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研究中一直很重視文化與社會的再生產,也就是透過研究不同文化或社會的面向來描述一個文化或社會如何延續下去的方式。
2019年隨著文化基本法的出現,今年被形容為台灣的文化元年。但是,與此同時,台灣幾個重量級現代舞團也進行了世代交替的過程。一旦接替的世代接手並支撐起前任的擔子,那就表示這個舞團的傳統有了再生產並延續下去的方式。如果說台灣的文化元年即將啟動,那麼文化界不同的層面、領域也都需要找到建立價值之後如何延續下去的方式。
-\-\-\-\-\-\-\-\-\-\-\-\-\-\
10月「雲門舞集X陶身体劇場」演出,雲門鄭宗龍與陶身体創辦人陶冶,2位編舞家與對方舞團的舞者合作,加上雲門創辦人林懷民與5名資深雲門舞者合作演出《秋水》,組成一檔3段式節目。
鄭宗龍與陶身体舞者合作的《乘法》打頭陣,鄭宗龍以陶身体劇場特有的身體舞動方式為基礎,慢慢加入自己的東西,在原本犀利理性的陶身体風格中,透過舞者的身體緊密互動,慢慢加入有機感性的人味,這個實驗意味濃厚的舞作,整體仍不失一種當代感的俐落,與後現代眾生喧嘩般的繁複。
在《乘法》與陶冶、雲門舞者合作的舞作《12》後,節目最後以林懷民的小品《秋水》作結。舞作開場一亮相,舞者的身體語彙,就讓觀眾回到熟悉的雲門之「美」,那是西方現代舞融合東方太極,透過不疾不徐的動作,凝鍊出的溫潤優雅。
接下來將要不一樣的,不只是1973年創團的雲門舞集。2019年,恰好是台灣幾個重量級現代舞團的交棒之年:1976年創立「新古典舞團」的資深舞蹈家與學者劉鳳學,今年也正式將舞團藝術總監一職,交棒舞團中生代的得意門生盧怡全;1989年創辦「舞蹈空間」舞團的編舞家平珩,也在創團30週年之時,宣布啟動接班計畫,讓舞團資深成員陳凱怡,從助理藝術總監開始,熟悉經營舞團的工作。
這些舞團承接著蔡瑞月、李彩娥、王仁璐等先鋒早期在台灣對現代舞的開拓,從1970、80年代起,帶著台灣現代舞走向百花齊放的時代。他們不約而同在今年交棒,也象徵著台灣舞壇又要脫離另一代舞壇先鋒的帶領,走進新時代——當然,在此之前,不論是鄭宗龍、布拉瑞揚、周書毅又或是黃翊、許多中、新生代編舞家的舞作,早已向觀眾展示新世代的舞壇樣貌。只是走過2019,隨著上一代的前輩們正式放手,台灣的下一個舞壇中堅世代,真的「成年」了。
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191116w001…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