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倉房的怪癖】
前陣子看了之前的一部韓國電影《燃燒烈愛》,後來在找相關討論時,才發現是由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房〉改編。
以村上的風格來說,這部短篇小說的隱喻算是比較明顯的。雖然最後還是留下懸念,但讀者大都能猜到,故事的最後可能是發生了什麼事。
所以發生了什麼呢?來看看這部〈燒倉房〉吧。
-
燒倉房 / 村上春樹
三年前,我和她在一個熟人的婚禮上相遇,要好起來。年紀我和她幾乎相差一輪,她20,我31。但這不算什麼大問題。當時我傷腦筋的事除此之外多的是。老實說,也沒工夫一一考慮什麼年齡之類。她一開始就壓根兒沒把年齡放在心上。我已結婚,這也不在話下。什麼年齡、家庭、收入,在她看來,都和腳的尺寸聲音的高低指甲的形狀一樣,純屬先天產物。總之,不是考慮便能有對策那種性質的東西。
她一邊跟一位有名的某某老師學默劇,一邊為了生計當廣告模特。不過,因她嫌麻煩,時常把代理人交待的工作一推了之,所以收入實在微乎其微。不足部分似乎主要靠幾個男人好意接濟。當然具體情況我不清楚,只是根據她的語氣猜想大概如此。
話雖這麼說,可我並非暗示她為錢而同男人睡覺什麼的。偶爾或許有類似情況。即使真有,也不是本質性問題。本質上恐怕單純得多。也正是這種無遮無掩不拘一格的單純吸引了某一類型的人。在她的單純面前,他們不由想把自己心中盤根錯節的感情投放到她身上去。解釋固然解釋不好,總之我想是這麼回事。依她的說法,她是在這種單純的支撐下生活的。
當然,如此效用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這同「剝橘皮」是同一道理。
就講一下「剝橘皮」好了。
最初認識她時,她告訴我她在學默劇。
我「哦」了一聲,沒怎麼吃驚。最近的女孩都在搞什麼名堂。而且看上去她也不像是一心一意磨練自己才能的那種類型。
而後她開始「剝橘皮」。如字面所示,「剝橘皮」就是剝橘子的皮。她左邊有個小山般滿滿裝著橘子的玻璃盆,右邊應該裝橘皮的盆—這是假設,其實什麼也沒有。她拿起一個想像中的橘子,慢慢剝皮,一瓣一瓣放入口中把渣吐出。吃罷一個,把渣歸攏一起用橘皮包好放入右邊的盆。如此反復不止。用語言說來,自然算不了什麼事。然而實際在眼前看十分、二十分鐘—我和她在酒吧高臺前閒聊時間裡她一直邊說邊幾乎下意識地如此「剝橘皮」—我漸漸覺得現實感被從自己周圍吮吸掉。這實在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心情。過去艾科曼在被送上以色列法庭時,有人建議最合適的刑法是將其關進密封室後一點點將空氣抽去。究竟遭遇怎樣的死法,詳情我不清楚,只是驀然記起這麼回事。
「你好像滿有才能嘛。」我說。
「哎喲,這還不簡單,哪裡談得上才能!總之不是以為這裡有橘子,而只要忘掉這裡沒橘子就行了嘛,非常簡單。」
「簡直是說禪。」
我因此中意了她。
我和她也不是常常見面。一般每月一回,頂多兩回。我打電話給她,約她出去玩。我們一起吃飯,或去酒吧喝酒,很起勁地說話。我聽她說,她聽我說。儘管兩人之間幾乎不存在共同話題,但這無所謂。可以說,我們已經算是朋友了。吃喝錢當然全由我付。有時她也打電話給我,基本是她沒錢餓肚子的時候。那時候她的確吃很多,多得叫人難以置信。
和她一起,我得以徹底放鬆下來。什麼不情願幹的工作啦,什麼弄不出頭緒的雞毛蒜皮小事啦,什麼莫名其妙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思想啦,得以統統忘卻腦後。她像是有這麼一種本事。她所說的話沒有什麼正正經經的含義,有時我甚至只是哼哈作答而幾乎沒聽。而每當側耳傾聽,便仿佛在望遠方的流雲,有一股悠悠然的溫馨。
我有跟她說了不少。從私人事情到泛泛之論,都可以暢所欲言。或者她也可能同我一樣半聽不聽而僅僅隨口符合。果真如此我也不在乎。我希求的是某種心緒,至少不是理解和同情。
兩年前的春天她父親心臟病死了,一筆稍微湊整的現金歸她所有。至少據她說來是這樣。她說想用這筆錢去北非一段時間。何苦去北非我不清楚,正好我認識一個在阿爾及利亞駐京使館工作的女孩,遂介紹給她。於是她去了阿爾及利亞。也是因勢之所趨,我到機場送她。她只拎一個塞有替換衣服的寒傖的波士頓旅行包。外表看去,覺得她與其說去北非,不如說是回北非。
「真的返回日本?」我開玩笑問道。
「當然返回呀!」她說。
三個月後她返回日本。比走時還瘦了三公斤,曬得黑漆漆的,並領回一個新戀人,說兩人是在阿爾及利亞一家餐館相識的。阿爾及利亞日本人不多,兩人很快親密起來,不久成了戀人。據我所知,此人對她是第一個較為正規的戀人。
他二十七八歲,高個子,衣著得體,說話斯斯文文。表情雖不夠豐富,但長相基本算是漂亮那類,給人的感覺也不壞。手大,指很長。
所以瞭解這麼詳細,是因為我去機場接兩人來著。突然有電報從貝魯特打來,上面只有日期和飛機航班。意思像是要我接機。飛機一落地—其實由於天氣不好飛機誤點四小時之久,我在咖啡屋看了四本週刊—兩人便從艙門挽手走出,儼然一對和和美美的小夫妻。她將男方介紹給我。我們幾乎條件反射地握手。一如在外國長期生活之人,他握得很有力。之後我們走進餐館。她說她橫豎得吃蓋澆飯,我和他喝啤酒。
他說他在搞貿易。什麼貿易卻沒說。至於是不大喜歡談自己的工作,還是怕談七來只能使我無聊故而客氣不談,情由我不得而知。不過老實說,對於貿易我也不是很想聽,就沒特意打聽。由於沒什麼好談的,他講起貝魯特治安情況和突尼斯的上水道。看來他對北非到中東的局勢相當熟悉。
吃罷蓋澆飯,她大大打個哈欠,說困了,樣子簡直像當場就能睡著似的。忘說了,她的毛病就是不管什麼場所都困。她提出用計程車送我回家,我說電車快自己坐電車回去。搞不清自己是為什麼特意來的機場。
「能見到你真高興。」他懷有歉意似的對我說。
「幸會幸會。」我也回道。
其後同他見了幾次。每當我在哪裡同她邂逅,旁邊肯定有他。我和她約會,他甚至開車把她送到約會地點。他開一輛通體閃光的銀色德國賽車。對車我幾乎一無所知,具體無法介紹,只覺得很像費裡尼黑白電影中的車,不是普通工薪人員所能擁有的。
「肯定錢多得不得了。」一次我試探她。
「是的。」她不大感興趣似的說,「肯定是的,或許。」
「搞貿易能賺那麼多?」
「搞貿易?」
「他那麼說的,說是搞貿易工作。」
「那麼就是那樣的吧。不過……我可不太清楚的。因為看上去他也不像怎麼做事的樣子,總是見人,打電話。」
這簡直成了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想。做什麼不知意,反正就是有錢,謎一樣的小夥子。
十月間一個周日下午,她打來電話。妻一清早就去親戚家了,只我自己在家。那是個天氣晴好的愜意的周日,我邊望院子裡樟樹邊吃蘋果。僅那一天我就吃了七個蘋果。我不時有這種情況,想吃蘋果想得發瘋。也許是一種什麼預兆。
「就在離你家不遠的地方,兩個人馬上去你那裡玩好麼?」她說。
「兩個人?」我反問。
「我和他呀。」
「可以,當然可以。」我回答。
「那好,30分鐘後到。」言畢,她掛斷電話。
我在沙發上發了一會呆,去浴室沖淋浴刮鬍子。等身體風乾時間摳了摳耳朵。也思忖是不是該理一下房間,終於還是作罷。因為統統理好妥當時間不夠用,而若不能統統理好妥當就莫如乾脆不動為好。房間裡,書籍雜誌信件唱片鉛筆毛衣到處扔得亂七八糟,但並不覺得怎麼不乾淨。剛結束一件工作,沒心思做什麼。我坐在沙發上,又看著樟樹吃個蘋果。
兩點多時兩人來了。房間傳來賽車刹車聲。出門一看,見那輛有印象的銀色賽車停在路上。她從車窗探出臉招手。我把車領到後院停車位那裡。
「來了。」她笑吟吟地說。她穿一件薄得足已窺清楚乳峰形狀的短衫,下面一條橄欖綠超短裙。
他穿一件藏青色輕便西服,覺得與以前見面時印象多少有所不同—至少是因為他長出兩天左右的鬍鬚。雖說沒刮鬍鬚,但在他全然沒有邋遢感,不過陰翳約略變濃一點罷了。下了車,他馬上摘下太陽鏡,塞進胸袋。
「您正休息突然打擾,實在抱歉。」他說。「哪裡,無所謂。每天都算休息,再說正一個人閑得無聊呢。」我應道。
「飯食帶來了。」說著,他從車座後面拿出一個大白紙袋。
「飯食?」
「也沒什麼東西。只是覺得星期天突然來訪,還是帶點吃的合適。」他說。
「那太謝謝了。從早上起就光吃蘋果了。」
進了門,我們把食物攤在桌子上。東西相當可觀:烤牛肉三明治、沙拉、熏鮭魚、藍漿果冰淇淋,而且量也足夠。她把東西移往盤子時間裡,我從冰箱取出白葡萄酒拔出軟塞。儼然小型宴會。
「好了,好吧,肚子餓壞了。」以久饑腸轆轆的她說。
我們嚼三明治,吃沙拉,抓熏鮭魚。葡萄酒喝光後,又從冰箱拿啤酒來喝。我家冰箱惟獨啤酒總是塞得滿滿的。一個朋友開一家小公司,應酬用的啤酒券剩下來就低價格分給我。
他怎麼喝臉都毫不改色。我也算是相當能喝啤酒的。她也陪著喝了幾瓶。結果不到一個小時空啤酒罐就成排成行擺滿桌面。喝得相當可以。她從唱片架上挑出幾張,放在自動轉換唱片的唱機上。邁爾斯·迪巴思的《空氣精靈》傳到耳畔。
「自動轉換唱片的唱機—你還真有近來少見的東西。」他說。
我解釋說自己是自動轉換唱機迷。告訴他物色好的這類唱機相當不易。他彬彬有禮儀地聽著,邊聽邊附和。
談了一會唱機後,他沉默片刻。然後說:「有煙草葉,不吸點兒?」
我有點猶豫。因為一個月前我剛戒煙,正是微妙時期,我不清楚這時吸大麻葉對戒煙有怎樣的作用。但終歸還是決定吸了。他從紙袋底部掏出包在錫紙裡的黑煙葉,放在捲煙紙上迅速卷起,邊角那兒用舌頭舔了舔。隨即用打火機點燃,深深吸幾口確認火著好後轉給我。大麻葉品質實在是好。好半天我們一聲不響,一人一口輪流吸著。邁爾斯·迪巴思終了,換上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集。搭配莫名其妙,不過不壞。
吸罷一支,她說困了。原本睡眠不足,又喝了三瓶啤酒吸了大麻的緣故,她確實說困就困。我把她領上二樓,讓她在床上躺下。她說想借T恤。我把T恤遞給她。她三兩下脫去衣服只剩內衣,從頭頂一下子套進T恤躺下。我問冷不冷時,她已經噝噝睡了過去。我搖頭下樓。
客廳裡她的戀人已卷好第二支大麻。小子真是厲害。說起來我也很想鑽到她旁邊猛猛睡上一覺。卻又不能。我們吸第二支大麻。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仍在繼續。不知為何,我竟想起小學文藝匯演上演的劇來。我演得是手套店裡的老伯,小狐狸來店找老伯買手套。但小狐狸帶來的錢不夠。
「那可不夠買手套噢。」我說。角色有店不地道。
「可我媽媽冷得不得了,都紅紅的凍裂了。求求您了。」小狐狸說。
「不成,不行啊。攢夠錢再來。那樣……」
「……時常燒倉房。」他說。
「失禮?」我正有點心不在焉,恍惚自己聽錯了。
「時常燒倉房。」他重複道。
我看著他。他用指尖摩挲打火機花紋,爾後將大麻狠狠吸入肺裡憋10秒鐘,再徐徐吐出。煙圈宛如actoplasm(心靈科學上假設由靈媒釋放出的一種物質)從他口這飄散出來。他把大麻轉遞給我。
「東西很不錯吧?」他問。
我點頭。
「從印度帶來的,只選特別好的。吸這玩藝兒,會莫名其妙想起好些事來。而且都是光和氣味方面的。記憶的質……」說到這裡,他悠悠停了一會,尋找確切字眼似的輕打幾個響指。「好像整個變了。你不這麼認為?」
「那麼認為。」我說。我也恰好想起文藝匯演時舞臺的嘈雜和做背景用的厚紙板上塗的顏料味兒。
「想聽你講講倉房。」我說。
他看我一眼。臉上依然是沒有堪稱表情的表情。
「講可以麼?」他問。
「當然。」
「其實很簡單。澆上汽油,扔上擦燃的火柴,看它忽地起火—這就完事了。燒完15分鐘都花不上。」
「那麼,」我銜住煙在口,竟找不出下一個詞來。「幹嗎燒倉房呢?」
「反常?」
「不明白。你燒倉房,我不燒倉房。可以說這裡有顯而易見的差別。作為我,較之是否反常,更想弄清這差別是怎麼個東西。再說,倉房是你先說出口的。」
「是啊,」他說,「的確如你所說。對了,可有拉比·沙卡爾的唱片?」
沒有,我說。
他愣怔了一會。其意識仿佛拉不斷扯不開的橡膠泥。抑或拉不斷扯不開是我的意識也未可知。
「大約兩個月燒一處倉房。」他說,繼而打個響指,「我覺得這個進度最合適不過。當然我指的是對我來說。」
我不置可否地點下頭。進度?
「燒自家倉房不成?」我問。
他以費解的眼神看我的臉。「我何苦非燒自家倉房不可呢?你為什麼以為我會有幾處倉房?」
「那麼就是說,」我說,「是燒別人的倉房嘍?」
「是的,」他應道,「當然是的,別人的倉房。所以一句話,這是犯罪行為。如你我在這裡吸大門,同屬犯罪行為。」
我臂肘拄在椅子扶手上不做聲。
「就是說,我是擅自放火燒所以的別人的倉房。當然選擇不至於發展成嚴重火災 來燒。畢竟我並非存心捅出一場火災。作為我,僅僅是想燒倉房。」
我點下頭,碾死吸短的大麻。「可一旦給逮住就是問題喲。到底是放火,弄不好可能吃刑罰的。」
「哪裡逮得住!」他很自若地說,「潑上汽油,擦燃火柴,轉身就跑,從遠處用望遠鏡慢慢欣賞。根本逮不住。何況燒的不過是小得不成樣子的倉房,員警沒那麼輕易出動。」
其言或許不差,我想。再說,任何人都不至於想道如此衣冠楚楚的開外國車的小夥子會到處燒人家倉房。
「這事她可知道?」我指著二樓問。
「一無所知。說實話,這事除你,沒對任何人講過。畢竟不是可以對誰都講的那類事。」
「為什麼講給我聽呢?」
他筆直伸出左手指,蹭了蹭自己的臉頰,發出長鬍鬚沙沙作響那種乾澀的聲音,如小蟲子爬在繃得緊緊的薄紙上。「你是寫小說的,可能對人的行動模式之類懷有興趣,我想。並且猜想小說家那種人在對某一事物做出判斷之前能夠先原封不動地加以賞玩。如果賞玩措辭不合適,說全盤接受也未嘗不可。所以講給了你。也很想講的,作為我。」
我點頭。但坦率地說,我還真不曉得如何算是全盤接受。
「這麼說也許奇怪,」他在我面前攤開雙手,又慢慢合在一起,「我覺得世上好像有很多很多倉房,都在等我點火去燒。海邊孤零零的倉房,田地中間的倉房……反正各種各樣的倉房。只消15分鐘就燒得一乾二淨,簡直像壓根兒不存在那玩藝兒。誰都不傷心。只是—消失而已,忽地。」
「但倉房是不是已沒用,該由你判斷吧?」
「我不做什麼判斷。那東西等人去燒,我只是接受下來罷了。明白?僅僅是接受那裡存在的東西。和下雨一樣。下雨,河水上漲,有什麼被沖跑—雨難道做什麼判斷?跟你說,我並非專門想幹有違道德的事。我也還是擁護道德規範的。那對人的存在乃是誒廠重要的力量。沒有道德規範,人就無法存在。而我覺得所謂道德規範,恐怕指的是同時存在的一種均衡。」
「同時存在?」
「就是說,我在這裡,又在這裡。我在東京,同時又在突尼斯。予以譴責的是我,加以寬恕的是我。打比方就是這樣,就是有這麼一種均衡。如果沒有這種均衡,我想我們就會散架,徹底七零八落。正因為有它,我們的同時存在才成為可能。」
「那就是說,你燒倉房屬於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不過,道德規範最好還是忘掉。在這裡它不是本質性的。我想說的是:世界上有許許多多那樣的倉房。我有我的倉房,你有你的倉房,不騙你。世界上大致所以地方我都去了,所以事都經歷了。好幾次差點兒沒命。非我自吹自擂。不過算了,不說了。平時我不怎麼開口,可一喝酒就喋喋不休。」
我們像要要驅暑降溫似的,就那樣一動不動沉默良久。我不知說什麼好。感覺上就好像坐在列車上觀望窗外連連出現又連連消失的奇妙風景。身體鬆弛,把握不准細部動作。但可以作為觀念真切感覺出我身體的存在。的確未嘗不可以稱之為同時存在。一個我在思考,一個我在凝視思考的我。時間極為精確地燒錄著多重節奏。
「喝啤酒?」稍頃,我問。
「謝謝,那就不客氣了?」
我從廚房拿來四罐啤酒,卡門貝乾酪也一起拿來。我們各喝兩罐啤酒,吃著乾酪。
「上次燒倉房是什麼時候?」我試著問。
「是啊,」他輕輕握著空啤酒罐略一沉吟,「夏天,八月末。」
「下次什麼時候燒呢?」
「不知道,又不是排了日程表往日曆上做記號等著。心血來潮就去燒。」
「可並不是想燒的時候就正好有合適的倉房吧?」
「那當然。」他沉靜地說,「所以,要事先選好適合燒的才行。」
「做庫存記錄嘍?」
「是那麼回事。」
「再問一點好麼?」
「請。」
「下次燒的倉房已經定了?」
他眉間聚起皺紋,然後「噝」一聲從鼻孔深吸口氣。「是啊,已經定了。」
我再沒說什麼,一小口一小口啜著剩下的啤酒。
「那倉房好得很,好久沒碰上這麼值得燒的倉房了。其實今天也是來做事先調查的。」
「那就是說離這兒不遠嘍?」
「就在附近。」他說。
於是倉房談道此為止。
五點,他叫起戀人,就突然來訪表示歉意。雖然啤酒喝得相當夠量,臉色卻絲毫沒變。他從後院開出賽車。
「倉房的事當心點!」分手時我說。
「是啊。」他說,「反正就這附近。」
「倉房?什麼倉房?」她問。
「男人間的話。」他說。
「得得。」她道。
隨即兩人消失。
我返回客廳,倒在沙發上。茶几上所以東西都零亂不堪。我拾起掉第的雙排扣風衣,蒙在頭上沉沉睡了過去。
醒來時房間一片漆黑。七點。
藍幽幽的夜色和大麻嗆人的煙味壅蔽著房間。夜色黑得很不均勻,不均勻得出奇。我倒在沙發上不動,試圖接著回想文藝匯演時那場戲,卻已記不真切。小狐狸莫非把手套弄到手了?
我從沙發起身,開窗調換房間空氣。之後去廚房煮咖啡喝了。
翌日我去書店買一本我所在街區的地圖回來。兩萬分之一的白色地圖,連小胡同都標在上面。我手拿地圖在我家周圍一帶繞來轉去,用鉛筆往有倉庫的位置打X。三天走了方圓四公里,無一遺漏。我家位於郊區,四周還有很多農舍,所以倉房也不在少數:一共16處。
他要燒的倉房必是其中一處。根據他說「就在附近」時的語氣,我堅信不至於離我家遠出多少。
我對16處倉房的現狀一一仔細查看一遍。首先把離住宅太近或緊挨塑膠棚的除外。其次把裡邊堆放農具以至農藥等物尚可充分利用的也去掉。因我想他決不想燒什麼農具農藥。
結果只剩五處,五處該燒的倉房,或者是說五處燒也無妨的倉房—15分鐘即可燒垮也無人為之遺憾的倉房。至於他要燒其中哪一處我則難以確定。因為再往下只是喜好問題。但作為我仍想知道五處之中他選何處。
我攤開地圖,留下五處倉房,其餘把X號擦掉。準備好直角規、曲線規和分線規,出門圍五處倉房轉一圈,設定折身回家的最短路線。道路爬坡沿河,曲曲彎彎,因此這項作業頗費工夫。最後測定路線距離為7.2公里。反復測量了幾次,可以說幾乎沒有誤差。
翌晨六時,我穿上運動服,登上輕便鞋,沿此路線跑去。反正每天早晨都跑6公里,增加1公里也沒什麼痛苦。風景不壞。雖說途中有兩個鐵路道口,但很少停下等車。
出門首先繞著附近的大學運動場兜了一圈,接著沿河邊沒人走動的土路跑3公里。中途遇第一處倉房。然後穿過樹林,爬徐緩的坡路。又遇一處倉房。稍往前有一座賽馬用的馬廄。馬看見火也許多少會嘶鬧。但如此而已,別無實際損害。
第三處倉房和第四處倉房酷似又老又醜的雙胞胎,相距也不過200米。哪個都那麼陳舊那麼髒汙,甚至叫人覺得要燒索性一起燒掉算了。
最後一處倉房在鐵道口旁邊,位於6公里處。已完全被棄置不管。朝鐵路那邊釘已塊百事可樂鐵皮招牌。建築物—我不知能否稱其為建築物—幾乎已開始解體。的確如他所說,看上去果真像在靜等誰來點上一把火。
我在最後一處倉房前稍站一會,做幾次深呼吸,之後穿過鐵道口回家。跑步所需時間為31分30秒。跑完沖淋浴吃早餐。吃完歪在沙發聽一張唱片,聽完開始工作。
一個月時間裡每天早上我都跑這同一路線。然後倉房沒燒。
我不時掠過一念:他會不會叫我燒倉房呢?就是說,他往我腦袋裡輸入燒倉房這一圖像,之後像往自行車打氣一樣使之迅速膨脹。不錯,有時我的確心想,與其靜等他燒,莫如自己擦火柴燒乾淨來得痛快。畢竟只是個破破爛爛的小倉房。
但這恐怕還是我想過頭了。作為實際問題,我並沒有燒什麼倉房。無論我腦袋裡火燒倉房圖像如何擴張,我都不是實際給倉房放火那一類型的人。燒倉房的不是我,是他。也可能他換了該燒的倉房。或者過於繁忙而找不出燒倉房時間亦未可知。她那邊也杳無音信。
十二月來臨,秋天完結,早晨的空氣開始砭人肌膚了。倉房依然故我。白色的霜落在倉房頂上。冬季的鳥們在冰冷的樹林裡啪啦啪啦傳出很大的振翅聲。世界照舊運轉不休。
再次見到他,已是去年的十二月中旬了,耶誕節前夕。到處都在放聖誕讚歌。我上街給各種各樣的人買各種各樣的聖誕禮物。在乃木阪一帶走時,發現了他的車。無疑是他那輛銀色賽車。品川編號,左車頭燈旁邊有道輕傷。車停在一家咖啡館停車場內。當然車沒以前見過那麼神氣活現閃閃發光。也許我神經過敏,銀色看上去多少有些黯然。不過很可能是我的錯覺。我有一種把自己記憶篡改得于子有利的傾向。我果斷走入咖啡館。
咖啡館裡黑麻麻的,一股濃郁的咖啡味兒。幾乎停不到人語,巴羅克音樂靜靜流淌。我很快找到了他。他一個人靠窗邊坐著喝牛奶咖啡。儘管房間熱得足以使眼鏡完全變白,但他仍穿開司米斜紋呢大衣,圍巾也沒解下。
我略一遲疑,決定還是打招呼。但沒有說在外面發現他的車—無論如何我是偶然進入這家咖啡館,偶然見到他的。
「坐坐可以?」我問。
「當然。請。」他說。
隨後我們不鹹不淡聊起閒話。聊不起來。原本就沒什麼共同話題,加之他好像在考慮別但是們。雖說如此,又不像對我和他同坐覺得不便。他提起突尼斯的港口,講在那裡如何捉蝦。不是出於應酬地講,講得滿認真。然而話如此細涓滲入沙地倏然中止,再無下文。
他揚手叫來男侍,要了第二杯奶油咖啡。
「對了,倉房的事怎麼樣了?」我一咬牙問道。
他唇角泌出一絲笑意,「啊,你倒還記得,」說著,他從衣袋掏出手帕,擦下嘴角又裝回去,「當然燒了,燒得一乾二淨,一如講定的那樣。」
「就在我家附近?」
「是的,真就在附近。」
「什麼時候?」
「上次去你家大約10天後。」
我告訴他自己把倉房位置標進地圖,每天都在那前面轉圈跑步。「所以不可能看漏。」我說。
「真夠周密的。」他一副開心的樣子,「周密,合乎邏輯,但肯定看漏了。那種情況是一定。由於過於切近而疏忽看漏。」
「不大明白。」
他重新打好領帶,覷了眼表。「太近了。」他說,「可我這就得走了。這個下次再慢慢談好麼?對不起,叫人等著呢。」
我沒理由勸阻他。他站起身,把煙和打火機放進衣袋。
「對了,那以後可見她了?」他問。
「沒有,沒見。你呢?」
「也沒見。聯繫不上。宿舍房間沒有,電話打不通,默劇班她也一直沒去。」
「說不定一忽兒去了哪裡,以前有過幾次的。」
他雙手插衣袋站著,定定注視桌面。「身無分文,又一個半月之久!在維持生存這方面她腦袋可是不太夠用的喲!」他在衣袋裡打幾個響指。「我十分清楚,她的的確確身無分文。像樣的朋友也沒有。通訊錄上倒是排得滿滿的,那只不過是人名罷了。那孩子沒有靠得住的朋友。不過她信賴你來著。這不是什麼社交辭令。我想你對她屬於特殊存在。我都有點嫉妒,真的。以前我這人幾乎沒嫉妒過誰。」他輕嘆口氣,再次覷了眼表,「我得走了,在哪裡再見面吧!」
我點下頭,話竟未順利出口。總是這樣。在這小子面前語句難以道出。
其後我給她打了好多次電話。電話因未付電話費已被切斷。我不由擔心起來,去宿舍找她。她房間的門關得嚴嚴的,直達郵件成捆插在信箱裡。哪裡也不見到管理人,連她是否仍住在這裡都無從確認。我從手冊撕下一頁,寫個留言條:「請跟我聯繫」,寫下名字投進信箱。但沒有聯繫。
第二次去那宿舍時,門已掛上別的入居者名牌。敲門也沒人出來。管理人依然不見影。
於是我放棄努力。事情差不多過去一年了。
她消失了。
每天早上我仍在五處倉房前跑步。我家周圍的倉房依然一個也沒被燒掉。也沒聽說哪裡倉房給燒了。又一個十二月轉來,冬鳥從頭頂掠過。我的年齡繼續遞增。
夜色昏黑中,我不時考慮將被燒毀的倉房。
阿爾及利亞治安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川普喊出Law & Order的口號,定調目前的示威行動是暴動威脅,這其是1968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森所提,企圖說服厭倦了政治暗殺,以及那些擔心犯罪增加的美國人的口號,並且贏得大選。2005年,也有一場法國版的「法律和治安 」案例。2005年10月25日,時任法國內政部長薩科奇在巴黎郊區視察,所用的字眼聽來是對巴黎北邊的貧困居民的刻意挑釁。兩天之後,靠近巴黎Clichy-sous-Bois郊區,兩位的青少年意外死亡,引爆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法國郊區暴動。整整兩星期,上千輛汽車被縱火焚燒,和數十名警察受傷之後,德維爾潘內閣被迫在11月9日宣佈,法國殖民地獨立戰爭以來,首度的「緊急狀態 」。這場被認為是法國殖民地獨立戰爭以來最嚴重的暴動,真正的收益者也許只有一個人:蕯科奇。薩科奇被溫和派的席哈克任命為內政部長,他立刻以法國「頭號警官 」自居。極盡所能搏版面,目的是要在聲勢和人氣上,壓過席哈克欽定的接班人德維爾潘。成功的競選戰略,當他在2007年三月辭職的時候,總理德維爾潘早已經不是他的對手。15年之後,美國因佛洛伊德之死而引起的公憤和暴亂,有利於誰?對於法國專家而言答案很明顯。】
{內文}
德維爾潘 薩科奇 德維爾潘與薩科奇
(美國總統/川普)
我是你們捍衛法律與治安的總統,也是所有和平抗議者的盟友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法律和治安」是美國在1960年代,強而有力的保守主題,
被1968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森提出來,企圖說服厭倦了政治暗殺,以及那些擔心犯罪增加的美國人
(1968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尼克森)
我們認同每個美國人的第一個公民權利,就是免於國內的暴力,所以我向你們發誓,美國必須要穩定治安
(法國美國歷史研究學者/Corentin Sellin)
他完全抄襲了1968年尼克森的政治教戰手冊「Law & Order 」,而且他還在今天的推文裡強調,「安靜的大多數」,「安靜的大多數」就是尼克森發明的字眼
六十年代不滿民主黨,輕視犯罪和暴亂的美國白人,使尼克森以「法律和治安 」為號召,贏得了1968年的總統大選,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法國版的「法律和治安 」發生在2005年。
(2005/10/25 時任法國內政部長/薩科奇)
你們受夠了這幫人渣,我會幫你們清理解決
2005年10月25日,當時的法國內政部長薩科奇在巴黎郊區視察,但是他所用的字眼,對巴黎北邊的貧困的郊區居民而言,是刻意的挑釁。
(居民)
我們不是人渣
(居民)
他講的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小孩不是人渣
兩天之後,另一個靠近巴黎Clichy-sous-Bois的郊區,兩位的青少年意外死亡,引爆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法國郊區暴動。
他們是在這個法國電力公司變電所裡觸電而死,分別是15歲和17歲的兩人,當天整個下午就在不遠處,和他們的朋友踢足球,踢完之後他們穿過一片空地,被一位附近的居民看到,懷疑他們是偷了東西而報警,但是一直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否有任何偷竊。為了逃避警察的追趕,他們兩人躲進了這個貼滿禁止標語的變電所觸電身亡,但是內政部長立刻排除,任何警方在執法上的失誤。
(2005/10/28 時為法國內政部長/薩科奇)
這些年輕人試圖要逃避警察,但是我所知道的報告內容是在那個當下他們實際上,並沒有遭到警察追趕
第二天憤怒的熊熊烈火點燃了暴動,400多位居民以土製手榴彈攻擊警察,鎮暴警察還以塑膠子彈回應,汽車和公共建築被縱火焚燒,暴動從巴黎郊區迅速蔓延到全法國。
(民眾)
我們打開窗戶,看到學校正在燃燒
法國郊區暴動震撼了全世界,成為各國媒體競相報導的頭版頭條。
(郊區培訓志工/SAMIR MIHI)
有上百位不同國家的媒體,一起來到Clichy-sous-Bois,想要了解到底是怎麼回事,全世界這才發現法國大城市的郊區
政府似乎是毫無對策,總理德維爾潘只能儘量避免火上加油。
(2005/11/2時為法國總理/德維爾潘)
我們千萬要避免混淆,只有一小部分破壞秩序的害群之馬,大多數都是希望能夠融入社會的年輕人
但是整整兩星期的暴動,在上千輛汽車被縱火焚燒,和數十名警察受傷之後,德維爾潘內閣被迫在11月9日宣佈,法國殖民地獨立戰爭以來,首度的「緊急狀態 」。
(2005/11/7 時為法國總理/德維爾潘)
總統決定啟動1955年的特別法令,各個地方首長可以自行啟動宵禁,如果他認為,這是恢復平靜的必要性舉措,因為保護民眾的安全是我們的首要責任
「1955年的特別法令 」指的就是阿爾及利亞殖民地獨立戰爭的緊急狀態,不過面對首度郊區的暴動,法國政府卻完全不敢提及「緊急狀態 」這四個字。
十一月中旬暴動逐漸平息,一共有近萬輛汽車遭到焚毀,殃及三百多個縣市,損失超過兩億歐元。已故法國總統席哈克終於首度發言,承諾要改善郊區年輕人的教育及就業條件。
(2005/11/14法國總統/席哈克)
但是今天的當務之急,是恢復安全和公共秩序
這場被認為是法國殖民地獨立戰爭以來最嚴重的暴動,真正的收益者也許只有一個人。
(巴黎北邊Val Nord郊區居民/ Mohamed)
他故意刺激一再刺激我們,我們在氣頭上立刻回應了,事實上是我們這些郊區的年輕人把他送上總統大位的,(您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是故意的挑釁我們,然後三天之後在Argenteuil這裡爆發了動亂,他最會炒作安全議題,所以只要有任何不安全,大家一害怕就投給薩科奇,因為他會拍桌子負責安全
2005年6月,薩科奇被溫和派的席哈克任命為內政部長,他立刻以法國「頭號警官 」自居。
在安全議題方面,薩科奇熱愛示範演習和驚人之語。
(2002/7/21 時為法國內政部長/薩科奇)
我是行動派,我唯一有興趣的事是讓犯罪率歸零
上任以後,他毫不溫良恭儉讓的極盡所能搏版面,目的是要在聲勢和人氣上,壓過席哈克欽定的接班人德維爾潘。
新的武器 新的制服 新成立的罪名,從在郊區國宅門口的群聚到打擊大型犯罪,一套全新的的疾風厲行,(薩科奇)部長要求的是成果,但有人認為這是變相鼓勵在統計數據上加碼。相對於席哈克的謹慎保守,和總理德維爾潘的溫文儒雅,薩科奇是當時法國政界絕無僅有的辛辣,他任職內政部長,短短只有一年九個月的時間裡
在還沒有發生金融海嘯 ISIS恐攻和難民潮的法國,他成功地把「安全議題 」炒作為主流議題。
(法國郊區教育培訓員/AMAR HENNI)
他完全把恐懼工具化,反正就整天一直不停地給你抄東查西,最後總會查出些什麼,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是人們一定會產生怨恨
在川普讓我們逐漸習慣,越來越粗暴的推文字眼之前,2005年薩克奇嘴裡的「人渣 」,也許不是直接引發郊區暴動的導火線,但卻是一個讓郊區緊張升溫的催化劑,也是從此以後法國郊區年輕人,再也抹不掉的刺青印記。
好像是要我們選擇,投票給找我們麻煩的人(人渣!),共和黨還是社會黨,儘管把你們的競選承諾寫在愛馬仕的包上,你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貧困(人渣!)
但是這是一個成功的競選戰略,當他在2007年三月辭職的時候,總理德維爾潘早已經不是他的對手。
(2007/3/25 時為法國總理/德維爾潘)
我祝他競選順利
(2007/3/25 總統候選人/薩科奇)
辭職對我而言不過就是搬到這條街對面而已
「安全議題」和「人渣」讓薩科奇成功的在兩個月之後,當選為席哈克溫和的保守右派執政12年之後,沒有政黨輪替,而更靠近極右派的總統,15年之後,美國因佛洛伊德之死而引起的公憤和暴亂,有利於誰?對於法國專家而言答案很明顯。
(法國國關研究所IFRI 北美所所長/Laurence Nardon)
首先這是他的個性特徵,沒有同理心和不尋求善了,他是一個來自電視真人實境秀的showman,他最喜歡莫過於發燒炒作和火上加油,但這也是一個競選的算計,因為這會更加穩固他的基層選民
他對新冠疫情的領導失敗,和目前民調顯示拜登領先的選情,讓川普對這張暴動股票的短期炒作是火上加油,暴動越嚴重所導致的恐懼,會讓他在推文裡強調「安靜的大多數」,對「法律和治安」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法國美國議題專家/Gerald Olivier)
我想我們未來幾天,會看到他接下來的SOP是4個C,首先是宵禁(couvre-feu),然後是補償(compensation ),接著是譴判(condamnation),最後是一個新的警察執行法規(Code Police )
但是歐洲觀察家真正的擔心,恐怕不是眼前街頭越演越烈的抗議,而是川普11月可能的落敗,隨著大選倒數只會繼續升溫的分裂與對立,怎麼可能會在選後立刻平息。
(France5電視台政治評論/Patrick Cohen)
現任總統是否會接受失敗和平的移交政權
(法國美國歷史研究學者/Corentin Sellin)
他不斷的羞辱各州的州長,說他們是弱者是軟腳蝦,然後一直指控媒體的陰謀論,怎麼能夠想像忽然出現一個奇蹟,他會願意向對方說恭喜當選 和平移交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川普讓我們對政治領袖文字語言粗暴,接受度達到新高,也讓對立分化威脅叫戰羞辱,成為政治新常態,正如法國2005年的經驗,不需要降低失業率,不需要追趕經濟成長,恐懼是最廉價有效的選舉工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4zQXSovmM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6.06《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ze8Dfu_Mw
阿爾及利亞治安 在 江孟芝 I MengChih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再三天就要前往非洲阿爾及利亞(Algeria)的巴爾杜國家博物館參加Al-Tiba9 國際當代藝術展,心中莫名有些緊張!從一開始接到邀請函,到困難重重才申請到了非洲簽證,與安排展覽密密麻麻的細節,一切的一切都從不可能的事走到了真正的可能。前往非洲,可以算是人生中最瘋狂的事之一了。聽說阿爾及利亞氣候溫和,政治安定,跟我們想像的非洲不太一樣。感謝官方策展人Mo' Mohamed Benhadj非常用心地規劃這項國際展覽,也供藝術家住宿及良好的設備,讓我跟作品都備受禮遇。在每天不斷地來來回回的信件中,真的覺得很感動,只要付出全力去做,好像有許多人默默幫助自己,可以開啓不一樣的旅程。策展人Mo' Mohamed 很高興地對我說:「Welcome to Algeria! 」
期待用滿滿的勇氣踏上北非的冒險,倒數三天,GO!
photo from wikipedia
阿爾及利亞治安 在 阿爾及利亞治安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必吃
阿爾及利亞治安 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阿爾及利亞治安,阿爾及利亞治安,阿爾及利亞語言,阿爾及利亞人種 ... ... <看更多>
阿爾及利亞治安 在 Siaran 法國生活日記 的必吃
阿爾及利亞 八年獨立戰爭是法國不樂意回顧的歷史,戰敗外尚牽扯到社會治安、政經文化、利益、人權多層面,過程殘酷讓「自由、平等、博愛」的立國精神受到考驗,尤其戰事晚期 ... ... <看更多>
阿爾及利亞治安 在 非洲國家簡介--阿爾及利亞埃及摩納哥- 看板Afric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最近陸續有板友分享不同國家的訊息或遊記
謝謝大家讓板上內容更豐富
但想到非洲國家不像歐美對我們來的熟悉
許多國家的名稱一說出來印象十分模糊
在非洲的東南西北也想不起來 信的宗教 大致面貌也不甚了解
因此想陸續為非洲的國家做一些介紹
讓大家對於非洲國家有大致的認識
也能更進一步的做討論
其中有不正確的煩請指教 有其他意見也希望能提出一起討論
如果有去過當地的就更好了
耳聞不如眼見
廢話不多說 先來介紹幾個北非的伊斯蘭教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是非洲的第二大國,地中海沿岸是人口與農業集中之地,大都市亦沿
著海岸散落而築,為全國人口集中的精華區。
阿拉伯的伊斯蘭教國家
位於地中海岸的首都阿爾及耳,是全國第一大城,市中心十分熱鬧,各式商場、
旅館、飯店林立,街道寬闊。人口約為3320萬(2006年),絕大多數是
阿拉伯人,其次是約佔總人口20%的柏柏爾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和柏柏爾
語,通用法語,伊斯蘭教是國教,穆斯林佔人口的99. 9%,全部屬遜尼派。
脫離法國 民族獨立的艱辛歷程
最初原始居民是柏柏人, 八世紀起阿拉伯人進入,本地開始伊斯蘭化。1830年
起法國人開始入侵,但由於頑強的抵抗,法國直到1900年才基本完成對整個阿
爾及利亞的佔領。1954年民族解放陣線發起了爭取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游擊戰爭,
經過近10年的鬥爭,阿爾及利亞於1962年獨立。1990年代,在第一次多黨選舉
中,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政黨-伊斯蘭救世陣線取得勝利,但被軍方拒絕。由此引
發了內戰,大約十萬人喪生。
恐怖份子與教派糾紛仍有治安疑慮
自90年代,阿爾及利亞極端分子頻繁襲擊軍隊、警察、政府部門和平民目標,
據阿官方統計,迄今至少有15萬人在各類恐怖暴力活動中喪生。近年來,阿政
府採取軍事上加強打擊力度、政治上分化瓦解等措施,使國內治安形勢有所好
轉,但在一些偏遠地區,恐怖襲擊事件仍有發生。而伊斯蘭教派糾紛也時有所聞,
阿國被外交部列為橙色警戒,建議暫緩前往地區。
石油經濟 帶來財富 外債仍多
撒哈拉沙漠覆蓋了全國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積,廣大的沙漠雖然不適合人類居
住,但是沙漠的地表下卻蘊藏了豐富的石油,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來源。阿爾及
利亞的經濟規模在非洲居於第三位,僅次於南非和埃及。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非常
豐富,被譽為“北非油庫。阿爾及利外債很高,九十年代中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和巴黎俱樂部的 支持下,阿實行了政策方面的改革,經濟財政有了一定的起
色。2000年和2001年,得益於原油價格的上漲和政府嚴格的金融政策,阿財政
表現出色,貿易盈餘大幅度提高,外匯儲量達到歷史最高水準,債務也減少了很
多。但政府在經濟多樣化,降低失業率和提高生活水準方面的努力成效不顯著。
旅行資源豐富
阿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誘人的地中海氣候、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眾多的海濱
浴場、充滿神秘色彩的撒哈拉大沙漠和綠洲,以及可發展登山旅遊的北部山區形
成阿爾及利亞豐富的旅遊資源,且適合各個季節不同形式的旅遊。
埃及
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文明古國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有七千多萬人,是世界文明古
國之一。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為遜尼派,另外還有基督教與其他宗教;官
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是舉世聞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尼羅河谷、地中海畔以及西部沙漠等地
都發現了大量的埃及古代文明的遺跡。神秘莫測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司芬克斯
之謎,天外飛仙般的巨大壁畫和撲朔迷離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位
於開羅近郊吉薩高地上的胡夫、哈夫拉和門卡烏拉三座金字塔距今約有4500
年曆史,堪稱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盧克索位於開羅以南700多公里處的尼羅
河畔,是埃及文化古跡集中的旅遊勝地。埃及歷史名城亞歷山大位於尼羅河三角
洲西北部,享有“地中海明珠”的美譽。埃及已先後發現了80多座金字塔,迄今
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開羅吉薩省的3座宏偉金字塔和一座獅身人面像約有47
00年的歷史。規模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10萬人花了約20年時間一塊一塊
地壘成。獅身人面像高達20多米,長約50多米,是在一塊大岩石上雕成的。
吉薩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也是埃及人民辛勤勞動和卓越
智慧的豐碑。
摩洛哥王國
君主立憲的摩洛哥王國
摩洛哥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遙遙相望,和阿爾及利亞及突尼西亞都是阿拉伯
地理學家口中的「落日之島」,自7世紀以來就一直是阿拉伯人心中的夢土,更
在16世紀時建立起王朝,對摩洛哥的歷史文化有很深刻的影響。一直至1956
年時,摩洛哥才成為一個君主立憲的獨立國家。
繽紛萬千的北非花園
位於非洲西北端,西瀕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扼守大
西洋進入地中海的門戶。摩洛哥常年氣候宜人,花木繁茂,贏得“烈日下的清涼
國土”的美譽。摩洛哥另有「北非花園」之稱,擁有引人入勝的古跡、現代化的
都市、旖旎迷人的地中海沙灘和撒哈拉沙漠風情等繽紛萬千的景致,向有「北非
花園」之稱,每年吸引約二百萬名觀光客,特別是來自歐洲與北美的遊客。
脫離法、西保護控制,君主立憲王朝
人口2981萬,其中阿拉伯人約佔80%,柏柏爾人約佔20%。阿拉伯語為
國語,通用法語。信奉伊斯蘭教。摩洛哥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歷史上曾強盛
一時。西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 入並於8世紀建立了阿拉伯王國。現在的阿拉維
王朝建立於1660年。從15世紀起,西方列強先後入侵。1912年3月3
0日淪為法國與西班牙保護國。1956年法國與西班牙承認摩洛哥獨立
,隔年正式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摩洛哥是君主立憲制的伊斯蘭國家,王位世襲,
國王是國家元首、宗教領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國王擁有最高決定權,有權任
命首相。
近歐洲的旅遊勝地
摩洛哥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境內眾多的名勝古跡和迷人的自然風光每年吸
引數百萬遊客前來觀光。首都拉巴特景色迷人,烏達亞城堡、哈桑清真寺遺址以
及拉巴特王宮等著名景點都位於這裏。古都非斯是摩洛哥第一個王朝的開國之
都,以精湛的伊斯蘭建築藝術聞名於世。此外,北非古城馬拉喀什、“白色城堡”
卡薩布蘭卡、美麗的海濱城市阿加迪爾和北部港口丹吉爾等都是令遊客向往的旅
遊勝地。旅遊業已成為摩洛哥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有1100多年曆史的
卡魯因清真寺也位於非斯城內。與眾不同的是,這座宏偉的清真寺同時也是一所
著名的大學—卡魯因大學。這所伊斯蘭高等學府,其歷史比英國牛津大學還要早
幾百年,堪稱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那裏藏有非洲珍貴的古籍珍本、善本和
手抄本的經典。此外,反映摩洛哥各個歷史時期在藝術、建築、文學和科學等方
面取得輝煌成就的遺跡遍佈全國。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新華網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98.133
※ 編輯: fwr 來自: 219.91.98.133 (02/25 19: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