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語教學以及國際化成為台灣教育機構以至於台灣社會上談論未來與競爭力時的主要論述,這中間隱含著(或明顯的)語言價值與意識形態,是否需要被提到公共領域的討論中,經過正反意見的辯論來得到結論呢?目前看來,關於雙語教學以及國際化在教育場域中,並沒有經過上述的過程,也不是只被設定為是未來目標而已,而是已經成為了執行以及經費補助的指標。忽視教學以及語言背後的意識形態,不管是對將來的學術發展或一般性的文化認同,都勢必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使用哪一種或哪幾種語言一方面都需要務實的面對溝通以及協調整合的問題,可以另一方面也要認真的面對語言價值以及語言意識形態的問題,而不是將務實的需求順理成章的轉化成為意識形態,來要求人們應該接受某一種語言或某幾種語言。
————————————
2030年的元旦,中華民國總統在電視上發表文告談話,用的會是哪一個語言?
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要先設想一下2030年中華民國是否還存在。樂觀的假設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中華民國台灣」持續維持現狀。那麼2030年元旦那一天是哪一黨執政?我問了一位選舉賭盤的大組頭,他說,
「教授啊,你哪會遮戇,問這款問題,當然嘛是民進黨!」
「阿彼个時陣總統是啥人?」我繼續追問。
「應該是燦哥胖周瑜。」他從台語轉成了華語。
「Really? Why him?」(台灣的詐騙集團很國際化,英語沒在怕的啦。)
「阿就蔡英文上佮意伊啊!」於是我理解了燦哥為什麼要努力減肥。
「阿William Lai咧,伊敢無機會?」(我想的是力推英語為官方語而且最受獨派青睞的賴清德。)
「伊嘔,機會是有啦,fat chance!」
我當場Orz,但也因為頭撞到地,夢就醒了。
所以我們開場白的問題就更明確了:「2030年的元旦,中華民國台灣總統鄭文燦在電視上發表文告談話,用的是哪一個語言?」如今蔡賴政府如火如荼推動「2030雙語國家」,在2030年到來的那一天,台灣會成為「雙語國家」嗎?燦哥總統會用英語對國人發表談話嗎?
簡答題,台灣的現狀是幾語國家?台灣人最喜歡考試,尤其喜歡考選擇題,所以大學英檢畢業門檻都只考選擇題。好吧,四選一:
(A)單語國家
(B)雙語國家
(C)三語國家
(D)多語國家
我在一門通識課中問過4、5百個大學生,得到的答案以D最多,但也有少數同學選A跟B。選A的人認為台灣只有一個官方語,是單語國家,這似乎合理,但事實是台灣從沒有法定的官方語。選B的理由是國台語是台灣人最常使用的兩個語言,其他的語言很少聽到,這當然不是正當理由。
台灣是多語國家,有數據為證。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有83.5%的人在家中會說「國語」(華語)、81.9%說台語、6.6%說客語、1.4%說原住民族語、2.0%為其他。各語言的加總為175.4%,顯示平均每人會使用1.75種語言。
台灣是多語國家,且有法律為證:《國家語言發展法》!法定的國家語言目前確定的有19種:台、客、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鄒、賽夏、雅美、邵、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賽德克、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以及台灣手語。馬祖地區所使用的「閩東語」尚待確認,而「國語」是不是國家語言的一種,是極具爭議的。
「雙」就是「二」,「一雙筷子」只可能是兩支。所以,「雙語國家」沒有絲毫含糊,就是「二語國家」,不是「多語國家」,也不是「單語國家」。那麼蔡賴政府想要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而且2030就要實現,台灣人要問的第一個問題難道不應該是:請問,這「雙語國家」的「雙語」,指的是哪兩個語言?
政府高喊「雙語國家Bilingual Nation」,卻沒有人提問:「Excuse me, what two languages are you referring to?」這清楚的反映了英語和華語的霸權地位,在台灣人的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直覺:台灣若要成為「雙語國家」,唯一可能的「雙語」就是英語和華語!
然而,這個直覺可能只對了一半,因為在「2030雙語國家」的願景中,唯一確定的只有英語。2019年1月11日行政院公告的重要政策是:「2030 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厚植國人英語力 提升國家競爭力」。同樣的,從蔡英文、賴清德以及潘文忠的政策談話中,提到的語言只有「英語」和「英文」,絕對聽不到「國語」、「華語」或是「中文」這些字眼,更別提「本土語言」或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台灣手語」。
這個政策的執行,教育部負起了「雙語教育」這個最重要的使命,在「教育部推動雙語國家計畫」的政策說明中,「英語」出現了60次,「雙語」出現11次;「中英文」0次、「中文」、「國文」、「國語」、「華文」、「華語」通通0次。
既然是獨尊英語,何需欲蓋彌彰,為什麼不能提出誠實一點的口號?例如,「2030厚植台灣英語力」、「2030台灣人說英語」、「2030英語讚讚讚」、「2030英語強強滾」。因為台灣人對於一件又一件「國王的新衣」早已麻木無感。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51/article/10793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雙語 國家 爭議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用科學與理性的思維 共創雙語國家目標的實現」
最近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國上下每天處於疫苗短缺與紓困紛擾,與此同時,關乎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大政策仍然在默默進行,包含私校退場、108課綱上路、爭議不止的分科測驗45級分制等,因此台灣民眾黨除了緊盯疫情相關的議題之外,也從來沒有忘記這些媒體較少報導、但茲事體大的教育政策,我們不會忘記!#政策發展需要長期關心
🔶從蔡英文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蘇貞昌院長都宣示推動「2030雙語國家」的口號,喊出「10年內提升國民英文能力、讓年輕世代走向國際」的主張。然而,自從2018年國家發展委員會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以來,不僅以英文發音為主的電視頻道數量也逐年下降,國人英文程度更是掉到全球第48名。
🔶為了檢視目前國家執行雙語政策的問題,本週一(8/16)民眾黨團 陳琬惠 主任特別邀請我召開「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線上座談會,除了請到國發會、教育部、國教署、文化部、通傳會共同討論目前雙語國家政策執行策略、雙語教育推動現況、英語節目與頻道製播進度等議題;同時也感謝台北市教育局雙語推動辦公室以及屏東在地英語教育工作者范勇賢老師參與本次會議分享南北城鄉的雙語教學現場狀況。不僅如此,秉持民眾黨「理性、科學、務實」的主張,我們也榮幸邀請到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也是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孫慶文蒞臨分享 #語言學習的大腦機制,希望能用科學的角度看待雙語教育的執行策略。
🔶國發會在簡報中呈現了目前各部會機關文書雙語化的進度,也提出成立專責行政法人的計畫,確實展現了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的決心,值得肯定!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國發會在會議中也坦言「目前師資確實不足」,恐怕這是關鍵的問題。教育部雖提出希望教師能夠「用學生能聽懂的英語進行全英文教學」,但以我過去在美國求學的經驗告訴我,這其實是非常考驗老師英語程度的一件事情,恐怕很難透過「CEFR檢定通過」或是「108小時增能課程」就能確保老師具備這樣的教學能力。
不僅如此,我們原本期待透過充足的影音資源使學生能充分在生活中接觸英語環境,然而文化部在今天的報告中卻將「國際影音串流平台」臨時增加了 #成為我國民眾英語學習資源的目標,這在過去文化部的報告中從未出現過這個主張,我也不認為原本以外國閱聽眾為目標族群的頻道能夠兼具國內閱聽眾學習的內容,⚠️因為兩者的目標導向是不一樣的!
除了檢視部會的執行現況,台北市政府雙語推動辦公室也指出目前地方的難處在於缺乏 #統一的雙語教科書,因此台北市投入大量資源編撰自己的雙語教材,不僅如此,基於教育資源共享的精神,這些教材也放上 #酷課雲供全台各縣市的老師、學生、家長使用。而位於南台灣的英語教學者范勇賢老師則是強調目前教學上最大的問題在於孩童學習發音的困難,並指出台灣目前是世界上少數使用KK音標的國家,期許台灣能統一使用與時俱進的音標(例如國際音標或Phonetic Respelling),讓老師與學生能夠真正從發音學好開始,逐步讓南台灣的學童建立良好的英語基礎。
ℹ️最後,國內少有的「正統芝加哥學派心理學家」#孫慶文老師 以認知神經科學的觀點提出了語言學習有其年齡的限制,特別是不同年齡學習雙語在大腦使用的區塊全然不同。因此以科學的角度看來,目前聚焦在成年師資的增能課程效果有限,期許國家訂定相關教育政策需要具備更全面的知識與視野來思考有效的方式。
➡️畢竟國人的語言能力顯然不可能只靠「計畫」就能實現,城鄉差距也不僅是拋出「數位工具」就可以簡單解決(從這次疫情期間「遠距教學」的成效就足以用來借鏡),從務實的角度來看,2030年不太可能達成「雙語國家」的目標。因此,本週一的座談會只是一個開始,藉由這次的拋磚引玉,我們期待「雙語國家政策」會有更細緻的發展藍圖。
雙語 國家 爭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子天下夥伴來信討論起雙語教育與雙語國家,想知道我的想法?
我滿支持成為雙語國家,這幾年習慣讀英文新聞和英文書後,愈來愈感覺得到中文資訊與觀念和英文世界的落差。這要聊起來會聊一個大長篇,而且讀者大概會被我原來不是那麼溫柔而是充滿批判性給嚇到。
仔細回想起來,當初我們會決定搬出來,最大原因就是臺灣英語環境不足,英語能力影響深遠,我就不在此多做討論。當時考量回臺探親比較近,原本我們想去新加坡,所以在小雨兩歲和三歲那兩年還去新加坡見學,後來種種因緣際會的,便跑來了加拿大。
前年底回臺灣時,正逢大力推展觀光,當時很常遇到外國遊客。大概是我一臉媽媽樣,看起來親切友善,一回買麵包時,還遇到忐忑不安、好不容易鼓起勇氣的外國小女孩跑來用英文跟我搭訕聊天,那時我想,好險我英文流利不少,而且也很擅長和小孩聊天,不然傷害到小小心靈可怎麼辦才好。(?)
小風在加拿大念中班時,英文基礎是零,我很感謝當時的老師不強迫她開口說話、也不強迫她背字母、背單字。到了大班遇到另一位老師,小風同樣也沒有受到任何學習壓力。大約到了大班下學期,時機成熟以後,小風一開口,英語就是一大串,和姊姊用英語吵架不見得落居下風。後來她既不用上EAL課程,英文閱讀能力也超越同儕。如今她準備升小二,我常請教她:「這個字妳會怎麼講?」我也常請教兩位女孩:「如果遇到某種狀況,怎麼講比較自然?」
認識很多朋友來自歐洲,歐洲人普遍習慣自小使用兩種以上的語言,加上同屬拉丁語系,他們在學習同為拉丁語系的其他語言時便能舉一反三,據說英語在拉丁語系裡算是入門的語言,我們其實可以不用那麼緊張。
雙語教育怎麼實施固然有很多細節和技術需要配套,相信到時候應該也會百花齊放,不同派別自然就會吸引到同溫層。
臺灣想要走向世界,習慣使用英語的能力絕對不可或缺,總之我滿樂觀其成。
聽說雙語教育目前引起不少爭議,您有沒有什麼顧慮呢?
親子天下8/14推出一門「雙語教育」的線上直播課,邀請雙語教學專門的林子斌教授,以及吳鳳、浩爾來分享經驗,將資訊與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