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總結|
每到週六早上,我一個星期唯一可以吃可頌的早上,就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好像上一次吃可頌、讀世界報不過昨天,但事實上眼前的報紙新聞內容是不同的事。
這個星期世界上發生了好多事情,這也跟每個星期一樣,讓人驚訝世界的改變。
本週我沒說的是,我看了ARTE電視台關於紅國領導人嘰嘰平的紀錄片,身邊不少法國朋友也看了,大家看完後只覺得恐怖,因為紅國將軍事基地擴展到非洲、南亞,在蒙古軍事基地建了一個台灣總統府做戰爭模擬。老外看了紅國的強大軍隊想到30年代的德國納粹,我想到秦始皇統一天下,這回紅國還真的要統一「天下」了。
我也看到了坎城影展最後一天加映香港紀錄片的事情,不意外,就說質疑、反對和抱怨請不要和法國爭第一。這個國家就是這樣,不喜歡被人家威脅恐嚇,還記得幾年前查理周報事件導致全法國的大遊行?他們就是高盧鐵公雞,有些人就是頂天立地不怕和紅國硬碰硬。當然,今天的週末版世界報是沒有報導的,反倒是報導了一部中國電影,所以我說「有些人」。
這個星期我也看到了當代藝術家Boltanski過世的新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誰,這也是正常。我這麼多年來,在歐洲大大小小的美術館裡,不管是巴黎、倫敦、漢堡、巴塞隆納、威尼斯、阿姆斯特丹⋯⋯都遇到過Boltanski的作品,就算是度假時在亞維農的私人美術館裡也有他的作品。Boltanski對我來說就像是心裡深處的一個老朋友,只要在美術館裡看到讓我心裡感到害怕陰森的人像照片、燭台、檔案櫃、黑布⋯⋯等猶太象徵,大多是他的作品。在我所見過他的展覽中,威尼斯當代藝術雙年展是清淡小菜,到了龐畢度藝術中心個展則是極致,整個展間是被納粹屠殺的猶太人的紀念碑。不過我近年不想在某人過世的第一時間特別撰文,雖然世界報的app隨時都會傳送某某某去世的即時新聞,年紀大了,反芻較慢。
最後,這個星期還有在伊拉克發現了很多伊斯蘭國的犧牲者遺骸、黎巴嫩決定重新組織政府、中國開始收每公噸52,78人民幣的碳稅、德國水災造成81人死亡⋯⋯等等。唯一讓人欣慰的是,台灣感染人數降到個位數,還有我母親很勇敢的接種了疫苗而且目前沒什麼異樣。在這個紛亂的年代,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
下圖:今天是我們西班牙紅酒團的最後一天,如果要我最後再說點什麼,大概就是這瓶酒的CP值很高吧!雖然我不太愛用CP值當作購物的評斷與推薦,但用在這瓶酒身上倒是不差。亂世之中,只有小酌一杯能讓自己快樂了。
雙年展是 什麼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藝文分享】
雙年展的本質是什麼?文章透過國際間雙年展的歷史脈絡簡述,爬梳幾種雙年展的型態,而對這樣長時間運行模式中所生成的有關「雙年展是否成為商業行銷」的說法,作者又如何回應呢?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雙年展是 什麼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您聽過「杜文喜」嗎?
2001年九月,當時60歲的杜文喜,在「第七屆國際藝術雙年展」獲得視覺藝術大獎,是亞洲唯一的得獎人,而這個至高的榮譽,更是台灣的藝術家歷來所僅見。當年杜文喜獲邀參展,可說跌破藝術界眼鏡,杜文喜樸拙動人的藝術造詣,讓日本策展人長谷川祐子大為驚嘆,從而邀請他參展。對很多藝術家而言,能到依斯坦堡參加國際雙年展,是無上光榮,因為這個藝術展蜚聲國際,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頒發正式獎項的少數國際大展之一。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台灣並非聯合國成員,原本應得的獎金也慘遭取消,最後落得只有「獎狀」的待遇。
即便如此,杜文喜依舊深居山林,因為杜文喜從事藝術創作從不知道什麼是「名、利」,三十年如一日。杜文喜不會尋覓創作材料,作品均是出自其內心的世界,作品不必猜,清楚顯映其對外在世界的認知。
5年後,2006年杜文喜因顱內出血辭世。多年來,有許多人努力過,希望杜文喜在國際獲得的榮譽,能夠在國內得到合適的肯定,但是似乎回應不大。
2020年的今天,我與許多關心杜文喜的族人,包括杜文喜「阿禮」部落的頭目包基成,以及伊誕等藝文界朋友,會同原民會、文化部、縣政府、鄉公所,一起為文物搶救、文資保存、修復策展典藏等計畫來籌謀對策。
末了,我請杜文喜的兒子跟大家說說他的心願,以為他會說做個紀念館之類的,卻聽他很簡短的說「謝謝大家」,相信大家的內心應該和我一樣彷彿被重重一擊.......
一個國家的文明,顯現在對於藝術的重視。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