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施政報告 議員郭昭巖呼籲柯文哲市長
施政主軸應「小心防疫、大方振興」
台北市議員郭昭巖於9月16日,市長施政報告質詢時特別提醒臺北市長柯文哲,從9月到今年底,施政主軸應該是「小心防疫!大方振興」。郭昭巖強調,今年5月疫情爆發之初,她就率先為萬華中正高聲疾呼,疫情重創公有市場、商圈及市集攤販,萬華又是疫情重災區,即便疫情趨緩,消費者仍舊沒信心。
郭昭巖於疫情期間,與萬華在地人士、國際扶輪3481地區等團體,發起自救挺醫護行動,募集上萬份的便當、點心,捐贈環南市場八座防疫通道,防疫物資酒精、面罩、血氧機等,力挺萬華醫護。現在開學,亦有愛心人士透過她,贈予低收入戶小朋友圖書禮券,讓他們能添購書包、圖書、文具。一舉雙效,也是民間投入資源,對受疫情影響的重慶南路書街的紓困作為。
市場精進計畫可為另類振興方案
郭昭巖強調,疫情期間,鄰近剝皮寮快篩站的東三水街市場,向她陳情讓快篩站功成身退。而其實早在去年,她就為市場爭取文化局經費補助,啟動「藝術長廊計畫」。連結在地年輕人,自治會、地方人士,以塗鴉彩繪讓市場煥然一新,變文青、更好看,未來更是打卡熱門景點,也能和周邊新富文化市場串連成為兼具文教、藝術意義的場域,能吸引更多客人走進萬華、走進市場。郭昭巖表示,這就是後疫情時期,「振興」市場的一種方案。
郭昭巖提醒市府加把勁,透過市場精進計畫及文化局公共藝術補助,藉機改造市場,重新找回消費者的信賴跟喜愛。
加碼振興萬華 政策要更具體、經費要更大方
6月專案報告,柯文哲市長親自承諾郭昭巖,為萬華「量身定做」加碼振興方案。雖在郭昭巖爭取下,萬華區自主性停業紓困補助有了著落。例如環南市場每攤2萬,總補助達2104萬。市場處公告之九大場域(夜市、商場、地下街),亦有8成攤商申請,補助共1356萬。但郭昭巖認為一次性紓困外,長遠的加碼振興政策也是重點。
郭昭巖強調,加碼絕對不是把話說滿,卻看不到成效。郭昭巖向市府調出針對萬華區補貼的項目,動支災害準備金、二備金等經費。但郭昭巖仍擔憂重演去年第一波疫情時,她總質詢爭取西門町商圈專案,1700萬規模預算辦理活動,但成效並不彰,效果曇花一現。郭昭巖也強調經費補助活動規劃及推動方式都要檢討,才不會重蹈覆轍,花了錢卻沒有真正的經濟效益與振興作用。
今年第二波疫情後,台北喊出搭配五倍券,要推動「5億9700萬」的北市「熊好券」。希望精準振興相關產業。但初步試算,以饗購券為例,4.5億經費,若發給北市7萬間店家,平均一間店才分到6千多塊,振興效果會是如何?
鼓勵下載台北通、熊好券店家募集都要更積極
市集券要發5千萬的券,但市府自9月8日起開始募集熊好券攤商,市場攤商的興趣卻不踴躍,截至15日,約4%的店家有申請,郭昭巖希望市府主動出擊,鼓勵多一點的攤商加入。另外,熊好券要透過「台北通」來抽券,目前下載人數約121萬人,郭昭巖也督促市長,要想辦法讓更多人來下載。
郭昭巖指出,110年追加預算有一筆4000萬的消費導客活動,會在北市辦理為期兩個月以上的發票登錄抽獎,如果要加碼萬華,絕對不是保留幾個特別獎給在萬華店家消費的民眾,就能達到導客、振興的效果,加碼要「夠大方」,要創造民眾到萬華消費誘因,只有抽獎、特別獎,顯然只是杯水車薪。
因疫情延後至聖誕節前夕舉辦的台北燈會,郭昭巖發現先前索取資料,遺漏了城中五大商圈(相機街、皮鞋街、城隍廟武昌街、重南書街、大光華商圈),振興效益也令她質疑。郭昭巖要求相關局處向她報告燈節相關規劃的檢討方案,包括從青山祭到燈節,明年春節及年貨大街都應該有一系列串連和完整的振興計畫配合。
長者第二劑要快打,打不到疫苗者請補助快篩費用
郭昭巖特別提醒柯文哲,只打一劑並無法抵擋Delta!先前媒體報導,預約平台上,有約三成是外縣市民眾,可能會排擠到北市民眾權益。長者風險仍高,未免「突破性感染」,應該要盡快讓需要第二劑的長者打到疫苗。
敬老卡、愛心卡,於疫情三級警戒未用完點數,以1500塊「儲值」回饋給年長者、身障者,郭昭巖表示「絕對支持」。她多次質詢要求,用不完的點數,就轉為超商小額支付或繳納聯醫掛號費,因為長久以來,把點數全用完的長者頂多 2 成,既然這次可以儲值回饋,未來面對幾乎用不完的,就應比照辦理。她也對柯市長說,既然要編這個預算,就要讓長者看得到,用得到。
另外,學生疫苗施打方面,有學生家長擔心在校園統一施打疫苗,若學生發生問題,是否有專業醫療人員能直接照護?因此希望能開放學生上預約平台去醫院施打,市府應有配套措施因應。而針對12歲以下不能打疫苗的學生,我具體建議由市府補助定期快篩費用,以減校園交互感染風險。補教業者也跟郭昭巖反映,後疫情時期,疫苗不足,桃園市就有針對其補教業者的教職員提供快篩試劑,加強防疫。台北也可以跟進,甚至學校的教職員,在其無法施打第二劑時,也是可以思考的防疫作為。
#防疫大小事郭昭巖的事 #敬老卡 #回饋 #疫苗施打 #第二劑 #台北燈節 #青山王祭 #萬華 #中正 #東三水街市場 #市場精進 #公共藝術
雙和醫院敬老是幾歲 在 鋼鐵媽媽的Andrew與山姆 Iron Mom’s Andrew & S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道德與改革‼️
驚嘆號又來了!表示這又是一篇需要大家分享的文章。
許多道德意識,都是從小就教育,再不然就是各人的良心操守。我們從小被教育不可以亂丟垃圾、要排隊,敬老尊賢⋯⋯但真正會一直這麼做的有幾個?
我縱使坐在輪椅排隊等電梯,大家插隊,先下再上,先上再下,我仍堅持排隊。電梯是輪椅族唯一上下樓的方式,目前沒有第二個選擇。有些人會說,妳這樣永遠坐不到電梯。但若每一個人都這麼想,就永遠不會有改變。尤其有小孩,更是要以身作則,當榜樣。
就發生在兩個禮拜之前,我一個人到醫院做檢查,等電梯。我是第一個,之後來了一位阿公推著坐在輪椅上的阿嬤。通常,阿公阿嬤比較急會一股腦的衝,不管先後,但我不會跟他們計較,也願意讓他們先。
老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不論是被家庭或是被社會,再加上老了,他們有時無法為自己發聲,或是不知道有什麼資源可使用。好一點的由外勞照顧(外勞⋯⋯),再弱勢的就是自己或老伴陪著,蹣跚的、迷惘的在醫院尋找沒落的晚年。
醫院電梯總是人來人往,非常難等。我和那對老伴都是要從二樓坐到一樓。第一台電梯到了,全滿。我們準備到另一台往下的電梯,我停留在原地,想讓他們先,但阿公阿示意要我先,阿嬤也揮著手說:等下電梯來,快點先上。當下我心裡既感動又感概。就在那刻,靠近我的電梯門開了,我看了一下,就一台輪椅的位置,阿公阿嬤兩人進不去。說時遲那時快,運氣好,才剛到的兩位大姐,談笑風聲,像是來探病的,從我們後面快步踏進去。我看著她們嘻笑的臉,漸漸消失在關起的電梯。
無障礙停車位,就是給「有障礙的人」停的!輪椅族,就是需要比較大的空間擺放輪椅,才能上下車。沒有那個空間,根本上下不了車。所以即使自己有駕照,我很少敢自己開車出去,因為無障礙停車位都被佔走。不然就要賭下去,當然這種賭注,只有平日才可以試試手氣。
被佔走的車位,每一輛也都有無障礙的牌子,但幾乎百分之八十,都是頂級車!好幾個 B,好多嚇嚇叫的名車。大家心知肚明,他們的牌照怎麼來的?但為什麼沒有機制可以去檢視他們?
「難道有錢就不會生病或家裡有人需要用輪椅嗎?」
當然!誰不會生病?不管有錢沒錢,有車沒車。但就不要讓我每次看到拿車的人都是行頭穿得體面,手拎名牌包,有頭有臉就是沒有心的人。如果家裡確實有人需要這樣的車位,當他沒出門的時候可以不要佔用嗎?多走幾步路只會有益健康,台灣的停車場沒有幾個是大到你走不動的。
無障礙停車位通常都在電梯旁邊,有些很標準的是電動門,有些是重得推不開的雙門。納悶的是這些都是誰想出來的點子?公共場所一定會有無障礙停車位,應該都是由專業的設計師所設計的吧?他們的專業在哪裡?
覺得身障者是得了便宜又愛抱怨嗎?我的抱怨可多了!但我一點便宜都沒佔到;勞工局挺外勞;衛生局挺長照,(長照真的是一個不合乎情理,看盡臉色,幫得忙斤斤計較的政策)沒人真正在乎弱勢、少數的我們。這些都只是看起來、聽起來都是好棒好有德政的措施。
倘若覺得我要求太多,我願意用全部的「便宜」和「不平等待遇」以及「補助」交換健康的雙腿和身體。我毫無怨言,全部「優惠」雙手奉上。
現在停車場還設有給六歲以下孩童和懷孕婦女的位子。我真心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我們的社會應該有更多的包容以及聆聽更多不同的聲音。不只是身障,甚至許多弱勢的兒童或是身心障礙的群眾。他們不論在學校或是社會都是被歧視以及「放生」的。
現在幾乎每個班級都會有一些「特殊」、「邊緣」的學生。特殊是被標籤;邊緣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耐心與照顧,不是每個老師都願意包容他們,所以他們被邊緣化,或是老師找盡麻煩逼得孩子轉校。「這些孩子總是打擾上課進度,為了一個小孩耽誤全班,這樣公平嗎?」試問,萬一,你的小孩就是那「一個」小孩,你覺得公平嗎?老師,不是有教無類嗎?不是該因材施教嗎?談到教育,我可以大談闊論一整篇;談到教改,20 年了,每年都在改,每年都越來越糟。我相信改革需要時間,我相信改革需要大家的用心和大心。
教改 20 年,實在太誇張,教育是能讓人說改就改,每一屆都在當實驗老鼠的嗎?初入社會的我,和教改教師們有共同相處共事幾年,所以我很清楚「教改」在做什麼⋯⋯」。只能說真的很失望。孩子們沒有更快樂、老師沒有改變教法、家長沒有足夠的錢,你的孩子就輸了。這樣的改革折騰學生家長,甚至老師,極無效率。
以下我再貼上幾張廁所照片,這是在我們引以為傲的建築物裡面的無障礙的廁所,連能小站一下的輪椅族都認為把手讓她無法施力站起。這是我們帶來自國外的朋友參觀象徵台灣的建築,我們自詡為先進的國家,光是廁所就足以讓我汗顏。
除了道德,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熱情,這社會不會有改變,再 20 年:教育、長照、對於外勞的「慈悲」,對本國的被照顧者的支援⋯⋯有沒有一樣會改變的?
改革都需要時間。二十年,足夠讓一個落後的國家強大,但我們做了什麼?值得深思。
雙和醫院敬老是幾歲 在 黃越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穿著得宜-是熟年新生活運動
根據英國權威醫學雜誌的報導,廿一世紀由於醫療生技科學的日新月異,加上資訊交流的發達,人類的平均年齡普遍延長到七、八十歲,甚至預估2000年後的出生者,可望達到120歲之長壽;不但打破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記錄,更帶給人類嶄新的生命期待與希望。
以社會觀整體而言,在某個層面似乎對於「老年人」尚存有些敬老尊賢的倫理風潮,但在一般實際的生活中則普遍對年長者都或多或少已植入了一些來自傳統負面的刻板印象。
儘管大家會溫馨地以「熟年」來取代「老年」,仁慈地以「銀髮」取代「蒼髪」,更用「智慧」取代「皺紋」。但通常仍屬口惠實不惠,何况生、老、病、死是常態,老化對人類而言絕對不是件特別值得炫耀或引以為傲的事。反而如果人老了卻不諳莊敬自強或老當益壯的話,則老者代表的恐怕只是「過氣」、「無用」、「等死」。
美國總統林肯曾說過一句名言:「人過四十後長相應由自己負責」。但對於我認識的一位長者而言,應換成:「人過七十後長相由其他在意的人負責」。因為他自退休後卸下了責任,不僅心態上像洩了氣的皮球,再加上少了職場上班的壓力和不需要頻繁溝通的人際關係。因此他的生活態度變得愈來愈懶散,完全不像以前如果不是西裝畢挺打領帶還擦亮皮鞋,他是出不了門的。但如今除了變成不愛出外交際的宅男外,終日上身搭一件不能近聞的汗衫而腳上隨便套上雙拖鞋就可以四處地遛躂起來。不但鬍子不每天刮也就罷了,居然連頭髪堆滿了油垢也懶得清洗,更因為不再重視生活上的細節,以至於經常忘了拉起外褲檔前的拉鍊,而被路人莫名冠上「齷齪」和「變態」的羞辱。
令人更不解的是當這般差異甚大的行逕,引發起家人和朋友們給予良性的建議時,他往往不是採取無所謂的泠淡就是用老羞成怒來回應。其中他自認為正當化的理由之一是,他這一生的生活模式都活在別人設定的標準和規劃的框架中;例如每天必須穿西裝打領帶這件事,從來就不是出於自願或喜歡的範圍,而是因職場上身份的被要求。因此難得熬到退休後且可以作主自我解放的時刻,又何必還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呢?
很多長者在退休後決定要過著較輕鬆自在,而無壓力的生活方式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瀟灑」和「邋遢」,「知禮」和「失禮」都是兩碼子事。在自己的家𥚃衣著打扮隨便些本是無可厚非,因為家庭是屬於個人私領域,但出了家門就算是公領域的範疇。社會是由不同的群體所組成,而個人衣著及品味雖無法律硬性規定,但在相互尊重與包容下,猶存在著一道無形且共同認知下的生活公約。也就是在一個文明的國家𥚃,當有人公然以裸體出來倒垃圾時,是會遭受到批評和判罪的。因此在任何先進國家的公民責任就是希望不分男女老幼,縱使不能創造無菌環境至少也不要變成了生活中的汚染源。
態度決定高度絕非空穴來風,我有位忘年之交的女性長輩,今年己高齡九十二歲,每次見到她總是風采依舊;除了歲月在她臉龐上留下的自然摺痕外,她行動敏捷、思想前衛,穿著更是得宜且既不孤僻也不會不近人情,幾乎天天笑靨常開。並不是因為她家世好環境優,她也經常藥不離身更不知道已進入醫院與死神搏鬥了多少趟。然而就像她說的:「年輕時不懂事總是在懵懵懂懂中浪費了不少歲月,等快走到了人生盡頭豈可不珍惜這每一分秒得來不易的黃金時光?何况我正在享受我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候,當然除了心存感激外,就是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否則誰會理㚷這個老太婆呢?」。
既然我們還須生活在愈來愈多困境挑戰的大環境裡,人類早己被預言高齡化將成為下一世代的沈重負擔時。所有熟年的朋友們更應該要有警覺性地來正視這個和自己相關的議題;不僅要努力地去洗刷傳統對老年人的負面刻板印象外,更要以身作則為晚輩們樹立新的好典範,讓乾淨、整潔和適宜的簡樸穿著打扮風潮,能成為新時代熟年族的習慣與態度之一,並融入我們實際生活的分享中。免除因個人不自愛的生活行為態度與方式而惹惱了年輕世代,把咱們當垃圾處置。
雙和醫院敬老是幾歲 在 2018雙和醫院中文簡介 - YouTube 的必吃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