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教我們的三件事》文/陳文茜
1)盡量把事件看得更遠:不要在乎一時的外界評價:才能創造歷史大事。敘利亞難民危機時,梅克爾收容難民具備了長遠的眼光。當然她沒有忘記,當時她在東德時,一個小女孩渴望的自由。當東德政府幾近破產時,他們的生活也近乎難民。她的心跳動著人道主義:但這不是惟一的理由。她明白德國的崛起如果沒有新的國際形象,這是非常危險的事。
歐洲沒有人會忘記希特勒、屠殺、兩次大戰德國都是侵略國。德國需要一個新的名片,新的形象:才能崛起,才能服眾。
梅克爾看的是未來半世紀德國的挑戰,不是今天的報紙,明天的民調。在敍利亞難民危機中,她需要德國成為人道主義大國的形象。
梅克爾是一位科學家,她認識德國經濟當下隱藏的危機。年齡的老化,足以拖垮這個工業出口大國,德國當地需要新的基層勞動力。
那些徒步、渡海、忍受延途羞辱來到德國的敍利亞百萬難民,他們終究會融入德國,最終成為重要的基層勞動力。
她個人一時為這個決策付出了代價。忍受低民調,黨內辱罵,尤其跨年科隆大教堂七位難民性侵事件,排山倒海般的風浪,似乎快淹沒了她。⋯⋯最後她寧可提早交出了權力,也要堅持收容政策。
一個人的壽命有限,一個人的權力可以擁有多久?
16年,夠了。梅克爾知道她正在做對的事,而且是歷史大事。她知道這是她的歷史時刻,她堅持了。
四年後,証明她是對的。
2)The loser is also the winner 。輸家,可以變成嬴家。蕭茲領導社會民主黨在這次大選中小羸了梅克爾的政黨,這樣的微弱多數,沒有什麼好驚訝:16年前也是如此。梅克爾只在聯邦議會比前總理施洛德只多掌握了一席。
梅克爾上台執政16年來,其中12年社會民主黨參與大聯合政府,社會民主黨協助德國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包括歐債危機。
這導致德國崛起的光芒全球聚焦在梅克爾一人身上,而且導致社會民主黨從中央到地方選舉一直敗選。社會民主黨若以短線的、權力為核心的黨爭眼光看自己,簡直是蠢透了。
但會等待的人不只梅克爾,還有蕭茲。
當梅克爾離去時,人們已經分不清誰是她的繼承人?同黨的拉舍特?還是一直站在她身旁和她共組政府、協助國家度過危機的副總理蕭茲?
蕭茲接手的不是如「經濟學人」雜誌所説的:一個爛攤子。他接手的是二戰以後,最強大的德國,以及歐洲一體的領導國,一個令人尊敬的經濟強國,一個最好的民主典範政體。
尤其當民主在美國、英國都出現民粹甚至憲政危機時,德國証明他們才是民主運作、有效治理、抗衡民粹的成功民主典範。
這些政蹟,不完全是梅克爾的功勞,包括反對黨社會民主黨的遠見。是他們,共同成就了德國,以及成功的民主制度。
3)民主政治的運作,出問題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擁有權力者不知節制的使用權力。這在任何制度下,都可能造成危害。
美國著名政治歷史作家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萬字長篇評論,《我們的憲法危機已經到來(Our Constitutional Crisis Is Already Here)》,這大概是近來對美國做出的最黑暗最「驚心動魄」的預言。
這個預言不亞於去年大選前《大西洋月刊》發表的知名調查記者巴頓·蓋爾曼(Barton Gellman)撰寫的長篇報道《可能讓美國崩潰的大選 (The Election That Could Break America)》所引起的關注。
去年蓋爾曼描繪的是美國走向懸崖的危險圖景,卡根在這篇文章中預言的則是美國一步步走向黑夜的危急時刻。卡根在文章中說,如果沒有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做出大膽而勇敢的舉措,美國將在三到四年內,進入民主崩潰的黑暗世界。
他把這個時間點準確地設定在2024年11月。
所以,什麼是富有遠見的勇敢而大膽的舉措?
它一點也不難。
只要權力人物忘了一些自己的權力飢渴,多想起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人民和國家的迫切需要。
這其實是甘迺迪的老話。我改寫一下:
不要問國家能給你什麼光芒位子?問你能為國家帶來什麼光芒?
如是而已。
—圖片:英國雕塑家作品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6月20號是世界難民日,有鑑於疫情仍然沒有明顯降溫的跡象,國內難民所面臨到的生活困境也越來越嚴峻。台灣人權促進會等民間組織,呼籲政府應該盡速修法或建立難民庇護制度,以維護弱勢難民的基本保障。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21...
難民 制度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梅克爾的事蹟及語錄.德國大選的這一天》
*梅克爾不只是德國第一位女性總理,歷史上從未有過德國總理主動宣布提前結束自己的職務。她也是第一個選擇在最關鍵時刻,自願放棄總理的政治人物。
她前幾任的德國總理,或是許多大國元首,往往喜歡勾勒遠大願景,結果卻沒有足夠的把握,未給自己的願景足夠的計劃和時間,於是一夕之間,計劃即落空了。梅克爾建立了完全不同的風格,她習慣以另一種方式面對挑戰:等待、安靜、觀察、直到關鍵一刻,才出手她的改革。
等待時候的她,不是猶豫不決,而是提高警覺,暗中守候,並且竭力聽取專家意見。
她是一名極佳的聆聽者,也是一名卓越的思考者。當她感覺自己掌握多數的狀況後,這時她才會出手。
*梅克爾不愛突顯自我。這樣的特質在想當領導人的身上,簡直太特別了。她反而更愛居間協調,適度而不過度地使用權力。她認為這是內閣制的制度精彩之處,也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在事情發生之前,你要先預想到事件的後果。—-梅克爾
*她與第二任丈夫饒爾Joachim Sauer 的居家令人難以置信的「平常」。他們住的地方不是豪宅區,室內沒有刻意的裝潢,一間中等大小的公寓五樓,面對佩加蒙博物館。這對梅克爾一點也不需要做假,演形象。自小她早已習慣了靜悄悄的生活。
*當梅克爾於2000年出任CDU黨主席時,基民黨共有九位女性獲選進入黨的行政部門。其中包括現在出任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記者問她,基民黨是否準向女權體制時,梅克爾回答:「不,我們只是從廿世紀向廿一世紀轉變。」
*梅克爾當然也犯過錯誤。2003年,美國出兵伊拉克,德國總理施洛德反對,他認為戰爭必須要有明確的證據:而美國指控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嚴重不足。梅克爾居然以反對黨主席投書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自己的國家總理在海外公然唱反調。這件事,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首先外交事務,國家必須團結:其次梅克爾藉由那次人們對她的抨擊,認識了真正的德國。
這是一個充滿和平主義的國度:在兩度侵略戰爭毀掉自己之後,再也沒有比德國更厭戰的國家。「要和平,不要武器…要犁頭,不要刀劍」,存放於多數德國的人心中。
於是當法國在2015年9月派遣轟炸機前往敘利亞時,德國國防軍只派出一艘護衞艦保護法國航空母艦,絕不實際參與戰爭。
在梅克爾執政下,國防軍是一支帶著特殊機具的救難部隊。他們拯救難民,為世界貧窮國家建造水井,修建校舍。他們在西非保衞醫治伊波拉的醫院。
梅克爾和凡人一樣,都會犯錯:但與凡人不同,她會承認錯誤,而且從中深刻地理解他者的想法。
*梅克爾是一位科學家出身的政治人物,她講究數據、細節,但也強調「想像力。」她經常告訴幕僚:「這裡,沒有思想禁忌。」她討厭只懂得聽話的屬下。
*梅克爾對黨派之爭,極度厭煩。她不堅持自己的黨至高無上,在這次德國大選前,她只幫基民盟的候選人拉舍特站台一次,選前制式再催票一次。
從政期間,她常問的是:黨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黨既不是政治信仰的團體,也不是安全無虞的保險公司。對於梅克爾,所謂政黨是一個以理性態度上台執政的中介組織,如是而已。不需要神聖化一個黨,那恰好是一個國家充斥仇恨、分裂、及走向反民主的理由。
*就算情勢再艱險也要保持冷靜。這個原則,成為梅克爾面對所有危機時的不二法門。在政治爭論中保持冷靜和掌握全局,比取悅觀眾,重要得多。
*卸責,已經是當代包括梅克爾早期擔任總理時,所有政治人物保護自己權力的不二法門。
但2020年三月底,德國面臨新冠病毒的重擊。成千上萬的老人重病或死亡,兒童、青少年、學生無法正常學習。
德國聯邦政府已經失去了控制疫情的能力了。
復活節假期即將來臨,梅克爾以幾乎淚下心急的口吻,站在第一線。擔任總理的她,毫無保留的站在國會,承認自己犯下了重大錯誤:「這個錯誤完全是我的,因為我對一切政策都負有最終成敗的責任。為此,我請求所有人民的寛恕。」「我懇求請年輕人們忍住,不要回家,不要度假,不要把危險帶給你們想探望的祖父母。」
當感染人數不斷爆發,有些邦還不肯採取嚴厲封鎖措施時,梅克爾如所有人的媽媽,不斷地懇切説明,甚至近乎乞求的姿態。這和平日冷靜沈穩的她,大不相同。
她不像許多其他有權力的人,以為情況會自動變好,她早已預知了悲劇的結局。
在人命關天的議題上,梅克爾承擔、梅克爾認錯、梅克爾激動、梅克爾懇求、梅克爾站在第一線。
她有強烈的權力野心,但對她而言,走入總理府,是為了改變世界:而不是在關乎人命的悲傷中,選擇冷漠。
—-圖片:梅克爾與敍利亞難民
難民 制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黃金冒險號
To be, or not to be ?
是否應該行使BNO而移民英國,對於大部份香港人,由第一日我都堅持:都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必須慎重,也不可以簡單的黑白二分,yes 或no。
因為在香港的一切幾乎連根拔起。要考慮的問題四大範疇:
1,經濟:其中又分以下兩項:
a, 居住的選擇 — 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地區,租住還是置業。
b, 就業與否 — 而就業是否與自己在香港的技能銜接。如果不可以,是否願意暫時或長期接受基層工作。
2,子女教育:包括選擇學校 — 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英國的教育制度和文化。學校的地點與移民父母的住處有何關連。
3,交稅、物價指數、醫療事宜。
4,與美加澳洲相比,移民英國不同。英國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英語的表達方式,如何與英國主流人口融和相處,文明精神之道,如何遊走在中西文化之間做一個自由世界的全球化華人公民。
因為自香港開埠以來,香港人與英國發生移民長期居住關係,只有六十年代的新界原居民和壟斷英國教育經濟資料的官場政務官和所謂「中環精英」。香港一般平民家庭從來未曾與英國突然要發生廣泛深入的接觸。大家沒有準備,而且容易產生羊群效應,產生「BNO恐慌性歸英」。
一年來英港兩地有些地產計劃,向香港人推售樓宇,而英國的地理文化,複雜多變。多達七八家涉及多個地區賞臉請我做代言,有許多市民慕名來詢問移民英國的許多問題。我個別細談之下,發現有的人第一步走錯了路。尤其置業所及的上述的1a和1b,有人的起點不能說不對,以我自己的經驗判斷,這樣一家大小第一次搬過去,如此起跑線,大有隱憂,將來肯定會引起挫折。
看見那許多焦慮的表情,問我的許多問題,有的我能解答,有的因為我離開英國太久,無法確定。因此我覺得這是一份重大的責任,我不可以自己沒有實地考察過,就向香港人毫無保留的推介。因為購物有所謂Buyer’s regret ,據統計有一半人付了錢買一件產品,回家後感到自己一時衝動而後悔。有Buyer’s regret 的第一類產品就是DVD音樂影碟,然後是時裝。BNO須時五年,對於每個人都是大轉型,更要防止將來任何Regret。
所以我不可以因為香港氣氛惡化盲目鼓吹BNO人士每一個快去英國,呼叫「早走早着」。大多數BNO人士並非從事廣播、傳媒、教育或民主運動等敏感事業,他們為了子女的教育前途,更要將居住和教育一併來考慮,這樣就會令每個人的方程式都更為多樣。像馬克思說的:不要讓資本家壟斷生產資料。移民英國既然已經BNO平權,也不能讓少數殖民地精英包括「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在英國」—-為什麼她快樂?因為她有政治特權—-來壟斷資料,對於香港人,英國生活之得失,必須如實平等開放。
因為香港政治環境出現太平洋戰爭結束以來從未所見的巨大震盪,移民或難民,實為一缐之差。BNO定居英國,一方面可以是一個感性和政治的決定。作出了決定之後,卻必須以理性和經濟的態度計算,不要令在政治上仇恨你的自由價值觀的人攻擊笑話。
但香港人的性格一般很急,而且政治上的決定有時很衝動。條條大路通羅馬,凡事不是非黑即白,例如由香港飛英國,不止坐國泰直航一種方式,不必午夜擠擁在一個櫃檯和機艙裏渲染所謂難民悲情。例如我這次去倫敦搭新加坡航空,經星洲轉機,飛機空艙而座位舒適,新加坡轉機,旅程長一點,由虛無縹緲而腳踏實地,反而有足夠時間計劃思考。
轉機時彰義機場完全空無一人,令人感到這場全球化瘟疫的效應,一瞬間人潮都在外面,寧靜無邊,集中思緒,有如長途游泳,令人前世今生,冷靜再冷靜。
移民是第二次投胎,而投胎的父母不由你選,但移民的國家和地區你可以。若帶同子女,還是你攜同幼年的子女再選擇一次。既然在感性和政治上已經決定,則在理性和經濟上,身為香港人,如果能幫忙我一定幫。其中必以真相、真話、真確為底缐,英國的好處我固然會講,英國的壞處,也一樣會講,希望香港人不論去留,對於這個前宗主國之千面都多一點了解。
為什麼要這樣做?不因為英國,只因為縱有恩怨無限,香港有許多我珍敬的人,有的還活着,許多前輩教過我智慧的已經不在了,香港是生養我前半生的地方。
難民 制度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6月20號是世界難民日,有鑑於疫情仍然沒有明顯降溫的跡象,國內難民所面臨到的生活困境也越來越嚴峻。台灣人權促進會等民間組織,呼籲政府應該盡速修法或建立難民庇護制度,以維護弱勢難民的基本保障。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21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難民 制度 在 Japanese Dai-san in BKK / Thai Stud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1 スエズ運河で座礁していた船が運行可能に
単体のニュースがユーチューブに上がっていなかったので全体ニュースの28:38の所をご覧ください↓
https://youtu.be/fnS9gwfr96E
お知らせ:週のニュースは視聴者も少ないことから取りやめました。楽しみにしてくださっていた方申し訳ありません。違う事に時間を使う事にします。
メンバー制度はじめました。動画投稿継続のため支援してくださる方は是非登録お願いします。限定動画の試聴もできるようになりま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noqD7400BIsHqq_ilzRVw/join
この動画は、自身のタイ語の勉強と、タイの状況を知りたいというリクエストを元に作成してい
ます。タイで放映されている民放放送のニュースを翻訳しているため、内容はタイ人向けとなっており、日本人向けの内容ではありません。
その代わりにタイ人がどんなニュースを見ているかを知る事ができるかと思います。
動画という体裁ですが、ほぼ音声だけのコンテンツなのでラジオとして、運転中、洗濯物でもたたみながら、料理中でもお聞きいただけます。
なお、できるだけ正しく翻訳するように努めていますが、間違ってしまう事もあります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また、元にしているニュース自体が間違っていることもあります。
朝のニュース紹介で新型コロナの感染者数を説明していますが、タイのニュースや新型コロナ情報センターではติดเชื้อ(感染)という言葉で解説しており、PCR検査陽性と感染を分けて説明はしていません。このためこの動画でも全てひとまとめに感染や感染者とだけ説明しています事ご了承ください。
主に参考にしている3チャンネルのニュース番組はこちら↓
เรื่งเล่าเช้านี้
https://www.youtube.com/user/MorningNewsTV3
CH3Thailand New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2OtDM92rLjt4mm43ED1Q-w
ข่าว 3 มิ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x6M0r2PgiW5Z7W83IVWPg
- - -使用機材とソフトウェア- - - -
📱アイフォンで収録時
iPhone11
iPhone用マイク https://amzn.to/2LUidAp
三脚部屋用 https://amzn.to/2I77cIH
照明 https://amzn.to/2HOutM2
iPhone用動画編集ソフト
https://apps.apple.com/jp/app/lumafusion/id1062022008?mt=8
📹カメラビデオカメラで収録時
メインのビデオカメラ:https://amzn.to/3eXFIlY
アクションカム:https://amzn.to/38oVkwo
アクションカム:https://amzn.to/2ZvHiVT
多機能マウス:https://amzn.to/3gzsBbl
左手用キーボード:https://amzn.to/3mYrpRO
音声入力用マイク:https://amzn.to/38oQwah
画像編集ソフト:https://amzn.to/3p7KLpq
- - - -
🌏だいさんのプロフィール
生まれも育ちも日本の純日本人です。大学卒業後日本で就職しましたが、大学の頃知り合ったタイ人留学生の家に居候したことやバックパッカーとして東南アジアを旅行した日々を忘れられずタイに移住。詳しくはこちら↓
https://daijirok-jp.com/profile/
- - - -
🌏ユーチューブチャンネル
日本語タイ語:Vlog Day Sun Thailand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p96ys-f-_Z3dcAzCvUBHg
タイ語:ช่องของไดซัง - คนญี่ปุ่นรักเมืองไทย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37Qbf0DBWXMjfRqHYqksQ
日本語:バンコク在住ダイさんのチャンネル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noqD7400BIsHqq_ilzRVw
- - - -
🌏ブログ:タイざんまい(タイ生活雑記)
http://daijirok-jp.com
🌏ブログ:タイスタディ(タイ語の解説)
https://thaistudy.net/
🌏ツイッター:
https://twitter.com/daijirok_jp
🌏フェイスブック:
https://www.facebook.com/daijirok.jp/
- - - -
📱タイ語日本語併記のラインスタンプ販売中です。
日本に興味があるタイ人とのやり取りに便利(のはず)。
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クマのブルー 楽しい日常生活 日本語タイ語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188557/ja
🐻クマのブルー 楽しい職場(日本語タイ語)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137283/j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タイのニュース #タイ #ニュース #まとめ #日本語で解説 #ローカルニュース #ラジオ

難民 制度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0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9KaYL7Xr8bc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第四波疫情曠日持久,地盤一再爆疫,病毒蔓延社區,政府遲遲未有堵塞防疫漏洞,及至近日,發展局長黃偉綸表示,建造業界正研究加強防疫措施,工友須出示陰性檢測證明才能進入工地。控疫工作應由政府主動抓起,不可能將責任外判給業界,更不能被業界牽着鼻子走。地盤群組感染斷斷續續長時間出現,官員不作為難辭其咎,現在亡羊補牢,總好過繼續視而不見,然而半吊子的措施,不可能真正有效堵塞漏洞。要求地盤工人定期檢測,細節安排必須從嚴從緊,不容蒙混過關,「兩周一檢」過於寬鬆,不足以及早遏阻病毒擴散,倘若地盤持續爆疫,當局必須果斷下令地盤封區強檢。
蘋果頭條
首名被控違反「港版國安法」的23歲青年唐英傑,因在7.1駕駛插有「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電單車,被控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及恐怖活動。法新社引述消息,律政司將引用「港版國安法」第46條,直接發出證書指示本案毋須陪審團審理,改由3名指定法官組成「審判庭」,打破香港司法沿用已久的陪審團制度。仍被還押的唐英傑,被控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及恐怖活動罪,去年11月提訊時已被港府打破一般做法,直接由西九龍法院移交高院排期,不經東區法院進行交付程序。
東方正論
年關難過,再加上疫情影響,經濟重創,不少人鋌而走險,犯案搵錢過新年。臨近歲晚,爆竊案特別頻密,老香港經常會提醒家人鎖好門窗,提防鼠竊狗偷,但我們日理萬機的高官,卻比尋常百姓更不如,反其道而行,長年開門揖盜,收容一群無惡不作的假難民及南亞兵團,來者不拒,而且更耗用公帑,7年燒錢逾60億元,根本就是打劫香港人!根據警方數字,本港去年錄得2,095宗爆竊案件,涉及損失財物達51.6億元,金額較前年激增,當中60%約1,215宗屬於住宅爆竊案,其中一名內地收藏家的油麻地寓所遭人盜走價值50億元的收藏品,包括毛澤東墨寶,警方其後拘捕3人。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緩和,本港昨日新增三十二宗確診個案,當中二十八宗為本地個案。不過,鰂魚涌惠利大廈前晚圍封後,卻再發現三宗初步確診,累計有三個04室單位有住戶確診。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午親赴現場視察後,評估大廈或現垂直傳播,04室單位需要撤離。確診個案中,有兩名均為筲箕灣官立中學中六生,兩人曾在一月底二月頭回學校的禮堂考試,逾一百三十名學生、五名老師及清潔工均須送往隔離,全校七百名師生則要接受病毒檢測,屬首次有較大規模的學校檢疫安排。
經濟社評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逾兩周,中美領導人遲遲未通電話,美方官員更頻頻出招放話,相信正在為未來4年美中關係布局,落實其標榜以國際規則加劇競爭,卻避免衝突的對華新政策。中國在新形勢下,更須沉着、有理有節應對,除廣交朋友,爭取他們不選邊站,更要發揚進取精神,力圖自身建設強大,便可促進及倒逼美國加強合作。拜登在接受傳媒專訪時,就至今仍未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解釋,強調不是不對話,只是暫未有適合契機,並指美中沒必要發生衝突,但競爭將變得更激烈,他不會以特朗普式手法處理美中關係,而是聚焦國際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