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電視金鐘獎的「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頒給 Pangoyod(鍾家駿)和 Buya(陳宇),這對原住民青少年組合以節目《kakudan 時光機》獲得肯定。事後卻因身著達悟族、泰雅族的族服上台,尤其是 Pangoyod(鍾家駿),部分媒體出現「露出屁股蛋」等煽動性標題。而當下觀看 Youtube 直播的網友,也在網路匿名的保護中,恣意留下「曝露狂」、「可以穿褲子嗎」、「露屁屁外星人」、「原住民就喜歡鬼喊鬼叫」等諸多歧視言論。
再來,除了電視金鍾,廣播金鐘公佈入圍名單時,評審之一的羅小雲在入圍名單出現「原住民族電台」時,發出「吼吼吼」的叫聲,更輕蔑對台下喊:「原住民是不是應該這樣叫啊?」雖然羅小雲事後請辭,但在這次的金鍾,台灣社會對原住民的歧視表露無遺,多少人能拋下歧視原住民的眼鏡,記得甚或討論得獎者的精湛表現。
這邊複習一下,對於 Pangoyod(鍾家駿)和 Buya(陳宇)的評語,電視金鐘獎當下是這樣說的:「兩位少年互動自然、真誠,勇於接受挑戰,展現的勇氣與學習力是很好的正向楷模,難能可貴的真情流露,最能引起兒少觀眾的共鳴。」
或許很多人忘記,除了金鐘獎,Pangoyod(鍾家駿)也是 2018 年金馬獎最佳新人得主,憑藉《只有大海知道》獲獎。那年我在現場,看著這名尚未成年的少年,在台上真摯地落淚,無懼地發言,有看過《只有大海知道》的觀眾,應該能理解身在蘭嶼的原住民小孩,對所謂的「丁字褲」傳統服飾相當排斥,在媒體與網友無形、有形的霸凌之中,這群小朋友對自身文化的理解會推到更遠的位置。
也因為《只有大海知道》,我更能理解當中原住民文化消逝的危機與擔憂,若說為什麼喜歡電影,可能是在吉光片羽當中,能帶著我或溫柔或粗暴地傾聽不同聲音、望見多種群像,在世上找到一處安身的所在。
過了週六,Pangoyod(鍾家駿)已經是雙金得主(僅差金曲),他也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到穿著族服的意義,在金馬獎後台接受聞天祥老師的訪問時提到:「讓世界看到我們自己的文化,非常榮耀。」今年金鐘獎也在台上大喊:「在這裡,我很驕傲也很高興能穿上自己的族服,給全球、全國的觀眾看。」
Pangoyod(鍾家駿)不斷透過重要的大型頒獎典禮(甚至在東京影展也穿著族服),不畏酸語展示傳承的根與文化,柔韌地提醒自己「我是誰」,在我看來是最重要的小事,其身穿的族服和典禮紅毯頻頻出現的昂貴華服相比,同樣美麗。而這份勇敢與堅定能在尚為稚嫩的靈魂中窺見,更顯可貴,當然值得尊重與大聲喝采。
金鐘獎落幕,再來是本週六的金曲獎,排灣族歌手阿爆(阿仍仍)以《母親的舌頭》入圍 8 項大獎領跑,阿爆(阿仍仍)以眾人熟悉的「音樂語言」唱了自己的「母語」,找到自己的聲音,多變且玩出新意,重要的是透過音符打破文化隔閡。
《母親的舌頭》能聽見百分之百的真心,並非語言所能企及,是靈魂、感情的騷動,《母親的舌頭》是去年最重要的專輯之一。想起兩週前,聽阿爆的演唱會「嘟,會女聲」,那一夜,Legacy 聚滿了彼此不認識的陌生人,仍舊手腳並用跟著節奏擺頭、搖晃,這是用音樂節奏催出來的熱情,現場沒有人在分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每一名聽眾都是來聽音樂的人。
阿爆在演唱會結束時說:「今天的台灣原住民,已經長出獨特的樣貌。這是我們今天的樣子。我們已經不是你們想的那樣了。」這場演唱會,可能是我今年聽過最美的聲音、看過最動人的畫面之一。
音樂是世界的共同語言,聽不懂韓文、日文、英文、西班牙語等等,還是能聽到這些語言的歌曲在世界各地傳唱,身體會跟著搖擺、心情會隨之起伏,這些都不是語言能做到的,音樂才能,我們不需要是相同種族、國籍、膚色,靠著音樂就能貼近彼此。
讓世人聽見阿爆(阿仍仍)的音樂,進而認識排灣族的語言,最後喜歡上,「超越語言」是《母親的舌頭》做到的事。
最後,要說這次金鐘能帶給觀眾什麼,多理解不同文化與族群或許會是老生常談,但卻是不能忽視的,或許這次的歧視風波,能稍微消弭彼此的隔閡。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的人們,彼此的對立能否拉近,我仍是抱持樂觀。期待週六金曲獎阿爆(阿仍仍)的表現。
再度恭喜 Pangoyod(鍾家駿)和 Buya(陳宇)順利敲鐘。
🏆Pangoyod(鍾家駿)和Buya(陳宇)金鐘得獎片段👉https://bit.ly/30bZo06
🐴Pangoyod(鍾家駿)金馬得獎片段👉https://bit.ly/3ihBAyl
(圖片來源:中央社)
#金鐘獎
露屁屁外星人日文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週六電視金鐘獎的「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頒給 Pangoyod(鍾家駿)和 Buya(陳宇),這對原住民青少年組合以節目《kakudan 時光機》獲得肯定。事後卻因身著達悟族、泰雅族的族服上台,尤其是 Pangoyod(鍾家駿),部分媒體出現「露出屁股蛋」等煽動性標題。而當下觀看 Youtube 直播的網友,也在網路匿名的保護中,恣意留下「曝露狂」、「可以穿褲子嗎」、「露屁屁外星人」、「原住民就喜歡鬼喊鬼叫」等諸多歧視言論。
再來,除了電視金鍾,廣播金鐘公佈入圍名單時,評審之一的羅小雲在入圍名單出現「原住民族電台」時,發出「吼吼吼」的叫聲,更輕蔑對台下喊:「原住民是不是應該這樣叫啊?」雖然羅小雲事後請辭,但在這次的金鍾,台灣社會對原住民的歧視表露無遺,多少人能拋下歧視原住民的眼鏡,記得甚或討論得獎者的精湛表現。
這邊複習一下,對於 Pangoyod(鍾家駿)和 Buya(陳宇)的評語,電視金鐘獎當下是這樣說的:「兩位少年互動自然、真誠,勇於接受挑戰,展現的勇氣與學習力是很好的正向楷模,難能可貴的真情流露,最能引起兒少觀眾的共鳴。」
或許很多人忘記,除了金鐘獎,Pangoyod(鍾家駿)也是 2018 年金馬獎最佳新人得主,憑藉《只有大海知道》獲獎。那年我在現場,看著這名尚未成年的少年,在台上真摯地落淚,無懼地發言,有看過《只有大海知道》的觀眾,應該能理解身在蘭嶼的原住民小孩,對所謂的「丁字褲」傳統服飾相當排斥,在媒體與網友無形、有形的霸凌之中,這群小朋友對自身文化的理解會推到更遠的位置。
也因為《只有大海知道》,我更能理解當中原住民文化消逝的危機與擔憂,若說為什麼喜歡電影,可能是在吉光片羽當中,能帶著我或溫柔或粗暴地傾聽不同聲音、望見多種群像,在世上找到一處安身的所在。
過了週六,Pangoyod(鍾家駿)已經是雙金得主(僅差金曲),他也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到穿著族服的意義,在金馬獎後台接受聞天祥老師的訪問時提到:「讓世界看到我們自己的文化,非常榮耀。」今年金鐘獎也在台上大喊:「在這裡,我很驕傲也很高興能穿上自己的族服,給全球、全國的觀眾看。」
Pangoyod(鍾家駿)不斷透過重要的大型頒獎典禮(甚至在東京影展也穿著族服),不畏酸語展示傳承的根與文化,柔韌地提醒自己「我是誰」,在我看來是最重要的小事,其身穿的族服和典禮紅毯頻頻出現的昂貴華服相比,同樣美麗。而這份勇敢與堅定能在尚為稚嫩的靈魂中窺見,更顯可貴,當然值得尊重與大聲喝采。
金鐘獎落幕,再來是本週六的金曲獎,排灣族歌手阿爆(阿仍仍)以《母親的舌頭》入圍 8 項大獎領跑,阿爆(阿仍仍)以眾人熟悉的「音樂語言」唱了自己的「母語」,找到自己的聲音,多變且玩出新意,重要的是透過音符打破文化隔閡。
《母親的舌頭》能聽見百分之百的真心,並非語言所能企及,是靈魂、感情的騷動,《母親的舌頭》是去年最重要的專輯之一。想起兩週前,聽阿爆的演唱會「嘟,會女聲」,那一夜,Legacy 聚滿了彼此不認識的陌生人,仍舊手腳並用跟著節奏擺頭、搖晃,這是用音樂節奏催出來的熱情,現場沒有人在分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每一名聽眾都是來聽音樂的人。
阿爆在演唱會結束時說:「今天的台灣原住民,已經長出獨特的樣貌。這是我們今天的樣子。我們已經不是你們想的那樣了。」這場演唱會,可能是我今年聽過最美的聲音、看過最動人的畫面之一。
音樂是世界的共同語言,聽不懂韓文、日文、英文、西班牙語等等,還是能聽到這些語言的歌曲在世界各地傳唱,身體會跟著搖擺、心情會隨之起伏,這些都不是語言能做到的,音樂才能,我們不需要是相同種族、國籍、膚色,靠著音樂就能貼近彼此。
讓世人聽見阿爆(阿仍仍)的音樂,進而認識排灣族的語言,最後喜歡上,「超越語言」是《母親的舌頭》做到的事。
最後,要說這次金鐘能帶給觀眾什麼,多理解不同文化與族群或許會是老生常談,但卻是不能忽視的,或許這次的歧視風波,能稍微消弭彼此的隔閡。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的人們,彼此的對立能否拉近,我仍是抱持樂觀。期待週六金曲獎阿爆(阿仍仍)的表現。
再度恭喜 Pangoyod(鍾家駿)和 Buya(陳宇)順利敲鐘。
🏆Pangoyod(鍾家駿)和Buya(陳宇)金鐘得獎片段👉https://bit.ly/30bZo06
🐴Pangoyod(鍾家駿)金馬得獎片段👉https://bit.ly/3ihBAyl
(圖片來源:中央社)
#金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