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對於自然有著一份熱愛,在森林、溪畔、或是星空的滋養下,他完成多部精美的作品。不同於一般對於貝多芬作品的認知──狂怒、喜樂無常、不可捉摸──他性格中溫柔的一面也在他的作品中呈現出來,不可否認的這也是貝多芬複雜性格的一部分。
貝多芬總共為鋼琴與小提琴寫作了十首奏鳴曲,其中九首都完成於1797到1803年之間,並且由他自己與其他小提琴手一同演奏。在古典時期,此樂種一般被當做是「為鋼琴所寫的奏鳴曲,並由小提琴伴奏」,而自莫札特以降,此樂種已經逐漸賦與兩個樂器平等的地位,貝多芬也大幅提升了小提琴的地位,小提琴不再居於伴奏的角色,而與鋼琴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貝多芬在1801年完成了第五號奏鳴曲,並題獻給維也納銀行家 Count Moritz von Fries,這位銀行家是音樂愛好者,大力支持藝文界的發展,並且委託貝多芬創作了弦樂四重奏作品29號。這位伯爵的官邸沙龍曾經是維也納音樂界的交流中心,貝多芬有許多作品都是在這裡發表。其實「春」這個副題,並不是作曲家本人取的,而是有人認為這部作品的風格充滿愉悅的希望,旋律單純、簡單、乾淨而素雅,就將它命名為「春」。不可否認的,此副標題正恰如其分的描述了此曲的精神。
在貝多芬所有的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作品中,只有三首有四個樂章(第七號與第十號,以及此曲)。第一樂章為快板,小提琴奏出明朗、流暢的第一主題,如同陽光流洩,後由鋼琴接續,情緒轉為激動,進入第二主題;第二樂章是感情豐沛的慢板,抒情而優美,小提琴演奏大部分的旋律,而鋼琴則是以變奏的形式重現主旋律;第三樂章是詼諧曲,這個簡短的樂章緊湊而富有張力,其中幽默的對話讓人想到貝多芬早年的老師海頓的風格;第四樂章則是輪旋曲,小提琴從容的開啟了輪旋曲的主題,並在優雅的姿態中,從容不迫地展開輪旋曲的主題,全曲在兩個樂器繁複的對話中逐漸開展。
華裔小提琴家周穎是世界多項知名小提琴大賽獲獎者,包括去年中國哈爾濱國際音樂大賽小提琴組首獎與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首獎。她也曾在2009年榮獲國際約翰森小提琴大賽首獎,2010年西貝流士小提琴大賽因演出作曲家卡伊婭‧薩里阿霍的托卡爾(Tocar)獲得雷斯特(Rastor)特別獎,以及在2012年於伊麗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大賽獲得桂冠。
周穎於2008年成為安娜-蘇菲·穆特基金會的一員,除了獲得個人支持與幫助,也隨穆特於歐洲、台灣、韓國、中國各地巡迴演出。2014年11月首度與慕特於美國卡內基廳登台,演奏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翌年有幸與慕特合作錄製該首曲目,隨後由德意志留聲機出版。
※影片演出於2017年,演出鋼琴家為陳涵 Han Chen,曲目解說由音樂家嚴子晴撰寫。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