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小記——離開語言暴力受害者的角色】
前一陣子朋友來工作室聊天,聊著聊著他說起想來拜訪的原因。「雖然我們不緊密,但每次悶悶的和妳說,我也沒說很多,但妳都能準確說出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表達的感覺,鬱悶感就解開了,這連我同居情人都做不到。」
謝謝他如此描述我。
恰好我也正在找個只要說一些頭,就能把我自己不了解的感受梳理出來的人陪伴。聽到朋友這番話,直覺找尋自己本有的特質的人,這個行動有個人課題潛藏其中。
當刻投出意念告訴宇宙準備好去看見了,昨天便在陳亭亘心理師的版面看到「語言的壓縮與解壓縮」和「言語暴力」之間關聯的專文。
看完第一個想法是:原以為能夠聽到弦外之音的特質來自我對他人的愛和在意,原來這個特質更可能是從小處於溝通弱勢而發展來的求生能力。所以過去推導出沒人能那樣對我,是因為不疼惜我的結論,其實是不成立的。
根本原因只是我身邊的人並沒有經歷這麼暴力的言語交流。所以他們不會隱晦地表達,要我用盡全力解讀;也因此他們也沒有經驗去揣想語言會有第二層第三層⋯⋯第一百層可能的意思。
一個長處常常是因應衝擊而發展起來的,如果沒有認知到常會有相應的短處產生。
像我的解讀力能讓在言語暴力的受難者感到被理解,進而感到安慰及舒緩,但也時常在我受傷想要任性時,採取「我不說清楚但你要聽明白」這種隱形展現權力的型式。
當看見自己的長處是為了什麼發展來的,我也明白如何放下相應的缺點。同時,我也明白不需要尋找那個能解壓縮的人了。
截圖文字為陳亭亘心理師FB發文節錄,文字圖片版權歸陳心理師所有,請到陳心理師FB【陳亭亘】看全文☺️
#陳亭亘 #陳亭亘心理師 #語言的壓縮與解壓縮 #言語暴力 #非暴力溝通135 #非暴力溝通135觀後省思 #讓我們停止壓縮和解壓縮
Search
非暴力溝通135觀後省思 在 華人正念減壓中心- #2021家庭課程#非暴力溝通#好 ... - Facebook 的必吃
Rosenberg)所發展的一套溝通技術。 非暴力一詞,來源自印度聖雄甘地,意指「暴力消退後,自然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