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的戍守,讓國人有安心的日常。在 #九三軍人節 這一天,我們要向國軍表達敬意!
身為三軍統帥,每一天,我都會注意國軍的動態,很清楚國軍的弟兄姊妹們,是不分晝夜,克盡職責,維持著戰備和訓練。
像是大家也可以透過新聞看到,只要空域受到侵擾,空軍第一時間就會出動;為了守衛外島與海疆,海軍常常一出海就是十幾天;在國土的各個角落,陸軍、憲兵每天都兢兢業業堅守著崗位。另外,像是海軍陸戰隊堅強的戰力,以及各類專業的後勤單位,我們也都要給予最大的肯定。
國軍不僅堅守崗位,也參與防疫、防救災等任務。疫情擴散的時候,國軍在第一線,承擔起大規模消毒、篩檢的任務;水情吃緊的時候,國軍也在第一線,支援供水、運水,以及水庫清淤的任務;前陣子豪雨過後,國軍弟兄姊妹也穿著雨衣,拿著鏟子,在泥水裡穿梭,協助國人清理家園。
每當國家有需要,國軍官兵就會立刻出動。我要說,中華民國國軍,就是讓國人最安心的支柱。
#咱ㄟ囡仔,#顧咱ㄟ厝。我要跟所有的弟兄姊妹說,謝謝你們,軍人節快樂!
👉一起來看國防部的軍人節短片:https://reurl.cc/ogNvoq
「陸軍後勤單位」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陸軍後勤單位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陸軍後勤單位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陸軍後勤單位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陸軍後勤單位 在 陸軍後勤單位- 軍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陸軍後勤單位 在 陸軍後勤司令部- Interes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陸軍後勤單位 在 陸軍後勤指揮部南港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陸軍後勤單位 在 陸軍後勤指揮部南港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陸軍後勤單位 在 專業修護精益求精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陸軍後勤單位 在 陸軍後勤指揮部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軍事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陸軍後勤單位 在 Re: [疑問] 海軍有哪些陸地單位?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陸軍後勤單位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法肯豪森的作為
賽克特就任顧問團團長的日子只有10個月,他對中國軍事的構想,許多才剛開展,有些則還未付出行動。繼任的法肯豪森所要做的,就是承接前任的措施並繼續發揚光大,而事實上,法肯豪森完全不負所託。
像在建軍方案,法肯豪斯於民國25年(西元1936年)提出強化過往曾被整編過的部隊,這個方案後來被定名為「調整師」。
順帶一提,現在若要在網路上搜尋中德軍事合作的相關資訊,通常會打上「德式師」或「德械師」等關鍵字。但當年的政府檔案可沒以上字眼,因為這些接受德國訓練的部隊正式名稱是「調整師」或「整理師」。尤其某些軍迷對「德械師」這個名詞非常反感,主要原因就是接受德國訓練的國軍未必拿德國兵器(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國軍的裝甲部隊就能了解狀況),所以如果你想在別人前面秀出你很懂民國軍事的逼格,可千萬別喊錯稱呼呀。
當時法肯豪斯建議:
一、
各步兵團應依照教導總隊步兵團之德國新編制盡速編齊,各團應裝備步兵榴彈砲、戰防砲各一連。
二、
為加強管支援火力,營迫砲排應增為四門、機槍連定數則增為九挺。
三、
各陸軍師應編成一個騎兵連,以落實戰場情資偵蒐。
四、
每個師中的戰鬥及勤務支援部隊,若是工兵及通信兵還無法達到營級規模,至少也要成立連級單位,另須特別重視通信裝備及光學觀測儀器。
五、
各師應加強炮兵編制,最好能成立內含三個營的炮兵團(其中兩個營裝備野戰炮或山炮,一個營裝備105mm輕榴彈炮)。
六、
兵器應統一使用中正式步槍、捷克式ZB26輕機槍、廿四式7.92mm重機槍。
七、
各陸軍師應設立修械所好保養維護兵器。
在此原則下,有30個師將率先調整,最終目標是完成60個調整師。而調整師的編制,以執行最徹底的88師為例,內容為:
每個師下轄2個旅,每旅各有2個步兵團(也就是從魏澤爾時代就確立的2旅4團制)
1個炮兵營,下轄3個炮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工兵營,下轄3個工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通信營,下轄2個有線電連與1個無線電連
1個輜重營,下轄2個連
1個高射炮防空營(這個編制後來被取消,因為後來格國顧問團決定成立專門的高射炮部隊,好將炮火集中使用,不過有些部隊仍保有此編制)
另有師本部直轄的特務連、騎兵連、戰車防禦炮連、野戰醫院各1個。
而作為戰鬥主力的步兵團,其編制為:
1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通信連、步兵榴彈炮連各1,另有團本部直屬的特務排。
1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迫炮排及特務排各1。(這裡特別註記一下,在原先魏澤爾編制的步兵營中,規劃的是配備2門20mm輕機炮的小炮排,而法肯豪斯此時則將小炮排升級成裝備2門八二式迫擊炮的迫炮排。)
1個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每排下轄3個步兵班,每個班有14位成員並配給一挺輕機槍。
1個機槍連下轄3個機槍排,每排下轄2個機槍班,每個班配有一挺重機槍......
與舊有的編制相比,調整師特別著重提升支援兵種的質與量,像是增強火炮能力(輕機炮變迫擊炮、增加反坦克炮及口徑更大的榴彈炮),設立恢復傷員的野戰醫院,另外讓更多部隊都具有通訊能力以方便聯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我特別要提一下,在法克豪森任內多出來的新單位:野戰醫院
話說現代護理人員的精神象徵是南丁格爾,這位英國貴族小姐之所以能讓人意識到護理人員對醫療體系的重要性,是因為她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在這場英、法、俄三個歐洲強權對抗且耗時3年的戰爭中,南丁格爾改善傷兵醫院的品質,使她駐紮的傷兵死亡率從42%降低到了2%。
大家注意到沒有……傷兵死亡率原先是42%!這個死亡率高的可怕!
換言之,若是能提高醫療素質,將會有效減少軍隊人員的損失。後來在一次世界大戰,各國更是在慘烈的戰事中吸取經驗,像是1917年Wwkeen的《戰傷救治專書》就詳細說明傷兵收容、疏散及感染控制等内容,而1918年FrankKeeper的《軍事生基本手冊》内容也提及疾病、營養、飲食管理、野營行軍衛生、戰傷分類分級、排泄物處理、士兵培訓等基本常識。
國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後,於1927年設立軍政部軍醫司,之後在1935年4月將軍醫司與其他單位合併為「軍醫署」;順帶一提,法肯豪森是在1935年3月接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一職,或許這是國民政府逐步提升對軍醫的重視,才能讓法肯豪森在調整師的方案中,得以提出設立野戰醫院的方案。
截至1936年,軍醫學校培訓出1045名醫生、300名藥劑師,另有108名在校學員,每年則能加強陪訓50名醫生。而在1937年,林可勝編制出内容包含:毒氣戰、疾病控制、戰時衛生管理……等知識的野戰醫療手冊,可見軍醫的逐步發展。(這位林可勝被譽為中國生理學之父,日後擔任國防醫學院的第一任院長,是當時深受世界科學界推崇的中國科學家之一。)
雖然新部隊成立,如此里程碑值得掌聲喝采,但在後來的抗戰中證明……這些軍醫的功能極其有限。
首先很明顯的問題,是人數實在過於稀少。
當時國民政府包含陸海空三軍,粗略人數約300萬。1000多位醫療人員的比例有多麼稀少,那是不言可喻。事實上,當時一個陸軍師「理論上」設有2個衛生連,其成員包含:1名首席軍醫官、9名醫官、87名部屬;而他們的照顧對象大概是9000多人……當真需要能者多勞。
可真說到能者多勞,當時軍醫有第二個問題:素質堪憂。
剛剛提到有87名衛生連部屬,但這些護士、擔架兵、後勤人員其實並不具備醫療技術,因為他們大多是未經培訓的農民、苦力。大家想像當有士兵在戰場上被打到斷手,可是第一時間趕來的卻是耕田的王老先生……我想大家對結局應該是心裡有數。
那為何醫療人員素質堪憂呢?除了培訓資源稀缺外,這就帶出第三個原因:待遇低下。
首席軍醫官,聽上去非常威風,但實際上,軍醫官是沒有軍銜的。沒軍銜就代表沒加給薪水,在錢少事多沒資源的情況下,自然沒多少軍隊人員願意擔任或進行相關的研修。
甚至就連培訓機構也有問題,這就是第四點:醫療理念之爭。
在1934年以前,國軍的軍醫培訓走的是德日派路線。所謂德日派,起源來自於清末的北洋武備學堂,也就是中國現代化軍醫的起始點,而北洋軍在清末逐漸隸屬袁世凱麾下,袁世凱則在部隊內採用德國式訓練;而除了北洋軍,清末各省也有創設各地的新軍,只是他們的經費資源不如袁世凱豐厚,所以他們的軍官人才通常都是留學日本(因為比較近而且物價也比較便宜),而日本的陸軍也是效法德國,所以自清末以來的軍醫訓練,就以發源德國,再經日本轉化學習吸收,故稱為「德日派」,而此派特點是比較重視理論研究。但在民間的醫療體系中,卻有另一股強大的派系,那就是重視實踐操作的英美派,而看名字也知道,這源流來自英美兩國。這兩派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問題,可是在1934年,當時軍醫學校聘請一位來自民間醫療體系的學者擔任新任校長,而這位新任校長一上台就決定將軍校全面改走英美派路線,並將全校職員解聘後再重新招聘。還是強調,英美派與德日派並沒有孰優孰劣,但如此人事大變動,說不影響學生學習那是睜眼說瞎話。
在1937年的淞滬以及南京戰役,透過傳教士醫生的報導,當時國軍各部隊嚴重缺乏手術繃帶、破傷風血清、藥品、夾板、救護車……等醫療器械,亦無訓練有素的手術助理,而擔架兵的不足,導致大批傷兵直接被棄置於戰場,可見國軍的醫療體系的低下。
這樣說起來,我似乎Diss國軍,但其實我想說:當時的國軍就是在資源匱乏的萬難處境下,持續進行改革進展。雖說在就事論事的精神中,必須要檢討結果的不如意,但對創立以及成長的理念及付出,絕對值得旁人以及後人致敬。而以上理念,就是本人德式中央軍文章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回來新成立的調整師,不只野戰醫院,其他單位雖在理想上應當擴增,但現實狀況卻是因為資源匱乏,許多部隊的裝備未能到位(像有些步兵團沒有迫擊炮,只能沿用以往的小型機炮,或是有些師沒有裝備反坦克炮),有些更慘的,僅完成表面上的編制重整,在武器及訓練上均不到位。加上後來抗戰突然爆發,所以國軍最終只成立35個調整師,以及還沒接受最新式改編但先前已有做到部分改造的24個整理師,以當時全國177個陸軍師來看,新軍的比例不算高,卻已是較具戰力的部隊。而這當中能夠達成顧問團設立標準的調整師可謂當時國軍中的戰力頂峰,這些部隊分別是: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不過這支部隊成立的本意是樣板,也就是擺出來好看的,並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但正因為要擺出來好看,裝備絕對在各部隊中最為先進整齊。)
接受德式訓練最老資格的陸軍第87師、第88師,以及從以上兩師抽出補充團而擴編成的第36師。
而有財政部銀彈支持的稅警總隊,同樣戰力超群,有時甚至能比陸軍更早領到最先進的武器(至於原因就是……有錢是大爺)。
民國二十四年,政府為了檢視德式訓練部隊的戰力,還有提升多兵種搭配的作戰經驗,並且趁機模擬上海至南京一帶的攻守實戰演練(這地區是國軍預設未來對日衝突的戰場),於是進行一場秋季操演。
這當中,陸軍出動87師、36師、教導總隊,讓以上部隊分成東西軍對抗,另外加上裝甲部隊、空軍也一併參與。可以說,這是多年德式訓練的整體展現,雖然空軍及支援兵種的數量依舊偏少,顯示國家整體實力還不以支撐足夠規模的現代化部隊,但是步兵的作戰水準及觀念與過往相比已有飛躍式成長。
除了步兵的提升,法肯豪森特別注意炮兵的整頓,他協助國軍將現有火炮進行整編,然後將全國457門火炮分成了4個獨立炮兵旅、5個獨立炮兵團、4個獨立炮兵營。之後更是向德國購入24門150mm重榴彈炮以及36門105輕榴彈炮,因而建立最現代化的支援部隊─炮兵第10團、第11團。
這兩個團除了擁有最先進的火炮外,相比其他傳統炮兵部隊還停留在用騾馬載重牽引,他們可是購入了重炮牽引車還有裝炮彈的載重卡車,所以在機動力上大大提升(但也話說,現代化的火炮重量非常驚人,真要用馬匹去拉,估計馬都快累死炮卻動沒幾公里,所以使用摩托化移動是必要的提升)。
另外,由於中日兩國關係越加緊張,法肯豪森與顧問團規劃出諸多對日戰略。其具體內容為:
以徐州、鄭州、武漢、南昌、南京,為戰略規劃的重心,北方設定黃河為最後戰線,四川為戰略大後方。
以此為基準,四川需工業化,提供後勤。而長江會是整個戰略的核心,所以必要時須封鎖長江航道,防止日本海軍逆流而上的攻擊。黃河則作為最終防線,如果必要,需要進行有計畫的人工氾濫,增加對鄭州、武漢的防衛。(大家可以注意這一點,因為這將成為抗戰史上不容忽視且極具代表的一個事件。)
在賽克特─法肯豪斯的接力合作下,德式師日漸茁壯,但說了這麼多,到底這批耗費國家心血打造的部隊,相比其他派系軍隊會有何不同?接下來,老ㄕ就來好好介紹德式師的士兵有什麼特別的行頭。
圖片為: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陸軍後勤單位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軍驚傳染疫,今天下午要收假了,國防部準備好了嗎?」
昨天晚間,陸軍十軍團傳出一名士官長的確診案例,所幸,根據我們所掌握的消息,目前疫調出來的三位密切接觸者狀況均正常,快篩皆為陰性。
不過,我們擔心的是,這名士官長在確診前是否都在營區內?從 17 號到 21 號篩檢之前,該名士官長在空間狹小、高度擁擠的軍營中,所有的接觸者都有匡列採檢嗎?
在得知此消息後,我們隨即聯絡了相關單位,想要了解相關情形和後續配套措施,然而,從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到軍醫局,都僅表示會遵守防疫規範,卻未有具體的緊急應變措施。更令人擔憂的是,今天下午,近萬名國軍弟兄們即將又要收假返回營隊了,國防部真的準備好了嗎?爆發確診事件後,國防部若沒有完善防疫措施,數以萬計的弟兄們,恐怕就暴露在染疫的風險之中。
自從上週我揭露國軍防疫的問題後,國防部雖然大動作否認我的說法,然而我的粉專至今,仍每天湧入非常多役男、家屬的陳情,每一則訊息我們都看過了,結果不僅令人擔憂,更讓人氣憤!
🔴 集合移動方式沒改善,還 #要役男拉下窗簾以免被媒體拍到?
我點出了國軍部分營區在自由廣場群聚遭警方關切之後,結果這週軍方應對的方式,只是分流成 3個地點,然後繼續破百人的集合群聚,並且搭乘滿載且「無法保持安全距離」的巴士移動。
最誇張的是,因為擔心被媒體報導,還要求役男拉下窗簾,甚至威脅役男們,不得跟媒體聯繫、回應採訪,這根本就是在掩耳盜鈴!
🔴 再三要求國軍弟兄不得受訪爆料,難道是 #國防布 再現?
我們收到了非常多陳情,其中讓我相當氣憤的是,有不只一個訊息表示,軍中的長官再三 #要求國軍弟兄們禁止接受採訪,面對媒體一率只能回答不知道,甚至還 #威脅弟兄 如果不依照他們做法、整天打1985,只會越來越嚴厲。
在民主自由的國家裡,我很難相信竟然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國防部難道又要再一次使出國防布手段來掩蓋事實嗎?
弟兄們處在充滿防疫疑慮的處境,看不下去想向外求援,難道在國防部的眼裡都只是刻意找碴嗎?國防部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正視問題,好好面對防疫問題?
🔴 防疫措施至今沒改善,還要國軍刻意拉開社交距離擺拍?
有非常多的役男們私訊我們,揭露目前軍中的各種荒唐防疫措施,包括
「吃飯的時候要我們全部人排好隊間隔距離,只為了 #拍一張照片應付軍中有做好安全距離,拍完才能吃飯」、「百人在大餐廳共同用餐,但打菜的餐具餐盤都是共用的,雖然有隔板,但是挺身以碗就口之後,大家的頭都超出了隔板...」、「隔離的人都在同一間隔離寢室,睡不下去就跟無症狀的人睡同間大寢室」、「用跟塑膠袋一樣薄的塑膠布把床左右隔離起來」、「確實要求他們戴口罩睡覺,還要 #用保鮮膜當隔板在床中間」、「每天早上,仍維持超過千人以上在外集合唱國歌、基本操練、跳軍操,唱國歌還要大聲唱,增加飛沫傳染風險」
只有一則私訊的話,可能還算是個別情況,但面對 #海量的陳情,恐怕就不是零星個案了。國防部面對這些鐵錚錚的事實,還要睜眼說瞎話嗎?
除此之外,最令我擔心的是,今天下午就要收假了,疫情指揮中心一再強調,目前全國都處於3級警戒的狀況,「不要做任意移動,這是最高原則」。在這樣艱困的時刻,應該要避免役男進行跨區域的大量移動,還是要避免役男們留在顯然有防疫缺失的營區內群聚,這兩者間的權衡,顯然 #需要專業意見評估。
到底,國防部有沒有跟指揮中心討論過這件事?還是要繼續埋頭苦幹,執意讓常備役們先回家後,再集體回到充滿防疫漏洞的營區?
以上的種種情況,我已持續跟國防部討論多日,卻總是只得到敷衍、徒具形式的回覆。
我們都瞭解國軍的特殊性,然而,疫情期間應採取非常手段,更何況,國軍也是防疫後勤的重要一環,一旦成為防疫破口,或出現群聚感染,都是國家無法承擔的後果。
遺憾的是,國防部至今仍不願意說明和疫情指揮中心等專業團隊徵詢意見的過程和方式,而防疫措施的執行更是零零落落。不僅讓弟兄們陷入危險,更讓無數的眷屬們擔心不已。
我不禁要再問一次,面對全台三級警戒的嚴峻疫情,已經出現確診案例的國軍,真的準備好了嗎?
陸軍後勤單位 在 陸軍後勤司令部- Interest - Facebook 的必吃
陸軍後勤 指揮部(Army Logistics Command,隊名:「麒麟部隊」,簡稱:「陸勤 ... 改編為陸軍後勤司令部(簡稱「陸勤部」)。1998年7月1日,陸勤部運輸署及所屬單位移 ... ... <看更多>
陸軍後勤單位 在 陸軍後勤指揮部南港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必吃
發佈單位:陸軍後勤指揮部副食供應中心發佈時間:2019/09/26. 徵才資訊. 需求人數, 1. 工作地點, 台北市南港區. 薪資待遇, 月薪(30000~30000) . ... <看更多>
陸軍後勤單位 在 陸軍後勤單位- 軍旅板 - Dcard 的必吃
有人在四支部(運輸、保修)南部單位服役的嗎?想了解這兩個單位性質及工作內容為何? 還有南部有哪些單位可以選擇?謝謝 . 陸軍 · 後勤.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