
奇怪的是,這種迷思不斷傳播不斷傳播不斷傳播後,連唸過建中、台大還出國拿過博士的總統候選人都相信了耶!但問題是,有G菜真的能生吃嗎?當有G倫也幹出這種蠢事,這又代表啥意義?
有G是種理念,但不表示衛生。先前台大鄭正勇教授就曾指出,即使是有G蔬菜,但灌溉用水、土壤、生產者的條件也不一定符合有G。而田間其實有許多污染,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寄生蟲污染。通常田間有許多非洲大蝸牛、田螺,這些都是廣東住血線蟲的中間宿主。
「只要被這些蝸牛爬過,就會在蔬果上留下含有廣東住血線蟲的黏液,一旦經生食進入人體, 就會穿過腸胃道,到達循環系統、中樞系統,造成腦部病變,死者的腦組織內還可檢出蟲體。」
過去金蘭醬油家族就曾因為迷信吃自己飼養的有G天然蝸牛,因而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導致家族五位成員相繼過世(https://goo.gl/okU2b1)。但很妙的是,很多文青就很喜歡拿有G菜園內的蟲蟲說嘴,說蟲蟲就是蔬菜的品管員,蟲蟲吃過就表示是有G無毒的,然後鼓勵大家來生食嚐鮮。
換句話說,當有G教徒對有G的概念如此淺薄時,過度宣揚有G的好處只會導致全民對農業認識的弱智化,誤以為有G只是種理念,完全忽略其中包含的技術層次與田間管理技術問題。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堆文青競相投入農業後,在缺乏種植有G技術的狀況下,蔬果重得亂七八糟醜不拉G,稻米產量又超低,然後也能大言不慚地用高價賣那些品質低劣的農產品,希望大家能認同他的理念。然後一堆人也能從頭到尾只談理念、道德問題,就認為整個社會都該為他們的爛技術爛管理買單,國家也該提供資源補貼。然後呢?然後農業該具備的科學、技術與管理層次,完全蕩然無存。
社會上的有G教徒亂搞就算了,我們的總統候選人居然也傻傻隨之起舞,當眾生吃有G蔬菜,還說未來要努力推廣。有G倫啊,你連基本的田間管理、衛生觀念都弄不懂,帶頭生吃、做最糟糕的示範,然後只為了某種虛幻的理念就吵著要推廣有G農業,這是否意味未來全民也該為這種莫名其妙的理念來買單呢?如果總統候選人對農業的理解居然停留在有G迷思的層次,試問,這到底是因為台灣的有G的層次太低,因此影響了你對農業的判斷?還是你的層次太低,影響了自己對有G的判斷?如果台灣農業生產水準的提昇居然靠的是政府花錢讓大家吃有G菜,請問您是不是真的有G倫啊?
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有人當貓狗是仔女,有人會當龜魚爬蟲是寶貝,寵物的概念可以很闊,而對馬學綸(Dr. Ma)來說,她的寵物就是「非洲大蝸牛」。這種啡黑色肉身頂着個啡色大殼、像蛞蝓般緩慢移動的非洲大蝸牛,大家在街上一定遇過,甚至曾不小心踩扁過……
Dr.Ma是香港中文大學微生物學博士,在大學擔任科學教育的項目經理,亦是香港電台科普節目主持。本科並非研究蝸牛,但近幾年非洲大蝸牛佔據了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她跟家人共同飼養了一對蝸牛,大的喚作「陳仔」,小的喚作「阿囡」,她亦確實當牠們是仔女般疼惜。
與蝸牛的緣份始於數年前,「當時要搬到郊區,我就想是否要養寵物呢?但又覺得未必有足夠心力去照顧一般小毛孩。那時剛巧天台出現了細細隻的扁蝸牛,家人執了回家,那就不如試試飼養。」養了扁蝸牛後,她慢慢發現,蝸牛爬行、進食的樣子原來很有趣,後來再因緣份在街上遇到非洲大蝸牛,就把牠帶回家。現在的阿囡及陳仔,是她養的第二對非洲大蝸牛。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非洲大蝸牛 #微生物學 #博士 #蝸牛 #寵物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小品蝸牛生態農場」介紹 羅暐勛博士專訪
故事開始於民國90年初的一場家族聚會下,大家閒聊著鄉下的閒置菜園不知可以做何利用?聊著聊著就談到了晚上都有好多蝸牛出現,似乎有害無益...當時已從事20多年電腦工程師的詹俊傑先生,靈機一動心想如果能把蝸牛拿來研發跟生產創造牠的價值,或許會是另一個商機唷~
就在當時的玩笑話之餘,開始了這個故事...先打聽到當時在屏東已經有人先引進了非洲大蝸牛白化的品種,稱之為「白玉蝸牛」,他便南下了解飼養方式並一口氣買600隻蝸牛回來飼養,當時白玉蝸牛的要價可不便宜一隻就要500元。
話說隔行如隔山,經過一年的養殖幾乎全軍覆沒,直到一番的努力鑽研細心照料下,終於僅存了6隻蝸寶寶,才開始了這趟「亞洲唯一蝸牛養殖場之旅」
這六隻可愛的蝸牛寶寶,擁有美麗的外殼和半透明白色的滑潤膚質,多麼吸引人,因為這樣的緣份,工程師開啟了對蝸牛的深入研究;2006年一次因緣際會下和法國勃根地蝸牛(Helix Aspersa Muller)接軌,30隻法國蝸牛跟著主人Mr. Zhuang橫越歐亞大陸來到台灣彰化縣溪湖鎮,工程師於是展開了夜以繼日的蝸牛養殖技術研究,最後終於研究出透過隔離飼養、配種改良以及有機生態養殖技術,並成立了彰化縣蝸牛生產合作社,也成為了台灣蝸牛之父。
經過12年養殖蝸牛經驗歷練,已成為台灣特有養殖新興行業,堅持有機耕作並與農民產銷合作,本養殖園的白肉蝸牛,經過多年的費心研究,採用隔離飼養改良,終於繁殖出代代優良的白肉蝸牛品種,成為台灣蝸牛的新品系物種-台灣小品蝸牛生態養殖園將其正式命名為「白玉蝸牛」。
以台灣地區獨一無二專業養殖蝸牛起家,再轉型升級為觀光休閒農場,是全國第一個蝸牛休閒農業主題生態養殖觀光園區。也著手研發更多的蝸牛食品研發加工、醫學美容生技合作、蝸牛飼料製作銷售、生態觀光DIY教育親子體驗活動、蝸牛主題餐廳,將蝸牛養殖成為21世紀最夯的綠色農業。
養殖園擁有堅強的養殖合作團隊,園區研究開發中西式及法式冷凍食品研發生產並積極與國外蝸牛相關養殖同業均有密切交流合作,以確保產能充足及產品品質。在市場開發上,除了提供完整的蝸牛食材外,也配合國內外客戶所需,提供客製化方案之整體服務。
提供顧客食用價值的食品,並將繼續努力,把關食品衛生追求品質;提供客戶最安心的「高檔健康食材」,極朝向醫學生技美容產學合作,開發多樣化,利於人體使用保健等產品,以創造客戶與合作社最大的成功與雙贏。
粉絲頁: 小品蝸牛生態農場
官網:www.twcs.org.tw
住址:彰化縣溪湖鎮環河路一段170號
TEL:04-881-1689
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YOYO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這裡是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的高屏地區。這裡比台灣北部熱,它有平坦又肥沃的嘉南平原,可以種出營養豐富的食物。在這片土地上,有豐富的生態,有許多值得交的小動物朋友,重要的是,在這裡有很厲害的外國朋友,走,來去交朋友囉!
1.斑龜:斑龜是屬水棲性的淡水龜,每年在氣溫回暖的春末夏初,就開始進入產卵季,一般從4月延續至6月。斑龜可算是台灣地區體型最大的淡水龜,最大體型的背甲長可超過35公分,其背甲長通常需超過19公分才會產卵。一般每窩的產卵數約7~15個。以台灣北部的族群為例,多數個體每年僅產一窩,部分個體可產二窩。 與鬼艷鍬形蟲同屬台灣常見大型鍬形蟲。因為有著比其他鍬形蟲扁平的中廣身材而得名,體色為黑褐色至深黑色,體長約25~73mm。分布於中低海拔的平原與闊葉林山區,以及綠島。成蟲會於4~10月間活動,夜晚有趨光性,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則喜歡腐爛之水果或樹液為食。
2.花狹口蛙:花狹口蛙是狹口蛙家族裡的巨無霸,體長平均7公分。皮膚厚,光滑,但有一些圓形顆粒。背部棕色,有一個深棕色大三角形斑,看起來很像一個花瓶。指(趾)端方形平切狀,膨大成吸盤,因此會爬樹,藏身於樹洞中。也善於挖掘,利用足部挖洞,僅需數秒鐘即可將身體埋入土中。
3.小啄木:台灣體型最小的啄木鳥。多攀爬於樹幹或樹枝上找尋樹幹內或樹皮縫內之昆蟲。型態為喙堅硬先端尖細,尾羽羽軸堅硬為契形,對趾足;食性以昆蟲或植物之果實為主食;飛行時呈波浪狀,常攀爬於樹幹上以尾羽抵住樹幹,用堅硬之嘴快速敲打樹皮,啄食其中之昆蟲;常棲息於樹林,築巢樹洞中,雛鳥為晚熟性。
4.非洲大蝸牛:腹足綱動物,為陸棲蝸牛。俗名褐雲瑪瑙螺、花螺、菜螺、東風螺、法國螺。臺灣日治時期1932年(或作1933年)由臺北帝國大學日籍教授下條久馬一以食用因素自新加坡將非洲大蝸牛引入臺灣。但因為缺乏計畫且繁殖力強而供過於求,臺灣全境均可發現其蹤跡。
5.綠鬣蜥: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大型蜥蜴,頭尾全長可以超過一公尺,壽命可長達10年以上,幼年時以昆蟲或小動物為食,而在成年後改以植物的葉、嫩芽、花、果實為食物,為日行性爬蟲類,每胎可產24-45顆卵。主要分布於中美洲的墨西哥至巴拉圭間、南美洲、加勒比海及佛羅里達等地。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中。 綠鬣蜥常被人作為寵物飼養,中國和部份美洲國家設有養殖場大量飼養綠鬣蜥以作售賣用途。 因為人為的飼養及野放,在台灣己成為外來種,在屏東市及等鄰近鄉鎮已建之繁殖族群。
6.鎖鏈蛇:鎖蛇、鎖鏈蛇、七步蛇、七步紅,分佈於台灣中央山脈南段及東側,出現在屏東、花蓮、 台東、高雄等中低山林、草叢及甘蔗園。其特徵為頭部成三角形,背面為淡灰褐色,有三條縱列暗色或深褐色橢圓形斑紋,全身有如圓形鐵鍊相接之環紋,在石礫中不易辨認,也常被誤認為龜殼花。較少見。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白玉蝸牛的一生~繁殖篇... - 法農蝸牛農場Fanong Snail Farm 的必吃
蝸牛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的物種,但是在嚴苛的環境下為了繁衍下一代雌雄同體的動物都有機會自體受精,非洲大蝸牛自出生後成長到六、七個月就會達到性成熟,這時牠便可以開始 ... ... <看更多>
非洲大蝸牛飼養 在 寵物蝸牛分享(有圖慎入) - Dcard 的必吃
先說說養蝸牛的好處吧,不吵不鬧不會亂跑可以幾日不進食,適合平日忙碌或是經常短期出遊的人飼養,我養的是白玉蝸牛—非洲大蝸牛的白- 蝸牛,寵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