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我永遠tag唔到余家強
兩年前,余家強寫梁芷珊。
蘋果日報,蘋人誌,出版在A叠,
洋洋3000字。
事件會過時、情懷會改變,
今日的我即使洨打倒昨日的我,
我也踏上了向前的軌跡。
遠去的一切只會更加遙遠。
人物專訪, 3000字,你有沒有心機看完?
但反正而寫家強就很有心機寫,
把那2019年4月屬於我的情感,
深刻而有力地記錄下來。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難寫。
我也曾經連續兩年撰寫Cosmopolitan
封面人物訪問,每月交稿4000字,
我覺得每一位被訪者都很難寫 -
佢好多嘢講難寫,佢無嘢講更加難寫。
我的人訪水平遠不及余兄,
我只知道,做好每一件事,
持續交出高水平,
除了是天份,更重要在堅持。
衷心仰慕每一位在堅持的人。
2019年4月9日
6種身份 2種男人 - 梁芷珊
撰文:余家強
攝影:羅錦波
▶️▶️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190409/RD4FW37EAIKWLYABMJZWU57MY4/
梁芷珊人生上落之大,估佢唔到。
1989年《他來自江湖》初登螢幕,劇中周星馳對她驚為天人,觀眾也驚為天人,卻零演技,於是套用她說法「好快收皮」,我們定義此為花瓶。
但轉眼見梁芷珊識填詞,出道作鄭秀文《不來的季節》,還寫得一手好文章,四百首歌四十本書,我們定義此為才女,雖然才女不應該是花瓶。
但轉眼見梁芷珊下嫁羅傑承,羅傑承啊,一臉不解溫柔商場狠角色,橫看豎看非文青,有理由相信她愛慕虛榮,我們定義此為闊太,雖然闊太不應該是才女不應該是花瓶。
十多年過去,再大的風浪再大的官司熬過了,女兒學業有成了,但轉眼見梁芷珊離婚,套用她說法「朋友都話要離唔係依家離啦」,愛慕虛榮不會捨得銅鑼灣搬黃竹坑,於是我們定義此為棄婦,雖然棄婦不應該是闊太不應該是才女不應該是花瓶。
但轉眼見梁芷珊與法籍廚神Olivier Elzer拍拖,還五十歲重新創業,於是,只得定義她為傳奇,唯有傳奇可以兼容咁多身份。
──自覺上落太大嗎?
梁芷珊說:「我的人生只有上,因為勝在起點低。」起點之低,要由醜小鴨開始。一二三四五六不多不少,這是六種身份的女人和關於她兩種男人的故事。
醜小鴨變花瓶
醜小鴨,梁芷珊並非隨口謙虛,而是經常提起,這天甚至說:「我問羅生(羅傑承)點解追我,他笑道:『因為想搵人夾band。』他見過我小時候學生相,瘦瘦黑黑戴副眼鏡厚疊疊,雙目無神,成個陳友咁。」抬埋前夫作證,拿她沒法。
天生左撇子,學寫字反轉晒。「當年沒『學習障礙』觀念,阿媽逼我右手用筷子,小學老師以為我懶我蠢。一個唔靚唔叻唔勤力的女仔有什麼希望?爸爸是公務員,但只分配到華富邨公屋,有一個名額送子女去英國讀書。我偷聽父母傾偈:『阿女讀書咁差,不如留番機會俾個仔啦。』即係我弟弟。我知道無份,於是拼命考入庇理羅士,得十六個位我都敢報。
「我靠作文拉高分,貪作文唔使背書,投稿《讀者文摘》仲有錢收。中學老師見我手長腳長,用我做班長,依然叫唔出我個名。於是行搞笑路線,二次創作歌詞,笑吓老師自嘲吓,上晝推出,下晝已經全校識唱,我不會隱名,因為我希望人家記得我。
「我想挪走厚眼鏡,所以我任職補習,反正沒皇仁仔來等我放學。第一份收拿去配con。」
之後女大十八變,OL般考入Poly商科,又偷聽父母傾偈:「阿女自己搞得掂,都係送阿仔去英國啦。」已經不重要,梁芷珊陪朋友報名港姐……再一次,並非隨口說說,那朋友有名有姓,就是當選亞軍的朱潔儀(庇理羅士同學),而梁芷珊兼職模特兒拍了該屆宣傳片。「因為我唔夠薑。」
無論如何,成名了,《他來自江湖》,「監製叫我負責飾演靚女。」故事至此本應圓滿落幕,但靚女零演技;零演技靚女本應也無問題,按梁芷珊說法,她自己收自己皮。
「頻頻NG,秋生和星仔待我很好,助導過來幫我整咪時低聲說:『醒目當幫忙,收工嘞。』係喎,阻住地球轉,自己都會行慢咗。唔阻住,也是一種推進,反正我對咁多事情好奇,無理由擺心力在欠缺相對優勢的地方,我須要進步。」
才女變闊太
華麗轉身,很快被發現寫作優勢。「人家說我際遇好,其實什麼人就會遇到什麼人,我鍾意文字,自然總遇到個鍾意文字的男友(指廣告才子練海棠)。那夜他車我返家,說明天要推辭填不來了,我自告奮勇給我一晚時間試試,於是有了梁漢文的《想着你等着你》。我中學玩填詞為了人記得我,結果第一首作品還是落了練海棠名字。」
之後著作等身,故事至此又可圓滿落幕,但梁芷珊再一次令人估佢唔到。
嫁羅傑承,做馬主搞足球隊,與才女相距太遠,她說:「話我愛慕虛榮,表面證供成立。」愛慕的是另一種虛榮。
「我喜歡比我強的男人,愈成功的男人愈堅強,因為一定克服過許多挫折才成功。羅生大情大性,會發洩出來,轉頭又梳理得好好,對運動員對球隊很照顧,攬晒上身。這樣的男人好吸引,適當時間遇上適當的人,怎不嫁?
「另一種是文藝型,交得出作品是用理性管理感性,專注的人永遠英俊。」
後者她自己做了,不算,欲知梁芷珊喜歡的第二種男人,請讀下去。
──停了創作不可惜嗎?
「我的愛情小說涉及上流社會,同羅生一齊,他不想我寫,費事以為我影射他的朋友。
「我把寫作放在業務上,為南華攞到Giorgio Armani贊助,七頁proposal不能長,幾考文字功夫。我安慰自己,若非親自執筆,未必成功呢。
「足球界怕申請怕寫文章,就由我用女性角度去幫去籌劃吧。」
從無諗過嫁咗唔使做,梁芷珊的確不只闊太,她落手落腳,甚至現時離了婚,辭去了飛馬足主和足總董事之位,她新開的Maxi House繼續做足球marketing。
「我離開boardroom,與足總仍是朋友,只不過覺得架車行得慢,我落車推會快啲啫。我天生無體育細胞,完全不懂踢波,現在更加無話專撐哪一隊,我撐的是運動員精神,想個行業有生機,survive下去。」
不是棄婦
羅傑承也撐足球。唔夾嗎?
「不是不夾,係夾完啫。」
這句有良心。最怕聽見多年夫妻一朝歸咎於性格不合,完全推翻以往,怎可能?梁芷珊卻冷靜分析。
「朋友都話:『五十歲,分咩開吖,霸住個位嘛。』我話,霸嚟做乜呢?我有自己的事想做。
「羅生最大難關(澳門官司),我身體力行幫過了。女兒,一口氣把她教養,送到英國讀書(還成為GCSE狀元)。每十年當廿年用,我身心透支、身心俱疲。羅生打不死,他要做太多,到頭來,花多一小時對着我都是負擔。我們各自不用照顧情緒,每晚要對期表。終於我說:『不如試吓明天一覺醒來,對方不在旁邊,問吓自己有無一絲唔開心、唔自在。如果無,咁分開啦。』
「羅生在一篇訪問說得對:『大家都攰嘞。』真的,大家見到大家都攰。若要拿走什麼來減壓,不如拿走對方啦。我和他綑綁式,包晒感情、生活、工作、未來,但分開可以好和平好完美示範,因為我不考慮身外物。」
與前夫再見亦是朋友,也並非隨口說說,今年賀歲盃便齊齊搞。「作為拍檔,他一流……」
梁芷珊曾經離奇暴瘦,惹惡疾疑雲,她說:「不單瘦,臉色差,人似墮入網中,想做不敢做,不想做的又行錯。」其時正值婚姻抉擇。「離婚第一件事就買重住院保障,沒了後顧之憂,這樣只要搵到基本使費,可以行自己的路。五十歲仲買到全保,朋友讚我身體好。」
毋寧說那是情傷,走得出便無恙。
不是傳奇
但一年間與名廚Olivier Elzer打得火熱,未免來得太快,而且同樣有商業合作,就不怕重蹈逼得太緊的覆轍嗎?
梁芷珊笑道:「新感情不攰的。這是文化差異,外國人眼中,對伴侶welcome to join,不come with履行責任,不用對期表。
「我做推廣,他做廚師,也是『咁啱』,marketing welcome to join。例如今天知道曼聯和拜仁踢紀念賽,我即刻問畢特訂飛,未問他去不去睇,他join,就買多張機票而已。」
廚師正是她喜歡的第二種男人。
「照顧溫飽呀!中國男人有風度而唔浪漫,羅生乜都攬晒上身。外國男人浪漫而無風度,他呀,買餸、下廚成套畫面好正,但我開電力車,他開電單車,從不會替我charge電。」
給她嚐遍了,其實梁芷珊應該復出寫愛情小說,可惜目前只計劃寫管理學。
二十年前,梁芷珊有本書叫《我的六個身分》,自道身兼model、OL、藝人等等,比起今天本篇說她的六種身份,小巫見大巫。人生真正經歷過,驀然回首,反而沒啥大不了。
「不覺得上落大,起點低,拉勻總是向上。我不相信贏在起跑線,養過馬就知(她的「軍事出擊」是馬王),哪場冠軍會由頭帶到尾?要識得分段發力嘛。
「我本身的障礙是,有一天學校美勞課彫薯仔印章,反轉再反轉,忽然頓悟,啊原來要令人家睇得明。我過往的思路像一盒未砌的puzzle,每一part都齊,但沒整理,想通這點,成績便好起來。教育女兒也一樣,開竅靠她自己。今次做專訪預咗被問心得,亦預咗咁講會乞人憎,但我還是講,因為想幫大家壯膽──不必怕放手,我女兒就係無補習無學琴的例子。為人父母什麼資源都肯俾,偏偏沒俾最重要資源給子女,時間。有時間才有自由有休息。」
狀元母親肺腑之言,信者得救。
「所以我給女兒起名樂桐,讓她有個快樂童年。」
後記
「要我不工作不可能。」是梁芷珊口頭禪。新office落腳黃竹坑工廠大廈。
「無人想承認由銅鑼灣搬黃竹坑。以前在皇室堡,連貨倉都維港景維園景。重新創業,先衡量租金支出,工作需要呼吸空間,倒不如偏遠些闊落些。有諗過在大坑home office,但家居還家居,我屋企甚至沒電腦,在家只看書。」
她的新公司Maxi House(萬事屋)人手精簡,像她教女般崇尚主動發揮。三大業務:簽球員做經理人、搞體育推廣,那是由前夫而來的專業;整體裝修得像個大廚房,做烹飪示範和飲食marketing,又與現任男友相關;還有圖書出版社,則屬伊人自家首本戲。
半生經歷,一時登覽。
──考慮再婚嗎?
「不會了。同羅生因為有小朋友,有小朋友一定結婚。我的小說很少開心結局,我不相信天長地久。
「潮流興問愛抑或責任,責任並非愛,只不過孭到尾。」
阿媽有咗第二個麗英 在 方以文 睇電視喇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嚴禁劇透
🚫粗口自行過濾
🚫可瘋狂話戲屎但免外表批評人身攻擊
·
[1230隔夜超短劇評][ViuTV][打天下 EP02]
·
[讚] 最後嗰段莊惠同正師兄對決係好睇,有味道有氣氛。
·
[彈] 另一段打戲,即係喺大排檔嗰段係長啲,又有部分係一鏡咁拍,會拍得辛苦啲,但我覺得唔夠兩個教練對決嗰段短嘅武戲出到嚟好睇。可能呢啲圍毆加大排檔太似爛仔交,拍出嚟冇乜空手道味道。同埋睇得出一鏡落嗰吓棠哥都打得幾盡力,又有啲位個感覺係等個人埋嚟打佢,唔夠一氣呵成。點解唔搵另外兩個演員去做後生嘅正師兄同埋師妹呢?
·
文戲嚟到第二集都冇乜改進,第一集對白夾硬塞啲嗰個場口唔會講嘅資訊落去對白交代角色,第二集少見咗,但依然有好多唔自然嘅對白,AK又再次自己同自己講嘢……
·
不過最慘都係談善言打輸咗之後嗰段,文戲應該係談善言強項喎,但拍攝同氣氛營造都冇辦法畀佢發揮到,而呢個位係今集重點嚟,但幾個鏡頭好少段落就交代咗,同AK喺一邊自言自語話佢男人婆都喊嘅分配近乎一樣,諗唔明點解。
·
睇到第二集個節奏好差,談善言嗰段覺得自己唔識打空手道奇短,小玥同佢阿媽老豆嗰段就勁長。中間又好短咁加插咗大師兄武田同西華嘅交易。應長唔長,應短唔短,睇到好氣餒。
·
另外想問問,有冇人覺得班後生學員嘅設定,例如佢哋無聊起哄嗰啲好old school,我諗依家啲後生如果咁做,會畀隔籬嗰個歧視佢。
·
又,小玥同佢阿媽兩個人嘅對話講返普通話仲好,合理之餘亦都唔會阻到兩位演員做戲。如果佢哋兩個普通話對戲勁流利,但對住其他人講廣東話就有時有口難言,咁嘅對比唔係仲正咩?
·
[演員表] 歐錦棠 飾 馬剛正 / 文頌嫻 飾 莫可麗 / 談善言 飾 莊惠 / 江生 飾 關志浩 / 葉麗娜 飾 淩小玥 / 王頌茵 飾 何善善 / 張建聲 飾 武田國全 / 李潤祺 飾 關仁 / 李剛慧 飾 李天愛 / 楊英偉 飾 莊惠父 / 萬斯敏 飾 莊惠母 / 王思欽 飾 小玥母 / 高翰文 飾 小玥父
·
#1230隔夜超短劇評 #ViuTV #打天下 #歐錦棠 #文頌嫻 #談善言 #AnsonKong #葉麗娜 #王頌茵 #張建聲 #李潤祺 #李剛慧 #楊英偉 #萬斯敏 #王思欽 #高文翰
阿媽有咗第二個麗英 在 猛烈南瓜在飯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小學同學提到,當年有同學錄cassette,帶本龍虎豹返學,供人閲讀而賺錢。
嗰個唔係我,雖然我好想我係。
當譚詠麟未做校長未投共,張國榮最當打,龍虎豹好睇好睇但係又好鬼貴的年代,是人生其中一段美麗的日子。
一,純粹個人感受,冇乜教育意義。早兩晚,見到好多香港人通頂抵冷去鳥不生蛋嘅九龍灣排隊買口罩。我心諗,假如佢哋係去買來炒,我都仲覺得呢個城市正常少少。真係慘情嘅係,我相信當中絕大多數都係出於恐懼。
二,尋日,又有人搶購廁紙。記憶中,1983年都試過搶購廁紙。用銀紙換廁紙,呢個行為我覺得好有符號意義。可能我敏感啦;總之搶購廁紙呢個現象,我好主觀咁覺得非常之咁唔老嚟。
三,八、九十後嘅朋友,可能唔知道1983年發生咩事。1983年9月,港元大幅貶值15%;好多人即刻去超市搶購,米同廁紙,就係兩樣搶到冇晒嘅嘢。我記得,當時因為父母都要工作,收工去到美孚間百佳,已經乜都冇。媽媽就好淡定,話咁就算啦。
四,1983年10月,港英政府作出一個果斷嘅決定:聯繫匯率。當時中英正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港英政府就將貨幣發行,變成完全「規則為本」,有如標靶治療咁準確。
五,我知道有人話聯繫匯率令香港資產價值波動;又有人話不如用一籃子貨幣。過去十幾年,我都唔知寫過幾多篇。簡單咁歸納,規則為本既好處係透明度100%,而且唔會因為政治考慮左搖右擺。係,任何制度都有代價,但聯繫匯率換來嘅穩定,變相令香港金融市場嘅成本同美元市場掛鉤。之後歷史證明,減少匯率風險,亦都係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嘅一個好重要原因。
六,唔係話法治、司法獨立等唔重要。但係,如果你明白到,法治嘅對立面,係人治。聯匯,其實就係將法治精神,完全發揮響貨幣政策,係一個零人治嘅貨幣政策。比起打晒飛機嘅 inflation targeting,聯匯係更實淨 。
七,熟悉貨幣史嘅朋友就知,1973年之前,世界各國嘅金融秩序叫 Bretton Woods,就係美元掛黃金,各國貨幣掛美元。
八,其實1972年之前,港元掛英磅。當年英磅同美元脫勾,港元由1972到1974年,掛美元。1974到1983,港元又自由浮動。呢段日子,唔見得香港嘅通脹受控,又或者大家對港紙極之有信心。
九,當大家都見到紙幣購買力不斷削弱,買磚頭買股票,都好過揸現金。就係呢十年,成就大家今日所認識嘅地產發展商。呢段日子,好多人就算十幾厘息都要供樓;不過,佢哋大多數都苦盡甘來。香港嘅磚頭信仰,有一定嘅歷史因素。
十,所以,當我見到連廁紙都被搶購,從前嘅景象響腦海湧現,內心係幾咁感觸?又話說,七、八十年代另一個令我印象好深刻嘅,就係我成長嘅旺角。當年有啲炒金嘅鋪頭,外面會掛個電子板報金價。記得本來得四個位,但到後來竟然唔夠用!個時我又經常同老頭去寶生銀行買賣紙黃金;我就涼冷氣。
十一,雖然我住美孚,但由於父母工作嘅地方響旺角,小學就響太子返,中學就去油麻地,所以我自認係香港嘅 Proto-MK,又曰「原祖MK仔」。
十二,我班小學同學,真係來自 all walks of life,而且大多數都好早熟。當年譚詠麟張國榮好紅,我有同學仔就幫人錄 Cassette 賺錢;我哋都只係三、四年級。又有同學仔,唔知邊度搵到攞龍虎豹返學,當然係收錢先有得睇,冇記錯我都係五、六年班。亦都有同學仔搵到教師用書,但好似無乜市場。此外,我哋仲有好多經濟活動;而返學,最主要係接觸客戶、收數、放數、交換情報。
十三,我小學成績,勁過當今行政長官;咁多年,只係試過一次唔係全級第一名。不過,我操行試過攞過 E,周會畀校長捉上台打手板示眾。Proto-MK 仔,真係有歷史㗎。
十四,中學,真係命運嘅安排,去咗一間以自由聞名嘅男校。又好自然,我由太子殺落油麻地,每日蒲好景同信和呢兩個聖地。如是者,我中學嘅成績,只夠我升大學。不過,記憶中呢段永遠都係夏天嘅八、九十年代,到今日都仲係充滿各種色彩。
十五,講咁多童年回憶,我只想帶出嘅係,其實我身邊好多同學、朋友,其實都好似我咁,成長於一個相對市井街頭嘅環境。學壞?一個人去到六、七十歲,一樣可以學壞;只要你畀啲權力佢,佢就壞㗎啦。
十六,成長經歷裡面,最富教育意義,一定係買買賣賣,搵錢駛錢嘅經驗。當時,我哋習以為常,甚至都冇乜點諗過大個之後做咩;一直去到中六、七呢兩年,我見到另一個世界。
十七,我讀嘅,話晒都係名校;名校,就一定會搞下外交,識下其他女校。當年,我成績雖然中游浮沉,但叫做都有唔少師弟跟我,所以,我嘅高中生活,主要都係嘗試打入「學界上流社會」。無錯,可能係我人生第一次見識到咩叫社會階級。
十八,女校,都係個幾間啦,咁都會搭下其他男校;作為 Proto-MK 嘅我,第一次同啲公主皇子打交道。中六個年夏天,有晚,我忽然覺得世界好大,我要去美國讀大學。
十九,大家知唔知 Snob 呢個字點解?話說從前英國大學,雖然冇話規定貴族專利,但當你父母都係養牛,你讀大學為乜?所以,大學生都係貴族,而好似 Harry Potter 場景入面嘅宿,就會有個牌寫住學生同畢業生嘅名。當然,唔會就咁「陳大文」;而係連名帶姓加封號「旺角西洋菜街陳大文公爵」。不過,去到維多利亞年代,終於有啲平民入到大學,不過佢哋冇封號,點算?佢哋就會寫 sine nobilitate,即係拉丁文嘅「冇封號」咁解。
二十,偏偏,就係呢種 Snob 最講階級。維多利亞年代,本來就係貴族歿落嘅時代,但亦都係中產發夢成為貴族嘅日子。
廿一,我成長嘅七、八、九十年代,客觀係脫殖同建立香港本土意識嘅三十年,但主觀呢,我都認自己有時對英國嘅眷戀比英國人更甚。
廿二,至於剛才提到嘅公主皇子。坦白講,咪又係咁啦。我都有人做官嘅。不過,我想講嘅係,呢班無憂無慮到公卿嘅人,一生人都係以做個好學生作手段,等班主任點佢做班長。當然,考第一都好重要。
廿三,幾十年後,經此一疫,我諗返 MK 嘅價值,其實就係「機會係隨時間流逝」,有價值嘅嘢,你唔去把握就會變得冇價值。冇價值嘅又畀你變到有價值,你咪叻仔囉。
廿四,我真心覺得叻嘅 MK 朋友,有個特點就係「多窿路」:「冇口罩?我識人響泰國印尼,你要幾多?」「你冇酒精?我有箱雙飛人?咩嘩?你連雙飛人有80%酒精都唔知?」香港其實好多呢啲 MK,梗有一個響左近。
廿五,話說回來,係公主皇子定係 MK ,家底出身成長經歷,固然重要,但去到最後,係你點睇自己。正如維多利亞時代嘅 Snob,佢哋咪又係平民,偏偏最講階級。同樣道理,你屋企可以係好中產,但只要你嘅願景係晉身上流社會,你就係佢哋嘅一份子。
廿六,每年香港都出產好多青年才俊;佢哋嘅上位軌跡,不外乎都係做專業人士,做官,做生意,然後做公職,最後就成為新聞人物。冇話啱唔啱,都係一個選擇;只要唔損害人,真係冇乜話啱唔啱。
廿七,至於 MK 呢?其實你唔好以為佢哋純粹係為搵錢。對 MK 來講,人生最大嘅肯定係:「我有,你冇。」有嘅,可以係口罩、酒精、絕版波鞋、黃子華幢篤笑嘅入場券⋯⋯只要好多人想要又冇嘅,佢哋就會搵辦法去搵返來。
廿八,有時我都會諗,香港究竟係由班公主皇子話事,定係由 MK 經營?好明顯,假如係由 MK 經營,佢哋見到有人要口罩,咪去搵來賣囉;賺錢係一件事,但做生意嘅人最大滿足感一定係:「第二度你搵唔到㗎喇。」
廿九,公主皇子遇到問題,自然反應係問老師,問老頭,問阿媽。佢哋就點都先會攞到口罩,甚至有都唔用:「咩事前唧依家?你買唔到口罩,你估我想㗎?你等我諗下方法啦。」當然,其實最終佢哋係唔會諗方法。
三十,「咁叻,你哋諗方法吖笨?」其實,好多人都已經搵緊供貨,甚至乎佢哋只係好本能咁,見到有需求,佢哋就會去搵供應。
三十一,講過好多次,良好嘅動機,唔一定有好嘅結果,所以判斷一件事係咪道德,要睇結果。啲公主皇子最大嘅問題,就係佢哋以為自己「跟足規矩」;就算有時犯規,佢哋都係「跟足規矩咁犯矩」。
三十二,結果?公主皇子係唔睇結果。班主任欽點佢哋做班長,就係佢哋睇到嘅結果,甚至連背後有咩目的都唔會去諗。呢個就係香港「#做咗當得咗」嘅風土病嘅源頭,而爆發嘅途徑,就係 #填鴨式教育。
三十三,唔同階層,唔同界別,都有「林鄭月娥」呢種填鴨式教育極品。填鴨式教育治港,太平盛世冇乜問題,反正都係 business as usual ;呢班公主皇子指指點點,自我感覺良好,咪由得佢囉。
三十四,危機四伏嘅世界,你畀林鄭月娥呢類人去處理,就一定仆街喇。你知唔知佢最大問題係乜?佢成世人嘅成功,一係就來自制度嘅自動升遷,再唔係就討好班主任,佢從來都冇試過要感受其他人嘅需要,即係冇同理心;換句話講,佢連當年我個位幫人錄 cassette 嘅小學同學都不如。
三十五,好同理心咁諗,點解香港人搶口罩搶廁紙?點解香港人連澳門賀一誠、台灣蔡英文等都收貨?好大程度上,係因為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完全失去信心。咁梗係啦,次次都係做咗當得咗,但最終一鑊泡。對制度嘅信心危機,係會蔓延到唔同嘅範疇。搶購廁紙,反映香港人集體嘅精神狀態好脆弱,
三十六,我睇返當年立法會調查沙士嘅報告,大陸政府隱瞞,害到香港雞毛鴨血。#陳馮富珍 為咗病毒嘢叫 #SARS 定 #SRS 搞咗成十幾日,亦因為呢個原故遲遲唔將沙士加入去 #香港法例141章 《#檢疫及防疫條例》條裡面嘅附表,足足浪費兩個星期。沙士發生過嘅每件事,都重演緊。因為陳馮富同林鄭係同一種人,北京最鍾意嘅好學生。
三十七, 香港其實有好多人都有 street smart ,佢哋未必返過十九幾年學,就係咁邊做邊學邊打江山。當一個社會以呢啲人做榜樣,咪有希望囉。
三十八,但係,當一個社會,個個候任班長都以為自己叻過之前個件,咁咪仆街囉。我都幾肯定,林鄭以為自己一定叻過老董煲呔同思歪,佢發夢都冇諗過自己咁折墮。個問題出響個制度呀,懵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