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 30 歲究竟要多少月薪才合格?上份工作離職後,我在 29 歲生日那天,發現當月收入只有 28,800 元。
起初以為我很差勁,其實不。查了資料發現 29 歲在台灣平均月薪其實只有 3 萬 1 千元左右。低薪似乎是台灣常態。
曾經跟一位朋友聊到:
為什麼我們要離鄉背井
在都市裡領一份「無法好好生活的低薪」?
我有一個想法。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努力什麼。在台北賺 3 萬元的薪水,不如回家鄉的便利商店打工。能存些錢,省下房租,過舒服一點的生活。
在台北我們都想要賭一個比家鄉更好的未來。犧牲短期的爽快,換未來一份幸福的可能。總覺得勇於承擔一時痛苦,才是人生裡最有遠見的選擇。
在這座城市裡,薪水 5 萬以上,是被認可的,被羨慕的。而他的房租會是 2 萬元以上,這 2 萬元是住在有尊嚴的房子的基本開支。
畢竟我們不會想要庸庸碌碌 10 年日子後,還住在沒有電梯的老公寓、頂樓加蓋,或跟別人共用廁所吧?所以必須節省,節省的同時,也省掉了自己的快樂。
有人說
「現在賺多少無所謂,找到未來成功機會才對」
我的經驗是,往往犧牲自己所換來的成功
走過了才知道,賭贏的是少數。
並且,掙來一份「失去生活」的高薪,又有什麼意思?
想問自己的是,成功真該是換來的嗎?為何我們要的幸福未來,要用此刻的痛苦去換?為何努力總會變成一種犧牲?為何我們不能一邊努力一邊快樂過日子?
每一個選擇都有代價
選擇生活快樂的代價一定是低薪嗎?
分享我自己的案例,去年我辭掉了月薪 8 萬 4 千元的工作,決定給自己 5 年時間,好好成為全職作家,當文字工作者。我知道這在多數人眼裡是不切實際的路,但我所擁有的選項裡,文字創作這條路,是我唯一做了能快樂的。
於是我在 28 歲那年
選擇了想做的事,而不是穩定的薪水。
我花上的代價,
便是不穩定的生活、相對低的月收入。
辭職的理由,包括當時工作衍生的痛苦和壓力,即使有賺錢,也讓我無辦法好好睡覺、好好生活。即使食衣住行能夠穩定,但我的心境是躁動的。
為了擁有內心的平靜、健康
為了好好當一個內心無負擔的人
而做了這樣的選擇。
25 歲我們不免遷就現實,而委屈自己
但30歲,應該學習的是「能不能把自己當作優先?」
關於「30歲月薪3萬元究竟贏過多少人?」討論這個主題或許是錯誤的。我認為:「認清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模樣,比收入贏過多少人來得重要」。
去比較薪資其實沒有意義
那可能會讓你迷失,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我的新書《好好生活慢慢相遇》所提倡的是:「與其追求高收入的境界,不如學會量力而為,在你能承受的範圍內,享受你應得的,而不追求自己承擔不起的財富。這才叫做平衡。」
如果你的慾望大
目前收入無法滿足你
你便不會快樂。
30歲,比賺錢更重要的,是釐清你想活哪種人生?
根據你想要的生活,去賺足夠生活的錢。
窮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人生的停損點。
30歲要有的覺悟,是你不再盲目為工作而活
———— 你的工作,是為了好好生活!
.
我的新書 ➪ https://shopee.tw/product/211208801/11903500229
離職 回家鄉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住家裡往往羨慕租屋的自由,時間久了,會懷念起住家裡的好,但不管如何,有些事情寧願永遠也不要碰到,尤其是在外租屋的人...
離職 回家鄉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個會期,我針對公務人員商調不成,究竟是否可以復審及打行政訴訟的問題,質詢過保訓會。
為什麼我這麼在乎這個議題?因為我深深體會公務人員想要返鄉照顧父母的心酸。
除了地方特考以外,高考、普考、初等考試的分發,是沒有辦法讓考生一開始就可以選擇分發區域來應考。公務人員離鄉背井,為民服務,但是如果想要請調家鄉,現行的請調制度是相對不夠透明的。
不但要上網找職缺,還必須請示雙方機構的同意,經常發生指名機關同意,但原任職單位不願意放人;有些人有特殊管道及人脈,調職起來就是比毫無背景的人輕鬆容易。
這對於公務人員的工作士氣,都是一大打擊。
舉例來說,我曾經接受過台鐵產業工會的陳情,台鐵員工「南居北工」的狀況非常嚴重,想要請調回家鄉服務,卻始終無法如願,最後只好離職,這對於人才的培育,以及行政機關的運作穩定度,都會大打折扣。
今天我在公共事務參與平台看到這份連署:「提供適當比例職缺以「登記排序存記」方式讓離鄉公務人員請調回戶籍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
警察、教師、郵政員工,目前都有相對應的措施與機制,來處理返鄉服務的需求,那麼為什麼不讓這個制度,更加透明公開呢?
請大家一起來連署吧!
提供適當比例職缺以「登記排序存記」方式讓離鄉公務人員請調回戶籍地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d5fa7777-08c8-486d-bac4-53c0f1d0d68b
【延伸閱讀】
2020-10-13-邱顯智:公務人員商調不成,可以復審跟行政訴訟啦!
https://reurl.cc/OXj5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