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們去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會發現不是的。
在WHO的官網,有一個頁面專門解釋這次疾病和病毒取名的來由。
從這個頁面及相關聯的網站裡,我們可以得知:
每當一種新的傳染病出現,病毒名稱是由一個叫作 ICTV的單位的專家群負責取的;而傳染病的病名,則是由WHO負責取的。
結果,這次就是ICTV 把病毒名取為 SARS-CoV-2.(SARS-2號病毒)而WHO 把傳染病名取為 COVID-19.
可是,WHO 在面對大眾溝通的時候,卻把病毒另外稱之為 “the virus responsible for COVID-19” (導致COVID-19 的病毒) 或者 “COVID-19 virus” (COVID-19 病毒)。
只不過,他們一面這麼稱呼,一面又表示另取這些稱呼並不是想要取代病毒的正式名稱 「SARS-2號病毒」.
WHO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什麼要自找麻煩,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
WHO 有解釋。他們這麼說:
『從溝通風險的考慮,病毒名稱裡提到「SARS」會對某些地方的人產生不必要的恐懼,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尤其是在2003年SARS爆發時深受其害的亞洲。
『基於這個以及還有些其他的理由,WHO 和大眾溝通的時候,開始稱呼這個病毒為「導致COVID-19的病毒」,或者「COVID-19病毒」。取這些稱呼並沒有意圖要取代ICTV所同意的正式名稱。』
然而,事實上,WHO 這種給病毒名稱遮遮掩掩的作法會產生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WHO 改用的這些稱呼,反而會造成混淆、不清楚。
第二,正因為WHO 在一開始把 SARS2 號病毒的正式名稱給隱藏起來,達成讓亞洲許多經歷過 SARS 風暴的人免於恐懼的結果,但也導致許多國家疏於防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而台灣去年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效卓然,正因為台灣是最早聞到其中有SARS 的味道。
我們只要回頭看一下就知道,台灣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功,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最早聞到了 SARS 的味道而採取了行動。
2.
我所以花時間來談病毒的名稱這一點,是想說明:
對於這次的病毒,和其疫情,是有兩種不同的對待態度的。
第一種態度,是認為人類和世界今天遭遇這麼大混亂和破壞的原因,就是因為新出現了一種病毒。所以只要等人類發明出有效的疫苗,和消滅它的方法,我們就解決了問題,可以重過美好的日子。
第二種態度,是認為我們人類給這個世界造成了太多混亂和破壞,所以病毒出現是一種結果,一種警鐘。所以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還要檢視導致病毒出現的種種原因,還要回顧歷史,看看它是不是早就出現過,早就對我們示過警,而我們都沒有理會?
教宗方濟各所寫的《讓我們勇敢夢想》,就是提醒我們,病毒的出現,是一種警鐘。也因此,我們第一集的主題就是「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看造成COVID-19疫情的病毒,它的本名原來叫作 SARS 2號病毒的話,感觸就會更深了。
原來這次的病毒其實並不怎麼「新」,它的前身,SARS 1號,2003年就來了。只是當時的警鐘主要在亞洲響,也只響了半年左右就停了。
時間過去了十七年,人類一直沒重視那次警鐘,持續在對環境和其他物種進行破壞和迫害,所以它們進級為 SARS 2號病毒捲土重來了。
只不過,這次警鐘不只響半年了,現在響了一年半也不停。並且病毒的進級也不必再等十七年了,一年左右就出現了新的Delta 版,其他版。
台灣去年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主要原因就是及早嗅到了SARS 的危險,聽到了警鐘。
但台灣雖然很早就聽到了警鐘,也爭取到應變的時間,但是我們在今年的 5 月卻爆發了疫情,出現了破口,這是為什麼呢?
我訪問了十二位不同領域的學者。他們都讀過教宗方濟各的這本書,我請他們就書裡所提的一些重點,來檢視台灣的情況,以及對台灣未來的建議。
那我們來看看教宗在書裡所講的三個重點,也來看看臺灣所呈現的情況各是什麼。
教宗希望我們藉著這次疫情反省的三件事情,
第一點,是不要光顧著經濟發展,卻破壞了生態,應該給地球休養生息的機會。
第二點,是不能光顧著自己好,卻漠視社會裡的弱勢,要讓大家都有不至匱乏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點,是不能光顧著堅持自己的立場,卻成為迷宮裡的囚徒,應該讓社會最邊緣的人 也參與改造社會的對話和行動。
3.
那我們來看看第一點,臺灣在去年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上的情況如何。
臺大社會科學院的趙家緯教授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疫情發生之後,世界各地的航空業都遭到重創,所以各國政府對航空公司都有一些補助。
以法國來說 法國政府給航空公司補助的時候,有兩個但書:第一,是 1 小時之內的短班不在其內,因為鼓勵減碳,所以鼓勵大家使用鐵路或其他的交通工具。
第二,是政府固然給航空公司補助,但是航空公司也要相對提出開發低碳燃料的基金。
對照著來看,我們政府給航空公司的補助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顧慮到這些。
並且不要忘記,去年正是我們航空公司推出各種短程旅遊、「假出國」這種旅遊泡泡給大家享受的時候。
另外,世界各地這兩年都是重視環保,電動車的銷售在上升。
但是臺灣從前年開始政策大轉彎,提出「油電平權」的政策,結果 2020 年反而是臺灣燃油機車銷量最大的一年。
我們常講:臺灣去年因為疫情防守的好,像是和世界其他地方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然而,顯然我們在這種排碳、減碳、環保的觀念上,和世界其他各地也是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趙教授所指出的第二點是:世界各國去年的用電量都在下降,但是臺灣和中國是唯二的用電量在上升的國家,並且臺灣去年的用電量創下了歷史上的新高。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杜文苓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她說:臺灣以製造業,並且以外銷為主的經濟體系,過去對生態很少有反省的機會。
而去年全世界的工業生產都在或者停止或者減縮的情況下,大家對臺灣的倚賴更重,所以臺灣的用電量也就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同,在上升。而從今年我們又發生乾旱來看,我們對用電、用水這方面的議題,事實上是需要非常深思的。
4.
這裡我也要補充一個我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我們固然要為全世界對台灣半導體業、電子業的看重和倚賴,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我們大家一起付出的代價。
台灣的電子業不但是高用電、高用水的行業,並且享受的電價和水價都是超低的。
台灣的工業用電電價,是全世界第四低的,比民生用電還便宜。
所以今年3月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半導體業和電子業用電量之大,可以台積電為代表。
台積電2019 年用電量,相當於大約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
到了2023年,台積電的用電量還要擴增一倍。
而 2019年,台積電使用的再生能源,只佔他們用電量的百分之七。
至於相當於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
大約是 2GW。
2 GW又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核二廠全部機組,或者中火四部機組,或者,相當於三接爭議所要增加的機組。
換句話說,護藻礁與三接爭議聲中所要新增的機組發電量,也不過是可以應付台積電未來四年所需要擴增的用電量。
台灣當然要繼續發展經濟,但我們是否還能用便宜到連電子業大老都跳出來說不合理的電價來配合呢?以及其中涉及的生態環境的課題有哪些?這都需要我們再仔細思考。
我訪問的教授所談到的其他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課題,就留待接下來兩集再為大家說明。
謝謝大家今天的收看,下一集再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我要做富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今社會購物的方式已經轉變了, 不一定要經過透經銷商才能購買到心儀的物件,只需要透過網上的平台便能夠買入同樣的物件而價錢比直接購買更便宜。 本文內容:廠家的故事、電商的運作模式、相關股票分享 現今社會購物的方式已經轉變了, 不一定要經過透經銷商才能購買到心儀的物件,只需要透過網上的平台便能夠買...
電機專題 可以 做 什麼 在 超知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零基礎OK! 三合一 Python 應用課程~資料視覺化 x 光電收音機 x 物理動態模擬]
景超和超知識團隊原創打造了橫跨 電機、資訊、商業、物理 四大領域的超級課程:
💖三月主打(3/27、3/28)即將額滿!!
「零基礎OK! 視覺化 Python x Power bi 大數據爬蟲 特訓課程」
學習如何用Python下載資料與爬蟲、有效率處理資訊,同時學習用Power bi做出超高級視覺數據呈現
👍 網路爬蟲到底是什麼?
簡單的來說,就是用程式幫你下載資料!當我們平常要搜尋資料時,只能每一筆逐一複製或下載,可是,如果我們用程式設定,它會「自動化」下載包含文字、圖片、影片等資料,自動儲存到我們的電腦,只要撰寫好程式,它會不眠不休地幫我們做事!
👍 Python處理資料的優勢
Python語言簡單易懂,又有成千上萬方便又專業的模組可以下載使用,在資料分析及視覺化等方面都有顯著發展,這就是Python作為資料分析的優勢。
👍什麼是PowerBi?
PowerBI 是一種商業分析數據軟體,可以內嵌在應用程式或網站中,連線我們的Python數據進行即時儀表板和報表呈現資料。PowerBI不僅可以對資料進行內嵌、轉換、整合和強化,還可以讓使用者展示在PC與行動設備中,展示出極度專業美觀的動態數據報告呈現模式。
對於 大數據分析、python爬蟲、簡報呈現 有興趣的朋友們都很歡迎跟景超一起來學習喔!
課程預告:
💖 四月接棒 (4/17)
「理科文青電子學!打造你的收音機 (一日手作專題)」
💖 五月壓軸 (5/2、5/9)
「零基礎OK! Vpython 動態模擬 物理x金融 特訓班 (華爾街物理學)」
#把握粉絲團最後超級早鳥優惠喔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www.chaochaoclass.com%2F%25E6%2598%25A5%25E5%25AD%25A3%25E7%2589%25B9%25E8%25A8%2593%25E4%25B8%2589%25E5%2590%2588%25E4%25B8%2580python%25E6%2587%2589%25E7%2594%25A8%25E8%25AA%25B2%25E7%25A8%258B%3Ffbclid%3DIwAR1SAYW36E-qYRRv9wICSHwL4WUBfJK9MnXALkTs31nIjINRNazDW7Q-hzA&h=AT1836V9klrVKk5khDGR9ukpMck-rtEGtdra5awH6iwjB4AQ_zCvhmfsqIuWm9hc9SB0ZcBoOBZMUGO6gZ-GToDg-2b3-fwo_xE57g5SMmxkjST2Zz3pqOmJMAJLr3Li0Ls
電機專題 可以 做 什麼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矽谷工作的好處之一, 就是可以近距離接觸到許多大神, 每個人都是這麼的厲害、有才能、有想法、有行動力, 讓我可以持續從每個人身上學習。
這次邀請到分享的來賓是前 Instagram Tech Lead Jocelin 及前臉書 PM Wen, 他們去年 10 月辭掉在矽谷令人羨慕的高薪工程師及 PM 工作, 一起回台灣從 0 開始創業, 他們創立了 Cooby 客戶管理工具 (bit.ly/3tXaDXw),因為相信好用的管理工具,可以讓大家工作效率變得更好,並讓大家花少一點時間在工作上,空下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情——無論是更重要的工作,還是更有品質的生活。
Jocelin 及 Wen都有著亮麗的經歷, Jocelin 畢業於台大電機系, 史丹佛大學電機碩士, 並曾在 Instagram, Facebook, , Google 擔任軟體工程師。Wen 畢業於台大電機系, 哥倫比亞大學電機碩士, 並先後於 Dropbox 及臉書擔任產品經理。
直播一開始會先了解他們的工作經歷,從他們在矽谷知名科技公司的經歷來學習他們的專業累積過程。隨後我們會花大部分時間,探討他們如何做出回台灣創業的決定:從創業題目的發想、共同創辦人的找尋、尋找投資人 (之前的“直播專題 如何整理內化資訊、並運用架構來評估工作及投資上的機會” bit.ly/2Nc7kee,Scott 就是他們的投資人之一), 招募創業第一批創始員工, 每一樣過程都和在科技公司擔任 PM 或工程師的角色不同, 他們是如何得到所需要的資訊、指導、並做出決策, 他們是否有心法或一套準則來幫助他們?
創業在矽谷是許多人的夢想, 如果不是自己創業, 許多人會靠加入新創公司來實現。 這次 Jocelin 及 Wen 會帶來熱騰騰的第一手經驗, 他們的公司剛完成種子輪募資,產品也開始有知名企業工作的業務試用, 員工也持續招募中,如果你想第一手學習矽谷頂尖 PM 及工程師的思考,或是你有一顆創業的心、想要了解創業、或是想要了解他們的公司、申請他們的目前或未來職缺、抑或是你目前的客戶管理還是用傳統紙本或沒效率方式, 想要提升你們公司的客戶管理, 這次的直播可以讓你的各種願望一次滿足。
之前商業週刊的 “25萬人才返鄉 台灣關鍵時刻|台灣曾是最嚴重人才外流國,現進入「新海歸大時代」bit.ly/3rTrXuP ”指出 2020 年台灣迎來了史上最大的人才回流。 換日線最新春季刊主題《世界人才在台灣:我可以為你做什麼?》,也分析鉅變的 2020,疫情、中美抗衡與香港國安法,意外讓台灣迎接過去 20 年來最大的人才回流 / 移入 / 投資潮 bit.ly/3qxnXQq。 不論是上次訪問的 Scott, 或是這次訪問的 Jocelin 及 Wen, 他們都在去年回到台灣, 為台灣人才回流貢獻一份心力, 我們也會花時間詢問他們看到矽谷及台灣的機會, 及他們決定回台灣創業的思考要素。
台灣時間 2/20 週六下午 1:00 - 2:00, 美國加州 2/19 週五晚上 9:00 - 10:00。 歡迎大家參與,一起在直播前及直播中提問, 學習 Jocelin 及 Wen 的經歷、思考、及工作&創業的點點滴滴。
台灣創業相關資源:
科技部台灣科技新創基地 TTA, 針對海外人才提供服務包括:
- 在台創業資源諮詢
- 協助與新創及欲推動轉型之企業進行人才媒合 bit.ly/2M6GHqY
- 新創招募與輔導
- 擴大延攬人才政策:就業金卡 (bit.ly/2M7UOwe)、TTA 黑卡 (bit.ly/37swVqy)。
- 更多細節請看 TTA 官網(bit.ly/3k6uLSv)、TTA 臉書 (bit.ly/3udRMI0)
---------------------------
過往相關直播:
- 直播專題 如何整理內化資訊、並運用架構來評估工作及投資上的機會 (bit.ly/2Nc7kee)
- 直播訪問專題- 前臉書工程師談如何成為頂尖的行動開發工程師 (bit.ly/3pq4u2u)
- 直播訪問: Jackie- 從 Google 到臉書, 工程師到矽谷頂尖 PM 養成秘笈分享 (bit.ly/3amgmOQ)
- 直播訪問: 大師士旗- 前臉書、Netflix、Yahoo、Spotify 軟體工程師,今台灣新創工程師
(bit.ly/37gWj2m)
- 直播訪問: Elisa- 金融分析師、戰地記者到創業家, 忠於自我的人生經驗及規劃分享
(bit.ly/3s18GYa)
- 矽谷直播訪問合集 (bit.ly/36YePfV)
電機專題 可以 做 什麼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現今社會購物的方式已經轉變了, 不一定要經過透經銷商才能購買到心儀的物件,只需要透過網上的平台便能夠買入同樣的物件而價錢比直接購買更便宜。
本文內容:廠家的故事、電商的運作模式、相關股票分享
現今社會購物的方式已經轉變了, 不一定要經過透經銷商才能購買到心儀的物件,只需要透過網上的平台便能夠買入同樣的物件而價錢比直接購買更便宜。
本文內容:廠家的故事、電商的運作模式、相關股票分享
-廠家的故事
接下來我會以我父親做生意的故事分享,假設你是廠家,打算將產品推出市場, 如果商家有興趣的便會開單成交,那麼這單生意便完成。但事實又是否什麼簡單呢?其實中間有一些過程我們是不知道的。這些商家會在交易期間進行很多不同的檢查,到最後這些商場商家會把這些產品壓價,最後若廠家想完成這單生意只好答應較低的價錢,所以並不是所有行家都能夠接受到的。時至今天,亞馬遜、阿里巴巴這些電子平台便能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他們知道最後的買家是我們的普通消費者,廠家能夠直接交易予消費者,而中間不用涉及其他商家,所以消費者更能夠直接交易,而且有更多的款式選購,價錢還比較便宜。
-電商的運作模式
至於亞馬遜與淘寶其實這些平台做生意的模式,只是透過背後的大數據,去了解客戶的需求, 基本上不論是電子產品或衣服類別,他們只看這些大數據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要求。現時的大趨勢很簡單,顧客只要在實體店裏面,記錄自己心儀的產品,然後再到網上購買便可。
-相關股票分享
相信大家透過以上分享,都會明白網購是怎樣發展。基本上廠家並不會滅亡的,被淘汰的只是不懂運作這個模式的廠家。於2015 年,我們曾推出「現在是Amazon的天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JvlCJ-t04 。亞馬遜快將在2月公佈業績,預期的盈利增長達370%以上, 但過去的一年的股價升幅只有45%,而2018年盈利增長比預期再要多一倍。股價方面,亞馬遜(AMZN:US)量度升幅約$830,止蝕設$770。阿里巴巴(BABA:US)方面可留意$94及$90裂口,小心後抽頸線$104,暫時看好亞馬遜會跑贏。
港股方面,留意做出口至美國的股票,留意創科(669:HK),VTECH (303:HK),利豐(494:HK),德昌電機(179:HK),互大紡織(1382:HK),海天國際(1882:HK)、敏華(1999:HK)等。當中最看好的是創科比較有實力,雖然暫時趨勢較弱,但若跌至約$22可能會出現反彈,屆時或會帶給大家意外驚喜。
**國語片段已經標籤"國語",亦放於另一playlist分隔,希望,國語為母語的粉絲仍然有公平數量分析;廣東話是母語朋友建議不要內進啊,可到廣東話的片段看,內有千多套以上免費影片~謝!**
=============================
對「我要做股神」有興趣朋友可以:
1) 透過「茶敘」及「分享會」等活動交流及探討市況
我的公開講座:http://www.sylinghim.com/all-event
2) 在這裡可以認識更多「我要做股神」的應用:
我的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1397969920475134/
我的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com/channel/UC666Z4JMa7hrwpINpRKkj6w?sub_confirmation=1
我的APP+Premium:下載「我要做股神」或
https://web.sylinghi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