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瞬間的價值,只有當它們變成了回憶以後才會知道。
Some moments are only valuable when they've become memories.
修片林小姐 (Ms. Lin -The Retouching Lady), 2020
#Podcast 線上聽:https://lessons.pros.is/3mhaq4
公視線上影展:https://bit.ly/3i3B1Lx
如果20年前就有社群平台,或是修圖軟體的話,那年輕時的林小姐就一定是個紅遍台灣的超級網美了!
這部半小時的紀錄短片是由導演林詩純,親手記錄作為傳統底片修片師傅的媽媽:林聯的故事。身為相館女兒,林聯小時候就會拿客人沒拍完的底片,在自家的攝影棚偷偷自拍,幾年下來累積了多不勝數的個人沙龍照。直到結婚之後,還是回到相館幫忙經營,學會了修片的技術,一手包辦台灣各地照相館的委託,用鉛筆在1吋 2吋的底片上勾勒塗抹,在還沒有數位相片和Photoshop之前,為愛漂亮的人們,遮掉黑眼圈、淡化斑點與法令紋。留下最完美的個人照片。
導演從女兒親密戲謔的方式,引導著受訪者:先是跟著母親回顧青春時光,進而將鏡頭帶遠,拉開時間,訪問相館老闆和相關產業人士,淺談傳統照相館的興衰;也在最後第一手紀錄了「修底片」這項即將失傳的技術。
這部紀錄片,讓我們發現,或許每個眼前被當成理所當然的人事物,隨著時間流逝,都會跟著改變,甚至消逝。好在有紀錄片能夠讓他們永存在回憶裡,彰顯他們曾經的價值與美好了。
如果你跟我們一樣,特別喜歡紀錄片的寫實與情感,今年10部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影片,都將在8/1於公視+平台上架,可以免費收看。也歡迎點擊以下連結去收聽我們最推薦的3部作品故事:帶你分別往內看,看家裡的故事;往旁看,看身邊的故事;以及往外看,看世界的故事!
也可以到: 感動,無所不在 新北市紀錄片系列活動 · 電視/電影獎 去看更多資訊喔!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點擊圖片免費聽完整節目>
青春照相館電影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消失的情人節 (2020)
說來有些尷尬,《消失的情人節》剛上映時我就去看了,進場前還跟同事兩人在猜,這樣的題材跟卡司究竟會賣多少,我說有機會七八千吧,同事則說五六千。而看完電影後,我們尷尬的說,恩大概有三千就不錯了吧,沒想到,9/18上映至今近一個月,票房卻還在兩千上下掙扎,有些意外,但好像也不難想像。
聽起來有點像馬後炮,隔了一個月才在那邊臭嘴說票房不盡理想。但會拖這麼久才試圖寫些什麼,一來是希望大家盡可能都去看,不要因為我的片面之詞而受影響,二來是對於陳玉勳的作品還沒有相當熟悉,所以便回頭從《熱帶魚》開始,試圖去理解我不喜歡《消失的情人節》的原因。
時間回推,1994年陳玉勳經過了先前幾年的電視編導經驗後推出了《熱帶魚》。作品中以綁架一個聯考生為題,精準的撬開了時代縫隙,透過小男孩視角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捕捉台灣人的小奸小惡、可愛可親與可憐,同時也藉由他的幻想世界,提供了一個逃離出口,讓這個長期被黨國威權籠罩、被儒家思想所侵占的島嶼,有機會稍稍喘息,回過頭來觀看自己所身處的生活與世界。
隨著《熱帶魚》的成功,陳玉勳隔了三年繼續推出第二部長片作品《愛情來了》。雖然當時遭受評價與票房的雙重打擊,但如今以後見之明來看,依然新鮮也相當好看。故事中多線並置,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愛情,但現實逼得他們不得不低頭。只是他們同時也都很蠢,為了某些執著而拚盡全力,這當中或許能夠看出某種陳玉勳的變奏,它比《熱帶魚》更加看清現實的處境,也意識到了想像幻滅的可能,正視生命的無力無常,從而某種純粹的生命力隨著破音難聽的歌聲爆發出來。同時也因為這直率的歌聲,衝破了什麼,也留下了什麼。
當然,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陳玉勳因為當時《愛情來了》的「失敗」,淡出電影圈好一段時間,跑去拍廣告、拍MV,隔了多年之後才又以《茱麗葉》、《海馬洗頭》、《總舖師》、《健忘村》等片重出江湖,看起來喜劇能力依舊、奇想與創意仍然令人驚艷。然而,再回頭少年已不是少年,當年那樣的超前時代的生猛如今已不再新鮮,如今再看《熱帶魚》與《愛情來了》,看似成了某種世紀末的最後吶喊。
回到《消失的情人節》之前,我想再提一下陳玉勳於2010年前後為五月天拍的幾部MV,其中2012年首播的《心中無別人》在公車上巧遇暗戀女同學並藉著她睡著的機會唱歌的橋段,或許某種程度上可視為《消失的情人節》的前奏,若搭配陳玉勳導演在訪談中一再提到這是一個年輕時候便想要發展的故事,不免就令人想多做臆測了。
在《心中無別人》MV中,阿信對著公車上睡著的夏于喬是這樣唱著:
「是你給阮一個夢 未記人生的苦澀 真正想要對你講 甘擱有別項
是你放阮一個人 走過風雨的思念 真正想要對你講 心中無別人」
從這樣的情境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阿信平時偷偷暗戀著夏于喬,關於兩人相處,只能從夢中暗自想像,那些說不出口的話,也要藉著同學睡著時才敢說出,這樣的暗戀是充滿想像、也同時充滿挫折的。但正所謂沒有開口,就不會被拒絕;不是真的,當然有機會天長地久。而此類奠基於生活經驗的挫折與懦弱,在陳玉勳的電影中,自然的便長出了奇幻的想像世界。套句不那麼準確的說明,這或許便像是林奕華在《等待香港:青春篇》中所評論的周星馳,他說:「將中國人/香港人的自卑轉化成可被消費的自我膨脹,一直是周星馳電影的最大亮點賣點。」而這再將此挪用至陳玉勳那些成功的電影創作中,他擅長將那些生活中的可悲可憐,以奇想、喜劇的方式轉換成某種精神上的勝利,這或許是陳玉勳式喜劇之所以會成功的原因。然而,私以為以上這些,在《消失的情人節》雖然看似成立,但卻已經難以說服人。
端看《消失的情人節》,故事以一個極度缺乏且需要愛情的女子為出發,透過電影的敘事,觀眾得以發現她從小動作便比人快一拍,加上她父親在成長過程中缺席,造成她怪異少有朋友沒人愛,同時又極度節儉難以相處。在楊曉淇的眼中,她總是與世界格格不入,她像是一個落單的齒輪般遲遲找不到一個與自己相符的人出現,直到她某天在照相館的櫥窗外「發現」,一張自己「正常」的照片…
接下來的故事便依循著這樣的懸念,楊曉淇一路循線追查,她「發現」那個的常常來郵局櫃台買平信八塊郵票的怪胎好像一直寄信給自己、她「發現」自己家中的盒子裡面有一支被遺忘已久的鑰匙,她試圖尋找那把鑰匙相對應的信箱在何方,最後便依循著線索,來到了照片中的那個海灘,終於「發現」了這些年原來有個人默默的愛著自己。於是…
「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
然後慢一拍的阿泰接續登場,翻轉視角試圖解釋在這段感情關係自己是如何參與其中。而他就像是《心中無別人》的阿信一般,在楊曉淇面前晃來晃去,私底下偷偷吶喊,只是這一次因為時間暫停,歌聲終於傳達到女孩耳中,故事也得以進入下一個篇章。
至此,或許我們可以將《消失的情人節》視為一種陳玉勳對於情感論述的反璞歸真,他在影片當中試圖重申了老派愛情的市場,羅列了許多手機世代中漸漸式微的感情生活經驗,並試圖透過這些信件、郵筒、廣播、鑰匙,去談現代生活或許過得太快速,以至於不知不覺地忽略的情感累積的可能。而同時也想要藉著這樣的敘事,告訴我們如果慢下來的話,或許那些過往必須奇幻才能建構出的情節、想像,能夠有具體化的可能。
所以對於我來說,多一天與少一天的那個交集,或許可以視作為陳玉勳想像愛情的終極實現,在那劉志強的熱帶魚想像、阿盛嘶聲力竭對著電視前女同學唱的《牽掛》,《海馬洗頭》提著情人頭來洗的女子,亦或是《心中無別人》中對著睡著女同學唱歌的那些遺憾,全都在《消失的情人節》的時間暫停那一天獲得解決,因為在這樣奇幻的想像設定中,這些無法獲得幸福的、為現實所苦的、懦弱不得志的人,全都因為戀愛對象的被凍結,情感有繼續下去的可能,而那些曾經默默暗想的,情人會反過來意識到自己存在的那份羞澀靦腆的妄想,也因為這暫停的一天,可能繼續推進。
不過回過頭來思考這樣的設定,我不禁好奇,在2020的今天拍一部以一個男性為出發,凍結時間,將幻想化作為真實的故事還會有什麼積極意義?而又電影中人物角色的設計是否幫助電影結論的產生,或更進一步問,這樣模糊真實與幻想的敘事,放在電影的脈絡中是否依然可信。
首先誠如上述,我以為《消失的情人節》是一個類似於日本情慾片中「時間暫停器」的概念,在這樣的語境中,一如陳玉勳過往的電影一般,男性角色基於幼年時的浪漫約定,而默默暗戀著謬思。正如同《愛情來了》阿盛為麵包取名一般,阿泰在故事中默默地持續寄信、透過公車載曉淇上下班,然後暗自的希望,他心目中的謬思有一天可以讀懂自己的密碼,然後她能反過來喜歡上自己。然而這樣的故事有問題的地方在於,曉淇這個被「時間暫停」又或者被投射建構的對象,並不像《皮格馬利翁》故事中一般與雕刻者/教授有著實質長時間的接觸,兩人的情感關係也沒有衝突及翻轉。所以導致她在電影中處於一個不知是被動還是主動的尷尬狀態,再者極度缺愛的設定也像是一個設下的陷阱,讓她得以在故事後半段觀點翻轉之後,能夠看起來毫無問題的去承接阿泰的感情,甚至反過來去主動追尋阿泰的蹤跡。
不過,若進一步推敲,這個看起來理所當然的反轉,本應引導出「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這樣的結論。然而,根據上述的脈絡,這個要好好愛自己的推論過程,卻被阿泰這些年的癡情(變態)過程給悄悄的帶換成因為有人愛著你,所以你要好好愛自己。至此,我們可以發現的是,關於故事中一直想要凸顯的楊曉淇的自我認同過程,卻因為愛情故事的介入,而被一個男人的傾慕跟追求給稀釋並取代了。搞得好像她的人生非愛情不可,其實真的她的人生非愛情不可也沒關係,但我們在過程中並沒有看見她對於愛情是如何的追求,只看到她是如何的否定自己為何不值得擁有愛情,但尷尬的是若不解決她要如何愛自己的問題,又要如何去解答她值不值得被愛、如何愛人的問題呢?
總的來說,我以為《消失的情人節》問題出在電影把過往由真實世界延伸的想像以奇幻的方式便做真實的那一個霎那。從那刻起,電影將自我認同及愛情關係的個別討論,在敘事中兩個主觀視角的調換下混在一起,然後又無法同時讓觀眾清晰的辨識出當中的奇幻想像以及真實世界各自如何運作。導致在楊曉淇「愛自己」的鋪陳以及推論過程中出現錯誤,進而呈現了一種「因為有人愛我,所以我要好好愛自己」的四不像結論。
以此延伸,又不禁想要追問上述提出的困惑,在2020的現在提出這樣的故事會有什麼積極的意義。陳玉勳導演過往的電影之所以會成功,是在於他對於現實生活狀態精準細緻的觀察,他首先讓我們意識到現實生活的不如意不快樂,再提供一個美好的想像世界試圖讓觀者得以喘一口氣,而最後透過一個情感爆發的過程,那些人得以同時體認到希望與遺憾,而有辦法繼續在這樣現實的世界生活下去。
我們甚至可以說,《熱帶魚》及《愛情來了》(我們不討論《總鋪師》跟《健忘村》)成立的原因在於清楚的意識到現實生活的侷限及遺憾,又或者說《心中無別人》中阿信的歌唱之所以真實可信在於觀眾認知到這是一個想像的夢境,而最後起身追下車則是一個回到現實面對遺憾試圖改變的積極作為。但上述這些我們在《消失的情人節》幾乎都看不到。我們只能看到一個被建構出來的童話故事,在這樣的童話故事中,男生只要持續暗戀一個人,到最後一定會天降奇蹟,然後反過來接受男生的感情。這像是每個中年異男的終極想像,一直以為青春年華未逝,誤把回憶、幻想當成現實。但這其中忽略的是,現實中往往不若童話故事美好,更逞論是那種架空女生論述空間的愛情故事。
因此最後不免還是要問,在2020的今天,以一個被愛的故事來成就一個女性自我認同追求的故事,究竟對這世界還存在著什麼積極意義,而這就是真是如此,還是只是我們對於典型愛情故事的膚淺想像。而若真的其積極意義,除了給困頓的人們暖暖心之外,還要說些什麼?
青春照相館電影 在 黃琦勝的劇場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能否重來的人生──試評《少女歐巴將》
製作團隊:鐵支路邊創作體
導演:吳政育
場地:台南市原生劇場
場次:2018/12/21 PM 7:30
鐵支路邊創作體於2017年宣佈無限期休息,在經歷一年沉潛辦理表演培訓工作坊、巡迴宣導劇演出後,於2018年底改編電影《重返二十歲》為舞台劇版本,主打親、友、愛三情與夢想等親民議題,作為劇團回歸大戲。由於本齣製作由導演吳政育同時擔綱編劇及主要演員,以下筆者將就劇本結構、思想詮釋、導演調度、演員表現與整體氛圍作為區別各項討論。
/
整體劇情並未脫離電影主要情節與故事線,講述七十歲的奶奶美雲(黃暐喬飾)陰錯陽差走進「時光照相館」拍了一張照以後,身體、容貌竟神秘地回到二十歲,但心智、記憶仍停留在七十歲的自我,依舊認為自己是個老奶奶,回到年輕的老奶奶擔心被眾人認出便將自己改名為美姬並寄宿在青梅竹馬的好友唐伯虎(吳政育飾)與其女兒小雪(李錚錚飾)。年輕的美姬從此得以走進孫兒女的世界,得知孫子陳秉融(林君紘飾)想透過參加舞蹈選秀節目(電影版為歌唱)進軍演藝圈實現自己熱愛跳舞的夢想,獲得再年輕一次機會的美雲決定為了孫子也為了自己重新開始一次自己的人生,於此同時美雲的兒子天祥(郭育綸飾)、媳婦子璇(童謹利飾)與鄰居好友唐伯虎皆焦急地尋找美雲的下落。年輕的美姬舞技令選秀節目總監(王鼎鈞飾)眼睛一亮,不僅力保整個團隊,還開始追求美姬;同時秉融在美姬身上感覺到「特殊的熟悉感」更在日久生情之下竟也喜歡上自己的奶奶。後來在唐伯虎的旁敲側擊之下得知美姬便是美雲,即使不相信,但仍舊鼓勵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一場爭執中美姬受了傷,發現只要自己流血就會老化,隨後因為一場車禍,孫子秉融必須接受輸血,在場只有身為奶奶的美姬血型相同,於是美姬為了自己的孫兒放棄了重來一次人生的機會,也放棄了和總監之間的曖昧情愫,重新變回美雲。
/
劇本結構並未做太多的調整,演員的編制因為加入舞蹈元素變得更加龐大,在這樣長度近三小時的演出中,卻未能對角色的內心做更深入的雕琢,筆者認為電影改編成舞台劇是一種挑戰,挑戰著改編者的思維與剪裁能力,若只是將電影劇本原封不動搬上舞台,將失去劇場內詩意語言的展現,反而導致舞台設計苦苦追著外景跑,演員無法專注於情緒與角色經營,大量的燈亮燈暗與換景破壞了節奏推進,筆者反而認為這劇本的改編可以專注討論的議題多廣且深,諸如記憶與自我的關係,美雲的記憶被放置在年輕自我的身體中,原先認定的自我被重新形塑,是否能夠帶著舊的記憶展開新的人生?選擇舞蹈展現的確呼應著身體的神祕與儀式,美雲回到年輕身體後的尬舞,不僅展現青春年華,也散發女體的性吸引力,在舞蹈身體與肉身的窺看與展現是否可以切入社會中男女之間權力關係的思考,而秉融因為不明所以愛上了自己的奶奶,究竟男性戀上的女性是熟悉的「母親」的想像,或者是一個怎樣的女性?在愛情的世界男女之間與父母、家庭之間的連結又是為何?或者是舊時記憶與回到年輕的身體所擁有的「新、舊」記憶的交疊,產生的人格荒謬性都是相當具備人性思維的切入點,但這些議題在劇本中都被輕易地帶過,反而苦苦追著電影原著情節線跑,看不見編劇改編的目的,讓此版改編淪為電影的劇場體驗模擬,在影視當道的環境下,劇場創作是否能另闢蹊徑,而非試圖複製或借用值得省思。
/
因為劇本與台詞太輕易地化解衝突,導致演員的表演上充滿著許多不合理,諸如一位美雲寄宿唐伯虎家中,行李與個人隱私被翻看窺伺,竟沒有奮力地搶回或是任何羞赧的反應;身為一個計畫將團隊送往韓國的節目製作總監,用詞或能夠執行權力卻像是個任性的公司主管,團員們在面臨團長失蹤竟然也只是簡單的幾句「我再打個電話。」就交代過去,而團長失蹤的理由也只是「忘記帶表演的衣服」。前面已經鋪陳這個年輕人如此熱愛舞蹈,如此重視這場演出,竟然會犯忘記帶衣服這種錯誤,難道現場沒有衣服可以借?堂堂節目總監沒有能力處理戲服的問題?種種不合理一再凸顯了舞台劇試圖仿照電視節目規模的無力與荒涼。
/
幾位主要角色在舞台上口齒、肢體都有相對水準,但對於人物塑造與角色的深度刻畫就顯得不足,如總監的儀態氣度,還有「怕黑」、「孤獨」的設定有沒有可能是利用反向經營,在眾人面前頤指氣使,只是為了掩飾內心的空虛以及孫執輩的年齡不明等角色大方向設定還尚待加強。另外角色的上下場動機均不足,太多為了上場而上場隨即又不明所以的離場了。最後台上偶爾出現加詞卻又卡詞或是想詞的空拍,不知是導演給予演員的自由度與信任極高但演員尚無法負擔這麼高的自由度,或者是排練不足產生的結果,但不管是學生呈現或是售票製作這樣的即興程度是否都該降低,方能確保與對手互動、導演風格與觀眾欣賞的演出品質。鐵支路邊創作體開設工作坊培訓演員並提供大型展演舞台與製作的動機與成果絕對是有所收穫,演員的認真與投入也確實展現了培訓成果,若是這群演員能持續精進與穩定排練演出,未來的表現令人相當期待。
/
導演調度上,自編自導自演導致了創作上的壓縮,舞台空間的運用顯得限縮,大量的使用台口,眾多演員塞在下舞台使得畫面變得扁平,或許追求寫實的表演,在整體調度上並沒有特別令人驚豔或印象深刻的畫面,故事線的走向節奏也顯得平緩,或許是不僅僅負擔編導演同時也是許多演員的表演指導,導致已無心力再有更多創作與想像。可以感受到劇組與導演的企圖與雄心,但演出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與多頭馬車各司其政的演出。
/
在整體視覺風格的氛圍呈現相當明顯地調性不同一,舞台為因應電影式的眾多場景跳接,選擇如拼圖造型的景片,營造人物關係的多重性與時間、空間、記憶交疊的多變可能,創造偏向表現主義風格的寫意空間,卻在麵攤出現真實、可食用的極度寫實到自然主義式的食物麵條,演員的表演風格卻是類似通俗喜劇(melodrama)甚至接近鬧劇式的表演風格,同時也包含了技術上的統整與執行,整個上半場中燈光的變化均由劇情帶動,但下半場卻出現演員「拍牆開關燈」,從此之後的開關燈都需「拍牆」,這些細部邏輯的不統一導致觀眾的觀戲幻覺不斷被打破,原先預期能夠賺人熱淚的劇情卻變成疏離效果的劇碼,也許不是製作方所預期的。若是整齣戲能協調出統一風格基調並從一貫徹而終,或許可以達到更完整與豐沛的情緒張力。
/
試圖創造劇場的娛樂性是當代劇場團隊亟於突破的困境與切口,創作親民且貼近觀眾的劇碼絕對有其必要性,但如果過度揣測觀眾的喜好或是低估了觀眾的鑑賞力而忽略了劇場與社會的關係以及劇場中的獨特詩意與儀式性那不免可惜,期待鐵支路邊創作體未來的作品,能持續製作親民的劇碼,並結合當地文化深耕在地觀眾發展其獨特劇場語彙與詩意空間。
青春照相館電影 在 青春照相館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必吃
青春照相館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青春照相館,青春照相館費用,青春照相館電影,青春照相館漢服在Instagram ... ... <看更多>
青春照相館電影 在 (HD)《回到20歲》/ Miss Granny官方預告青春一去竟返回 的必吃

... 電影 資料導演:黃東赫主演:《大長今》沈恩敬、《沒關係,是愛情啊》 ... 正想留下最後身影時瞥見了「 青春照相館 」,沒料到這一拍竟讓她回到20歲 ... ... <看更多>
青春照相館電影 在 《青春照相館》重返20歲電影寫真全紀錄http://bit. ly/1zqXDu2 的必吃
《青春照相館》重返20歲電影寫真全紀錄http://bit. ly/1zqXDu2. Aska Wong and 5 others. 6. . . Related Photos. May be an image of book and tex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