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專業症狀控制 維生措施溝通 心靈家庭支持 提供優質安寧居家照顧
-今日(2018/09/04)下午,台北市醫師公會舉辦「安寧居家的系列 座談會(三)─靈性關懷與居家醫療」,座談會由洪德仁召委及張孟源召委主持,邱泰源委員理事長也出席致詞,會中特別邀請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蔡兆勳理事長、臺大醫院靈性關懷吳傳健牧師和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臨床宗教師釋恆礎法師擔任講者。有鑑於居家醫療目前正如火如荼在全台灣各地展開,但是面對重症病人要在家善終,其實是一件不容易但很重要的工作,其中「靈性關懷」就是在安寧照顧時最關鍵的領域。所以在安寧的訓練中特別要求學習者要接觸臨終靈性關懷這個領域,靈性關懷不等於宗教照顧而已,其範圍更廣。照顧者大多可由訓練,提供適切的靈性照顧。邱委員也表示,加上專業症狀治療及良好維生治療的溝通,即可提供夠水準的安寧缓和醫療。
-今日座談會中,三位講師演講都非常精彩,參加的醫界前輩們反應熱烈。相信藉由此類課程的推展,對於未來居家醫療的照顧品質必將有關鍵性的提升。邱泰源委員理事長也特別感謝安排今日課程的幹部,也希望未來所有參加居家醫療的前輩能都關注這塊領域,更希望未來在健保給付方面,能夠了解到善終全人照顧的重要性,並全面支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好書介紹 專訪: 王浴(前台大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內容簡介: 二十年臨床經驗與研究,最療癒人心的對話,最實用的靈性關懷手冊! 【我該如何說再見?說再見了,之後呢?】 《生死奧祕》為您揭開生死謎團 讓人生不留遺憾 當醫療到...
靈性照顧 課程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8-03-26影音檔
來賓粉絲頁: 「大悲學苑」如果明天,就要說再見
出版社粉絲頁: 三應股份有限公司
節目主持人: 李基銘、Winnie Chang
本集主題:「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好書介紹
專訪: 王浴(前台大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內容簡介:
二十年臨床經驗與研究,最療癒人心的對話,最實用的靈性關懷手冊!
【我該如何說再見?說再見了,之後呢?】
《生死奧祕》為您揭開生死謎團 讓人生不留遺憾
當醫療到了極限,生命無法被治癒時,怎麼辦?
這時,我們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及生死問題,容易陷入死亡恐懼。
「這麼苦,人生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是我?我沒做壞事啊!這是報應嗎?」
「我還有好多事沒完成,還來不及享受人生,我不甘願!」
「五十年來的恩怨,我該如何原諒?」
「除了身體,我還有心靈問題……怎麼辦?」
「我該如何說再見?」
「我有高齡老母,該求生還是求死?」
「我可不可以不要死?」
「我聽到隔壁床往生前的喘息聲,是不是很痛苦?我會不會像他那樣痛苦?」
「如果我死了,會去哪裡?極樂世界嗎?師父你也沒見過或去過,如何讓我相信呢?」
面對這麼多關於生命與生死疑惑,該如何回應呢?
本書描寫十六個末期病人的生命故事,讓人彷若身歷其境,走過十六個不同的人生與生死課題。他們在與作者對話中,回顧自己的一生,對生命本質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療癒了對生死的恐懼,看見生命最精采的風景。
十六個生命故事,同時帶出十六種臨終學習課題,詳盡描述當一個生命從生到死的歷程,身、心、靈會經歷哪些階段的變化?瀕死症狀──四大分解與臨死覺知是怎麼回事?面對死生變化過程,我們要依持什麼?如何克服死亡恐懼,減緩臨終痛苦?最後,又該如何破繭而出,得到新生?
本書作者釋德嘉、釋宗惇等,從醫院走入社區的靈性關懷,有二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及研究,結合西方安寧醫療與佛法立論基礎下,談實際的臨床生死。這是由台大緩和醫療團隊結合臨床宗教師,根據臨床研究經驗而發展出來、非常適合東方人的「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可說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善終方程式。對無法正視死亡、害怕臨終、且有諸多疑惑和恐懼的一般人來說,提供了完整的臨終與靈性照顧的方法。
作者簡介:釋德嘉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蓮花基金會諮詢專線諮商宗教師
‧蓮花基金會「本土化靈性關懷培訓課程」及「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研習課程」講師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
‧三學苑住持
‧大悲學苑監苑
‧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宗教師
作者簡介:釋宗惇
‧大悲學苑住持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長
‧台大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顧問
靈性照顧 課程 在 中華福音神學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重症與安寧病患臨終關懷訓練課程
報名網址: http://www.ces.org.tw/event/20160118/
華神教牧中心這些年不定期舉辦各種牧養相關講座及研習會,以協助校友們在牧養上有更多元的學習和裝備。台灣因漸步入老年社會對於臨終病人與家屬的靈性照顧,愈來愈成為教牧同工不可忽略的事奉之一。此次訓 練課程從《與末期病人的床邊對話》、《哀傷輔導》、《同理心訓練》、《生死學淺論》、《癌症的疼痛控制》、《心靈碰觸心靈》、《基督教 牧靈技巧與禮儀介紹》、《安寧療護面面觀》等核心內容起始,期待建立對長者與家屬臨終關顧的全面性眼光,或許也藉此不但安慰患者、也鼓舞家屬有仰望永生救恩的盼望。利於校友關懷重症及安寧病房的會友或傳福音都有很大幫助。
細節/報名: http://www.ces.org.tw/event/20160118/
靈性照顧 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好書介紹
專訪: 王浴(前台大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內容簡介:
二十年臨床經驗與研究,最療癒人心的對話,最實用的靈性關懷手冊!
【我該如何說再見?說再見了,之後呢?】
《生死奧祕》為您揭開生死謎團 讓人生不留遺憾
當醫療到了極限,生命無法被治癒時,怎麼辦?
這時,我們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及生死問題,容易陷入死亡恐懼。
「這麼苦,人生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是我?我沒做壞事啊!這是報應嗎?」
「我還有好多事沒完成,還來不及享受人生,我不甘願!」
「五十年來的恩怨,我該如何原諒?」
「除了身體,我還有心靈問題……怎麼辦?」
「我該如何說再見?」
「我有高齡老母,該求生還是求死?」
「我可不可以不要死?」
「我聽到隔壁床往生前的喘息聲,是不是很痛苦?我會不會像他那樣痛苦?」
「如果我死了,會去哪裡?極樂世界嗎?師父你也沒見過或去過,如何讓我相信呢?」
面對這麼多關於生命與生死疑惑,該如何回應呢?
本書描寫十六個末期病人的生命故事,讓人彷若身歷其境,走過十六個不同的人生與生死課題。他們在與作者對話中,回顧自己的一生,對生命本質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療癒了對生死的恐懼,看見生命最精采的風景。
十六個生命故事,同時帶出十六種臨終學習課題,詳盡描述當一個生命從生到死的歷程,身、心、靈會經歷哪些階段的變化?瀕死症狀──四大分解與臨死覺知是怎麼回事?面對死生變化過程,我們要依持什麼?如何克服死亡恐懼,減緩臨終痛苦?最後,又該如何破繭而出,得到新生?
本書作者釋德嘉、釋宗惇等,從醫院走入社區的靈性關懷,有二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及研究,結合西方安寧醫療與佛法立論基礎下,談實際的臨床生死。這是由台大緩和醫療團隊結合臨床宗教師,根據臨床研究經驗而發展出來、非常適合東方人的「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可說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善終方程式。對無法正視死亡、害怕臨終、且有諸多疑惑和恐懼的一般人來說,提供了完整的臨終與靈性照顧的方法。
作者簡介:釋德嘉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蓮花基金會諮詢專線諮商宗教師
‧蓮花基金會「本土化靈性關懷培訓課程」及「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研習課程」講師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
‧三學苑住持
‧大悲學苑監苑
‧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宗教師
作者簡介:釋宗惇
‧大悲學苑住持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長
‧台大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顧問

靈性照顧 課程 在 安寧靈性關懷人員培訓-專業課程| 面對末期病人 - Facebook 的必吃
面對末期病人,我們該如何判斷他正處於什麼狀況、需要什麼樣的 靈性 照護呢?大悲學苑有一套非常專業的評估工具。 今天的培訓 課程 ,宗惇師父教大家, ... ... <看更多>
靈性照顧 課程 在 【2021安寧靈性課程】疫情下的倫理-覺察、溝通和同理 ... 的必吃
... 舉辦安寧靈性關懷人員線上培訓 課程 ,以「疫情下醫療負重裡的 靈性照顧 」為 ... 在考量防疫需求與醫學倫理原則中,兼顧末期病人身體、心理及 靈性照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