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HK] 香港電台一直都會將節目upload上去YouTube畀觀眾無限期重溫,可惜新政策之下,YouTube上載超過一年嘅節目將會陸續被刪除,重溫限期同港台網頁劃一。有好多好睇嘅節目即將冇得再睇返,實在係非常可惜。唯有趁下架之前睇多幾次。
今次推薦大家重溫嘅節目有關於 作家 #倪匡 ,包括:
1.《薇薇語 - 倪匡》
https://youtu.be/jom0KZ_bQ_Q (第一節)
https://youtu.be/x3b6QR6VB7Q(第二節)
2.《鏗鏘說 - 石永泰訪問倪匡:無非是這樣》
❌ 已下架
#RTHK #香港電台
#薇薇語 #鏗鏘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
鏗鏘說石永泰 在 畢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倪匡科幻小說《追龍》,故事說東方有一個城市將會滅亡,原因不是什麼天災,而是因其優點盡失。
#講完
#氣數
#好尊重妓女
家傳戶曉的傳奇作家倪匡,曾經寫過一篇具預言性的科幻小說《追龍》,故事說東方有一個城市將會滅亡,原因不是什麼天災,而是因其優點盡失。
他坦言故事中的城市,就是失去自由的香港。近年發生的DQ事件、人大釋法、地鐵連番失誤兼遺失文件、及正準備立法的《逃犯引渡》條例,是否證明我城的優點在一一消逝?倪匡當年為何有這個預言?
倪匡十六歲當公安,當年因得罪幹部差點命喪蒙古大漠,經歷過土改和小饑荒,來港第一本小說就是描述鬥地主的《活埋》,他坦言不喜歡共產黨埋沒人性。年近古稀,他對共產黨和大國崛起的看法可有改變?今集《鏗鏘說》,主持石永泰特意在家中床底找回幾十年前買下的倪匡小說(舊版封面好美!),與他的兒時偶像天南地北,由一個城市文明的死亡,談到倪老先生如何看自己的生死。
看全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8fvjJwmWA
#鏗鏘集
#鏗鏘說
#石永泰
#倪匡
鏗鏘說石永泰 在 蘇浩 Anthony S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家傳戶曉的傳奇作家倪匡,曾經寫過一篇具預言性的科幻小說《追龍》,故事說東方有一個城市將會滅亡,原因不是什麼天災,而是因其優點盡失。
他坦言故事中的城市,就是失去自由的香港。近年發生的DQ事件、人大釋法、地鐵連番失誤兼遺失文件、及正準備立法的《逃犯引渡》條例,是否證明我城的優點在一一消逝?倪匡當年為何有這個預言?
倪匡十六歲當公安,當年因得罪幹部差點命喪蒙古大漠,經歷過土改和小饑荒,來港第一本小說就是描述鬥地主的《活埋》,他坦言不喜歡共產黨埋沒人性。年近古稀,他對共產黨和大國崛起的看法可有改變?今集《鏗鏘說》,主持石永泰特意在家中床底找回幾十年前買下的倪匡小說(舊版封面好美!),與他的兒時偶像天南地北,由一個城市文明的死亡,談到倪老先生如何看自己的生死。
看全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8fvjJwmWA
#鏗鏘集
#鏗鏘說
#石永泰
#倪匡
鏗鏘說石永泰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紀錄片代表人物的柯金源,30年來,始終如一地在同一個領域奮戰,他自言沒有倦怠的時間,即使仍舊悲傷、憤怒和無力,包含非但沒有因為報導或紀錄片的探討,改善環境污染,反倒讓受訪者遭受黑道的攻擊等,他仍舊鏗鏘有勁地表示,自己沒有悲傷的權利,必須將那些情緒轉換成保持前進的力量,直到改變的發生、到來。
柯金源認為,這是他長期性的志業,唯有持續不懈,才能創造臺灣將來的可能性。
多年下來,即便有各種挫折與痛苦,但柯金源的絕不停歇,終究累積不少成果,召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對於自然的愛護之心萌芽在社會各個層面。
當發財成為長久以來臺灣某種奇怪的慣性思維時,柯金源直指核心地說明,一旦環境被破壞,譬如空氣、水遭受污染,將來我們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健康的水與空氣,這是異常荒謬的決定。唯有此刻設下環境的停損點,讓島國的生態慢慢修復,才不會導致慘烈局面在日後發生。對柯金源來說,這是價值觀的選擇,攸關於臺灣優質環境的想像與其未來。
小檔案
柯金源,人稱柯導、柯師傅,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1962年出生於彰化伸港,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相機,開始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而後任職媒體,主跑政經與社運。1990年,因目睹嘉義東石網寮村因颱風淹水39天卻缺乏媒體關注之慘況,決心專注耕耘環境新聞,並開始參與電子媒體。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12年,共累積超過30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他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27部環境紀錄片作品。
紀錄片作品有《來自斷層的消息》(2000)、《烏坵》(2002)、《阿瑪斯》(2003)、《彌猴列傳》(2004)、《記憶珊瑚》(2004)、《天大地大》(2005)、《產房》(2006)、《天堂路》(2007)、《前進南極》(2008)、《夢想巔峰》(2009)、《登峰造極》(2009)、《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2010)、《海岸群像》(2011)、《黑》(2013)、《空襲警報》(2013)、《餘生共游》(2014)、《命水》(2015)、《水戰》(2015)、《海》(2016),《前進》(2017)等。亦曾發表攝影個展如《意念的表象》(1990)、《再見海洋》(1998)、《海洋臺灣》(2000)等,並著有《山美-達娜伊谷的傳奇》(2002)、《臺灣水資源脈絡》(2003)、《我們的島》(2006)、《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2018)等書。
1997年起,柯金源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
創辦人:馬立群 總編輯: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林艾德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柯金源 場地提供: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