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安全 沒有觀光
看到媒體在翻車意外之後,急忙推出「搭遊覽車哪個位子最安全」特別報導,越看,心越酸。
一輛遊覽車,不管哪個位子?都應該絕對的安全,真沒想到,台灣的觀光,竟然已經淪落到「慎選座位、避開死亡」的地步,怎能不唏噓?
這幾年到日本觀光,往來個觀光區之間,大多都是搭乘JR電車,偶而有些溫泉勝地,要換遊覽車「直達」,該去哪裡買票?何處可以搭車?行李能帶幾樣?旅遊資訊一應俱全。
那天從大阪搭車要去「有馬溫泉」。
我跟太太孩子買了五張票,票才剛買,座位已經確定,15A-E,最後一排,最後五位。大人全票,孩子半票,幾人上車,坐在哪裡,全都清清楚楚,而且發車時間固定,前後不差一分鐘,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的司機,一身制服,甚至西裝。
頭戴盤帽,儀容整潔,握住方向盤的那雙手,總是戴著白手套,不多語,專注開,總給人「安全」的感覺。車上沒人賣藥,沒唱卡拉OK,一路安靜,不到一小時,已經抵達。
要發展觀光,大型遊覽車是不可或缺的。
對於年輕的背包客來說,搭地鐵,便宜自由,總是首選;但年紀稍長的遊客,無法長途換車拖拉行李,這種時候,遊覽車,將是長輩們的最愛。
同樣是遊覽車,各國的民情不同,車子的「首要需求」,也就跟著不同。
台灣的車,要求要大。有一陣子所謂「頭等艙」按摩座椅,盛行一時。再來,車上要有視聽設備,老老少少總愛看影片打發時間,更多爺爺奶奶喜歡高歌一曲,附設卡拉OK設備的遊覽車,總是天天發車,應接不暇。
這幾年,隨著人手一機的上網時代,車上要有「Wifi」訊號,已變成「基本配備」,沒得唱歌,沒得上網,客人會嫌,旅行社還可能會要求換車。問題是,要求「座位舒適」,要求「卡拉OK」,要求「要能上網」之外,台灣人是不是忘記了,得先要求「行車安全」?
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沒有安全,旅遊可能變成噩夢。
去年國道火燒車,造成26死,今年賞櫻團遊覽車國道翻車,也造成至少33人死亡。這些駭人聽聞的消息,傳到世界各地,台灣已經成為「旅遊危險地區」,遊覽車意外頻傳,死傷常常慘重。
這樣的地方,你還敢去玩嗎?
沒有安全,就沒有觀光。要救台灣的觀光,得先從安全做起。
武陵農場的櫻花漂亮,大家知道。不過山上住宿房間有限,入山人數有限,為了讓無法訂房的遊客,有緣一睹櫻花之美,近年來「武陵賞櫻一日團」,大行其道。
從台北發車,過雪隧開到宜蘭,再從宜蘭,走山路,上到武陵,就算不塞車,也得四小時。
尤其後段山路,會車困難,大車一堆,駕駛得全神貫注,小心翼翼,這對司機的體力跟精神力,都是嚴峻挑戰。
一天來回,那就是得一天開至少八個小時的遊覽車,換成是你,你不累嗎?
尤其,這樣的瘋狂賞櫻團,門票含餐含車費,居然只要一人1100元?如果晚出發不吃午餐,甚至還可以降到每人850元?在台北包個廂型車去桃園搭飛機,單趟都得1200,武陵台北來回這麼遠,只收850?這是什麼樣的價錢?
壓低價格,薄利多銷。
利都薄了,自然排擠到「安全」的必要支出。
阿公阿嬤愛唱的卡拉OK不能少,年輕朋友上網打卡的Wifi必須要,車子裡面搞的舒適了,車身安不安全?輪胎紋路夠不夠深?甚至司機的專注度有沒有問題?卻沒人關心。
每一次的死亡意外,都是痛定思痛的好時機。可惜的是,這幾年台灣的遊覽車意外,從未停過,事發之後,媒體、民代總是一窩蜂地痛批肇事旅行社,等批死鬥死之後,大家轉身忘記,然後等著下一次的意外,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到來。
有人提出「雙駕駛」的建議。
是說這麼遠的行程,這麼難開的山路,如果真要一日來回,是不是可以安排兩位司機,交替開車,確保運轉手的精神奕奕,降低出錯可能。
這概念與飛機設有機長副機長類似。但若配了兩位司機,成本將是「雙倍」,而司機收入將是「對半砍」。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雙駕駛」,終究淪為笑談。
其實,開台北台中,可以不要雙駕駛,甚至開台北高雄,都可以不要雙駕駛,但開這樣的武陵山路,一路來回的高難度行程,為什麼不能配雙駕駛,降低行車風險?
事在人為,安全第一。如果旅客理解成本的必要,如果團費可以調到合理的價格,讓旅途更安全,「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路。
沒有安全,就沒有觀光。要救台灣的觀光,得先從安全,從新做起。
暐瀚 2017-2-16 de 台北
(照片取自 武陵農場 Wuling Farm 臉書專頁)
「雪隧死亡人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雪隧死亡人數 在 黃暐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雪隧死亡人數 在 李昆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雪隧死亡人數 在 [新聞] 北宜彎道死亡人數「飆」新高- 看板bik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雪隧死亡人數 在 雪山隧道殉職人數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雪隧死亡人數 在 雪山隧道殉職人數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雪隧死亡人數 在 碰!女駕駛雪隧自撞亡車子瞬間解體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雪隧死亡人數 在 雪山隧道殉職人數的推薦,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雪隧死亡人數 在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 八月一日凌晨零時,三名騎士騎上蔣渭水 ... 的評價
- 關於雪隧死亡人數 在 Re: [問題] 現在是全台灣都要去宜蘭?昨晚塞到現在 - PTT brain 的評價
雪隧死亡人數 在 李昆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針對今天雪山隧道火燒車意外,交通部長明天應親自對外說明,立即進行客運車安全總體檢,並增設「熱感應儀」確保長隧道行車安全!!
針對今(7日)天中午雪山隧道發生火燒車事件,這是雪隧通車以來發生最嚴重的交通意外,立法委員李昆澤要求交通部長應於明(8日)天中午以前正式向外界說明處理經過以及責任追究,若交通單位有疏失應有人下台負責,若是客運公司有責任應立即停止行駛路權,並要求兩周內對葛瑪蘭客運、首都客運行駛雪隧路線的車輛進行車輛安全總體檢,以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李昆澤建議交通部應該在雪隧各入口前建置「熱感應儀」設備,當車輛溫度超過標準有危險之虞時,就不得行駛進入隧道,以減少災害的發生。
李昆澤表示,對於這次雪隧發生意外表示遺憾,所幸今天不星期例假日,要不然依照過去雪隧塞車情形,造成的後果可能不是如此而已,這是不幸中的大幸。希望交通部記取這次教訓與經驗,作為未來救災的檢討與改進,提升減救災的能力,讓傷害降至最低。
由於這次是雪隧通車以來最嚴重意外,交通部身為國家最高交通主管機關,李昆澤認為交通部長毛治國有必要在救災處理後第一時間,向全國民眾針對坪林行車中心第一時間是否掌握意外狀況、緊急救災機制如何啟動、人車疏散共花費多少時間、排煙系統正常與否、多少時間完成排煙、消防救災程序是否符合標準程序等問題,應由毛治國部長在明天中午以前向全國民眾說明清楚,以及追究行政單位是否有責任,是否有人要下台負責。
這次意外雖是因小客車爆胎造成客運車追撞釀禍,由於客運車屬於大眾運輸交通載具,乘車人數眾多,其安全檢查更是重要,不容有一絲一毫的疏失。因此,李昆澤要求公路總局應立即在兩周內對葛瑪蘭客運、首都客運目前行駛雪隧路線的車輛進行總體檢,以確保行車安全。同時,若是此次肇事鑑定結果公布,客運公司有責任的話,應立即停止其路權行使。
為加強長隧道的行車安全,除平時應做好災害SOP演練與機制,李昆澤建議未來應該在雪隧入口前設置「熱感應儀」,當車輛溫度超過標準有危險之虞時,就不得行駛進入隧道,以減少災害的發生。例如全長11.6公里的白朗峰隧道,在1999年發生火燒車意外,造成39人死亡的悲劇後,該國當局就在隧道入口裝置熱感應儀設備,以維護隧道行車安全、減少災害的發生。
最後,立委李昆澤表示,其在第六屆立委任內就非常重視雪山隧道的安全,尤其是「水」跟「火」的問題,因為隧道位置於大量地下水蓄積之破碎地層,所以溢水問題,恐會破壞隧道結構安全,另外因為隧道長度達12.9公里,隧道內若引發火災後果會特別嚴重,因此導(引)水系統與通風系統運轉是否正常,維繫著整個隧道的結構與行車安全。因此,李昆澤要求交通部應於三天內針對導(引)水系統與通風系統進行總體檢,以確保隧道安全。
雪隧死亡人數 在 雪山隧道殉職人數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必吃
進入隧道的4到8號車廂因撞擊而裂開,車頭即8號車廂被削掉一半,兩司機當場殉職。 ... 死亡人數最高的事故,是1948年新店溪橋火燒車事故,64人殞命。 消防 ... ... <看更多>
雪隧死亡人數 在 雪山隧道殉職人數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必吃
進入隧道的4到8號車廂因撞擊而裂開,車頭即8號車廂被削掉一半,兩司機當場殉職。 ... 死亡人數最高的事故,是1948年新店溪橋火燒車事故,64人殞命。 消防 ... ... <看更多>
雪隧死亡人數 在 [新聞] 北宜彎道死亡人數「飆」新高- 看板bik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北宜彎道 死亡人數「飆」新高
2018-05-27
騎士自摔亡 今年已7死
〔記者陳薏云/新北報導〕北宜公路是知名危險山路,前年新北段死亡4人、去年升至9人
,大都是機車騎士,今年更多,包括昨天又有一名騎士自摔後被大貨車輾斃,這5個多月
來已有7名騎士遭遇死劫,平均不到一個月死1人,轄區警方搖頭大嘆:「怎麼做都無法降
低傷亡,難道要封路嗎?」
警嘆:傷亡怎麼都降不了
據統計,2016年北宜公路新北段死亡人數4人,2017年9人,今年已7人,逐年幾乎以倍數
成長。新店警方統計分析,北宜公路車禍肇因10件中,有9件多是因超速或跨越雙黃線,
於過彎失控與對向車輛撞擊或護欄碰撞致傷亡,如本月17日21歲林姓騎士疑似過彎自摔,
遭對向大貨車輾斃;2月有19歲盧姓男子也因過彎打滑自摔,連人帶車衝進對向休旅車底
死亡;2月另名33歲蕭姓機車騎士,自摔撞上路邊護欄身亡。
至於昨晨7時的死亡車禍,是一名19歲的黃姓機車騎士,騎車行經石碇區北宜公路23K處時
,疑打滑自摔,與對向的大貨車相撞,黃男頭部遭輾壓,當場死亡,這是5月以來的第3起
,也是今年第7起北宜死亡車禍。
警方說,北宜有危險「六大彎」,分別是棲霞彎、檳榔彎、菩薩彎、茶壺彎、財茂彎、鬍
鬚彎,這些地點常有民眾騎車壓車,或開車狂飆,都是相當危險的駕駛行為。而北宜公路
的路面凹凸不平也是問題,過彎時地面若有坑洞,也容易造成騎士摔車。
警方從去年起推出多項科技執法設施,如測速以及車牌辨識系統等,但跑山民眾都會互相
告知測速機位置以閃躲,警方只好加派警力機動測速取締。但對於依然出現逐年攀升的死
亡數據,警方表示,「該做的都會做」,也希望民眾能守法,安全騎車才能安全回家。
https://goo.gl/dC9eYy
理論來說,北宜公路的車禍死亡率
,經過執法以及各種警示,只會越降越低
,怎麼會反而升高?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請問大家有解決對策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9.182.2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ker/M.1527402276.A.4D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