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登場:「大林蒲遷村座談會」,將由經濟部王美花部長、高雄市陳其邁市長及中央地方政府單位,報告「大林蒲遷村計畫草案」
⏰時間:109年9月27日星期日上午9:00~11:00
🚩地點:小港區大林蒲活動中心
【偶然與擺爛:高雄如何成為石化包圍之城】
前鎮乙烯外洩事件調查出爐,乙烯來源乃地下含氯有機污染物分解而成,原本被懷疑洩漏的周遭管線檢查並無異狀。然而,高雄漫長的地下石化管線從南到北,仍然潛藏危機。明天(9/27)早上9-11點,#大林蒲遷村座談會 將在大林蒲活動中心登場,除了和在地鄉親密切相關,也將連帶牽動著從南到北石化園區與管線的佈局。
#為何高雄地下需要埋滿管線?
這個問題,應該要先問:為何台灣的石化業從高雄起源?原因很簡單,高雄有港口、有腹地,再遇到了「#歷史偶然」加上主事者「#缺乏計畫」的悲劇。
原本,高雄重工業發展由日本奠基,主要的工業區設在前鎮的戲獅甲一帶,而左營軍港旁則設立海軍第六燃料廠,提煉軍用燃油,在二戰後,則改為了高雄煉油廠。1950年代台塑在戲獅甲工業區設立時,原料並非來至原油,而是原本工業區就有生產的氯氣和電石。
到了1960年代台灣發展石化產業時,為了地利之便,就在高雄燃油廠內陸續設立一輕、二輕兩座輕油裂解廠,而為了容納中下游廠商,則就近設立仁武、大社工業區,讓下游民間業者進駐,原料就透過管線直接輸運,這也是高雄漫長的地下石化管線中最早的一段。
1970年代,台灣大舉擴增石化產業,十大建設中也把「石化工業」列入其中,除了上述的仁大工業區,並在林園設立林園工業區,並在此設立三輕、四輕,由於石化園區擴展並無一致規劃,因此大致呈現以下的興建順序:港口=>煉油廠=>輕油裂解廠=>石化園區
於是有了兩條發展路徑:
左營港=>高雄煉油廠=>一輕二輕=>仁大石化園區
高雄港=>大林煉油廠=>三輕四輕=>林園工業園區
但歷史的路徑並非如此單純,因左營港專做軍用,因而高雄煉油廠的油料,也從高雄港進出口。1970年代,在戲獅甲工業區旁的前鎮河出海口,設立大型儲運園區,負責油料進出口儲存。同時,隨著高雄港南擴,原本設在大林蒲的油料站,先擴建為高廠大林蒲分廠,接著在獨立為大林蒲煉油廠,成為林園工業區的上游供料來源。這些園區因此需興建油管連接。
#一場晚了三十年的政策轉型
1980年代孫運璿組閣時,因經過石油危機,除了大力發展科學園區,更曾經一度採「石化高值化」政策,希望四輕後不再設立輕油煉解廠,減少上游原料繼續擴增。但在1984孫運璿中風後,接任的俞國華作為中國黨黨營事業的大掌櫃,過去就主導中國黨大舉吃下石化業中下游產能,因而繼續擴增五輕,也讓台灣的石化園區持續擴增。
「石化高值化,減少原料生產」的政策,因此晚了30年才推動。
被石化包圍的高雄,發生了2014年氣爆的悲劇後,市民對石化業和社區比鄰而存的現況更加不滿,而隨著國際石化原料價格下降,以及2015年高雄煉油廠的閉廠,仁大工業區一帶的石化原料,都需要透過漫長的地下管道從港區輸送。
而這地下管道先是建造時就缺乏規劃登錄,而長年又缺乏管理,地底下的管道越挖越多彼此交織,業者、地方政府對維護間互推皮球,除了釀成高雄氣爆的悲劇外,還真的沒有人能保證剩餘管線的安全。
#集中管理產業升級是解答?
近年來,煉油=>輕油裂解=>石化業一貫化的「煉化合一」成為世界主流,例如雲林六輕,新加坡裕廊石化專區都是此例。當然,專區不代表管線不會老化洩漏,然而,由於不經過一般住宅區,管線可以走容易維護的明管,管理責任較容易釐清,意外造成的傷亡風險也較小。
以高雄市而言,就有了以大林煉油廠和新三輕取代高雄煉油廠與五輕產能;前鎮儲運所集中遷移到洲際儲運中心;仁大工業區降編,石化業選擇性到循環產業園區的「石化集中化」+「產業高值化」藍圖。
其中,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將導入循環經濟概念,循環利用園區企業生產過程排放的能源、資源、廢棄物及廢水,預計可吸引投資金額新台幣348億元,年產值可增696億元,創造7650個就業機會。
然而,這幾點環環相扣,例如氣爆後因無法興建新管線,洲際儲運中心就算蓋好也無法送料到仁大;而仁大的廠商找不到遷廠區位,降編後就只有關廠外移一途,然而,大林蒲居民的權益,卻還有許多必須討論的議題未被處理。
因此,明天的大林蒲遷村說明會非常重要,牽動著全高雄產業區位的調整,能否找到一個最多人能接受的方案,就看中央與市府能端出怎樣的牛肉了!
集中管理產業升級是解答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偶然與擺爛:高雄如何成為石化包圍之城】
前鎮乙烯外洩事件調查出爐,乙烯來源乃地下含氯有機污染物分解而成,原本被懷疑洩漏的周遭管線檢查並無異狀。然而,高雄漫長的地下石化管線從南到北,仍然潛藏危機。明天(9/27)早上9-11點,#大林蒲遷村座談會 將在大林蒲活動中心登場,除了和在地鄉親密切相關,也將連帶牽動著從南到北石化園區與管線的佈局。
#為何高雄地下需要埋滿管線?
這個問題,應該要先問:為何台灣的石化業從高雄起源?原因很簡單,高雄有港口、有腹地,再遇到了「#歷史偶然」加上主事者「#缺乏計畫」的悲劇。
原本,高雄重工業發展由日本奠基,主要的工業區設在前鎮的戲獅甲一帶,而左營軍港旁則設立海軍第六燃料廠,提煉軍用燃油,在二戰後,則改為了高雄煉油廠。1950年代台塑在戲獅甲工業區設立時,原料並非來至原油,而是原本工業區就有生產的氯氣和電石。
到了1960年代台灣發展石化產業時,為了地利之便,就在高雄燃油廠內陸續設立一輕、二輕兩座輕油裂解廠,而為了容納中下游廠商,則就近設立仁武、大社工業區,讓下游民間業者進駐,原料就透過管線直接輸運,這也是高雄漫長的地下石化管線中最早的一段。
1970年代,台灣大舉擴增石化產業,十大建設中也把「石化工業」列入其中,除了上述的仁大工業區,並在林園設立林園工業區,並在此設立三輕、四輕,由於石化園區擴展並無一致規劃,因此大致呈現以下的興建順序:港口=>煉油廠=>輕油裂解廠=>石化園區
於是有了兩條發展路徑:
左營港=>高雄煉油廠=>一輕二輕=>仁大石化園區
高雄港=>大林煉油廠=>三輕四輕=>林園工業園區
但歷史的路徑並非如此單純,因左營港專做軍用,因而高雄煉油廠的油料,也從高雄港進出口。1970年代,在戲獅甲工業區旁的前鎮河出海口,設立大型儲運園區,負責油料進出口儲存。同時,隨著高雄港南擴,原本設在大林蒲的油料站,先擴建為高廠大林蒲分廠,接著在獨立為大林蒲煉油廠,成為林園工業區的上游供料來源。這些園區因此需興建油管連接。
#一場晚了三十年的政策轉型
1980年代孫運璿組閣時,因經過石油危機,除了大力發展科學園區,更曾經一度採「石化高值化」政策,希望四輕後不再設立輕油煉解廠,減少上游原料繼續擴增。但在1984孫運璿中風後,接任的俞國華作為中國黨黨營事業的大掌櫃,過去就主導中國黨大舉吃下石化業中下游產能,因而繼續擴增五輕,也讓台灣的石化園區持續擴增。
「石化高值化,減少原料生產」的政策,因此晚了30年才推動。
被石化包圍的高雄,發生了2014年氣爆的悲劇後,市民對石化業和社區比鄰而存的現況更加不滿,而隨著國際石化原料價格下降,以及2015年高雄煉油廠的閉廠,仁大工業區一帶的石化原料,都需要透過漫長的地下管道從港區輸送。
而這地下管道先是建造時就缺乏規劃登錄,而長年又缺乏管理,地底下的管道越挖越多彼此交織,業者、地方政府對維護間互推皮球,除了釀成高雄氣爆的悲劇外,還真的沒有人能保證剩餘管線的安全。
#集中管理產業升級是解答?
近年來,煉油=>輕油裂解=>石化業一貫化的「煉化合一」成為世界主流,例如雲林六輕,新加坡裕廊石化專區都是此例。當然,專區不代表管線不會老化洩漏,然而,由於不經過一般住宅區,管線可以走容易維護的明管,管理責任較容易釐清,意外造成的傷亡風險也較小。
以高雄市而言,就有了以大林煉油廠和新三輕取代高雄煉油廠與五輕產能;前鎮儲運所集中遷移到洲際儲運中心;仁大工業區降編,石化業選擇性到循環產業園區的「石化集中化」+「產業高值化」藍圖。
其中,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將導入循環經濟概念,循環利用園區企業生產過程排放的能源、資源、廢棄物及廢水,預計可吸引投資金額新台幣348億元,年產值可增696億元,創造7650個就業機會。
然而,這幾點環環相扣,例如氣爆後因無法興建新管線,洲際儲運中心就算蓋好也無法送料到仁大;而仁大的廠商找不到遷廠區位,降編後就只有關廠外移一途,然而,大林蒲居民的權益,卻還有許多必須討論的議題未被處理。
因此,明天的大林蒲遷村說明會非常重要,牽動著全高雄產業區位的調整,能否找到一個最多人能接受的方案,就看中央與市府能端出怎樣的牛肉了!
集中管理產業升級是解答 在 我是茄萣人噠| Facebook 的必吃
到了1960年代台灣發展石化產業時,為了地利之便,就在高雄燃油廠內陸續設立一輕、二輕兩座輕油裂解廠,而為了容納中下游廠商,則就近 ... 集中管理產業升級是解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