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8月25日,臺灣鐵路淡水線(俗稱北淡線)通車,當時包括新落成的第二代臺北車站(那時候叫做「臺北停車場」)在內,總共有8個車站啟用。
1902年2月1日,「大稻埕驛」新建完成,1903年開始成為淡水線的新起訖站。
到了1915年,淡水線又新設了5個車站,其中的「宮ノ下乘降場」是為了方便民眾前往圓山上的臺灣神社(今 圓山大飯店址)參拜而特別設置的。
1916年8月17日大稻埕驛變更為貨運站,於是起訖站改為同日設立的北門乘降場。北門乘降場只是「名義上」的起訖站,於1923年3月6日廢除,正式確立以臺北車站為起訖站。
隨著淡水河口泥沙淤積日益嚴重,已經不適合較大船隻航行,加上基隆港整建完成後吞吐量大增,淡水港因此加速沒落。
這時候,客運已經成為淡水線的運輸主力,另外,從淡水線分歧、方便民眾前往溫泉休閒區的新北投線,亦於1916年通車。在當時道路運輸不甚便利的情形下,淡水線仍然得以在最初運輸目的轉變後繼續營運。
到了戰後,有著明顯日式名稱的「大正街」與「宮ノ下」兩站分別被更名為「長安」與「劍潭」,後來這兩個招呼站皆被廢除;同時期又另外新設「王家廟」與「忠義」兩站。
自此以後,包括戰前新設的「竹圍」在內,淡水線維持全線11個車站,依舊繼續營運。
淡水線的11個車站由南至北依序為:臺北、雙連、圓山、士林、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其中王家廟和忠義為招呼站(招呼站為僅設有候車月臺而無站員,且不辦理行車業務之車站,招呼站並沒有售票處,需直接向列車長購票,或事先購買來回票)。
隨著道路運輸的逐漸拓展,淡水線的客運上重要性與優勢也跟著被削弱,加上1970年代私人車輛的快速成長,更加速了淡水線客運的衰落。
1970年代末提出的「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將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該計畫後來雖經過數度修正,但關於改建淡水線的部份並沒有太大改變。另外還有直接將原路線高架化與電氣化、改建四線道高速公路、佈設公車專用道等方案。
1979年,因應北投至關渡間道路運量日增之需求,1966年闢建完成的大度路開始進行拓寬工程,將路基墊高約兩公尺,並把路面擴寬約60公尺,於1984年4月竣工。
1986年,行政院經建會正式通過改建捷運計畫,淡水線確定走向結束營業的命運。
1988年7月15日,為淡水線的營運最終日,大批民眾前往搭乘,作最後的紀念。當晚23:20,最後一班往淡水的列車自臺北站第六月臺發車後,淡水線長達87年的營運宣告終止;翌日(1988年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再加開一班列車後,淡水線正式停駛、走入歷史。之後幾年,淡水線的平面軌道與場站逐步被一一拆除,並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而臺北至淡水間的大眾運輸則暫由公路客運承接。
1997年3月28日,臺北捷運淡水線正式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90的網紅Marcos & Jinny相許旅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0109陽明山追雪去 全程15.4公里步行6小時向天山面天山積雪最明顯 關渡站到忠義山經過臺北藝術大學濃濃校園氣息 忠義山步道樹根土泥路有坡度不過兩側繩索安全 貴子坑步道平緩石階路涼亭展望竟看得見台北101 下青礐步道不長但坡度偏陡全程石梯路走完會喘 清天宮有公廁與飲水機登清天宮步道有竹林石...
關渡捷運站到關渡宮公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01年8月25日,臺灣鐵路淡水線(俗稱北淡線)通車,當時包括新落成的第二代臺北車站(那時候叫做「臺北停車場」)在內,總共有8個車站啟用。
1902年2月1日,「大稻埕驛」新建完成,1903年開始成為淡水線的新起訖站。
到了1915年,淡水線又新設了5個車站,其中的「宮ノ下乘降場」是為了方便民眾前往圓山上的臺灣神社(今 圓山大飯店址)參拜而特別設置的。
1916年8月17日大稻埕驛變更為貨運站,於是起訖站改為同日設立的北門乘降場。北門乘降場只是「名義上」的起訖站,於1923年3月6日廢除,正式確立以臺北車站為起訖站。
隨著淡水河口泥沙淤積日益嚴重,已經不適合較大船隻航行,加上基隆港整建完成後吞吐量大增,淡水港因此加速沒落。
這時候,客運已經成為淡水線的運輸主力,另外,從淡水線分歧、方便民眾前往溫泉休閒區的新北投線,亦於1916年通車。在當時道路運輸不甚便利的情形下,淡水線仍然得以在最初運輸目的轉變後繼續營運。
到了戰後,有著明顯日式名稱的「大正街」與「宮ノ下」兩站分別被更名為「長安」與「劍潭」,後來這兩個招呼站皆被廢除;同時期又另外新設「王家廟」與「忠義」兩站。
自此以後,包括戰前新設的「竹圍」在內,淡水線維持全線11個車站,依舊繼續營運。
淡水線的11個車站由南至北依序為:臺北、雙連、圓山、士林、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其中王家廟和忠義為招呼站(招呼站為僅設有候車月臺而無站員,且不辦理行車業務之車站,招呼站並沒有售票處,需直接向列車長購票,或事先購買來回票)。
隨著道路運輸的逐漸拓展,淡水線的客運上重要性與優勢也跟著被削弱,加上1970年代私人車輛的快速成長,更加速了淡水線客運的衰落。
1970年代末提出的「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將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該計畫後來雖經過數度修正,但關於改建淡水線的部份並沒有太大改變。另外還有直接將原路線高架化與電氣化、改建四線道高速公路、佈設公車專用道等方案。
1979年,因應北投至關渡間道路運量日增之需求,1966年闢建完成的大度路開始進行拓寬工程,將路基墊高約兩公尺,並把路面擴寬約60公尺,於1984年4月竣工。
1986年,行政院經建會正式通過改建捷運計畫,淡水線確定走向結束營業的命運。
1988年7月15日,為淡水線的營運最終日,大批民眾前往搭乘,作最後的紀念。當晚23:20,最後一班往淡水的列車自臺北站第六月臺發車後,淡水線長達87年的營運宣告終止;翌日(1988年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再加開一班列車後,淡水線正式停駛、走入歷史。之後幾年,淡水線的平面軌道與場站逐步被一一拆除,並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而臺北至淡水間的大眾運輸則暫由公路客運承接。
1997年3月28日,臺北捷運淡水線正式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
關渡捷運站到關渡宮公車 在 許娸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追雪雯 1/9 臺北大縱走關渡-二子坪*向天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xNTT8Y62s
這次少了空拍是我與好友拍攝也由我本人剪接唷
捷運關渡站➡️忠義山步道➡️貴子坑步道➡️下青礐步道➡️清天宮步道➡️向天池➡️向天山-面天山步道➡️二子坪➡️二子坪遊客服務站
全程15.4公里步行6小時向天山面天山積雪明顯
關渡站到忠義山行經臺北藝術大學濃濃校園氣息
忠義山步道樹根土泥路有坡度兩側有拉繩很安全
貴子坑步道平緩石階路涼亭展望看得見台北101
下青礐步道不長但坡度偏陡全程石梯走完滿喘的
清天宮有公廁飲水機續走清天宮步道有竹林石階
清天宮步道往二子坪路程中左岔路可通往向天池
向天池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具代表性火山口湖之一
穿過整片向天池後再右上續登向天山賞融雪奇景
向天山箭竹林已披上白雪還能遙望雪白的面天山
前往面天山因箭竹林被積雪壓低需低頭彎腰鑽過
海拔979公尺面天山積雪更多不過展望台霧茫茫
從面天山左下至面天山登山口後左轉二子坪步道
二子坪是大屯主峰與二子山間的火山凹地有積雪
因交通管制從二子坪服務站步行陽金公路等公車
此行是參考健行筆記臺北大縱走第一段離線任務
關渡捷運站到關渡宮公車 在 Marcos & Jinny相許旅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09陽明山追雪去
全程15.4公里步行6小時向天山面天山積雪最明顯
關渡站到忠義山經過臺北藝術大學濃濃校園氣息
忠義山步道樹根土泥路有坡度不過兩側繩索安全
貴子坑步道平緩石階路涼亭展望竟看得見台北101
下青礐步道不長但坡度偏陡全程石梯路走完會喘
清天宮有公廁與飲水機登清天宮步道有竹林石階
清天宮步道往二子坪路程中左岔路可通往向天池
向天池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具代表性火山口湖之一
穿過整片向天池後再右上續登向天山沿途賞融雪
向天山箭竹林披上白雪還能遙望對面雪白面天山
往面天山因箭竹林被積雪壓莖葉得低頭彎腰鑽過
海拔979公尺面天山積雪更多不過展望台霧茫茫
從面天山左下到面天山登山口後左轉二子坪步道
二子坪是大屯主峰與二子山間的火山凹地也積雪
因交通管制從二子坪服務站走到陽金公路等公車
此行是參考健行筆記臺北大縱走第一段離線任務
步行時間與軌跡記錄:
07:40捷運關渡站➡️08:20(2.9k)忠義山步道口➡️08:41(3.5k)忠義山三角點➡️09:06(5.3k)貴子坑步道涼亭➡️09:21(6.2k)臺北大縱走拓印柱➡️09:55(7.7k)清天宮➡️11:05(10.3k)向天池➡️11:43(11.1k)向天山➡️12:13(11.4k)面天山➡️13:20(13.6k)二子坪➡️13:52(15.4k)二子坪遊客服務站
#臺北大縱走第一段 #向天山 #二子坪
關渡捷運站到關渡宮公車 在 大南客運臺北市公車紅35路線往關渡宮臺北城市科技 ... - YouTube 的必吃
車號:KKA-0865 收費方式:一段票(上下車刷卡)路線起迄: 關渡宮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路線場站、場站資訊、路線經營:大南客運 關渡 站,本場站 ... ... <看更多>
關渡捷運站到關渡宮公車 在 大眾交通運輸(一) 捷運搭乘淡水線至捷運關渡站 - Facebook 的必吃
搭乘淡水線至捷運關渡站,由一號出口出站,可轉搭公車紅55區(當天加密班次),或經大度路三段301巷步行至關渡宮(約15-20分),並依會場指標前往鄰近關渡宮停車場(報到地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